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前夜的松滋

3865 0 2014-3-28 15:49 发布者: 松滋史志办 原作者: 中共松滋市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松滋历史第一卷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 ...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此时的松滋,由于受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并未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党的初期革命活动作出直接的响应。而此后不久直至大革命前夕,一批新生事物的诞生,标志着松滋也逐步与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的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活动联成为一体。

  一、五四运动在松滋的影响

  松滋东出洞庭,西接巴蜀,南依武陵,北枕长江,地理位置虽然优越,交通却并不便利。长江进入县境,行十余里,便被一江洲(名百里洲,属枝江县)分为南北两支:北江破枝江南隅,南江濒松滋北陲。占时大江主泓在南,杜甫、刘禹锡、陆游等进川出峡,皆依南岸而行,留下了咏唱松滋的著名诗篇。清乾隆以后,南江河床渐高。道光年间,大江正流移到百里洲以北,南江演成支流,松滋的江岸由120余里缩短为60余里,县城(老城)等重要市镇由江港变成河埠。松滋虽紧傍“黄金水道”,却又几乎处在交通死角,不可多得长江之利。水道如此,陆路更甚。西南山岭重叠,东北沟壑纵横,或小桥野渡,或小道羊肠,出县入境,几无通衢。所以,当1919年五四运动的革命风暴席卷中国大地的时候,这个山陬小县并未立即涌起轩然大波。然而,经过一些时日,科学、民主的强劲东风也辗转吹进县域,松滋这块土地上便开始萌发革命的新芽。

  首先是女子小学的创办。在封建社会里,人民是奴隶,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子更无人身白由。男人可以读书习字,妇女则被束之高阁。五四运动后,松滋进步青年即开始发起和倡导新文化运动。他们鞭挞“国粹”,力斥旧礼教,向封建道德伦理发起了猛烈进攻。在这种进步思想推动下,松滋开明知识分子杨传松于1923年在老城创办了松滋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松滋县第一女子高级小学。杨传松,本县桃子岭毛家店人,荆南师范毕业,兼通文理,尤长写作。1906年松滋创办新学,他曾回县执教,后人仕,任四川灌县盐政分卡。辛亥革命后,弃政返乡,重登教坛,先后任第二小学校长、县教育会长,此时已任县教育局长。杨传松将原教谕署辟为女校校址,招生一班,委熊士汉担任校长,掌管校务。女校改传统教育教读“四书…五经”而为国文课,同时还开设体育、音乐、手工等课程,音乐课教唱的都是进步歌曲。该校学生在新文化的熏陶下,思想逐步得到解放,知识面大为拓展,不少人由倾向进步而投身革命。大革命时期参与组织领导松滋妇女运动的魏崇礼、李成信、熊映贞、王业贵等人便是当年女校的学生。女校的功绩,不仅在于培养了一批新型女性,更在于它以全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松滋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r第一次有力的冲击。

  其次是进步青年负笈游学。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松滋进步青年纷纷辞别家乡,负笈远方,寻求新知。从1920年起,先后有李逊夫、沈德纯、覃鸣周、雷鸣泽、庞彩五、黄小宋、胡仲连、张英、杨其权、黄绍豫、张波臣、杨伯卿、李辉华、胡英伯、刘鸿轩等分赴北京、上海、武汉、荆州、沙市、宜昌等地求学。其中多数青年在学校接受了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大革命时期,他们之中不少人返回家乡,成为松滋革命的先驱。二、益成书局与松滋旅省同乡会

  二、益成书局与松滋旅省同乡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了自己的领导,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和积极帮助下,1924午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提出了民主革命的新纲领,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其他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此后,一部分旅居武汉、荆州、沙市、宜昌的松滋籍进步青年学生相继加入国民党,一些松滋籍共产党员也根据组织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分子”。

  国共合作以后,全国范围内很快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新高潮。此时的松滋,却相对比较平静。然而,历史并不因为这片古老土地的偏僻封闭永远将它遗忘,革命的洪流终于涌进县境,演成一派前所未有的大波巨澜。而一大批旅外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便成为松滋大革命的滥觞。

  1924年夏,松滋旅省学生庞彩五、黄小宋、胡仲连、庞子莲、熊勃然等放假同乡。为让松滋各界人士了解国内革命形势和国共合作后民主革命的新纲领、新政策,他们决定在新江口开办书店,发行进步书刊。经过一段时间筹备,集得2000吊铺底资金,请来一人负责具体业务,便在黄小宋家让出的一间铺面正式开张营业,书店取名“益成书局”。益成书局出售的书籍有宣扬新三民主义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进步书刊,还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因当时常有北洋军来县驻防,铺面也陈列经、史、子、集,以掩人耳目。

  在武汉,庞彩五、黄小宋等曾参与开办平民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给来校学习的工人上课。益成书局营业以后,他们也在新江口办起平民学校,实施义务教育,教学员认字、读国文,向学员介绍革命形势,讲解三民主义。

  一些已加入国民党的旅外学生假期回乡,除努力向县人宣传新思想外,还在县内积极发展党员。这种发展工作是秘密的,当时主要在知识界进行。发展者将对象确定以后,即将《三民主义浅说》一类通俗革命读物送其阅读,若对方同意书中观点,即可办理入党手续。庞彩五、黄小宋等寒暑假回乡,便以益成书局为据点,一面筹集活动经费.一面发展党的组织。1926年1月县党部筹备委员会成立后,益成书局便成为县党部筹委会的活动据点。益成书局坚持近三年时间,直到1927年5月四川军阀杨森东下“讨赤”,才被迫停办。

  1925年初,松滋旅省同乡会在武汉成立(国共合作前,亦曾有松滋旅省同乡会组织)。会长覃鸣周,松滋糖铺子人,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毕业,时在汉任教。同乡会会员绝大多数是当时旅居武汉的学生,他们曾于1924年参与迎送广州沙而罢工赴京请愿的代表,是当时革命的活跃分子。

  2月,同乡会创办革命刊物《松涛》,由覃呜周担任主编。他们以《松涛》为阵地,一方面向县内报道外界革命形势,一方面向外界反映县内情况,将松滋与轰轰烈烈展开的全国革命运动联为一体。

  《松涛》系16开铅印本,内辟新闻、杂论、时事短评、诗词等栏目,撰稿人多系同乡会员。其抨击松滋弊政、揭露松滋土豪劣绅罪行甚力。松滋第十区土豪劣绅庹鼎臣横行乡里,无所不为。同乡会员庞彩五即在《松涛》创刊号上载文,揭露其三大罪状:其一,强卖八船公田。满清年问,三合垸有专供缴纳皇粮的八船公田,总计4800亩。辛亥革命以后,皇粮取消,公田却被县自治局强行提取,之后,八船人民据理诉讼,遂将公田收回。不料,庹鼎臣却乘出面主讼之机,将所收公田擅送沙道观、梅家尖天主堂马、梁神甫数百亩,另给亲友少许,其余全部变卖,落人私囊。其二,庇子殃民,擅整乡民。庹鼎臣之子庹玉洲在三合垸廖家岗奸污一农家少女,被当地农民廖永全、廖永良捉住。此后,庹鼎臣竟以“捆财”(玩汉流)的罪名将二人抓去,捆绑吊打,罚款100余吊。其三,以反闹花灯之名,行敲骨吸髓之实。1924年春节,三合垸一带大闹花灯,庹鼎臣却诬之为“盗贼之媒”,令团丁毁灯抓人,拘捕乡民20余人,每人罚款数十上百吊。经《松涛》杂志的鞭挞揭露,庹鼎臣一类土豪劣绅的罪恶愈形昭著,当大革命运动在松滋轰轰烈烈展开以后,他们便很快成为松滋大革命的刀下囚。

  就在同乡会成立不久,北洋军第八师二十九团来县驻防。新任团长拜伟指使部下勒捐柴米,擅住民房,“勾结劣绅,多行不义”①,松滋人民怨声载道。5月,消息传到武汉,同乡会员均表愤怒。于是由覃鸣周领衔,32人联名向督军署上书控告。随后,同乡会员又联袂到督军署要求处理。由于同乡会员据理力争,加上荆宜七属(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宜都)同乡会全力支持,督军署不得不下令将拜伟“撤职查办”。

  松滋女子学校的创办和一大批进步青年负笈游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而益成书局和松滋旅省同乡会的活动,对松滋大革命的兴起具有不可或缺的鼓动作用。所有这些,都在组织上为后来松滋大革命运动的开展准备了力量。

  ①《松滋县志·记事》(民国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