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散文] 石头与将军(外二篇)------- 胡如奎

1594 0
发表于 2023-3-28 21:50: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石头与将军(外二篇)

胡如奎



那次随“市作协红色南海采风团”出行,感觉就像是想凿开时空隧道,找到岁月留痕,揭示世事沧桑,去解析一个叫“孙子仁”的名字。但谈何容易,去的地方就是过去小渔村的集散地,几世变迁,曾经的存在已销声匿迹,我们又不会真像科幻小说里的人物那样去穿越吧,怎么办?好在考得两块石头,才些许有了点踏实感。最有意思的是,这两块石头且巧得很,一块在“小南海”这边,一块竟在“中南海”那边。


孙子仁的祖屋地址在小南海(松滋境内的自然湖)南岸的百溪桥村。这里已没有了断壁残垣,只有个空场,其亲戚说仅剩地下一块门槛石(或石门槛),一百几十年,在原地一直未动,修路时被浮土覆盖住了。我们用挖锄刨了刨就见了其大体:长形、青灰、深冷、坚硬、方正、工整、不朽……此见直白,与公孙龙子之“离坚白”迥异,但明显带些由石即人的感受。


古人有云“风过留声,水过留痕”的,这门槛石就成了“家”和“家乡”的符号,也就早被踢踏出了主人的印迹——

孙子仁(19041951.11),号白溪,湖北松滋磨盘洲(现南海镇镇政府所在地)转白市(青年远征军通讯录上原样)人。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预科毕业,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毕业,德国炮兵学校军官班毕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长江上游边防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1940年任陆军大学兵学教官,后任军训部西南干部训练班教育处长,东南干部训练班大队长,1945年任国民党青年军第208师参谋长,1947年任第208师炮兵指挥官,1947年任第2081旅副旅长,1948年任青年军第31军参谋长,19491月代理军长,旋在北平随傅作义和平起义。后任解放军第39军副军长,不久潜赴台湾,音讯全无。


遥想当年,踏过这石门槛,走出了一个翩翩少年——走出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学子——走出了一个雄姿英发的将军——走出了一个幡然悔悟的勇士……也许在大陆,国民党的头衔是其永久的硬伤,但那是他作为职业军人的无奈,好在后来他做了“和平起义”的转体。


这门槛石在泥地和岁月的深埋中封藏出乡土气和年轮感,于是就似乎成了小南海一带的“定海神针”,它定住了人们的情感、思绪,且四周缠缠绕绕的,牵扯着厚厚的无名能量和原本真实。


孙子仁的侄子孙逢源老师(83岁,退休教师),随我们考察石头后发文《怀念伯父孙子仁》,为我们解析子仁将军作了导引——


在我年幼时,我父亲孙家骏(字伯超)经常收到外地寄来的信,其中有一个人的信,寄信的地址经常变动,有时从河北,有时从陕西,有时从四川,可见他居无定所,四处迁徙。他的信内容我看不懂,但其中有个细节给我很深的印象:信的落款,把子仁的“仁”写得特别夸张,左边那一竖写得长长的。父亲告诉我:他是我的堂伯父,名叫孙子仁,是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从此,我的记忆里就有了这位伯父。


我与子仁伯父从未谋面,只看过他的照片,照片上的他身着军服,目光炯炯,英气逼人。从照片上我也认识了他的两个子女:长女孙逢英,端庄秀丽,温文尔雅;长子孙逢震儒雅谦和,文质彬彬。一家人都显得很优雅高贵,在咱们穷乡僻壤,成为亲戚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九四九年,父亲和伯父的频繁通信中断了,从此,我们一家再也没有了伯父的消息,父亲经常偷偷地猜测:作为败军之将的他,到底是生还是死?是在大陆坐牢,还是逃到了台湾?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不敢、也无从打探到伯父的消息。


再次得到伯父的消息,是一九八三年五月,逢震兄夫妇从上海经涪陵辗转回到松滋,将自己母亲的遗骨送回老家——南海镇百溪桥村安葬。他俩来看望我父亲,讲述了伯父的一些情况:一九四九年元月,伯父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起义,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五月份他又去了台湾,临行前还专门到上海看望了一双儿女,从此以后,就音信杳无了。


孙老师的回忆集中在孙将军赴台之前的宗亲关系、交往以及他在亲友乃至整个南海人心目中的形象。那什么叫“潜赴”,为什么音讯全无呢?


他的亲人一直在寻找下落,又时不时地有人来刨开这门槛石,同样想寻找答案。


其子孙逢振,曾任上海冶金总公司总工程师。其女孙逢英学法律,曾任昆明高等法院副院长。他们探寻父亲的下落几十年,最后则将全部收获汇聚在了章海陵的文章里。


章海陵,孙子仁外孙,一九四六年生于上海,一九六六年支援新疆建设。文革后,考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俄苏文学硕士;八十年代末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俄国文学专业;九十年代初到香港,任职《中华文摘》编辑;一九九六年六月加盟《亚洲周刊》,担任编辑,现任亚洲周刊策划编辑。章海陵长期研究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师从中国的托尔斯泰专家草婴先生,并出版研究托尔斯泰的专著《文学巨人托尔斯泰》。


显然,无论是从知识面、理论层次,还是从背景、经历、视阈以及与孙将军的关系来看,章海陵对孙子仁将军情况的把控与研究都应该是权威的。章海陵撰文陈述了孙子仁后段的经历,这就基本揭开了迷底。


我的外公孙子仁将军在傅作义与林彪达成北平停火协议时,临危受命统领三十一军,推动国军官兵悄然南撤。在上级都已离开后,他曾被任命为解放军三十九军副军长;后辗转赴台向孙立人报到,出任高级参谋;最后被蒋介石处死……


八十年代末,海峡两岸趋向缓和。一九八九年夏天,我妈妈与舅舅在上海虹桥机场迎接来自外公身边的台湾亲人。他们中间的长者仍记得我家住在上海虹口“迪思威路”,即后来改名的溧阳路上,但台湾亲戚见面告知:外公已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被台湾当局以“叛乱罪”处决,“罪名”就是参与“北平局部和平”事件。这是我们与台湾亲人相拥而泣之时旋即听到的悲痛消息。魂牵梦萦的思念迎来魂飞魄散的噩耗,情何以堪?


章海陵的文章详实地陈述了孙子仁的被害经过,透彻地分析了前因后果。而最大的进展是找到了孙将军被害的确凿资料,这些资料后来得到南海镇镇政府许健葵等同志的收藏、整理。如:


1951年台湾军事法庭审判孙子仁的判决书(其中一页)

以未偿所愿,前途无望,遂请求匪首核准离平南下,辗转来台。遭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捕解到案,由本部军事检察官侦察终结,提起公诉,移付审判。


理由:

查傅逆作义背叛国家,事实昭彰,人尽皆知。被告孙子仁竟接受傅逆作义伪命,充任伪三十一军军长,向匪首叶剑英等先后提供整编意见书及补充整编意见书,接受匪伪三十九军副军长,伪命各情已迭,据自不讳并据证人邓坤元、叶松盛等到庭结证属实,且有前开之意见书树卷可稽,是其意图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之罪行,至堪认定。虽该被告以奉孙总司令主人不得擅离职守之电令,及条陈整编意见,委系拖延时日,使利官兵南归与未就任三十九军副军长伪职为辩解,然查孙总司令进负陆军训练之责,对训练以外之军事既无隶属关系,自无干预可言,业据孙总司令电复,与被告虽有电讯往还,但仅系私人慰勉性质,并未令其留平在其谓奉令不得擅离系饰词,企图狡卸刑责,该被告无叛国意图,何以对本部无只字报告?又何以不将所任伪职报以孙总司令知悉?况就其列出意见书内容所陈,不持拟将全军眷属运平,且拟选拔优秀干部交匪训练,并称北平和平有其示范作用,尤其此次整编实足影响其它部队及今后之全面和平云云,及其致函周体仁、李柏屏,请求增加援军建制部队要求保持其原番号等情形以观,益足证明其存心投匪希翼保全职位,至于被告由匪方调充任伪三十九军副军长后未就职,即行南返,乃因该三十一军番号(备注:此文由许健葵请市书协会主席许启虎帮忙识别)


这个残存判决书的最简表述应是:被告孙子仁,因“叛国”嫌疑,提起公诉。


后一则材料可为续接:

临刑前执行官问孙子仁:“你还有什么话吗?”孙子仁答:“一,有遗嘱二件,请交我亲戚转交我家内;二,此地书籍、稿件、衣物请点交我亲戚转交我家内;三,尸体请转,烦我家火葬。其他没有了。”


这则材料则再现了孙子仁临刑前的从容。加之这则材料来源于台湾军方内部,也就证实了孙子仁确实是被台湾国民党执行了死刑,我们则应该说他是为和平解放事业英勇就义了。


毛主席他老人家生前曾经教导我们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是我们对待敌我矛盾的立场和原则,用此我们可以对孙子仁将军作根本性的认识,他属于“敌人反对的”,那“我们就要拥护”!


要了解孙将军,我所引用的材料,包括孙逢源、章海陵的文章,都是极佳读本。但要为孙将军申冤、定性,那就不及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的石刻——前面提到的“中南海”那边的那块石头了,上面刻有“孙子仁”这一名字!


我对广场石刻的了解来自于图片。虽是图片,但清晰而完整,有如身临其境。


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有毛泽东主席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分五段铭文:“忠魂”、“光影”、“家国”、“信义”、“追梦”。专一主题是“纪念在台湾牺牲的特工”。指1949年,大陆派1500余名干部入台,被国民党公审处决1100余人。纪念碑名单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阴文素镌846位英烈姓名,分五十六组,“孙子仁”在三十五组。纪念碑还特意安排留白和空格,以备补充。孙子仁是否在派遣之列,由于保密原则,无考,但他在处决之列是无疑的。


这石刻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人民意愿!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


为“无名英雄”树碑立传,既是对英烈的告慰,对一段曾经深埋“汗青”深处的峥嵘岁月的还原和缅怀,更是对今人与后人的激励和警醒。


这石刻,简洁明了地证实了孙子仁是“无名英雄”。但考稽者凭着严密的逻辑思维,提出名实相符的问题,即会不会是“同名同姓”的人呢?据说要考证这一问题,或许不难,只要其亲人开具县级及以上党委证明,就可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去查阅。可至今没有人去这样做,也许是他们认为无须去怀疑的缘由,也或许是其它原因。


我持能证更好不证无碍的态度。因为只要浅近地接触一下“孙子仁”的资料,他就会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只要略略看一眼台湾的“判决书”,就可确认他为北京西山广场上的“无名英雄”;再读铭文就感觉多在专门述说他的故事一样,如修建无名英雄广场铭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批无名英雄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秘密赴台湾执行任务,牺牲于台湾。不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普天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时刻,他们始终坚守隐蔽战线,直到用热血映红黎明前的天空,用大爱与信仰铸就不灭的灵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


我想即便是纪念碑上没有“孙子仁”的名字,他也应在“留白空格”处。


让思绪跑远点吧,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孙子仁至少是项羽一般的英雄。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垓下受困,前途未卜,“无颜过江东”是司马迁之春秋笔法。项羽之所以选择放弃争斗,是因为他“为百姓而恸”,他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项羽本纪》)最后他是用自己的牺牲,停止了天下的杀戮。因此,历来有“汉王得天下,项王得圣名”的说法。


孙子仁为何肯冒死赴台湾呢?那不也是“用自己的牺牲,停止天下的杀戮”吗?可以说,这是北京西山纪念碑上所有英烈的壮举,他们都“为百姓而恸”,都是“人民性”造就的英雄!


然而,考据都是有局限的,但无论你对孙子仁将军还存有多少疑惑,已无碍孙子仁将军应为英雄的推论;有限的材料已然堆积出一个令人景仰的形象。


小南海采风是一次最艰难的“红色之旅”,那倒不是因为当天的活动量有多大,反而是由于可供考察的东西不足、又难以把控、写作定位难以确立的缘故。开始酝酿着写“石质将军”,可终觉生硬,就放弃了。几月后,偶然从石头的透与不透中揣摩到对孙子仁将军的已知和未知,就有了些石头和将军之间难以名状的关联,于是也就有些艰涩地写下了这般的文字。


抬望眼,长嘘一气,蓦然觉悟——“小南海”这边的石头依旧沉睡着,它坚守着自己的本分;“中南海”那边的石头巍然屹立着,它彰显出英雄的本色!


山一样的男人


这次采风收获的是“山一样的男人”。

这一天正好是“谷雨”(2020419日),老天为我们腾挪出了个空档,没有下雨。是日下午,天清气爽,暖阳当空,惠风和畅,我们松滋作协、书协五人及武汉“远朋”三人,驾三车出城西行——我们陪同他们(其中一位是松滋人)回老家寻祖访亲,他们陪同我们到乡间踏青采风,如是而“志同道合”了。


这一行,意料之中,探访问讯出一系列谜一样的故事;意料之外,聚焦成像为三代三个“山一样的男人”。


大学里归来的学者竟依旧是山里汉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同行的刘先生,1979年从小山里走出去读了大学,而后留校任教,再而后担任此“211工程”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18岁到58岁,其经历非凡、成就辉煌,可今日归来却并未作“衣锦还乡”之态,而是以一名普通松滋人的身份悄然融入到老家的环境。


出行目的地是西流村茅蓬寺,我的车停“大栗树超市”门前,待会儿上对面长坡即到,另两辆车先行。刘先生下车去等“向导”表哥、表嫂。空档中,刘先生先和超市老板、老板娘攀谈起来,几分钟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身份。老板两口子四十岁的样子,和刘先生相差了十好几岁,本是不认识的,但自报家门后,相互则知根知底了。于是便家长里短一阵猛聊,关系就越来越贴近,刘先生拉老板两口子留影留念,并且连口罩都摘下了,我就想,是乡情激得他不管不顾了?还是乡情消解了“庚子之疫”的憋屈?“哈哈哈,我们是兄弟!”刘先生握着老板的手,尽情地欢笑着,真正舒展开胸怀。


表哥、表嫂骑摩托车赶到,刘先生分别与他们双手互握互拍,这和一般握手不同,以示格外的亲热,而后才笑拥着上车,紧接着给我们一一介绍,且着力称赞表哥、表嫂会种田,能持家。我们则可以从表哥、表嫂脸上的“黑”和说话的“慢”看出,他们就是那种十分本真、本分的农民。


车上坡200多米停前两辆车后、茅蓬寺后厅旁。我们下车后到前厅封闭着的大门前,刘先生十分虔诚地鞠躬、上香、焚纸钱、双手合十祷告……整套程序做得不折不扣、一丝不苟。


其他的人主要是在忙着拍照,或围着表哥、表嫂询问一些刘先生家世上的问题。但表哥、表嫂也只六十五六,好像同样知之甚少。


刘先生过来邀请大家以茅蓬寺为背景合影,特别注重了表哥、表嫂年长站中间的细节。


表哥明说在我们来之前他是做了一番“功课”的,于是才敢说茅蓬寺起初是刘先生的爷爷所建,旧址在不远处。随后领我们往里走,也就是沿上坡路继续向前,步行约200米即到。中途,刘先生遇到过两三个“似曾相识”,看情形是不相识的乡亲,他也一一亲热地打着招呼。


场地空着,但很标准的“龙头”地势看得出曾建造过寺庙之类。刘先生就更是虔诚地拜祭了一番。


回到停车处,刘先生执意请大家一起到城区吃晚饭,说是为感谢大家来陪他祭祖。可表哥、表嫂不肯,就只好依依惜别。而后我们来时的一行人上车回返。


茅蓬寺踏访活动简短,不到一小时,但让我们看到了刘先生自然真诚、质朴宽厚、开朗豁达的性格表现。同行中就有人猛醒似的说:“未曾想大学里归来的学者竟依旧是山里汉子!”于是刘先生就成了我们采风中收获的第一个山一样的男人。


茅蓬寺的创始人原来是个传奇人物


我在茅蓬寺门前留意封闭着的大门的时候,一是猜想着里面的神秘,二则是情不自禁地念响了唐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的是表达“此地空余茅蓬寺”的意思。这里的“昔人”则是指茅蓬寺的创始人。


刘先生说这次之所以回乡拜祭茅蓬寺,就是因为他的父亲不经意中说到,起初的茅蓬寺是他的祖父建造的。而此之前,他只听说过爷爷是个“和尚”,是父亲的养父,其他就知之甚少或不确定了。换句话说,祖父在刘先生的心目中也是一个神秘的人物。


我极力搜集、拼凑起刘先生祖父的零星传闻信息,其实主要来源还是刘先生及其表哥的口述。


的的确确,茅蓬寺的创始人是极具传奇性的!


一百多年前的1892年,有一个男婴在松滋赵家坡呱呱坠地,可不幸的是,他坠在了“贫困里”。该男婴取名刘兴禄,幸运的是即生即长,几于成年时便挑起竹水缸到天星市磨豆腐谋生了。完全像“传说”一样,他居然靠“挑担生意”发家了,这就是最初的传奇。


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刘兴禄拥有了十多间瓦房,雇请了十几个帮工。可谓中兴致富,富甲一方,这是第二个传奇。


后来便是花钱建寺。崇尚佛教,不拘泥世俗,难为常人理解,是即为第三传奇。


人这一生,若能有一传奇,就是奇者,何况有三!


最奇的是那建寺。也许是他高明的预见性吧,后来果真出现了变故,可说是一夜之间,他就一无所有了,命运则自然将其归栖于山寺,直至终老。世人不得不叹其神妙!


据考,刘兴禄老人当年所建的那座山寺,名叫“严华山茅蓬寺”,起建时间为1947年。“茅蓬寺”因以茅草搭蓬为寺而名,是好理解的。但“严华山”非山寺所在山名、地名,因何而冠之“寺”前,我们还不得而知。


现有的茅蓬寺为后建,我们踏勘到一块残缺的“功德碑”,上刻有时间“二00一年”。寺名则书为“华严山”(以现书规矩从左到右横写)、“茅蓬寺”(竖写)。领建人说为“光明大师”,几年前,他关闭寺门,出外“云游”去了。


刘兴禄老人活到了76岁,虽一生坎坷,大起大落,但他始终泰然处之,充分体现了他的生活智慧,体现了他身上倔强与顽强的性格。


本次的寻访结论为:刘兴禄老人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不同凡响的男人!


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个谜


刘先生请我们吃晚饭成了继续“话题”的形式,主要继续到刘兴禄老人和养子(未问姓名,刘先生的父亲)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这是一个明确的关系,但刘先生说至今却还是个谜。所以晚饭时的谈论内容就主要围绕“解谜”来谈了。

这必须涉及到刘先生的父亲。


刘先生的父亲还健在,高寿93岁了,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先生。


刘先生说,老父亲始终闭口不谈养父,他们养父子之间发生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至今仍是个谜。这就是典型的隐私吧,估计老先生的心结不打开,这个谜会永远也解不了。讲到此,刘先生的脸上也显现过无奈的表情。


老先生是茅蓬寺的实际领建者,当年他已20岁,养父要忙生意上的事,建寺之事靠的就只有他这个儿子。这是表哥找周边的老人了解到的,可这内容也在老先生闭口不谈之列。


解放后刘家的商用房产都归公了,后来有可观的政策补赏,老先生却拒不领取。连亲生子女也劝不了他,都只好笑其“硬汉性格”完事。


老先生之所以长寿,熟悉他的人说:“他呀,就是看得破,撇得开;脾气倔,心却宽!”


我们在晚餐近两小时的谈论中,关于这位老先生与其养父,始终就这么些内容,解不了谜。有人提议找机会好好和老先生谈谈,兴许会有新的进展,我以为这是个好主意。


话题不好再深入,聚会也就按礼节程序解散了。


这次特殊的采风活动,我们认识了刘先生,还大致了解了其父、其祖父。最后,虽然胸中仍有疑云重重,但作为解谜活动,我认为则正入佳境。或者说,云雾朦胧也是一种美;生活中有些东西成谜,不一定不是好事。


至于“山一样的男人”,比喻而已,拟之以宽广的胸怀、高超的智能、朴实厚重的品行人格等形象,而并非硬性的概念,可于感觉中代指伟岸的男人、奇异的男人,然而又撇除了一些称作“爷们”的江湖气。


叹“人坚强”


此“人坚强”之谓,是我仿“树坚强”之谓而得之。


而我听说“树坚强”的称谓,记得是在张家界景区。若干年前组团去旅游,当我们走在那高高的山岭之上的时候,只见前侧深壑千尺,其间石柱林立,柱尖大多劲松如盖如帽。却也有少数草木不生,细观则纯色石质赫然,不见生机。然而就在其中一侧顶,却长着一颗矮小、细瘦的松树,能见其根似猴爪牢牢抓握着石柱的凸起,尽可能地附着石壁延伸,网上了那略有肩头的石柱,支撑起向上的身躯。估计它主要靠吸收雨水和雾水为营养。导游说它这样存活不知多少年了,仅被人们发现就有好几十年。虽基本不见其长大,但可感觉它已有偏老的年轮,于是人们就送了它一个特有韵味的称谓——“树坚强”。记得当时大家无不感叹此树是真“坚强”、此名是真恰当。


后来我又从不同的渠道看到过姿态各异、情景不一的“树坚强”,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其生存难度均达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


不料竟有人完具了“树坚强”的遭遇,更让人叹惋悲戚,于是我才置换出“人坚强”的称谓。


时维八月,“新冠”又起,回松度暑假的外孙怕被隔着耽误上学,只得翻转计划,急飞回沪——注定2021年的暑假我们夫妇要陪同外孙到上海度过。


上海的公园和其它公共场所一样,必须扫码、测体温后进入。而公园空旷、人稀,所以是遛娃、休闲相对安全的地方。


我们进公园的时候不算多,却意外地碰上了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坐在残疾人电动椅上,注视着面前的电脑,人称他郑教授。很明显,他目光呆滞了,和他打招呼没有了反应。


他是被苦难折磨的不幸者,从他近旁朋友的谈论中,我才大致了解了他的遭遇。


他居然遭受到两次巨大的打击。


第一次是十多年前,他老家发生大地震,刚好他家处于震中,所以,几乎所有亲人都遭遇了不测,包括其父母兄弟。


死亡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死亡是不可找回的失去。而这是生者的意识!死亡者的意识连同“失去”而失去,也就再无所谓痛苦,但对生者,主要是亲人,那将是致命的痛——当时是撕心裂肺的痛!过后是刻骨铭心的痛!


成语“如丧考妣”已经形容不了郑教授当时受打击的状况。他能活下来,可以说是精神的重生。


第二次是去年的“庚子之役”,他老婆和儿子回老婆的娘家武汉过年,不幸又偏偏落在了他们头上,新冠病毒爆发,死亡名单中,不料又有他老婆、儿子的名字!他虽因工作未能一同前往而幸免于难,但遭受的打击又是超常的。据说他在得到噩耗时是直接撞了墙,好在有人机警地拽了一把,但也还是当场昏迷过去。被送进医院后,一住就是一年多,出院时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他已失聪失语,自然分离了多半的人世,走进了自己的世界。但他好的是科学,所以他的呆滞,也有入迷的成分吧。他整日电脑不离身,即便是坐电动椅出来透气,也是处于工作状态,眼睛几乎没有一刻离开电脑。看护他的人说他的课题即将结题。


我们所游的公园叫“长风公园”,在这里偶遇郑教授,我便不由自主地咂摸起“乘长风,破万里浪”的余韵来。


郑教授的遭遇使我理解了余华《活着》的文学真实性。


小说人物徐富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后又被抓壮丁,被解放军俘虏,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可以安心过日子了,但又不得不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更加让他惨淡的是,儿子、女儿、老婆、女婿、孙子,一个个都离他归西,剩下的就只有他以及和他一样早已老不中用的黄牛。


《活着》就是为了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一种“活着观”。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但更要明白,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现代作家萧红的人生,不幸的,她是个“人坚强”;所幸的,也是个“人坚强”!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句诗是对萧红一生最好的写照。她从家族逃离之后,便一生都在逃亡。


“我不知道,原来苦难可以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样的集中。脱离家庭、被做人质、失去孩子、贫穷、战乱、情变、疾病,这些人世间最为痛苦的经历,萧红一个都没能躲过。天地不公,似乎悲愤与责骂,才应是萧红该有的表现。可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在她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中,你能读出她对人生的失望吗?你能读出她对生活的消极以待吗?不,你不能。”这是《呼兰河传》编者《代序》中的一段话,道出了“不幸者”萧红的人生态度。


《人生海海》的作者麦家倒有一声喟叹:“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这艰涩的语句,竟吐纳出人生的彻悟,意思是:人生像大海一样茫然,总是起起落落,有多不确定因素,走过平湖烟雨,跨过岁月山河,最终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


那么,行走在长风公园,就不大适宜吟诵庾信(南北朝)的《枯树赋》了。就怕当你吟“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的时候,转眼却是古木苍翠,不如吟“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这是毛主席《送瘟神》里的两句诗,长风公园的主要景物“银锄湖”和“铁臂山”的名字均来自这里。这两句诗,正好拥有铲除灾祸的气势和豪情。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忽然觉得,银锄湖、铁臂山给了我续接毛诗想象的神力——世界都是全新的景致,从此人们就有了综合性的“免疫力”,可以避免一切人类灾害,再无所谓“人坚强”,人人都能过上完整、轻松、快乐、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想法不也太俗了点吧?但窃以为俗得正合乎时宜!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