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水淹淌——刘家场地名考察小记

11063 0 2013-10-11 17:51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艾立新

地名所冠之依据,不外乎其所在地理之形状异象;所在人文之望族贤达;世代传承之典故构说。无论官方地志、民间野史都无从深考,故而戏说居多,反倒衍生出一种乡俗文化。大凡本土之人,皆乐道于故土之秀美、历史之悠久 ...
天坑群,湖水时涨时落的玄关之处
 
水淹淌大大小小有五个“天坑”,水淹淌天坑、李家坝天坑、鼓漏子大小天坑等成三角鼎力之势,如此密集的天坑群在方圆数百里都是甚为罕见的。
 
所谓“天坑”,按地质学家所说,应该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地形。”通俗一点儿讲,就是地上天然形成的具有四周是石壁,有一定的直上直下的坡度和深度,并且与地下河(阴河)相通的“大漏斗”。
 
据当地人讲述,中南地质勘测局曾在水淹淌进行过局部深度勘测,从龟山包至鼓漏子地段地下深处皆为空旷状态,也就是说有可能是巨大的溶洞群或者是宽敞的地下河。因此,水淹淌特有的天坑群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请教过一位从事地质研究工作的朋友,得知水淹淌的地质石岩属于碳酸盐岩之类。在层理结构发育的碳酸盐岩层下,地下河在不断地流淌,碳酸盐岩因遇水不断被溶蚀,形成越来越大的地下溶洞。而后,地壳突然发生地震或板块碰撞等剧烈震荡,岩层发生垮塌。垮塌后的物质被水流逐渐带走,而余下部分的岩层因剧烈震荡形成许多纵向裂隙,在水蚀的作用下再次发生垮塌。如此几次垮塌后,地下溶洞终于露出地面,形成天坑。我想,水淹淌天坑群的形成也应该如此。
 
其实,严格地讲,它们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天坑”,充其量也只是一些局部的地陷裂缝而已。我和梅鑫泉君到水淹淌天坑实地观测过,那只不过是个直径约五米、深约十多米左右的“漏斗形”的低坑,并无深不可测的感觉。而且洞底狭窄,灌木丛生,丝毫没有地下河的迹象,靠其自泄排涝,实在是不可思议!
 
另一个位于松林坡下的李家坝天坑,据说是与洈水风景区的新神洞贯通,有人曾洒麦壳于李家坝天坑中,三天后发现从新神洞洞口流出。老乡告诉我们,现在李家坝天坑完全被茂密的树木植被所覆盖,无法进入观测。我想,既然能证实与新神洞的贯通,那么,水淹淌真正的泄洪排涝的玄关之处,就应该是李家坝天坑了。
 
水淹淌天坑群,在当地老乡们的心里还有另外一种共识,那就是天坑赋予了水淹淌的灵气。古云,潜脉藏蛟,地陷腾龙。有天坑群的水淹淌是个出“大官”的地方。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