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山初期的革命斗争
金鸡山,位于松滋县南杨林市西北八里处,东临王家大湖,西出街河市,南靠洈水河,北抵牛长岭,丘陵起伏,土地肥沃,盛产稻棉,乃山清水秀之地。相传很久以前,有人发现山上有金鸡一窝,故而得名。山南脚建寺庙一座,名曰金鸡寺。 但是,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里却是一片凄凉景象:土地集中,土劣横行,反动统治者横征暴敛,鱼肉乡里,民众苦不堪言。 1926年秋冬,松滋境内出现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活动。此后,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为救民于水火,纷纷四出,寻求真理。 1928年1月,金鸡山地区的徐朗月、张荣书(张俭成)等人,得知驻防宜都的国民党四十三军举办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即同赴宜都县城元后宫考入该校。此时,恰逢该校地下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为暴动准备骨干力量,徐、张二人接受党的教育后,不久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月上旬,鄂西特委为组建松滋县的党组织,令在四十三军军政干校担任地下党支部书记的张波臣及在宜昌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张少占回县工作。不久,徐朗月、张荣书亦奉命返回故乡金鸡山,串连发动穷苦农民起来革命,先后发展李业秀(李贞,女)、肖林秀(女)、张雅清(张荣诗)、肖来望、肖正槐、邓步卿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旬,党组织派遣宜都县委书记徐保元(注:徐保元,1929年3月在武昌叛变。)到金鸡山,主持建立了中共金鸡山支部,书记徐朗月,委员李业秀、肖来望、肖林秀、张雅清。党支部建立后,党员们昼伏夜行,亲串亲,邻串邻,根据条件,每人首先发展三人加入农会,恢复了农协组织。黄凤秀(女)、张付敏(女)、邓仁秀(女)、裴子清、李业猛、孟大嫂(注:孟大嫂系人们对肖正槐妻肖孟氏的俗称)等成了农民协会的积极分子。 1928年2月中、下旬,中共松滋特别支部、中共松滋县委先后建立,金鸡山党支部的工作得到了县委的领导和关怀。县委刚建立,就安排邓卜雄负责指导金鸡山一带的工作。中共松滋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杜登庸亦到金鸡山给予工作指导。在县委确定“发展组织,准备暴动”的中心任务以后,裴裕成、曾宗海等人又先后被吸收入党。不久,徐朗月利用自己从小随父在土桥读书而熟悉土桥情况的有利条件,在土桥发展张晓伍、陈雅仁、陈秀坤等人入党,并主持建立了中共土桥支部,由张晓伍担任支部书记。三、四月间,公开身份为街河市苦竹寺向上学校教员的县委书记黄杰,曾两次派原特支委员王××参加金鸡山支部会议,了解情况,后又亲自到金鸡山附近天子庙肖来望家主持召开支部会议,听取汇报。金鸡山地区的党组织发展迅速,中共金鸡山区委会正式成立。 为了准备秋收暴动,金鸡山地区的共产党员们不畏劳苦,紧张工作。邓卜雄、徐朗月、李业秀、肖来望等人,经常赴苦竹寺、九岭岗开会,向县委负责人汇报。九岭岗起义提前于6月18日爆发后,徐朗月等人参加了战斗,后因起义失败,方回家隐蔽。 金鸡山地区党组织的革命活动虽很秘密,但仍引起了敌人的注目。在金鸡山南一里处开鸦片馆的张盛,原是北洋军阀部下的军人,落伍后在此落籍。他盯住了徐朗月、李业秀等人,徐对张盛也有戒备。7月中旬的一天,徐朗月在烟馆附近的饼铺里吃烧饼,张盛故意走过来挑衅,徐朗月愤激地说:“你跟老子们搞,小心我弄死你!”张盛回道:“好哇,我们看哪个搞在前头!”紧接着,张盛即向杨林市八区团防局告了密。团总李旦初接报,立即派人赶到金鸡山,包围了徐朗月、李业秀的家。此刻,徐朗月、张雅清已去土桥。李业秀不明前因,但见敌人骤至,知有不测,便急中生智,利用敌人不认识她的弱点,沉着镇定,径直向敌人迎面走去,迅速脱逃转移。肖来望、肖林秀及黄凤秀见徐、李两家被围,知情况有变,亦迅即向土桥方向转移,与徐朗月、李业秀会合。敌人此次围捕,竟一无所获。 为了对付敌人的再次围捕,徐朗月等人商定:徐暂在土桥隐蔽,黄凤秀到申津渡姨父家避风,李业秀、肖来望、肖林秀过松滋河向公安方向转移。次日清晨,金鸡山的肖学文赶骡子途经冬青树铺子,发现了肖来望等人,马上向麻城凼三保联合局报告,致李业秀、肖来望、肖林秀三人同时被捕。 第二天,麻城凼团防局将李业秀、肖来望、肖林秀三人押至县治老城。他们受尽酷刑,终不招供。7月25日,肖来望、肖林秀兄妹二人同时被害于老城南门外。(注:据熊子功1950年7月18日供称:1928年他任松滋警备队长时,曾督队枪杀“囚犯”三名,内一“女犯”肖灵姑。肖灵姑即肖林秀。)李业秀被捕后,其干爹佘华堂(麻城凼之富商)上下用钱,多方活动,方使其免于一死,被判刑三年。至此,金鸡山地区的党组织暂时停止了活动。敌人反复“清乡”,不放过每一个嫌疑。直至1929年6月,街河市六区团防局还将张雅清抓去,整得遍体鳞伤,张宁死不屈,敌无奈,只得将其释放。12月9日,暂避八宝教书的徐朗月,因邓坤相密报,在朱家埠被县政府派来的一排人围捕。徐朗月入狱后,在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拒不交出组织。后县长金继烜亲自审讯,徐朗月义愤填膺,将案桌一脚踢翻。1930年2月7日,徐朗月英勇就义,年仅26岁。 1928年9月初,鄂西特委根据巡视员的报告,决定重新组建中共松滋特别支部。不久,为加强松滋党组织的领导力量,特委又调津诚到松滋担任特支书记。此后,沙道观、余家渡、许家场等地建立了党支部。(注:见鄂西特委:《鄂西来信》,1928年9月26日) 1929年1月,特委根据松滋党组织的恢复状况,决定将松滋特支改建为松滋县委。松滋县委建立不久,即组建了沙米区委。(注:见《砚耕与团鄂西特委书记包泽英谈话》,1929年4月) 1929年5月上旬,特委考虑到松滋、枝江、宜都三县政治经济情形完全相同,且工作都在三县接壤一带,故又决定三县合组县委,建立了中共松枝宜县委会,指导三县的工作。 12月间,鄂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于石首县袁家铺召开。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鄂西党目前的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决议案》等十二个文件,选举产生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新的特委会。决议指出:“目前党的总路线,仍是发动日常斗争,争取广大群众”,其具体任务是“强健党的组织”,“建立赤色区域的工农政府,实行土地革命政纲”,“发展群众武装,扩大红军组织”等等。为完成上述任务,特委又对有关县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调整,调李盛文任松枝宜县委书记。2月,特委又决定撤销松枝宜县委,三县分组县委会。 1930年2月,张波臣受特委派遣回到松滋,主持建立了中共松滋县委会。 中共松滋县委组建不久,即委派张波臣、杜登庸等到金鸡山一带帮助工作。提前获释的李业秀回到金鸡山后,耳闻目睹阶级敌人血腥镇压革命的滔天罪行,更增添了重整旗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她对黄凤秀说:“不要怕,干革命不能灰心,我们还要继续干!”她拼命地工作,为秘密恢复发展党组织和发动群众到处奔走。 在李业秀的带动下,原先的共产党员和骨干群众又鼓起了革命的勇气。共产党员肖正槐的儿子肖来望、女儿肖林秀被敌杀害了,因此,有人劝他不要干了,他却坚定地说:“一定要搞,要给儿女报仇!” 就在这样一批坚定分子的努力下,中共金鸡山支部于2月再次建立,由张雅清担任书记,李业秀、邓步卿、肖正槐、陈秀坤为委员。这时,县委根据特委二次党代会决议精神,指示金鸡山党支部把强健党的组织、发展群众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当作自己的中心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