48、怎样认识释迦世尊的伟大? ① 非凡诞生:公元前两千五百八十余年,印度迦毗罗国国王净饭王在已逾五旬(五十多岁)之年,得了太子。摩耶夫人一直不生育,至四十五岁时,夜梦一人乘六牙巨像扑向怀中,自左肋进入腹内。夫人怀孕期满,在回娘家生产途中,太子于夫人右肋间降生下来。太子降生时,瑞相显现。天上乐声飘扬,华发飘坠,宇宙光明,万物欣荣。太子取名为悉达多。悉达多是吉祥的意思。 ②出家学道: 太子生后第七天,摩耶夫人去逝,由太子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太子习文学武艺,天资聪颖,对文学武技自然通达,文武兼备,智能双全。太子同父王郊游,看见田中农人及耕牛辛苦,以及小虫蚯蚓被鸟雀吞食,又看见老人、病人、死人的惨状,感慨万分。又看见梵行沙门,严肃安详,肃然起敬。十多岁时,下决心出家修道。虽然和耶输陀罗结婚,行住坐卧,十分奢华,并有五百妙女,随侍歌舞,但他没有欢乐,于二月初八日,中夜起身,对熟睡中的爱妃和娇儿,看了最后一眼,潜出宫门,改扮成沙门模样,踏上了解脱之道。 ③六年苦行: 太子首先步入拘利国外的阿孥摩河畔的苦行林中,看见一些修苦行的外道,问:修此苦行,得何果报,答曰:“升天”。他认为这不是解脱的办法,过了一宿,继续前行。净饭王带着家人追赶到了太子。因为太子不肯回,净饭王便将憍陈如等五人留给太子作随从。他们六人渡过恒河,途经王舍城。城主频婆娑罗王,劝太子还俗,并以王位相让。太子不允。该王要求太子,如得道,先度他。太子一行六人参访数年,觉得终不究竟,毫无成就。他觉得要悟道,还是靠自己精进,于是就到尼连禅河西岸,优楼频罗村外的苦行树中,静坐思维,每天仅食一米,或一麻,废寝忘食,苦行六年,身形消瘦不堪,毫无所得。他认为,这与外道苦行无分别。于是到尼连禅河洗净身体,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随行五人,以为太子道心退转,并离开他修苦行去了。太子独自到尼连禅河十里之遥的一棵毕波罗树——即菩提树下,在一块大石上铺上了吉祥草,结跏趺坐,并发誓说:“不成正觉,誓不起坐。”如此经过了四十八天,于十二月七日夜里,诸恶魔侵扰。太子现大威力降伏魔军,然后入定,思惟真谛,得大解脱。于初夜时,观见三世实相,洞见三世因果,获得无漏正智。于第四十九日——十二月八日的早晨,豁然大悟,证得一切种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年三十岁。 ④初转法轮: 释尊开悟后,又在树下静坐了七天,再到鹿野苑去度化憍陈如等五人,在途中接受了诸商人的供养,并为其皈依,这就是佛门在家最早的信众——优婆塞。世尊到鹿野苑见到了先前的侍从五人憍陈如等。他们以为世尊退转沙门,非常不敬。世尊批评他们骄慢,并说自己已内心寂定,远离痛苦,成了正觉。五人欢喜。世尊为五人初转法轮,说苦集灭道四谛,收为弟子。这就是后人称的五比丘,也是世间有比丘的开始。到这时,佛(世尊)法(四圣谛)僧(五比丘)三宝齐全。 ⑤弘法度众 世尊和五比丘暂时安居在鹿野苑中,波罗奈国长者耶舍及其亲属五十人皈依世尊。他又亲自到摩迦陀苦行林中,度化事火外道三兄弟及其弟子千人。这时世尊远敬尊扬。世尊又想到未成道经王舍城时,频婆娑罗王有“若成道时,愿先见度”的约言,于是带领千余弟子到王舍城。频婆娑罗王迎接世尊到迦兰陀竹林园中,并听受经法,受持五戒,并在园中建造庙宇供世尊居住。这就是僧人有庙宇之始的竹林精舍。 有一天,舍利弗在途中遇到佛陀弟子马胜比丘,见他威仪殊胜,举止安祥,颇为敬羡,便问马胜比丘其师是谁,说什么法。马胜比丘答:“我年幼,受学日浅,领会不了我师的妙法。”舍利弗一再要求请说一点概要。马胜比丘说:“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大有感悟,回去告知目犍连。他两各带着一百弟子皈依世尊。 舍利弗,目犍连皈依世尊后,因为此二人学识优胜,世尊特别重视,引起往日弟子中的不平。世尊因说四句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此,僧团中就有了戒律的制定。 侨萨罗国的须达多长者,受世尊教化,与太子祗陀共建祗园精舍——这就是有名的祗树给孤独园。此后世尊往来于竹林精舍和祗园精舍之间,以此两地说法。 净饭王听说太子成道,遣使者请世尊回国一行。世尊就回到迦毗罗城为亲族说法。阿难陀,阿加律诸王子也随世尊出家。世尊将自己的儿子罗睺罗也剃度出家。因其子年龄小,为他制定了沙弥十戒,这就是僧团中有沙弥的开始。 世尊前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三藏教典尽备。八十岁时,在拘尸那加罗城外希连若跋提河畔示现病体。他选择在娑罗双树间,命阿难敷设床座,即将示现涅槃。这时诸大弟子都伤感不已,就推举阿难向世尊请示四事:一、佛灭后依谁为师?二、依何安居?三、如何调伏恶性比丘?四、如何将集结的经典令人证信?世尊指示说:第一依戒为师。第二依四念处为安住。第三对恶性比丘默摈。第四在经典前冠以“如是我闻”四字。二月十五日中夜月圆时分,世尊右侧而卧,安然入寂。这时是西历纪元前五四四年,正当周景王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