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886471
发表于 2018-1-23 08:37:05
10、万法的形成离不开因缘,因缘是怎样形成万法的?因与缘,因是形成万法的主要条件,缘是辅助条件。因与缘没有严格的界限,此处是因,彼处是缘。有因有缘就生果。因此它和因果紧密相联。因生果也可以说是因缘生果。那么,因是怎样生果的呢?宇宙万有都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此是因而彼是果。此是主而彼是从。在时间上说,是因果相续,因前复有因,因因无始,果后复有果,果果无终。在空间上说,是主从相联,主旁复有主,没有绝对的中心,从旁复有从,没有绝对的边际。以这种继续不断的因果,和重复牵引的主从关系,而构成这个互相依存,繁杂,万端的世界。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1-30 07:14:13
11、因果律中的三条原则和四点注意是什么?三个原则:一是果由因生,无因不能生果。二是事待理成,某因必生某果。三是依空而立,任何事物没有实在的本性。四点注意:一是无第一因,也无最后果。二是因与果是相对的,既是因,又是果。三是因不自灭,无时间长短,遇缘则起现行。四是因果本质为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空间、时间、众生均依因果法则生灭变化。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2-6 07:45:22
12、什么是三界?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三界:欲界(六层天),此界众生有睡眠,饮食,男女之欲。色界(十八层天),此界众生无三欲,只有身形。无色界(四层天)此界众生无三欲,无身形,只有精神存在。一个小世界的范围,是由一个须弥山至色界的梵天。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净天,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音天,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三个千字,故称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个大梵天王,都有一佛的化区。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称为娑婆世界,释迦佛为娑婆教主。http://img.bbs.cnhubei.com/forum/201707/25/084405gko0gok0eoykxdx4.jpghttp://img.bbs.cnhubei.com/forum/201708/01/105115wagadbbbxajatbdl.png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2-13 10:10:47
13、什么是劫?小劫、中劫、大劫?
劫就是时间单位。一小劫从人寿最高数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每百年减一岁。再由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增一岁。这样一增一减的时间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无量阿僧祗劫,是指无量阿僧祗小劫,阿僧祗是数量。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2-20 09:25:50
14、人的本性和现相有什么关系? 这里所说的人的本性就是佛性。它和我们平常所说的人的本性即性格气质是不同的。佛性又称真如、自性、真如实相。这种本性具足万德万能,灵明洞彻,湛寂常恒。人的现相就是因为妄心的作用,执相施名,依名取相。具体地说就是妄心和本性合和起来形成了阿那耶识,阿那耶识是染净交参的。这识因妄想而起概念,再因妄想概念而产生一种幻相的境界。接着又引起了一种错觉,未那识的产生。未那识不知道概念和幻相都是本性的幻影,因而执着概念为我——我之能见,执着幻相为我所——我之所见。这些不同的概念和幻相就构成了不同的人的形象,严格地说这都是幻相,是不真实的。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2-27 07:29:46
15、阿赖耶识是什么?它和其它识的关系是怎样的?阿赖耶识又名藏识,它是本性与妄心的合和体。因为它藏有业,所以是无始以来生死流转的根本。此识含生灭、不生不灭二义。不生不灭者是觉,是真如,是本性。生灭者,是不觉,是妄心。我们人的妄心分为八个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未那、阿赖耶识。前六识为根识。根识的前五识只是接触,不起分别。而意识是帮助前五识发挥作用,每当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分别好恶。意识还能对外之境、有形无形、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善恶业,皆由意识而作。未那识是第七识,属于潜意识的作用,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业,但是它执着阿赖耶识为自我,所以就产生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八识生起的顺序是阿赖耶识、未那识、意识、再五识。众生死亡后,前七识虽灭,但它们的功能仍然在第八识中,所以阿赖耶识受善恶业牵引,在六道中轮回流转。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3-6 08:03:31
16、十二因缘是什么?十二因缘就是阿赖耶识(俗称灵魂)在六道中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名称及含义:(1)无明:阿赖耶识中的妄想执着而起的迷惑烦恼。(2)行:行为造作之业。以上二项是过去惑业,即过去二因。(3) 识:为过去业力牵引,妄生颠倒分别而入胎之苦,(阿赖入胎)。(4)名色:五蕴的总名,在母胎中发育的精神与物质之混合体。(5)六入:在母胎中发育至六根具备。(6)触:出胎后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感觉。(7)受:由刺激而有苦乐好恶的感受。以上五项是现在之苦,即现在五果。(8)爱:对五欲六尘的贪爱。(9)取:因贪爱而生执着之心,并千方百计获取。(10)有:因贪爱而执着造出善恶之业。以上三项是现在惑业,即现在三因。(11)生:因业力而致未来所生五蕴之身。(12)老死:诸根朽坏为老,诸蕴破坏名死。以上二项是未来之苦,即未来之果。阿赖耶识生死流转的过程:本性因无明缘行,行缘识(阿赖耶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里的“缘”就是“产生”的意思。由此可知,生命的来源:由无始以来的本性(佛性)因染(无明)成识(阿赖耶识),由妄想执着造作业力寄托于识(阿赖耶识)中,此识复受业力支配,在六道中轮回升沉,这就是生命的奥秘。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3-13 07:24:23
17、什么是业?它和六道轮回有什么关系?业是造作之意,身体、语言、思想的善恶造作俱名为业,它无形无相,无质无量。起心动念,皆成业种。且又永不磨灭,恒久存在,遇缘则起现行。它有善、恶、无记三性。善业招致乐果,恶业招致苦果,无记业不成果。身、口、意三业的内容:十善业:身业:放生、布施、净行。语业: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净语。意业: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十恶业:身业:杀生、偷盗、邪淫。语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贪欲、瞋恚、邪见。业的力量不因肉体的死亡而消失。肉体死亡之后,业力寄托于阿赖耶识中。此识复受业力的支配,再与物质结合另成一新生命。新的生命是什么,阿赖耶识本身并不能作主,全受业力的牵引。修上品十善得天道。修中品十善得人道,修下品十善,得阿修罗道。造下品十恶得畜生道,造中品十恶得饿鬼道,造上品十恶得地狱道。各道中又有苦乐的不同,繁殊万端。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3-20 08:56:15
18、什么是佛教的人生观?以佛性,以阿赖耶识,以业力,以因果诸立场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佛教的人生观。第一,以因果的立场来看人生。境遇美满,不必踌躇满志,境遇困苦,无须怨天尤人。立身处世,必须努力向善。第二,以业力立场来看人生。美丑苦乐都是业力招致。我们必须净化身语意三业,造成未来生命的环境。这是我们人生努力的目标。第三,以阿赖耶识立场来看人生。阿赖耶识是生命的根本,万法的本源。是本性和妄心的和合体。所以,人生的价值不在目前肉体感官上的享乐,而在生命本性的净化。净化本性的方法,则以佛法上的六度来净除心识上的六弊——悭贪、毁犯、瞋恚、放逸、散乱、愚痴。第四,以佛性的立场看人生。我们幸得人身,幸闻佛法。我们要努力为善,遣除烦恼,还我本来面目,达到成佛。所以,佛教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利他的,乐观的,创造的。
732886471
发表于 2018-3-27 07:35:13
19、佛法的层次是什么?每个层次的内容和作用怎样?佛法有五乘佛法:①人乘:乘五戒以升人道。②天乘:乘十善以升天道。③声闻乘:乘四谛而证声闻四果。④辟支佛乘:乘十二因缘而证辟支佛果。⑤菩萨乘:乘六度而证佛果。以上五乘佛法,人天乘是世间法。声闻、辟支佛、菩萨乘是出世间法。出世之乘中,声闻、辟支佛是小乘。菩萨乘是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