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张文秋家里作客

2576 0 2013-9-24 09:59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李丹青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文秋是我们湖北京山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女亲家。张文秋的两个女儿邵敏和邵华分别许配给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一九八五年四月,我有幸应邀到张文秋家里作客,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至今萦 ...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文秋是我们湖北京山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女亲家。张文秋的两个女儿邵敏和邵华分别许配给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一九八五年四月,我有幸应邀到张文秋家里作客,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至今萦回心际,久久难忘。
 
那年,我担任松滋京剧团党支部书记,正率团在北京演出。有一天,突然接到军委办公厅电话,说张文秋同志要看戏,请我们留五张戏票。一听张文秋这个名字,肃然起敬。她那非比寻常的身份和具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一直是我们非常尊敬的老一辈革命家。她老人家要看演出无疑是对我们的鼓励、赞许和支持,或许还有一种乡情的思念和寄托。
 
三月二十九晚约六时五十分,张文秋一行五人来到我们演出地,位于王府井大街的著名吉祥戏院。我们立即迎上前去,老人家一口纯正的乡音,顿时我们在一片京腔声中感到格外亲切。当时已年高八十三岁的老人,仍是一头乌发,步履蹒跚,但身骨健朗,手拄拐杖,却神采奕奕。陪同的除两名身着军服的工作人员外只带着外孙毛新宇。老人家叫他“毛毛”,只有十五岁,正在读初中,长得很胖,一脸稚气,其体型与他的这般年龄反差较大,面目轮廓还真有点象毛泽东。
 
那天演出的剧目是《岳飞夫人》。这里我想写点插叙。头天出席全国人代会的湖北代表团观看了此剧,曾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还上台接见了演员。内部还曾指示,国家主席李先念要观看演出,可能是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未能到场。一九八八年初已移任政协主席的李先念来荆州视察,我们奉地委之命到荆州为李主席演出了传统戏《玉堂春》,演出后接见时还问到《岳飞夫人》一剧。那时陪同接见的省、地委领导都曾说送录像带请主席看,后来因忙于剧团改革加之主要演员调走而未能录像,这种郑重的承诺成了空话,实为遗恨。
 
由于《岳飞夫人》在北京反响很大,张文秋观看演出的那天,此剧是演出的第七场,仍是爆满。买不到票的观众只求能买到一张说明书而满足,但带去的说明书已卖完,不得已又回住地取来二百份,也是一抢而空。那天演出十分成功,场内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地掌声和喝彩声。老人家为演出的热烈气氛所感染,也为我们演出成功而高兴,演出后上台接见演员,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挽着毛新宇走上舞台,正在谢幕的杨至芳连忙走上前去搀扶,老人家操着一口乡音连声称赞演得好,很感人,很成功。拉着杨至芳的手亲切交谈起来。这时,我们见到毛新宇手里捧着一件工艺品,是一座石雕“千里马”,十分精致,造型逼真。起初我们以为是自己把玩的,不料他却献给了杨至芳。我们注意到,小伙子在献礼时面呈腼腆神情。
 
过了两天,我们又接到军委办公厅打来的电话,说张文秋同志请我们团负责人和主要演员到家里作客。这个电话,令人分外激动,这不是一位普通老太请客,这是毛主席的亲家啊!说实话,真有点受宠若惊之感。按照约定的日期,四月二日上午九时,一辆豪华面包车开到了我们住地——北池子北京市演出公司招待所。按商定的人员有主要演员杨至芳、深受北京观众欢迎的青年演员张大军、地区文化局副局长谢声华和我共六人乘车直驱西山。西山,离市区较远,那天,天公作美,风和日丽,恰好正值春游季节,我们从紧张演出的日日夜夜里,来到这春意盎然的自然风光中,真令人舒心畅气,心旷神怡。
 
张文秋的住处在西山脚下的一座独门大院。面包车把我们一行接到这座大院的侧门,门前有位解放军战士守卫,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来到张文秋的住室。这是一栋老式平房,老人家已在客厅等候,把我们让在客厅正面墙下摆的一张长沙发上落座,杨至芳、张大军把老人家簇拥在正中位置,我们则分座在长沙发旁的两张单沙发上。据我观察,这客厅绝对没有豪华之气。仅这沙发而言,其式样、质量与我们松滋当时的沙发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客厅里仅有两座比较宽大的立柜,上层装有玻璃门,里面摆着一些古玩或工艺品之类的东西,下层是木门,可能装着应用之物。此外就只一台彩电和一台录音机。我看最“奢侈”的可能就是这台录音机了,因为当时这玩艺还未走进普通百姓家。
 
坐定后,老人家十分客气地请我们吃糖、吃水果,并与我们亲切交谈,充满着浓郁的乡情和亲情。老人家问到松滋的地理概貌及基本情况,问到剧团的现状。老人家说,你们是来自我家乡的剧团,看到你们在北京这样受欢迎我很高兴啊!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京剧界群英荟萃之地,打得这样响,不容易啊!这要感谢家乡的党和人民培育出了你们这样好的剧团。这种交谈很自然勾起老人家对家乡的怀念和对革命生涯的回眸。老人家告诉我们,还是解放初期回过京山,现在十分想念家乡的人民,真想回去看看。老人家谈到,十六岁就从家乡出来,投身革命,几十年一直坚持与汉奸、特务、地主、反动派、反动军阀斗,直到斗出一个新中国。谈话中,讲了许多在斗争中感人至深的情节和实绩。我们为老人家那坚定的马列主义信念和出生入死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更升华了对老人家的尊敬之情,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这时,我们也联想到了以老人家的家乡八字门的新四军革命斗争素材创编的现代京剧《槐岭岁寒》(后改名为《三下槐岭》),向她老人家讲了创作情况和所受到的好评。老人家听后很高兴,表示有机会回家一定要看这出戏。正谈着,邵华回来了,老人家给我们介绍。邵华与我们一一握手还在一起照了相。我们对邵华同志同样有一种尊敬之情。在老人家谈话的间隙,毛新宇还为我们放了反映毛主席生活的电视剧《父亲》片断。
 
老人家与我们在客厅里交谈一阵之后,提议到院内走走。出得门来,放眼院内又是一番景象。因时值春天,风清气爽,青紫茵蕴,院内林木花草布置有序,砖镶小道逶迤盘桓,假石山、游泳池、草坪区相嵌其间,真令人赏心悦目。老人家坐着一辆轮椅,由一名战士推着,我们相伴前后,这时一栋两屋楼的小楼房呈现在眼前,老人家告诉我们,这是毛岸青与邵华夫妇的住处。我看这栋小楼面积不大,砖木结构,青砖灰瓦,简洁无华,远远望去,阳台上栽种着花草,有的地方已为青藤环绕。老人家讲,毛岸青平时不大出门,很少会客,正因如此,我们也不便打扰,也不敢提非分之请,只好带着未见其人的遗憾而别。
 
中午十二时,张文秋同志在家设宴招待我们,没有专用餐厅,由几位战士临时将桌椅搭在客厅里。这时,我们才注意到服务人员都是身着军服的战士,并无其它闲杂人员。家宴很丰富,还特意请我们喝了视为珍品的茅台酒。
 
宴后派专车送我们回住地,老人家一直站在门口看着我们离去,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我们也仿佛看到了老人家那慈母金子般的爱心。
 
四月五日,老人家还特地写了篇文章题为《家乡的春风》发表在《农民日报》上,祝贺我们“誉满京华”和表达自己眷眷乡恋。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