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观音寺——学佛50问答》(连载)

评论74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08:14:25 | 查看全部
佛法有关知识简答
郑重说明:本文旨在弘扬佛法,由于受个人知见的限制,仅供参考。愿和社会人士共同探讨,欢迎指正。对其不妥之处,忏悔罪过。
                                          ——— 陈志煌(演智)
缘   起
我每次到本寺来,都有一些亲戚朋友或乡亲随来。我总想利用这些机会向他们介绍佛法,但不知从何说起。其次,这里是乡村,乡村的实际情况,一是相对城市,文化较落后,民众的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对佛法了解甚微,甚至把佛法同鬼神混淆;三是民众忙于生产生活,没有整体的时间来听闻佛法。再者,佛法神圣庄严、要义深奥,我们一般凡夫也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乱说,否则就是误导,更严重一点说是造业。另外,我作为本观音寺的护法居士,四众弟子,应该是责无旁贷地为本寺的弘法,贡献我的微薄之力,也是我的愿望。基于上述情况,我就想写一点方便并有效弘法的东西。它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第一是整体性,有一个佛法的完整概貌,不是东一点,西一点;第二是系统性,有一个连贯关系,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梆子;第三是概括性,集中一个问题高度精炼概括,不展开,做到长话短说;第四是通俗性,尽量用口头语言阐述;当然有一些术语、名词,定义是不能凭自己来说的。第五是现实性,结合民众的思想根基和疑点以及时间紧的现实,来说他们愿意听、希望听的问题,来说他们短时间就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记忆的问题,哪怕是一杯茶一支烟的功夫。为达到上述要求,我就写了“佛法有关知识简答”一文。想以问答的方式,达到多种效果。我深知,在佛法的大海里,以我这一点简陋肤浅的知识来做这篇大文章,实在是自不量力,里面肯定有很多问题。但是我的愿望是好的,主要是想随时随地随机弘扬佛法,能够收点浅近易解之效,做一点我希望的善举。希望佛门弟子和有识之士,不吝赐教,我当一一恭听记录。我相信,会再有因缘,本观音寺规模将扩大,殿堂更庄严,影响更深远,此文也会得到完善、充实、提高。普愿一切有情,共登佛道。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08:26:27 | 查看全部
问  答

1、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像?为什么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像?
世间无常,万法如幻,四大苦空,五蕴无我。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又称为缘起性空,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像。如果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像,就会执着我和我有,一切从我出发,产生贪瞋痴,损人利已,而造恶业。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10:45:12 | 查看全部
2、什么是迷(无明)?
妄想执着,误认为幻生幻灭的万法为常有,五蕴合和的身体为真我,这就是迷。迷又分为迷于理,迷于事。迷于理:执身、边、邪、戒取,见取等诸见(见感)。迷于事:贪瞋痴慢疑(思惑)。见思二惑合称利钝十使。由这些迷,导致妄心贪染五欲六尘而造业。
QQ图片20171127103021.jpg (64.02 KB, 下载次数: 149)    素养封面7.jpg (119.05 KB, 下载次数: 157) 素养封面8.jpg (76.56 KB, 下载次数: 147)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0:49 | 查看全部
3、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转迷成悟,离苦得乐,最后成佛。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1:02 | 查看全部
4、学佛的历程是什么?
信解行证四个阶段:
信——相信不疑,解——了解并懂得内容,行——修行实践,证——获得证悟,譬如饮水,冷暖自知。但这四个阶段又常常是同时进行的。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08:15 | 查看全部
5、学佛的途径是什么?
一是出家专修沙门行,二是在家修道。在家修道者要进行三皈五戒的仪式,在佛前顶礼宣誓,才正式成为佛门弟子,即优婆塞,优婆夷。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09:42 | 查看全部
6、学佛的基础是什么?
戒定慧三学。戒是止恶修善,依戒养定;定是息缘净虑,依定得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戒是对治身口意三恶业;定是治心,去妄念;慧是无漏智慧,是般若,是真如,是真心,是佛性。
六度和八正道均是戒定慧三学。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8-1-2 15:00 | 查看全部
7、修持的方法是什么?
以众生的根慧不同,有八万四千法门,常见的几种修持方法:
①参禅。释迦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禅宗建立之始。梁武帝时,达麽祖师来华为禅宗初祖,为以治心妄念,用参话头的方法。参禅要有明师指导,以防入魔。
②修密。口持真言,手结印契,意作妙观。三密相应,即身、口、意密相印。
③观心。放下一切杂念,善恶是非均不想,对于幻生幻灭的心念,不执着,不排除,不随想。观心须明师指导。
④念佛。净土法门,晋代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此宗。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8-1-9 07:57 | 查看全部
8、世界(世间)是由什么构成的?
宇宙和人生统名为世间。人和一切有情众生称有情世间,山河大地称器世间。世间万有由五蕴(色受想行识)因缘合和而构成。五蕴又称名色。万法也就是名色。万法(万有)中既有主观认识的识体,那就是识,又有客观所认识的对象,那就是色受想行。所以,万法就是识和名色的统一,即“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二者相互依赖而存在。否则万法不存在,这也就是佛教的世界观。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9:53 | 查看全部
9、佛法说世间和出世间是不是两个世界?
佛法说世间、出世间并不是两个世界。其实凡圣都住在一个世界。“世”是时间的意识,过去、现在、未来的宇宙人生一切变化叫世间。佛法上所说的世间,是一般人不明三世因果,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本性,迷迷惑惑生活在三世因果中,这叫世间。出世间是指有人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心里清净,没有烦恼,这叫出间间。我们由世间到出世间,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积极进取,止恶从善,转凡成圣。所以佛法说的世间和出世间是从心(思想)的角度来讲的。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