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散文] 芦花河往昔(外一篇)

1819 0
发表于 2023-9-5 14:40: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芦花河是木天河上游的一段,位于现松滋市乐乡街道陶家冲村境内。
  松滋地处巫山山系荆门分支余脉和武陵山系石门分支余脉向江汉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境内一半为丘陵山地,一半为平原湖区。松滋境内的水系除了长江支流松滋河的东、西两支所环绕的平原地带的江河水系之外,其余山区丘陵地带还分布着三条山溪河水系,由南向北分别为:洈水水系(包含洛河、六泉河、界溪河、红岩河等);北河、南河、碾盘河水系;庙河、木天河水系。
  木天河发源于宜都境内的陡岩子,在鸭湖桥进入松滋境内,然后流经八眼泉、白龙潭、向家河、芦花河、狮子嘴、玄龙观、至天星市与庙河合拢一起注入松滋河。而当地人对木天河的称谓只是针对狮子嘴以下的下游河段,上游河段溯流而上分别被称为芦花河、向家河、白龙潭河、八眼泉河等。
  芦花河河段其实很短,从新桥开始,流经闸口、沙坝、关山沟、芦花嘴、廖沟子、老古洞,最后到狮子嘴,蜿蜒曲折全长不足3公里。
  芦花河除了主流河段以外,南面还有两支小溪沟汇入:小河垱、草庙子弯一支向东顺冲而下,一直到廖沟子汇入芦花河;石桥沟一支在被席子大堰分水岗阻隔后向北回转,然后再向东沿联群三队顺冲而下,经沵水桥子,最后在新桥旁边汇入芦花河。芦花河北面还有关山沟一支小溪沟汇入。芦花河总流域面积近10平方公里。

  芦花河之名的起源,因其南岸浅滩上长满芦苇,夏秋季节风吹草动,芦花漫天飞舞,故名“芦花河”。
  1960年后,木天公社响应国家号召兴修水利,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民工队伍,在狮子嘴拦河筑坝,历经数年建成了木天河水库(狮子嘴水库)。水库蓄水后,库区一直延伸到闸口,其间的河段全部被淹没变成了一片汪洋,原来低洼处的河沟、桥梁、民宅、农田全部荡然无存,包括芦花嘴前面的芦花河桥、廖礼成老宅地、老古洞、袁泽生宅地、狮子嘴桥等都被淹没在水下不见了踪影。由此,芦花河也名存实亡。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形式被废除,原来的联群大队在撤队建村时将芦花河选定为村名,由此芦花河之名才又被唤起了尘封的记忆。
  芦花河并不处在芦花河村的中心位置,而是处于芦花河村最北的边缘地带,其北岸就分别属于艾桥村和狮子咀村。
  2001年,芦花河村与南边的陶家冲村合并,村委会驻地选择在原芦花河村部,但村名被改为了陶家冲村,芦花河之名又随之被人们逐渐淡忘。

  旧时的芦花河并不是潺潺清流,因为总是被造纸作坊流出来的黄褐色的废水所污染。从狮子嘴溯流而上,几乎每隔两三里就会有一处造纸作坊,生产的纸却只有两种:一种是烧纸,另一种是火纸。
  烧纸却不是用来烧的,它大致有两种用途:一种用途是作为便纸,就是上厕所时擦屁股用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包装纸,旧时杂货店里卖盐、糖、点心、瓜子等零散货品都是用烧纸包裹,拿一片烧纸卷成一个圆锥状,将秤盘里称好的零散货品倒进去,拍拍捏捏,然后将口面上的纸边折叠再卷进去,不用线扎绳绑,就是一个紧扎紧实的尖角包。
  包尖角包是一个技术活,哪里某位店主动作娴熟,尖角包包得扎实又漂亮,动作也完成得轻快潇洒,人们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都会啧啧称赞,口口传颂。
  火纸是人们烧香拜佛祭奠先人时用来烧的钱纸。旧时孔孟之道讲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而底层百姓对忠孝更加深入骨髓,加之受道教、佛教思想影响,对祭奠先人、烧香拜佛特别看重,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给先人烧纸、给菩萨上香却是必不可少。因此,旧时人家买火纸是必备的一项家庭开支,火纸的用量也就非常之大。
  制造烧纸所用的原料是稻草,将稻草经过堆沤发酵、加石灰腌制、捣烂洗浆,然后一瓢一瓢地舀出来抄纸,一张张摊晒晾干后叠成捆即成为可售卖的烧纸。
  火纸的原料则是竹子,夏秋之际是砍竹的季节,将竹子剁成四五尺长打捆卖到纸厂。用竹子造纸的过程增加了破竹、浸泡及碾麻的环节,纸厂人把竹纤维称为麻。碾麻要用巨大的腰磨,一副大腰磨石重达几千甚至上万斤,据说那时候从“打磨山“定制一副腰磨运回来,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全部靠人力,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
  稻草和竹子这两种造纸过程都要经过石灰腌制这一道工序,最后还要用大量清水洗浆,排放的黄褐色石灰碱水对河流的污染很大。
  而古法造纸的技艺水平却体现在抄纸工艺上,当地人把抄纸称为端纸,一个熟练的端纸工端出来的纸平整结实,又薄又轻,不仅质量好而且节省原料,因此当年一个拥有精湛技艺的端纸工是非常吃香的。
当年芦花河流域的造纸业很兴旺,有三家纸厂:新桥的徐德树纸厂,芦花嘴对岸的廖家纸厂,以及狮子嘴的袁泽生纸厂。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旧时的地主富户牢记了这个古训,都纷纷开厂经商,有的成为乡绅,有的则成为恶霸。
  新桥的徐德树是富甲一方的地主,但又不失勤俭,耕读传家。当年徐家在种田收课和开办纸厂的同时,还兴办学堂。徐德树的子女徐清之、徐坤之兄妹在1949年前都是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徐清之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被剥夺教书资格,并发回原籍生产队接受劳动改造,期间曾多次遭受批斗折磨,但好在1979年得到平反,最后享受退休教师待遇而善终。
  徐清之孙女徐晓红女士更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多年来一直担任新江口街道白云社区党委书记。用徐书记的话说“徐家当年是劳动地主”。
  芦花嘴对岸的廖家父子则品行不佳,父子二人竞相纵情声色,还不顾人伦争占人妻,仗势强辱幼女,留下诸多恶名,在土地改革初期即遭揭发批斗,因民愤较大,父子二人同时被新政权枪毙。
  老古洞的袁泽生则被称为“袁恶霸“,本名袁晋先,字泽生,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其为人蛮横霸道,在三十年代初担任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期间参与剿共多次杀害暴动群众,但他同时又与当时的汉流大哥潘哲夫(后来加入共产党)交好,在潘哲夫被国民党县政府抓捕入狱处于极刑之际,指示旧部将潘在行刑前夜放出。袁泽生在1949年后仍然顽抗,企图暗杀农会干部而被逮捕,于1951年枪毙于赵家坡。潘哲夫后曾任行署副专员、省湖业局副局长、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等职,据说当年潘哲夫曾有心救袁,可惜晚来一步未能枪下留人。

  芦花嘴下面有一座石梁桥——“芦花河桥”。凿磨规整的方条石砌筑的桥墩,七八尺长的巨型石梁搭成的桥面,坚稳牢固、古朴美观。据说此桥是廖家纸厂先人于清末时期修建,历经百年而无损。可惜在狮子嘴水库蓄水之后,此桥整体没入水中,现已难觅踪影。
  旧时的芦花河及至上游流域,每隔数里就会有一座石桥。石桥以石梁桥居多,石拱桥少见,而几乎每一座桥梁附近就会有一家纸厂。桥大多为纸厂业主出资修建,其修桥的目的,一为方便两岸居民通行,二为纸厂货物进出之便。诸如袁泽生的纸厂有狮子嘴桥,徐德树的纸厂有新桥,再往上溯还有哑巴桥、趵儿桥(唯一的石拱桥)、乔家桥、鸭湖桥等都是如此,不一而足。
  新桥是芦花河之称的起点,同时还以“新桥小学”而闻名。在土改运动中,徐德树一家被赶出世居的祖宅,新政权以徐氏豪宅为校址开办了一所完全小学,取名“新桥小学”。
  徐氏老宅是远近闻名的大豪宅,坚固的屏墙围成一座宽大的四合院,整个建筑青砖黑瓦,坐西朝东,门前有一口近十亩水面的长形大堰塘,豪宅的大门是用铁皮包裹的栎木板,特别厚实,一扇门就有数百斤重,开门、关门、上门杠需要两个成年人合力完成。
  进门后,中间是一个大天井,天井周围有宽敞的檐廊。进门这边的檐廊特别宽敞,中间放着一台乒乓球桌,一边有人在打乒乓球时,一边人员进出大门居然不受影响。
  天井的正前方是办公室,办公室的桌椅都是沿用原来徐氏学堂的太师书桌椅,宽大厚重,透着岁月包浆的光泽。办公室门口的檐廊下悬挂着一口喇叭状的大铜铃,造型精美,铜铃中间是一个铜质吊锤,吊锤下系着一段红绳,用以牵手敲打,“当”、“当当”,这上下课时的当当铃声异常清脆悦耳,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萦响。
  天井的左右两侧分布着很多房间,被改成了各个教室,整个学校近两百名师生都被容纳在这座围绕着天井的四方形建筑中。
  当年的新桥小学远近闻名,很多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教师都曾在这里任教,新桥小学的学子中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有原成都军区装备部部长谭振亚将军和知名水利专家、国家大坝安全中心副主任谭界雄两兄弟,以及曾任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中国动漫集团董事长庹祖海等。
  1974年,新桥小学被整体拆迁至快活岭,又增设了初中年级,并改名为“联群学校”。
  当年被拆迁后的徐氏豪宅只剩下一地瓦砾,多年后被隔壁杨兽医的儿子改建了新的私人庄园。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随着新时代城市化及乡村建设的发展,昔日的乡村景物早已面目全非,许多尘封的往事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已经渐渐淡忘,但乡村建设发展不可忘却历史,乡村振兴更需要历史传承,需要传统文化根基的加持。爱国爱家、爱乡爱土本是一脉相承。
  愿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依然不忘过往,愿我们的乡土文化根脉能够得以延续。

快活岭轶事
  快活岭位于湖北省松滋市乐乡街道境内,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上都有此地名标注。
  从麻水集镇“弯拐超市”对面,往西北方向行约200米,到“治华超市”门口下坡,是一条约3米多宽的水泥路面,此路名曰“西马路”。沿西马路往北,在孙家稻场对面从岳宜高速高架桥下穿过,再上坡、下坡,过冯家冲河沟上水泥桥,爬一段百余米的长坡,上到山顶一条蜿蜒的灌溉小沟渠边,顺渠右转,前行200米,左手边有一条宽不足3米的小碎石铺就的简易路跨渠而来与水泥路十字相交,此处即为快活岭的中间位置。
  快活岭西起石桥沟席子大堰上坡,东至原联群大队门口虾子坟眼,全长约2公里。
  很久以前,从划子嘴经木天河、赵家坡、偏营坡、白土地、快活岭,一路往西一直到宜都的洋溪,这是一条东西向的古驿道(当地人俗称大路)。大路上常有往返梁山朝拜还愿的香客络绎不绝,还有赶三斗坪的骡马商客,以及松枝宜三地的官兵调动也是走这一条大路。老辈人曾经有这样一句吓唬小孩子的话:“听呐听,洋溪在过兵”,说的就是这一条大路上时常会有官兵经过。也曾听我的爷爷辈们讲述战乱中亲见一队队衣衫褴褛的士兵坐在路边休息时相互捉虱子,并曾有两个伤病士兵在路边倒毙被人就地掩埋在虾子坟眼。
  快活岭就是这一条东西向的古驿道中的一段。但快活岭因何而得名呢?在这一条大路上,还有一拨很重要的行客,那就是用小独轮车从馒头岭、棺材洞石灰窑运石灰回家的沿线农民。旧时农民种地都离不开石灰,水田里沤制绿肥需大量施用石灰,石灰还可以改良土壤和杀菌消毒,而石灰还是很重要的建筑材料,包括夯筑堰塘水闸、地坪院坝,以及建房时砖瓦浆砌、墙粉抹灰等都离不开石灰。馒头岭、棺材洞一带有大量优质的石灰岩,当地采石烧窑历史悠久,将开采的碳酸钙石块装窑,加木柴和煤烧到1000℃左右释放出二氧化碳,关火冷却,取出来的就是生石灰氧化钙,生石灰加水释放热量再变成氢氧化钙就是熟石灰。农民从石灰窑场买回来的是生石灰,用独轮车载运一般负重两三百斤。那时候的独轮车没有橡胶轮胎,都是硬窄窄的花滚轮,既不好掌握平衡,推动起来又十分吃力,一般是一个大人在后面推一个半大小孩在前面拉,爬坡上岭几十里,是非常艰苦的行程。当推灰的独轮车夫们走到石桥沟席子大堰爬坡上岭之后,已是精疲力竭,但此处自西向东变成了一段平缓的小下坡,一直到虾子坟眼超过两公里的路程走起来是异常轻松,再加上此岭地势较高,南北二风全无遮挡,只让人觉得凉风习习,两脚生风,推起车一路小跑好不快活,故曰“快活岭”。
  快活岭上曾有两处令行客们十分惬意的喝茶去处。一处是孙用三家的茶亭,三间夯土墙的茅草屋前面支起一爿茅草顶凉亭,一张小木桌上放两壶一匹罐凉茶,几只粗瓷土碗,行路人到此停步喝两碗凉茶稍事休息又匆匆赶路。另一处是廖相国家的茶馆,位于快活岭正中位置的小山包一侧,坐北朝南两间草房,门前掩映着桃树、李树,十分凉爽,春天来时桃花红李花白恍如画境。稍远低洼处有一汪泉坑,清澈透亮,不盈不溢,此泉水煮沏的茶甘甜爽口。因此,廖相国的茶馆生意非常好,常常宾朋满座,令行客们流连忘返。
  从快活岭东头的虾子坟眼再往东左拐约100米,是另一个老地名“碑亭子”。碑亭子之碑据说是当年枝江与松滋的界碑,只知道枝城曾是枝江县城,离此地不过20公里,但枝江之界是否到此却无从查考。此碑石我却亲眼见过,长不过七尺,宽不过五尺,青白色石板上有依稀碑文,当时因年纪尚小未曾仔细辨认。此碑是1958年被联群五队修河沟闸口时偷偷连夜抬来做了桥板,也就是在我家门口。1975年为灭钉螺防治血吸虫病,麻水公社组织对此河沟进行裁弯取直,此碑石又被移了个位置仍做桥板。也就是在此时,我注意到这碑石上刻有密密麻麻的碑文,可惜搭桥时碑文朝下,桥底有两米多高,幼时的我在下面无法看清字迹。稍长大后,我也曾爬到桥底攀上去辨认碑文,但终因风蚀严重字迹模糊及恐高等原因,而没能读出碑文内容。后来曾设想,希望某一天自己出钱重修此桥,将桥板换下来搬回家把碑文内容辨识清楚,后来外出务工却慢慢淡忘了此事。未曾想,一场大水冲垮了小桥,村里重修此桥时,将桥板砸成石块,加水泥砂浆浆砌,浇筑成为了一体,再也找不到石碑的踪迹。对于此事,我后来回家后懊恼了好一阵子。
  当年的碑亭子曾有赵开福饼铺兴旺一时。在那个年代,烧饼、油条、麻花是高档食品,快活岭大路上的少数行客也常到这饼铺里买上一点面点食品。赵开福因经营饼铺赚了点钱,人们经常看见他闲下来时就躺在铺子木圈椅里悠闲地摇着芭蕉扇。赵开福过世之后,他的饼铺生意却改了行,由赵家大小姐秀儿改做了杂货铺及牌场。当年的秀儿年轻貌美,穿着打扮很时尚,常常一袭旗袍尽显曼妙身段,很能吸引男人眼球,加上芦花河对岸小财主廖林柏的捧场,秀儿的生意一时做得风生水起。可惜好景不长,1949年后廖礼成、廖林柏父子二人同时被新政权镇压,秀儿失去了依靠,生意无以为继,下嫁给了冯裁缝,然后安分守己直至终老。
  在建立联群大队之时,就选定快活岭虾子坟眼北面空地为大队部地址,大队部建起来之后,又陆续兴建了林场、变电房、打米房、榨油坊。1974年,新桥小学拆迁,搬迁到大队部西侧约50米处,并改名为“联群学校”。就在迁建联群学校的前一年,预先在此处南面兴建了一座约二三十亩水面的水库,主要是接北河水库的灌渠水,用于学校及大队部的饮用水源及下游近百亩农田的灌溉之需。后来联群大队改名为芦花河村,联群学校也随之改为了芦花河村小学。再后来,芦花河村小学撤销,芦花河村部迁驻校址。2001年,芦花河村与陶家冲村合并,统称为陶家冲村,并在此改建了新村部。如今的快活岭,水泥路四通八达,陶家冲村部干净整洁、气派敞亮,村部门前的水库碧波荡漾,展示着新农村的一派繁荣景象。
(邓永解,湖北松滋人,现任新荥实业办公室主任。)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