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修学《十善业》 促进大和谐(连载)

   火..

评论108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21:37:28 | 查看全部
2019/6/24
    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
“承”与“领”,都是欢笑接受的意思。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越是有地位的人,说话也温和。
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怎么能让人生起信心?人家看你的行为,听你的音声,《论语》所谓“人焉瘦哉”,人家就把你看穿了。
佛法寺院里面为什么要把弥勒菩萨供在前面,就是教育众生要和颜爱语,让人生欢喜。
说话一定要讲信用。
特殊情况下,可以说话不算话,但不能违背道义。
净空法师早年在台湾,有个禅林寺请他去讲《禅林宝训》,分量很大,和李炳南老居士编的《佛学常识》,分量不大。讲到十一课时,庙里出问题了,住持的弟子因化缘多少而争地位,李老师要净空法师别去讲了,这就是“义”,道场里面不和睦,去讲没有用处。没有讲完也可以中断。
真正明了有智慧的人,不但不争名利,还处处推让。你请我做,我还未必做。为什么?做事情,要负责任。做得不好,就是过失。做好了,应该的。
特殊情况下,古圣贤中也有失信的,但决不违背道义。
七、言无可讥
讥,是议论、批评。你的言语,没有人能够批评。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话多决定不是好事,容易败事。谨言慎行,各行各业都会重视你。
八、言尽爱乐
这个乐,音yao,义为爱好。这里是欢喜接受的意思。说的话都受人欢迎。
发现别人的毛病,不能包容,轻易批评、讥讽,这就是造大口业。
古人见人不善,不会说人,敬而远之,这是成就个人的德性。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前三个都灭了,只有中国还在。为什么?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世间好语佛说尽”,我们怎么能不感激佛菩萨呢?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大乘经上说,佛的音声叫圆满音。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如来果地上的梵音声就是从不恶口得来了。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这是口业里面的第四类。
在《无量寿经》里面,佛教导我们善护三业,是把口业放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是渐教,从口业先下手。若是顿教,首先下手就是善护意业。意清净了,身口哪有不清净的?
这是佛教化众生的方法。世法亦如是。中国古圣先贤,像司马光,自己修学跟帮助别人也如此。人家问学问德行从哪里开始?他跟人家讲“从不妄语始”。
绮,是绫罗绸缎这一类的,非常华丽,人见人爱。绮语,就是花言巧语,大众很喜欢听,但内容不善。歌舞、音乐、绘画等,包括整个的文艺,这个影响的面太大了、太深了。
能离绮语,一是得智人所爱。智人,就是佛菩萨善知识。极乐世界、华藏世界里皆是智人。智人所爱,就是得诸佛菩萨、龙天善神的护佑。
二是能以智如实答问。与别人交谈,都是智慧的语言。最智慧的言语就是明性见性后从自性中流露出来的。
三是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威德都说的是智慧言行,智慧言行依于道德,这是真正的威德。人天敬仰,诸佛护念。不一定在社会上有地位、财富,如孔老夫子,平民,一生言语造作,依于道德,流芳百世。
回向,就是将自己的功德所报,给社会大众,让一切众生去享受。大乘经教里,诸佛所有的授记,你统统都得到了。
决不唐捐。唐捐,义丧失。不会缺失,样样都具足。何乐而不为之呢?
过去学佛的人拘束在戒律里面,不晓得怎么做法,造成佛法弘传的障碍。
大藏经里《归元镜》这本书,是剧本。用昆剧或平剧的方法来表演,但现代人一般看不懂了。这启示我们佛法宣扬方面,应当要走向舞台。要去表演,内容太丰富了,所有经典都可以写成故事。
香港同修给净空法师修建道场,净空法师要求以电视台摄影棚形式建,佛像安放在柜子里,作为道具,用时搬出来。完全用现代艺术将佛法表达出去。
好听的话,人人喜欢。内容实质不善,就成了绮语。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寺院里面为什么要把弥勒菩萨供在前面?弥勒菩萨旁边的对联一般是怎么写的?
2、何谓威德?其与财富、地位有何关系?文艺活动中哪些不属于绮语范畴?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7-1 21:39:24 | 查看全部
2019/7/1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比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这一段意思深广无尽,诸佛菩萨的修行全在这一条,六道众生的堕落也在这一条。
   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这是离贪欲所得到的第二种自在。
六道众生终生追求的无非是财物、健康长寿和聪明智慧这三样东西。追不追求得到?哪里追求得到?这三种东西是果报,一定要有因,不是追求得到的。即使追求得到,也是应该得到的。何必去求?
天主教讲这三种东西也是不能追求的,一切都是神的赐与。神欢喜你,赐给你多一点;神不欢喜你,赐给你少一点。这种说法没有佛法说得圆满。
如果财物得到了,若不离贪欲,他的财就不自在。常常有人打主意。出门都要请多名保镖。水火、官府、盗贼、医院、败家子,都会占有你的财富。
出家人对道场财物的贪欲,是极大的罪业。这样的出家人实则魔子魔孙,不是来传承佛法的,是来破坏佛法的。因为,当年魔王波旬向释迦牟尼佛说过,等到末法时期,我让我的魔子魔孙走进寺庙、穿上袈裟、现比丘相,这样来破坏佛法。当时世尊听了,无话可说,眼流热泪。
魔王波旬、提婆达多、六群比丘,来破坏佛法,都是大权示现,来当反面角色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看到这样的示现恶的众生,要生恭敬心,要看成是来考验我们的,互为师友,相辅相成,对怨贼我们也要度。
如果对于善人起了贪爱,对于恶人起了怨恨,就是不善学、不会学。不会学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生烦恼。会学的人,顺境里面没有贪欲,逆境里面没有嗔恚,生智慧。善人恶人,对你统统生智慧,这就是佛弟子。
如果在境缘中,还有喜怒哀乐、贪嗔痴慢,就是凡夫。
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这是离贪欲得的第三种自在。
福德,德是果报,德是果之因。中国人讲福,通常讲的是五大类,所谓“五福临门”:富、贵、寿、好德、善终。
富、贵的人容易修福、也容易造罪。如袁了凡先生当知县时,减少税赋,全县人民受益,他发心做一万次善事,仅此一件,万善圆满。
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世法佛法都把信摆在第一位。儒家说“人无信,则不立”。佛法讲“信愿行”。
不肖的子孙到你的家里来,都是过去世中的冤亲债主。
随心所欲,有求必应。
物,是物质资财,如果能够与大众共享,他的财富就能长久。若不行布施,财富不会长久。
无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长寿。素食就是最好的无畏布施。净空法师26岁开始学佛,开始学佛就完全素食。许哲居士是胎素,一生吃素,100岁了,身体素质非常好,除头发白了外,体能跟三四十岁人一样。
弘法利生,是第一大福德。学讲经是修大福德,能增福延寿。
写书、后继有人,传法比弘法更重要。
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这是世尊对龙王说的离贪欲得的第四种自在。
社会上各个阶层团体的领导,都是此所谓的王。断了贪欲,领导者发号施令就能得到下属的积极响应,政令畅通。
领导人能供养服务大众,群众自然也向团体和领导奉献珍奇宝物,则对社会极好,因为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自己有法不施,或障碍别人施法,果报是愚痴。
中国人论神,聪明正直是为神。佛家讲“生佛是一”。中国古德说“天人合一”。
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故能成为佛菩萨。
帝王修德积善,传位的代数就多,否则,很快就被改朝换代了。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苏州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范家,自北宋以来,代代有贤人。所以印光大师对范家非常赞叹。
从事工商业的,如许多老字号,也能传几百年,生意兴隆,原因在哪里?没有三毒烦恼,回馈社会,为大众服务。
凡是作恶多端的,无论从政从商,一生(代)就完了,有的甚至一代都做不上头。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善行功德回向法界,无穷无尽。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特尊,极其尊重。皆共敬养,这是究竟圆满的大福。
什么叫回向?什么叫菩提?这是因,怎么修?回,是回转。我把修行的果报不自己享受,希望把这个果报给一切众生。就像农夫作稻谷,每天辛勤地耕耘播种,到收成的时候,自己不要了,给一切穷苦的人,这就是回向。一般人是自己留一点,多余的才布施,这不叫回向。回向是自己完全不要。那么,自己没有了怎么办?会有人供养你,而且你收获的超过你所需。
你能够布施别人,果报立即就显现。佛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如果你把收成的99%布施供养出去,还留有1%,这还有毫分不善夹杂。这个道理很深,世间人想不通、做不到,所以世间人修的不是纯善;诸佛菩萨、高僧大德想得通、做得到,修的是纯善。
贪嗔痴,佛在一切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是三毒烦恼,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本。虽说是三个,三归一,就是贪。
布施就是对治贪欲。六波罗蜜要归一,就是布施波罗蜜。贪欲的根拔掉了,就成佛了。拔掉大部,还没拔干净,这个人叫菩萨。
凡夫不但不离贪欲,反而天天在增长。
人生苦短,一刹那就完了。完了之后,你要到哪里去?聪明人不能不考虑。
纵然现在有福报,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善因而得的,不是贪嗔痴得来的。贪嗔痴只能折福,不能增福。
一个相当高明的老中医,给人看病,要问出生的年月日时和地点。他要看人的身体的本质,很有道理。身体本质决定了你得什么样的病。本质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
老中医告诉净空法师,最健康的饮食是当地生长的当季食物,这一个月生长的食物是最营养的。
现在人们喜欢吃外国的东西,味道是不错,会得病的,跟你的体质不相应。
《礼记-月令》讲十二个月份,每个月份吃什么东西。
懂得养生,不懂得养心,病根不能拔掉。病根就是贪嗔痴。
睡觉的时候,决定不能吹风、吹冷气。因为睡着的时候,毛细孔全部张开,很容易受寒,连小扇子都不可以扇。风寒得上不知道,发病的时候就很难治了。所以,打坐、静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可以受凉。贪凉是要命的。
贪欲的范围非常广大,特别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佛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换对象。佛法也不可以贪。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生死是小事,断烦恼习气是大事。
远离贪嗔痴、远离十恶业,不是不能做到的。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是求自己。
无妄念,是正念。为一切众生的念就是正念。第一条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实的利益,才能得三业自在、诸根具足。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有造业,谁都逃脱不了报应。
佛在本经上说,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不听别人对自己的坏话,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永远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仁者无敌。
生死是小事,因果是大事。有人说自己的坏话,是自己前世造业所致,不能怪别人,更不能怨恨别人,逆来顺受,业障就消除了。
佛弟子最重要的是持戒,建不建道场无所谓。戒没有了,佛就没有了。以现在的话讲,持戒就是守法。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是心地清净,心净则国土净。
人家诽谤陷害我,我应该感谢他。诽谤陷害人是要堕恶趣的,被诽谤可以消业障。因为人家冒着堕三恶道的危险来为我们消业障,怎么能不感谢他呢?
不念旧恶,不怨恶人,以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部经不长,却是世尊对一切众生的根本教诲。
这个世间,很少有人能抵抗得住外界的诱惑。现在一万人中能有一二个不受社会污染诱惑堕落的,就是稀奇了。
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极乐世界边地疑城里的众生,就是虽然修行,但对佛的智慧福德有疑惑而致的。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福,可以转变成有福。没有长的寿命,可以延长寿命。怎么转?断恶修善。
只要自己舍弃贪嗔痴慢、舍弃自私自利,这个世间的一切众生、点点滴滴都是在开发你的般若智慧。
净空法师刻图章赠送别人结缘,图章上只有一个字:通。 身体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针灸就是让经络通达。佛教念咒,咒一念病就好了,也是用声音震动把脏腑绝贯通。
人事上“沟通”是最好的方法。人与人的障碍也是缺乏沟通所致。冤家对头,一旦沟通,就会和好。
以前邻居都是常来常往、互相关心的,谁家有个事,都来捧场帮忙。现在都市都住在公寓房里,几十年不知道邻居的名字,没打过招呼,可见现在人情多么淡漠。所以,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根本方法就是“通”。中国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和人接触,打交道,要多问问别人的风俗习惯、历史名胜,也把自己的推荐别人。彼此双方长学问、长德性。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五福临门”?、怎样修得?
2、在养生保健和接人处事中,最讲究的是“通”,为什么?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7-8 21:34:19 | 查看全部
2019/7/8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贪嗔痴,是三种根本的烦恼。人有病痛,是从这里来的;有六道轮回,也是从这里来的。
嗔恚是三毒烦恼的第二种,对自己的身心伤害最大,非常猛烈,而且来得迅速。贪欲的伤害是缓慢的,时间长。
《印光大师文钞》里讲,农村无知的妇女,发了脾气之后,给小孩喂奶,小孩吃了奶之后就中毒死亡。由此可知,嗔恚可以把奶变成毒素。既然奶会变成毒素,血液也会变成毒素。这也是为什么伊斯兰教吃牛肉羊肉,不吃血。动物被杀害的时候,不可能没有嗔恚心。
嗔恚是地狱道的第一个因素。如果犯十恶业,不犯嗔恚,不至于的堕地狱。饿鬼、畜生比地狱果报轻。
佛家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火烧功德林”。我们要想想修习功德有了多大?从哪一天发脾气之后算起。为什么?功德是清净心,功德是戒定慧。
许哲居士说,发一分钟的脾气,要三天才能身体恢复。
常发脾气,八种喜悦心法,一点都得不到。
在净宗法门里面,最怕的是在临终时生嗔恚心。人在临终的时候,神识离开身体“犹如生龟脱壳”,非常痛苦。所以,临终时,别触碰搬动他,以免打扰引起他嗔恚。
一般讲,人断气后8—12小时,神识才离开身体,这时才可以动他的床和身体。这种关键的时候,让他平静提起佛号,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助念非常重要,是真实的功德利益。
大势至菩萨说,你能帮助两个人往生,就比自己精进强;能帮助十人往生,你福报就无量。自己将来往生,心里就有把握了。你能帮助上百人往生,你就是真正的菩萨。所以,念佛助念团,非常好,值得提倡。
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障缘很多,即使学佛,也难保不堕落。所以,天天经教薰习非常重要。
要保持修习功夫,对于世缘一定要冷淡才保持得住。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对于这一生的修学求生净土,才算有成就。
十善业道做到80%,来世才能勉强得人身。低于80%,就没有把握。
一、无损恼心。
损,是损人利己。恼,是叫别人烦恼。自己所作所为,叫别人讨厌,就是“损恼心”。常常在做,自己不知道。在团体里,不守规矩,虽然别人没说你,但看到令人不喜欢,这种情况很多。
怎样做到无损恼心?持戒守法。这里面的戒相非常微细。
    二、无嗔恚心。
八大类喜悦心,每一类的境界都是无量无边。
世人稍不如意,嗔恚就生起来,可见烦恼业障之深重。遇有不合意的境界,理性就被埋没了,于是全凭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哪有不差错的道理 ? 不仅伤害自己的身心,还和众生结下怨缘。
冤家宜解不宜结。遇到圣人善知识的教诲,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就有了“前后眼”,能够看到过去,也能够看到未来。这个前后眼是智眼,是慧眼。
我们只要为来世着眼,就对了。这一生,很短暂啊!聪明人会利用这短暂的一生。
知止,至善,我们要把心定在这上面。什么都不求,“百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这就是万缘放下,一心就向无上菩提。
佛法要想成就,不能不放下世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佛法是觉悟,世法是迷情。佛法里面的事情,如果不觉悟,也是世法。世法里面的事情,如果觉悟了,也是佛法。佛法世法在哪里分?在觉迷上分。
要想得到自在,要想真正做到随缘,十恶一定要舍掉。外在境界还能够诱惑你,是你的烦恼还没有断。
随缘里面决定没有烦恼,世间烦恼大都来自得舍心。
有缘兼善天下,无缘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就是为了将来有缘的时候为大众服务。
做好事善事,也要随缘,不可攀缘。确实要做,只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加持,就是努力充实自己,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之心。若只天天在佛菩萨像前祷告,也属于攀缘。
佛菩萨加持决定不舍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成熟,这个机会就遇不到。
净空法师在台中求学,离开老师那一天,就发愿教学,一直没有机会。等了四十年,新加坡这个缘才成熟。这个缘也是没想到的,法师从来没要求。是李木源居士发心找净空法师,这个缘才成熟。【我在松滋爵伦艺术学校智慧父母群讲《弟子规》、在辽宁铁岭市“让世界因我而美丽”群讲《太上感应篇》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吕静校长和齐美凤群主主动邀请,我不会要求去讲,否则讲不好,怎么下台?】
时节因缘,要有耐心等待。时节因缘不成熟的原因,一是自己的德行学术还不足于传法,佛菩萨还没有感应;二是此时此处没有真正发心学法的人。这两种缘,缺一个都不成熟。
在因缘不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加倍修行。决定不让自己堕落,时时刻刻要提防,这是最重要的。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何谓“火烧功德林”,如何防止?
2、如何避免临终者生嗔恚心?帮助别人顺利往生有多大的功德?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21:39:12 | 查看全部
2019/7/15
三、无诤讼心。这是离嗔恚具体的形象。
凡是有嗔恚心,心就不平。
诸佛菩萨何以没有诤讼心?知道一切众生和我是一体,别人得好处就是自己得好处,别人受伤害就是自己受伤害。自己一定过最低水平的物质生活,福报让大家享。社会安定和谐,众生快乐幸福,这是佛菩萨的享受。
年岁大了,看到一家人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就感到幸福。即使自己一生有过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希望后人断恶修善。
康熙皇帝为《道德经注解》作序,吩咐宫廷王公大臣、王子王孙都要读。活到老,学到了,学不了。
道家讲无为,佛家讲三轮体空,是一个意思。无为而为,不是消极。为而无为,为众生而不为自己。
恒顺、随喜,都要以法性为依据,不能与性德相违背。
西方人认为: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不错。是什么社会?地狱道社会,鬼道社会。
三毒要增上了,人天就没有了,三恶道就现前了。
四、柔和质直心。这是离嗔恚得的第四种喜悦心法。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讲,菩提心的体是直心,即真诚到极处,作用是慈悲心。
菩提心一发就超越十法界。小乘阿罗汉辟支佛都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的标准是见思、尘沙烦恼都断了,无明也破了一品。
离嗔恚才能得到柔和质直心。质直心还不是圆满的直心,跟直心已经接近了。
五、得圣者慈心。这个慈心不是三界慈心。六欲众生要修上品十善、四种禅定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能够生到色界天。
圣者慈心,超过色界及无色界的凡夫天人。最低水平,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的慈悲心。因此,我们体会到三毒烦恼是我们修行成就最严重的障碍。果报,嗔恚是在地狱,贪欲是在饿鬼,邪见是在畜生。这是三恶道主要的业因。
我们要远离三恶道,在这一生中成就圣道,十恶不能不离,十善不能不修。
修道人断不了十恶,原因很多,总不外迷于世间的五欲六尘。迷得太深、太重,深深的执着不能放下。
无论做点什么,总是要居功。这不但遭人嫉妒,与人结怨,而且障碍自性的智慧德能。佛家讲德相,比德能的范围还要广。
我们不离十恶,就是还不知道这个道理,充其量只能算听说了。“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的建立很不容易。千万不要以为学佛了、出家了乃至受了大戒就信佛了。净空法师出家后两年受戒,受戒后去看老师李炳南居士,老师对他大声说了几遍“你要信佛!”,有许多老和尚,八九十岁,到死,都还不信。
信,即做到;做不到,则不能算信,最多只能算听说。果然相信,自然依教奉行,所谓“法尔如是”,哪有做不到的?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信是第一层。
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果位上比不上阿罗汉,只在初果须陀洹,但是在智慧上领悟的能力超过阿罗汉。佛讲大乘甚深的教义,阿罗汉听不懂,初信位的菩萨听得懂。初信位菩萨所知障比阿罗汉轻,烦恼障比阿罗汉重。
圆教初信位菩萨发的菩提心是相似菩提心,到初住位,真实菩提心现前,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圆发,自利利他,一直到无上道。所以他们得的是圣者的大慈大悲。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四、五、六这三句,实际上都是讲的菩提心。第四句讲的直心,第五句讲的深心,第六句讲的大悲心。
常作,经常、不间断。利益众生,使众生自在安稳。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这是断嗔恚得的第七种善果。端严,即端正、庄严。庄严,即美好。
佛在大经里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相,就是自性自然的流露。
现在有的众生相变得如此丑陋,是贪嗔痴所带来的后果。真心变现出来的本性就是至善。
诸佛如来和其他众生的差别在于自性的恢复,感得众共尊敬。
损人决定不利己,只有利人才利己。
觉悟的人没有不尊敬六道众生的。只有迷惑的人,不明白事实真相,才生不起尊敬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性就是自己的本性。儿童爱护小动物、蚂蚁,就是这种天性。他慢慢长大,本性就慢慢被污染了。古人说“赤子之心”,就是完全没有被污染的心。
对于我们来讲,唯一能够断污染的方法,就是天天读诵大乘、为人演说。让自己不堕落的方法,天天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就是圣贤经典。古话所谓“三日不读书,面目全非”。
贪嗔痴减少一分,你的善根就增加一分。要想求佛道,要真正懂得舍己为人。为人当中还不知道舍己,就是善中有恶。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这是离嗔恚的第八种利益。
和,是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忍,是能够承受一切善恶违顺的境界。可见得这两个字的含义无限的深广。
诸佛菩萨救度众生,无不是“和、忍”二字,为什么现今这二字得不到落实?十恶不善。
不能超越六道,无论你做多大的事业,都会和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同归于尽。
八风吹不动,是初禅天的境界。念佛人若有初禅的功夫,决定得生净土。没达到初禅的功夫,未到定,能否往生,那就看缘分了。
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死是一个重要的关口,一定要慎重处理。死,印光大师说“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
不怕死,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个死法,这是讲念佛一定要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浅的就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整个世间的一切与我没有关系。
我们以平等心对待一切,没有分别执着,天天念佛求生净土才真有把握。
日常生活当中,随缘不攀缘,什么都好,和一切大众和睦相处。顺境、逆境,什么都要忍。怎么忍?不放在心上,忍得轻松。若放在心上,就忍得痛苦。
人,看自己的过失难。看别人的过失,把别人当镜子,马上反省自己。平等对待,是忍。
梵天,是色界天,不是欲界天。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净土三资粮”,如何修积?
2、“身相端严”是如何修得的?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21:37:23 | 查看全部
2019/7/22
断嗔恚,将这些功德,不求世间福报,不是没有福报,而是福报更为殊胜。不受福报,回向无上菩提。
无碍心。无碍,是无障碍,在大自在中又能与一切众生相应,就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于佛法世法都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观者无厌。这是殊胜的果报。凡是跟你接触的,闻名、见面都能生欢喜心。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邪见是愚痴。愚痴表现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就是错误的想法和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背。
远离愚痴,是最困难的事情,比前面两条难得多。
佛在经典上有个比喻,断痴惑好比是藕断丝连,很不容易断干净。断前面几种烦恼,靠戒定就行,断痴一定要开智慧。许多人修了一辈子也开不了智慧,什么原因?戒不干净,定不下来。
学佛是以开智慧为目的,要开智慧就必须放下,不放下是开智慧最大的障碍。
放下是自己的事情,不是求人的事情。求人,是外求,人家未必答应,难。放下,是求己,是内求,自己要肯放下,这不是难事。
自古以来,修行能有成就、能证果的人,都是肯放下的人;不能成就,不能证果的人,是不肯放下的人。
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善意乐,就是一般讲的快乐,是真乐,常生欢喜心,常生智慧,是法乐、法喜。不是苦乐的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是坏苦,苦是苦苦。
真善等侣,这就是他决定会得真善知识。常常遇到、亲近真善知识。与真善知识作伴侣,伴侣即同参道友。
若有邪见,起心动念,都随顺烦恼,就得不到真善等侣。忧虑、疑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敢作决定。
邪见的根本就是我见,即把身体当我。邪见不断,贪嗔一定会随之而起,只能说把贪嗔压制一些、减少一些。
鬼道的业因是贪欲,所以人们常说,人死了之后去作鬼,是因为贪欲。第一个就是贪计自身。
佛说,身是四大五蕴假合而生,不是真的。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鬼比人苦,比人可怜,所见空间永远是灰暗的,永远见不到阳光,所以叫阴间。
十恶是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是轮回的业因,必须要断,才能脱离轮回。
自己不是真正的善人,你在这个世间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识,遇到也不会认。
二、深信因果,宁殒(yǔn)身命,终不作恶
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只有具足真实智慧的人,对于事实真相真正通达明了,他才能够做到。
有的人学佛多年,遇有蚊子叮咬,还可能会打死它。原因是虽知道因果,但知道得不深,不能深信。
你爱护大众是因,大众尊敬你是果。爱人者,人恒爱之。
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做恶事。这就是深信因果的人。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邪见?修行不能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夏天房内有蚊子,怎么处理才好?何以见得深信因果?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21:33:32 | 查看全部
2019/7/29
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
皈依佛就是以佛为老师。诸天善神,比我们智慧高,一般也是佛的学生。
我们要找一个老师,找一个福慧究竟圆满的老师最好。这些善神都会随喜赞叹,并成为你的护法。
真神会保佑人,妖魔鬼怪会害人。
对于其他天神一定要尊敬、赞叹、供养。对于其他宗教及一切众生都应如此。如十斋日持戒。
皈依佛,就是受持三皈,读诵大乘,为人演说。演是做到,是身教,在前。说是劝导,是言教,在后。即先自己做到,然后才能教诲别人。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离邪见,就是智慧现前。智慧现前,就自己作得了主,佛法修学的最高目标就在此地。
智慧开了之后,世间一切吉凶祸福,都能明了。此时,就不必趋吉避凶,因为,你可以转凶为吉了。世间人没有能力转境界,原因就是贪嗔痴未断。
直心正见,这四个字就是大菩提心。是开智慧的条件。直心就至诚心,就是真诚到极处。
《椤严经》上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一念不生。六根感知六尘就是一念,感知六尘而不生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不生。一念是智,真智慧。第二念起来了,把智转变成识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佛法的修学修什么?就是相宗大德常说的“转识成智”。
识跟智的区别就是:识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智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
智就是直心、至诚心,灵敏到极处。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好像是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正见”就是直心起用。用儒家的话讲,“直心”就是诚意,“正见”就是正心。在佛法里面讲,“直心”是真诚心,“正见”是深心,大悲心。
《观经》里面讲的回向发愿心,是正知正见。
世间一切吉凶祸福全部明了。怎么明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所以是“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现在这个社会,看风水的、看相的、算命的,生意都不错。这些人生意好,就证明世间人对于吉凶祸福疑虑重重,都存一个侥幸之心。
实际上,你有灾难,逃避得了吗?你有福,丢失得了吗?都是跟着你走的,躲不过,丢不掉的。
佛在《阿难问事吉凶经》里面,对于占卜、看相、算命、风水,一律不准我们去问。他说这是世间意,学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
佛也慈悲随顺众生的习俗,说了一部《占察善恶业报经》,为世间人大开方便之门,真是慈悲到极处。但是,那个占卜的方法,前面都教你怎么去修,才能能到感应。要是没有修学的功夫,是得不到感应的。
国内也有一个小册子,《观世间菩萨灵课》,那也是占卜的。前面印光大师写了一篇序文,讲得很清楚。占卜之前要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念观世音菩萨圣号108遍,这是求感应,诚则灵。【我以前也对周易四柱预测很感兴趣,还出了书《星情及病神》,学佛以后,就不搞这事了。对找我预测的人,我就劝他们学佛。】
如果我们永断贪嗔痴,你的菩提心现前,所以,一切吉凶祸福不用再去过问了。一切时是好时,一切日是好日,一切处是好处。没有一样不吉祥。还是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原理:境随心转。你的心纯善无恶,你的境缘统统都转过来了。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恶道恐怖,地狱最苦,决定不能去。《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得很多,无量无边的苦楚,任何一种我们都受不了。可是,实在说,地狱是很容易堕落,很难出离。
哪些人堕地狱?佛在经上讲,五逆十恶之人,十善业道的反面是十恶业。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杀好老师)、出佛身血(恶意谤佛、毁坏佛法的形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破和合僧(特别是破坏弘法闻法的机缘)。
若离愚痴,即使没有遇到佛法,也不会堕入恶道,会生三善道的人、天道。阿修罗虽然也是属于三善道之一,但没有人天好。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大家都希望福慧增长。不但是福德,智慧也是从善业而生的。
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福至心灵”。
现在社会上一些作恶的人看起来似乎还很有福报,这个福是他前世所修的。佛在经上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决定不是作恶多端的人有福报。
这生没福,是因为前世未修,应该心安理得。今生修福,来生富贵就现前了。
如果你有福报,享受这个福报,会消掉福报。如果不享受这个福报,把它布施供养给众生,你的道业会天天在增长。
诸佛菩萨所享受的是无漏的福报,这是我们决定要学习的,有漏的福报决定不享受。后人修行为什么没有世尊的福报?就是放不下有漏的福报。
大、小乘,宗门教下,全都是修十善业。不能具足十善业,决定不能往生。这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戒的根本戒。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五逆罪”?其果报在哪里?为什么真正的佛弟子是不算命看风水的?
2、有漏福报和无漏福报的区别是什么?怎么修得无漏福报?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1:39:20 | 查看全部
2019/8/5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十恶是邪道,果报在三途。十善是圣道,诸佛菩萨都是走的十善业道。
凡夫由自私自利而产生的贪、嗔、痴、慢、疑,叫五种思惑,即思想见解迷惑。疑,是怀疑圣道、怀疑圣人。这才起贡高我慢,轻慢圣贤,轻慢圣道。
人天福报,三乘圣果,也都是自己造作、自己享受。虚空法界谁作主?自己作主。佛菩萨大圣贤不给我们作主,阎罗王也不给我们作主。这些道理,在圣道中,唯有佛法讲得透彻。
人身难得现已得,佛法难闻现已闻。这个殊胜的机缘不可错过,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一定要记住:“离邪道,行圣道”。这才是如来真正弟子,诸佛赞叹,天人敬仰。希望我们同学共同勉励。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这是断愚痴第八种利益。愚痴就是邪见,邪见就是错误的见解。
许多人都认为这个身是自己。六道凡夫都执著这个身是真实的,是自己。佛告诉我们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身要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呢?有许多人听佛这个说法就生起疑问。这个意思很深,要细细体会,必须要依照佛法教诲去修行。逐渐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
身确确实实不是我,是我所有,如同衣服一样。“我”是永远不生不灭的,“我所”它有生灭。
“我”有没有身?有。法身是真正的我。法身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什么时候你证得法身,你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你就证得法身。证得法身就是成佛,法身佛了,最低限度在《华严经》上,你已经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
证得法身,就是成佛。证得法身的人很多啊!
大彻大悟,悟的什么?悟的是一个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的真我,悟的是这个身是假我。彻底搞清楚、搞明白了,他就能得受用,这个受用是如来果地上的依正庄严。
报身是有始有终、能证法身的智慧,开悟之后,永远不会再迷失了。
应化身,即我们现在这个身。诸佛如来的应化身,其因是度化众生的本愿,缘是众生有感。
法身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形相。虽没有形相,能现一切形相。哲学家称法身为宇宙万有的本体。法身是能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所生,能所不二。
从根本修,就是修十善业。
净业三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就落实在十善业道,落实了生凡圣同居土。第二条落实了生方便有余土。第三条落实了生实报庄严土。
古人为什么修行容易成就?就是从根本修。古人听到了别人赞叹,心里恐惧。闻誉恐,闻过欣。
而现代人难于修行成就,就是闻誉欣,生傲慢;闻过恐,生怨恨;如此怎么能有成就。
认真修十善业道,念佛才能往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功夫才得力。如果舍弃十善业道,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不得力,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
不修十善业道,恶业断不掉,生生世世随业受报。善业生三善道,恶业生三恶道,随业流转,苦不堪言。
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财要散,不能积。愈散愈多,愈多愈散。财散了,就是功德。财积下,就是罪恶。
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
住无碍见,是属于智慧。见,是见解。即见解无障碍,对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通达。一切众生本来有这个能力。清凉在《华严》里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而现时我们见解处处有障碍,是十恶造成的。这十恶里面都具足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性德不能现前。
离开十恶,就是十善。儒家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佛教人孝亲尊师、修十善业道。世出世间的大圣贤,合起来看,确实是古人所谓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凡夫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但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因此,古人教导看别人的过失,立刻回头反省自己有没有,查出自己的毛病,佛家叫开悟,回头是岸。
印光大师极力推崇《太上感应篇》,就是让人们对照经文,检查自己的过失。
过去生中的种种造业,我们忘记了。但在梦中,阿赖耶识能够展现过去曾经的造作。修行入定,可以回忆前世的情形。禅定越深,回忆过去的世代越多,乃至无量劫的造业都能现前。
宋朝朱熹编的一套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中国人是非善恶、人生价值观的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现在世间人不念了,随顺邪知邪见,才有各种灾难。
如何消除灾难?从人心转变开始,从邪知邪见转向正知正见。
世界灾难来了,善人会不会受?有的是要受的,共业所感,但决定不堕。他是清净的、善良的,大难之下,他会往上升,不会往下堕落。有的不会受难。
学佛的人,如同《弥陀经》上讲的,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在大乘教里面遇到净土法门,灾难来临,他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大难来了,他有好去处,他去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叫“不堕诸难”。
另外一层意思,在大灾难之中,还有许许多多幸免于难的。这里面有两种人,一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虽然造有小恶,他有余福。余福很大很厚,可以免除灾难。另一种是这一生中遇到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教诲的人,懂得断恶修善,也能够避免灾难。这些事情,《感应篇》、《阴骘文》与《了凡四训》里面都讲得很多,理论与事实真相都有,我们要多读啊!
仔细去观察,善果决定是从善因得来的。造作恶业,希求善报,佛常讲“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的。造作善因,而得恶的果报,同样也没有这个道理。
可是,世间人从短暂的视角看,有些人善却未得善果,有些人造恶还在享福,好像古圣先贤所说的因果报应不准确。于是怀疑,不能接受。这是他看的太浅了,佛家常讲“因果通三世”,现在受的果,其因在前世。现在的造作,果报在后世。
佛家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
有眼光的聪明人,决定会修来生福报。来生大福报成就,这一生晚年福报亦会现前,你修积的善心善行太大太厚,不等来生,这一生福报就现前。佛家讲这叫“花报”。来生的叫“果报”。花报殊胜,果报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思惑有哪几种?怎样理解“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2、何谓花报和果报?二者的关系如何?“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21:43:34 | 查看全部
2019/8/12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断了我执,才能称正。等,是相似即佛。正等正觉是称法身菩萨。修行达到究竟圆满叫无上正等正觉。
在我们这个境界里面,一定要从放下开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又帮助放下。
我们现在修行的障碍很多,从哪里来的?从我们不善心来的。不善心,就是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
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每参访一位,境界提升一级。全靠真诚、清净、平等的心,最后成为究竟圆满的佛果。
菩提道上,我慢是高山,障碍我们修行境界的提升。
世尊在一代时教里面,所讲的全部经中,只有两部经,讲一生成佛。《华严》,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一生成就。《法华经》里面,龙女八岁成佛,这是做出来给我们看。
学教成就百分之九十以上在于修学的态度,方法只有百分之十。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成佛完全在于自己修行,佛都帮不了你,佛只是增上缘。
佛,是觉悟的意思,对一切法都能够通达明了。
把十善落实在六波罗蜜,才圆满。
以上把十善及其果报讲完了。下面开始把十善业和菩萨行(六度之纲布施)联合起来论述。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佛语真诚,乐在能信”。现在人对于佛的言语,多半是半信半疑。导致这个原因,实在讲,出家人有很大的责任。出家人所言所行,表现出来的不是一个佛法的形象。出家人不信,怎能让在家人相信。
在证得阿罗汉之前,绝对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证得阿罗汉,才断了见思烦恼,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思惑,佛说,这时才能称为正觉,他的觉悟没有错。
见思烦恼,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这些东西,你没有断,你的知见就不正。你学得再多,甚至于能够把《大藏经》全部背下来,讲得天花乱坠,你还不是正知正见。
只有真正有了正见的人,才真正知道佛菩萨的慈悲心,才真正尊师重道。
能够顺从圣贤的教诲,依教奉行。这种人有福了。这不是他的智慧,是他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
具足十善,即使不学佛、不修行,他绝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他无贪、无嗔、无痴,离了贪嗔痴。贪嗔痴是三恶道的业因。所以,十善业是人天的根本。
在六道里面,取得人天两道的基本条件就是十善业。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法称之为“宝”,凭什么?就凭佛法把三世因果讲得透彻、把宇宙人生讲得明了。
不杀生,本身就是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
有因,要果现前,必须要有缘。过去造有恶因,如果学佛修行,把恶缘断掉,就不会有恶果现前。
儒家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儒家是劝人“立志”,立志作圣贤。佛法劝人“发心”,发至善之心,作佛。至善可以见性。所以不能有丝毫伤害众生的念头。
经中说,诸佛菩萨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离不与取,百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这一段是讲离偷盗。
六度里面,这是第二,持戒布施。
布施的人,还造十恶业,有没有福?有。不过在三恶道享福,如宠物。这个福报享完之后,恶果就现前,就是苦报。
如康熙、乾隆这两位皇帝,过去生中不知修了多少世善业,才得到帝王、长寿的福报。
乘愿再来的人,情转变为智慧了,绝对不会造十恶业。他是累积修福慧而来的,还是真正乘愿而来的,就看他造不造恶。如果还有恶念,还有爱憎,他不是乘愿而来的。没有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菩提,他是六道凡夫。
六道凡夫福报再大,做到摩醯首罗天王,福享尽了,还要往下堕,决定逃不出轮回。所以,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比不上须陀洹。
须陀洹天上人间七次往返,绝对超过六道轮回。而诸天天王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嗔恚,就是止于至善。
中国古代印书,从来没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说法,从民国才开始有,所以,民国这个时代人苦、可怜,不懂得修福。
真有布施之心,著作决定不可能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字样。若有版权,怎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么小气的人。这样的心态,念佛也不能往生。
中国古时候,教学,好的东西,善书,都是想方设法进行流通,让大众受益。
怎么样做到法缘殊胜?布施,无条件的布施,你的布施自然殊胜。
净空法师讲经几十年,从来不拉听众,不撒广告。
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只问来学,不往施教”。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无上正等正觉?如何修得?
2、为什么说佛法是师道?怎样理解“只问来学,不往施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21:37:10 | 查看全部
2019/8/19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世尊教导我们把十善落实在菩萨行的六波罗蜜。其中,布施是广说,后面五种是略说。把广说清楚了,略说也能明了,这就是所谓“举一反三”。
这一段,讲的不邪淫。布施就是得财宝,所以每一段里都有“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是总说。后面是分说。
直顺,就是和睦顺心。外人对母亲及妻子,都是敬仰之心,不会有邪淫之心。
你自己有什么心,就会感召别人对你有什么心。你自己端身正念,对女色无淫欲之心。外人对你的家眷也是如此。
以前无知,犯有邪淫,要忏悔业障。真正忏悔,是改往修来,改过自新。
自己修行,在内心,不在形式。形式是做给大众看的,是表演,接引众生。
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此经上虽然没有说十恶的果报,但在后面蕅益大师《节要》里面讲了。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离虚诳语,就是离妄语。
妄语、两舌,是佛法的大戒。古今多少修行人没有成就,多是因为其功德被妄语、两舌所漏掉。
没有被人毁谤的,近百年当中的法师,大概只有印光大师。其余大德都不能避免被人毁谤。这一生修得再好,过去生中造的业也会感召毁谤。
愈是有这个果报,我们愈是要警惕。毁谤来的时候,过去的恶业报掉了。别人毁谤我、陷害我、侮辱我,我们决不可以报复,要逆来顺受,知道这是过去生中或没有学佛之前或学了佛还不明道理之时,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应该感受的恶报。老老实实修行,不妄语,行布施,就可以离众毁谤。
摄持正法,言而有信,你才能摄持。摄是摄受,持是保持。能信、能解、能行,就是摄持。
正法,狭义地讲是佛法,最窄小的就是佛在本经上教导的。广义地说,是世出世间一切圣贤的教诲。决定与佛的法印相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十二个字,是诸佛如来的法印,能通世出世间一切圣贤。
《了凡四训》虽不是佛经,但和佛的法印相应,被佛的法印印定。所有一切宗教的经典都是这样,都是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都可以认为是佛教经典,有这种包容心,才对了。
心胸狭小,常常和别人对立、对敌,就会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也是当今世界种种冲突矛盾的根本原因。
何谓和平?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先有平,后才有和。平等才能和睦相处。
在佛法里面,佛是什么心?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萨,四谛心是声闻,因缘心是缘觉。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平等”两个字重要。我们对一切众生没有高下。
平等是什么?离妄想、分别、执着就平等。
如其誓愿,所作必果。每个人希求的不一样,有人求作佛,有人求人天富贵。若离妄语而行施,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得的,只要你用真诚心去修十善业道。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这是离两舌所得的殊胜果报,这一条尤其重要。
世出世间法的根本在家庭,家庭不和,你在世间的事业不能成就,在出世间的道业也不能成就。纵然有成就,都是昙花一现,过去生中修的。
家庭不和的主要原因是两舌。口过四种,以此为重。在出世法里面,挑拨离间,破坏道场,是破和合僧,是极重的罪业,要下阿鼻地狱。
盗僧伽物,不通忏悔,十方诸佛菩萨都救不了。而破和合僧比盗僧伽物的罪,不知道要重多少倍。
佛度众生,方便手法很多,也不在乎时长时短、今生来世。佛不可能用妄语假设做手段来诱导众生。所以,佛,像《金刚经》上说的,是“实语者,真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决定可信,我们要坚信不疑。
如果已经造了恶业,有没有补救?答案是肯定的。佛菩萨救不了你,你自己可以救自己,真诚忏悔,真正改过。如果以前做了破坏道场僧团的事情,现在认识到了罪过,可以做拥护道场,赞叹僧团的事情来忏悔。忏悔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烧香,那样消不了罪业,是真正改过、决不再犯。
佛陀在经典上反反复复告诉我们,反邪归正。过去,我们做错了,现在反过来。
发露忏悔,就是昭告大众。向被自己两舌导致不和的双方忏悔,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希望他们和好如初。自己两舌的罪过才能忏除得了。
讲经说法也免不了过失,这桩事情不是一件容易事,太难了。我们总希望人们互相尊重,和睦共处,但众生业障太重,烦恼习气太深,哪里能轻易转变?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这是不恶口,而行布施所得到的殊胜果报。
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这个非常难得,就是与大众相处的时候,你都受到群众的欢迎拥戴。
言皆信受,无违拒者。你在大众之中所讲的话,都能接受,没有抗争的。这是一个非常得人望的领导人。这个福德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恶口。
有些人有能力,有善心,也想为大众做一些事情。但是,他和大众相处,人家不拥护他。这是什么原因呢?过去生中口业上的问题,说话粗鲁,让大众听起来不舒服。
所以,圆满的福德,面面都要做好,少一面都不行。我们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了解报应的事实,自自然然不用别人劝告,决定修十善业。十善业,无论用在哪个行门上,都得殊胜的果报。
十善业道是大根大本,我们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在起步。开端就教我们把十善落实在六波罗蜜上。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当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这是不绮语。绮语,世俗间常讲“伶牙俐齿”,很会说话,花言巧语。可是存心不善,欺骗别人,诱导别人走向不善。
绮语有有意的,有无意的。有意的罪就更重,看它伤害的面和时长结罪。
古代,不同族群,都有歌谣。看其歌谣的内容,就知道这个族群的兴衰。由此可知,古时候的人观察入微。这些内容,如果与十恶业相应,不善。
从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的谈吐、爱好、听哪一类的歌,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否兴旺。
绮语里面,最严重的是戏剧。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佛的法印是什么?怎样理解?
2、曾经造了恶业,如何补救?为什么说从一个家庭成员的谈吐、爱好,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否兴旺?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21:30:02 | 查看全部
2019/8/26
中国古老的戏剧,守住四个原则:忠、孝、节、义。从前学校不多,教化民众都仰赖戏剧歌舞。
台湾教育部的官员问方东美教授:古时候,罗马是最强盛的,后来亡国了。美国将来亡国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方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电视。因为它的电视内容完全是十恶业。当今,美国青少年问题这么严重,小孩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原因就出在电视。台湾乃至世界其他地方都要警惕,如果不加防范,后果不堪设想。
不绮语的果报,“言不虚设”。决没有虚妄的言辞,人皆接受敬仰,自己也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断除疑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这是意善里面的头一条,不贪。贪是一切恶业的根源。嗔恚,是贪不到所引起的。所以,佛教菩萨布施,是对治贪。布施度悭贪。
布施能舍,能把烦恼的根断掉。我们要契入佛的境界,悭贪不能不断。贪图佛法也不对,果报虽然有福,但是三界有漏福报。
功德是舍贪嗔痴才有的。行善而有贪嗔痴,所得的只是福德,不能算功德。舍贪嗔痴,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叫真实功德。贪嗔痴不舍不行啊!
自己看自己的毛病很难发现,会修行的人,就是能够看到别人的毛病立刻就照见自己,这种人成就就快。愚痴的人只看别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
觉悟的人,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决不想自己的利益。
贪求的范围太广太广,凡起心动念为自己,这里头就有贪求。所以,贪求涵盖着一切恶业,是一切恶业的根本。
有贪求心,决定不生智慧。学得再多,都是世智聪辩。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清净心里面决定没有贪嗔痴慢。我们求智慧的人要懂啊!
不舍贪嗔痴慢,清净心就得不到。没有清净心,就没有平等心,没有菩提心。
佛陀加被众生,保佑众生,就是教学。佛陀教了,众生学了,才能得加被、得保佑。不学,不依孝奉行,是得不到加被和保佑的。
忏悔也是一样,即使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也不起作用。怎么样忏悔有作用?后不再造。“不二过”才是真正忏悔。如果今天在佛菩萨面前忏悔,明天又去犯,不是欺骗佛菩萨吗?这样罪过更大。
如果一天能够改一个过失,认真努力去改,三年这个人就是圣人。
人为什么能成圣成贤成英雄豪杰?没有别的,知道改过而已。改过从根本上改,就是从贪求心改。
事实上,你想贪未必能得到,你把贪一放下,什么都得到了。因为放下贪心,真心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真心所现。
舍得,舍多少,得多少。
“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是行施总报。后面四句是离贪行施的别报:“一切所有,悉以慧舍”。
老实人,心清净。《影尘回忆录》里谈虚法师讲的那个香灯师,不识字,人老实,被人作弄在大热天晒腊烛,结果腊烛晒化了,老和尚让他去育王寺拜佛舍利,每天三千拜,老实修苦行。拜了三年,开悟了,能作诗作偈,讲经说法了。那个拜佛,是修定,修清净心,修真诚心。一旦开悟,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
慧才能舍,没有慧不会舍。智慧越大,你舍得越多。不肯舍的,决定没有智慧。
底下说“信解坚固,具大威力”。信与解,都是对佛法,有坚固的信心。大威力,是如来果地上十八不共法,四无所畏。菩萨也有十八不共法跟四无所畏,不过,没有如来果地上那么圆满。就像月光一样,佛的光是满月,菩萨的光是初一、初二至十四的月光。这是真实不虚的,是自性般若智慧现前。这是真正的大威力,可以自度,可以度他。
古时候,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持律法师,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这叫作证转,他来给我们作证明。
我们在今天,最重要是要能舍。舍十恶业,放下十恶,就得十善。你所修学的就是坚固圆满的德行。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这是不嗔。嗔恚的心最难断,遇到不顺心不称意的事情,嗔恚心就很容易生起,这就说明无始劫以来恶习气深重。
在烦恼里面,嗔恚是最严重的,果报在地狱。
佛给我们讲,贪嗔痴是三毒,造三毒业因就决定堕三恶道。
佛度众生的方法,就是教学。若入佛门,而不认真依教奉行,不能舍三毒,还是会堕三途。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决不是无风生浪。
要往生,必须要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才行。入了佛门,是具备因缘;坚固深信是具备善根;依教奉行才会具备福德。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台湾蓝吉富教授问净空法师往生的条件,法师就依照《弥陀经》上这一句答复他:“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有还不见得行,少了就不行。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才决定生净土。
忿怒的心,要怎样降伏?这是大学问、深功夫。会用功的人,忿怒的心一起来,马上念“南无阿弥陀佛”。用这一句佛号,把嗔恚的念头压下去。时时刻刻要用这个功夫。
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存在,哪有不起念头的?有功夫的,就是第一个念头一起,第二个念头就觉察到问题,马上就用佛号降伏前念。如此,三年到五年决定成功。关键就是警觉性高。
念头才起,佛号就提起来,这是净宗无比殊胜之处。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中国古代的戏剧,坚守的四个原则是什么?方东美教授预言美国亡国的第一因素是什么?
2、嗔恚的果报主要指向哪里?如何降伏忿怒的心?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