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腹从公不言悔 ———松滋市博物馆原馆长胡青云印象

4501 0 2013-10-15 17:53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贺晓华 胡文泉

在松滋市,有个儒雅男儿,一个痴迷的文化工作者,凭着对文博事业的极度忠诚,对人生殚精竭虑地付出,长时间克服文物经费饔飧不继的困顿,硬是创办出了全国第一家乡镇级文物园;随后,他又带领全馆16名干职宵衣旰食、 ...
《荀子·修身》里的跛鳖千里,说明只要努力,条件极差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在松滋市,有个儒雅男儿,一个痴迷的文化工作者,凭着对文博事业的极度忠诚,对人生殚精竭虑地付出,长时间克服文物经费饔飧不继的困顿,硬是创办出了全国第一家乡镇级文物园;随后,他又带领全馆16名干职宵衣旰食、自旦至暮地工作,将一个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三无”县市级博物馆侍弄得有声有色、新闻不断。他就是市博物馆原馆长胡青云。
 
以文物为群文工作的切入点,创办乡镇文物园,打造文化新平台
 
今年六十出头的胡青云出生于农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国画、油画无所不精,文革时期各种姿态毛泽东画像让你倚马可待。师范毕业后,他本应做一名美术老师,但组织上“提拔”他做了个文化干部,他便鬼使神差地与文化纠结了一辈子。为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在县直文化部门工作得得心应手的他,于八十年代初又主动要求到偏僻的家乡老城,担任首任文化站长。名曰站长,实际坐的椅子都没有一把,几间空荡的破房子,领导职工独他一人。不久,他就迷上了文物考古,且如一见定终身的痴情汉子,将自己的一生都和文物连结在了一起。
 
任站长不久的一次随区领导下乡冬修水利,胡青云听说凤凰岗村挖渠挖出了一座大石龟,传说为龙的三儿子,急忙赶赴该村。一个颤巍巍的老太太告诉他:“乙亥年挖出来一回,只现出个龟头,沙牛和别骡子的婆娘就肚子疼得直青喊!”胡青云一边安慰老太,一边向区委宣传委员袁文斌汇报,并争取其支持雇来拖拉机准备将石龟运回到区镇上保护。
 
村里几位青皮后生不干了。他们早就听祖辈讲石龟大肚子里估摸着有宝贝,今天看见公家的文化站长要将其拖走,高低不依阻拦道:“石龟埋在这里几百年,从来没听说啥保护。嗨!我们一挖出来就要保护了,有这么撇托吗?嗄!”话音一落,人群炸开了:“要拖走可以,得给几千块钱,买台电影放映机。要不然买辆拖拉机也行!”“还要捞后尾,哪天眨目头子啥个的姑娘嘎肚子疼,或是胯子哒掰啦,你得付药钱。”……
 
胡青云本不善言辞,平素与世无争。望着这些憨厚可爱的村人,他耐心和蔼地一一回应,并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宣读起来,还拿出自己刚发的50多元工资奖给村民,以资发掘劳务费。最终,厚道的村民们送石龟到原老县城关庙改成的文化站院内落了户。
 
老城是松滋一千余年的老县治,历代文物较多。为彻底改变以往文物无人问津濒临毁坏的现状,胡青云萌生了创办文物园的念头。他在门前设文物信息咨询处,向全区乃至全县人民广泛征集文物信息。没有经费,他就给每一位提供信息的村人画一幅画,或者照一张像。
 
很快,一条条文物信息传到了文化站,一件件文物在杨泽柱、周传早书记等区镇领导的帮助下运到了文化站。小镇沸腾了,老人们观赏清嘉庆紫光阁功臣、皇亲诰授建威将军彭公承尧墓碑感叹不已,年轻人目睹明兵部尚书伍文定碑刻啧啧称奇。为了文物,胡青云常常把自己弄得囚首垢面、舌敝唇焦。1985年冬,他听说一村民家有一对“有子有女”石雕麒麟,不料该村民怕被当成“封资修”挨斗,早在文革年间就扔门前塘堰里了。“你要不怕冻得打尻尻,就下水摸,”村民很大度地说,“摸到了归你。”胡青云二话不说,脱下棉袄就跳进冰冷刺骨的塘堰。约莫一小时后,石麒麟捞起来了!胡青云浑身冻成青紫色感冒高烧了三天三夜!日就月将,令他欣慰的是,文化站已征集文物近百件,文物园已初具雏形。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国防部长张爱萍、时任湖北省省长黄知真等,闻知乡镇创办文物园,兴奋地寄来了他们亲笔题写的书法墨宝。“老城文物园”碑额亦由张爱萍题写。《农民日报》、《湖北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二十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名不见经传的松滋老城,因有了文物园,长时间时而撞入公众的眼球。
 
从文化站长兼文物园长,到县文化局艺术股长,到县(市)博物馆馆长,
每一步都在诠释着筚路蓝缕的艰辛,和对文化事业的绝对忠诚
 
胡青云不知道自己鼓捣的居然是全国第一家乡镇级文物园,但事实客观地让他与文物园一样出了名。区里领导说胡青云是才子加孝子,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要提拔他进党政机关做科(局)级领导干部,他予与婉拒。县文化局为了体现以政绩提拔人才,一纸调令任命他为局艺术股长。胡青云任艺术股长照样干得有声有色,将当时全国到松滋演出的明星诸如彭丽媛、李谷一、董文华、刘晓庆、唐国强、游本昌等“明星在松滋”的文章做得风生水起;将松滋的宣传、文化工作推向了《新闻出版报》等国家级媒体。同时,胡青云文物情缘未了,隔三差五总是往乡下跑,收集传世文物和民俗采风。1993年,县文化局又报请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对胡青云进行考核,任命他为县博物馆馆长。后来,他还兼任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九十年代初期,经济改革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小县城里,各个单位、机关、学校乃至社区座座新楼拔地而起,唯有县博物馆好似被改革春风遗忘了的角落,仍属蓬门荜户。胡青云来到成立已七年的县博物馆,面临的是在背街租借的三间旧平房,馆内既不征集、修复文物,更无力开展陈列展览,全馆除基本人头费(每年人平4000元)外,没有分文业务经费。胡青云再次从零起步。
 
开展文物普查,摸清家底,是基础性工作。他带领全馆干部职工历时半年在全县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文物普查,查明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188处,古建筑、古石刻、古生物化石分布点、以及名胜古迹236处,另有革命遗址和纪念地数十处。
 
接着,他把抢救性发掘、征集、收藏文物,举办陈列展览当作中心工作来抓。几年后,县博物馆就收藏各类文物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38件。
 
1997年,市博物馆在城关发掘出土的象牙化石,长3.26米,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李天元鉴定为纳玛象,是至今全世界最长的象牙化石。2001年8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该化石“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央视及省市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众多文物锁在库房里保护,胡青云深有“明珠暗投”的愧疚。只有将各类文物艺术组合,向市民展览,以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才能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1996年,松滋撤县建市,胡青云租赁图书馆展厅,举办了松滋籍独臂上将贺炳炎遗物展,令参观展览的中央、省市领导、专家、贺炳炎亲属及社会各界群众兴奋不已。胡青云以此为契机,多次跑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终于筹得一笔资金,于1997年购买了现在的馆舍。博物馆建馆十余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中科院院士、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题写的“松滋博物馆”铜牌,庄重地挂在了产权属于自己的馆舍门口!
 
有了馆舍,有了展厅,博物馆开展了常年陈列展览。除此,他还经常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不定期地举办诸如“98抗洪”、“松滋名人书画展”、“胡朝清根艺展”、“黄杰图片展”等展览,为松滋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青云在工作上是执着的,生活上却像清教徒一般简朴平和,以孔子的“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为警醒。烟酒牌他一样不沾。他以工作交友,以书画交友,以传扬别人的好处为至高乐趣。他从不知跑官要官。社会各界精英愿意与他打交道,因为他诚信厚道。他找领导只谈博物馆的发展和书画艺术,至于他个人的待遇从来只字不提,尽管他三十多年的工龄,一个副局级,长达十数年只能拿到三分之一的档案工资。人们从他淡定的笑脸上读到的只有“满足”二字。他深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弃之,不去也。”
 
“我只有一个愿望,”胡青云深情地说,“在我退休之前能够建一座标准化的博物馆!”建馆议案、提案数次在人大、政协会议上热议,新馆设计十余年数易其稿,造价成本预算也从几百万元涨至愈发难于实现的几千万。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胡青云谨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古训,为熟知者悉数称为好人。
但“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只是歌中所唱,现实中的胡青云竟被病魔击倒在工作岗位上
 
人们说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这句话用在胡青云身上再合适不过。胡青云的爱人与他是师范同学,中学高级教师,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妻子是女强人,也是贤内助。为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数次“借钱”给丈夫用于文博、艺术工作,当然是刘备借荆州不指望还的。除此,她还承担全家一应开支和儿子读大学、创业、结婚的费用。胡青云在家是“四不”: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做家务活。在阴盛阳衰的今天,能活出这般境界当属凤毛麟角。是什么支撑她作出这般牺牲?她情深意长地笑道:年轻时谈恋爱只看重他的才和事业心,不曾想他的才换不来财。但他是一个从不让人后悔的好人!
 
人们都说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但这只是歌中所唱。2005年下年,胡青云这个有口皆碑的好人竟然被尿毒症重重地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尿毒症是一种拖垮患者身体、拖垮家人精神、拖垮家庭经济的慢性病。治疗的方法只有两种:肾移植和透析。肾移植费用高昂,得需一次性拿出二、三十万之巨,而且后期治疗每月还需3千多元。胡青云的妻子为了救丈夫,居然主动要求捐赠自己的一个肾脏!无奈同济医院大夫体检后说不配型方作罢。购买他人的肾源财力不足,最后唯有选择被动保守治疗——透析。而透析的费用同样不菲,每次费用500元,且每个月还要到荆州花费2000元血滤一次,在松滋每隔两天就需要透析一次,不然延迟时间就生命垂危!一个月需透析10次,一年需透析费用6、7万元。到现在,胡青云已累计透析7年800多次,花费近50万元,除去医保报销70%,自己还需负担近20万元。长时期的透析,已将胡青云的身体摧残得弱不禁风,将家庭尴尬地折腾得负债累累!
 
尴尬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有分析人士指出:一则只图经济中心,不顾文化软实力,导致文化系统整体滑向弱势群体;二则90年代起施行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地方财力衰竭,国家数次工资改革,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只有管人管钱的部门得到实惠,而文化部门干部职工十数年只能领取三分之一的档案工资,随着物价上涨,工资收入非增反降。二十年来,胡青云与他的职工、同事每人少拿20余万元。当年的同学问他:你当初要是不被提拔到文化部门而是当老师,或是从政、或是在局机关当公务员,不当这个饿着肚子的馆长,就不会这么穷,患病了也不至于这么尴尬。悔不悔?胡青云的回答在他们看来迂腐得可笑:富贵人人都想,不是正规手段得来的又有什么可后悔的?贫病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它既然来了又怎么办?它是无情的啊!
 
是的,病魔是无情的,但人是有情的。七年多病魔缠身以来,胡青云虽然时时病痛难耐,但过后熟知他的人总能听到他特有的接二连三宽心的笑声,因为他体验到了人间的真情。历任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荆州市、松滋市文化局、文物局,市文联、市文管所乃至曾在松滋工作后调往荆州、武汉的领导多年春节都上门看望他;市医保局、市低保局大病救助中心、保险公司赔付中心等部门对他也是一路绿灯;以前的老领导、老同学、老同事,甚至曾经共过事的社会贤达无不对他伸出援助之手,真心祝愿他苍天有眼“好人有好报”,社会太需要“好人一生平安”!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