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谁在评奖? / 郑令琼

1221 0
发表于 2025-3-4 09:18: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一则征联获奖消息,着实让汉语文化蒙羞。
       这次征联的出句是“庆阳春暖庆阳春”;荣获特等奖的对句是“弘德政清弘德政”,除此还有荣获一等奖的“承德政兴承德政”、荣获二等奖的“兴国政通兴国政”、“通渭水清通渭水”等。评奖者是“国内知名联家云南陈xx、四川王xx、江西徐xx、广东严xx四位评委”。
       我大惑不解:是传统的对联文化要被公然颠覆吗?知名联家真的参加了评审吗?他们是因经常担任此类评委而升高了知名度吗?
       对联语历史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对联始于周朝时大门左右悬挂的桃符,到了西晋才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五代时期出现最早的春联,明朝开始普及,并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明朝李渔的《笠翁对韵》,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是最具权威的联语专著。此后论述对联的著作很多,都只是对这两本著作更通俗更详细的注解罢了。
       请看《笠翁对韵》所列的对联:“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
       《声律启蒙》的联语有:“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无需列举更多例子,对联的基本要求已经很明确了:出句与对句相同位置的词性要相同,意义要相对;一句中不同位置的字和上下句中相同位置的重要字,都要平仄相拗,音调和谐;出句与对句的末尾一字要“仄起平收”。
       我曾游历归元寺、黄鹤楼、岳阳楼、寒山寺、故宫、雍王宫、颐和园、秦皇岛、岳麓山、华清池、法门寺、黄帝陵、茂陵以及福建宁德、杭州宋城、扬州瘦西湖等许多地方的王宫名刹近百处,常常驻足于那些名联佳对前吟哦再三,每副楹联的和谐声韵、深刻含义,总是让我流连忘返。
       比照对联的既定规则来看,“庆阳春暖庆阳春”,句中平仄相拗很恰当,但是末字是平声,适合做出句吗?“弘德政清弘德政”,句中2、4、6字平仄不相拗,末字是仄声,符合对句的起码要求吗?遑论其内容如何,仅仅出句与对句都有悖于平仄相拗、末字“仄起平收”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当得起特等奖这一殊荣?四位“国内知名联家”,难道不懂得对联最起码的声律要求吗?
       不入行的出句,不入行的对句,匪夷所思的评奖,堪称一出闹剧,肆意捉弄着声韵和谐、意蕴深厚的汉语楹联。
       联想到这些年来许多人对各类评奖的质疑,我对早已泛滥的评奖,不能不嗤之以鼻。
       2010年11月29日,范冰冰曾获“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后来崔永元讽刺说,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领。原来,这个奖是一个德国企业与一家媒体公司的月刊携手举办的年度奖,是真正的“野鸡奖”,除了颁奖领奖的圈子,全中国认可这个奖项和获奖者的,几乎为零。
       一篇题为《文学已死:99%都是垃圾》的文章,直指当前的文坛怪相:“当代文学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堕落。这场堕落不是源于外部压力,而是文学创作者们自我放纵的结果。他们打着文学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制造着一堆堆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真正的文学批评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商业吹捧和人情往来。……文学奖项失去了公信力,文学评论失去了批判性,文学标准失去了权威性。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环境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演愈烈。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却能够大行其道。”
       记得几十年前,我所在的镇举办KTV竞赛,请了某单位“一把手”当评委。评奖结束后我问他:一等奖获得者有什么优势呢?这位评委稍加思索:她的声音很大。我不禁哑然无语:对音质、音色、音调、音准一窍不通的人,哪能区别歌声的好坏呢?这样的评奖,又怎能让人信服?
       单位领导也许很优秀,但不一定很专业。专业的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外行评价内行的专业水平,免不了轻重倒置甚至黑白颠倒。现在有一些人因为逐利,在网上诱导人参加诗词竞赛,组织者甚至不敢公开自己的真名,因为他们不具有诗词专业的权威性,哪能辨别诗词的长短优劣。这些人对参赛者诱以名利,自印诗集以高价卖给参赛者10本20本,顺便发一张获奖证书。此类评奖,其实毫无意义,没有一点权威性可言。
       这些年,征文评奖活动铺天盖地,细查最终结果,人们不能不怀疑:究竟是谁在评奖?就连国家级文学奖的结果,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并不服气。方方与柳忠秧2015年的那场官司,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即使柳忠秧没有用吃吃喝喝搞定所有评委,但是评奖时照顾情面关系的,恐怕不是个别评委。何况,当今的许多文学作品成为仅供娱乐消遣、制造名利的工具,失去了启迪思想、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是一种悲哀。文学的创作者、传播者、欣赏者都要自律自觉,重建健康的文学生态,千万不要为了令人不齿的评奖,参加动机不纯的征文。已经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学界名士,更不要轻易冠名评委行列。除非,你真的很专业,真的能评审,真的能公正!
                                                                                  2025年3月3日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