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评介] 红雀寺与吴家庵子 徐茂安

6140 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9:13: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红雀寺与吴家庵子

徐茂安

 

在松滋,特别是南海镇磨盘洲一带的人,都知道吴家庵子枯和尚。这里讲的吴家庵子就是位于南海镇断山口村八组的红雀寺,因有一说是吴姓家庙,当地人称之为吴家庵子。始建于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红雀寺创建人吴超藏,号天庵上人,为一代长老和尚。天庵和尚死后,其肉身长期在该寺供奉,历经200余年,体态、毛发均完整无损,肤色暗红,是一具完整的木乃伊,后人见其尸体干枯遂呼之为枯和尚。



一、红雀寺的历史变迁


红雀寺始建于康熙年间是有根据的。1989年9月出版的松滋县文史资料第四期上有一篇关于“吴庵肉僧”的文章,上面记录:“吴家庵子在康熙时,名栖云寺,同治时为报本寺,因为系吴姓家庙当地人称之为吴家庵子,始建时期距今约300年。该寺之创建人吴超藏,号天庵上人,为一代长老和尚”。《松滋县志》康熙版(修志时间为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1696年)没有栖云寺、报本寺、红雀寺和吴家庵的记载。同治八年(公元1870年)重修的《松滋县志》上记载有吴家庵。1931年编纂、1936年出版的《松滋县志》在“佛教”篇目中有这样的记述:“至于僧人前有天庵和尚,法号超藏,俗姓吴,修苦行,得正果,至今肉身尚藏吴家庵,二百余年不腐,洵异事也。其他住庙之僧,专以应佛为事,卑卑不足道也(天庵和尚遗事,见文征《报本寺记》)”。但在寺庙一节中没有栖云寺、报本寺、红雀寺的记载,也没有吴家庵的记录。但志前有吴超藏肉身图谱。建国后的《松滋县志》(1986年版)记载:“南海吴家庵有天庵禅师肉身,留人间300多年不腐,曾被视为佛家灵物,县人为此骄傲。天庵和尚的肉身在文化大革命中变成劫灰,凡有乡土情怀的人莫不引为憾事”。这本县志中也没有栖云寺、报本寺、红雀寺的记载,更没有吴家庵的记录。2005年版的《松滋市志》记载了红雀寺:始建年份不详,占地500平方米,属佛教,位于南海镇磨盘洲社区断山口村。批准登记年份:2001年,批准登记机关:松滋市民宗局,登记类别:甲类。


在民国版的《松滋县志》上提到有一篇文章叫《报本寺记》,并专门记录了吴家庵肉身。又称《报本寺记》收录在《松滋文征》一书中。于是笔者专门到相关部门查找《松滋文征》一书,但没有查到。后来请教松滋一中原校长朱厚宽老师,朱校长告诉我,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编纂《松滋历代诗词选》时在市委宣传部借阅过《松滋文征》,后来归还给宣传部了,此书下落不明。但由此可以证明红雀寺曾经叫报本寺无疑。


2015年,我采访了一直居住在断山口村的黄元生老人(已于2021年去世,享年85岁)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

一是红雀寺的来历。他说,据老辈人讲,红雀寺开始叫报本寺,由吴超藏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时修建。吴超藏本名李真仁,祖居湖南,从小学木匠。18岁那年,李真仁已学成准备出师了,他在一东家做木工活的时候,东家一个3岁小孩在砍斧板凳前玩耍,李真仁扬起的斧头突然脱落了,直接把小东家的头劈成两半,小东家当场死了。李真仁吓得不知所措,丢下斧头把就往外跑,他拼命地跑了不知有多远,也不知道方向,人也筋疲力尽,于是就停下来伤心地哭。这时,有一只红雀在他面前叫个不停,李真仁赶它,它也不飞走。李真仁想把它捉住,它就往前飞。就这样,李真仁追赶红雀来到松滋一个茂密的林子里,这时红雀就不见了。李真仁看到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不错,自己也无处可投,只好停下来,就决定住在这里。李真仁想,自己杀了人,是个罪孽深重之人,还是削发为僧悔过自新吧!于是李真仁带着一颗忏悔之心,到孱陵(今公安县)拜师学艺,做了和尚。十年后他学成归来,在红雀消失的林子里修建寺庙,取名报本寺,以示悔过和报恩之意。因当地吴为大姓,李真仁怕难以立足,于是就自改吴姓,名超藏。吴超藏去世后,其弟子认为吴长老长期修炼已成正果,恩也报了,愿也了了,报本寺缘起一只红雀,还是顺其天意,改名红雀寺吧。


二是吴家庵的来历。为什么红雀寺后来叫吴家庵呢?原来在磨盘洲一带有一大户人家,名叫吴俊清。同治年间在湖南任道台,在家乡磨盘洲也有一定的势力。吴有两个老婆,关系不和,吴俊清就把大老婆陈氏安排在磨盘洲集镇上开洋行,经营粮油、钱庄等生意,洋行名号吴云济。小老婆杨氏在柘树垸管理田产。吴俊清看到红雀寺香火旺盛,想占为已有,就和当时的县长串通,约定某日来红雀寺上香。暗地里吴俊清叫管家安排几个小孩在县长来的路上玩耍,每人发一个烧饼,告诉他们看到坐轿子来的人就喊“吴家庵子看热闹”。就这样,县太爷跟着起哄的小孩来到了红雀寺。县太爷不由和尚们分辨,硬说这里是吴家的家庙,连小孩都说是吴家庵,于是赶走了寺里的和尚,不走的惨遭杀害。从此,吴俊清霸占红雀寺,并改名吴家庵。吴俊清派自己的婶娘福庆三婆住在庵里看管,直到民国末年,福庆三婆死后,由吴缺子看管,直到解放。


三是黄元生老人亲身经历的事。黄元生老人讲,解放前夕,照管吴家庵的福庆三婆已过世,吴家又派的另一个人照管,此人兔唇,人们都叫他吴缺子。吴家庵当时的建筑还非常气派,正面三间大瓦房,高大宏伟,中间供释迦牟尼佛像,左边供三尊菩萨像,右边供着吴超藏的肉身。三间大瓦房的左边有一间小房子,为吴家祠堂;右边是节孝祠,有一颗大桂花树。节孝祠内供着一个大罗汉像和一口大钟。大钟高丈余,上面刻着吴超藏的身世,修建寺庙时捐款人的姓名及数额,大钟铸造时间是康熙四十二年。


根据上述文献资料和口碑可以推定,红雀寺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即公元1703年。创建人李真仁,后改名吴超藏。当时寺名叫报本寺,吴超藏去世后,其徒弟更名为红雀寺。历经150年后,在同治年间,被吴俊清占为已有,遂成吴姓家庙,名叫吴家庵,直到新中国成立。此后,这里被政府征用,成为白玉乡的办公地,1968年,被政府拆除。1991年得到松滋市民宗局等相关部门批准,1994年4月由蹇昌池负责恢复重建红雀寺。


二、吴超藏的身世与吴家庵


松滋县1989年第四期的文史资料记载:“吴和尚原姓李,名真仁,原籍湖南,其母梦异僧入室,遂生真仁。真仁秉性至孝,不茹荤腥,笃信佛教教义,早年走乡串户做木匠,后流落到吴家庵定居,时有妻子和一个女儿。真仁事亲至孝,虽家境贫寒,然晨昏侍养不离左右,不数载而亲殁,未几又丧妻,境遇悲惨,痛苦不堪。其时吴家庵一带吴姓居多,因而真仁遂改姓吴名超藏,以求安妥。超藏遭此大故,心灰意冷,为寻求灵魂超脱,乃入孱陵之二圣祠削发为僧,法名天庵,其师为天童嫡派,衣缽相承,得正法眼藏。后归故里,鸠工庀材,在栖云寺的基础上兴建寺庙,建成报本寺,后又改名红雀寺。人们认为创办和尚是姓吴,遂改为吴家庵,是吴姓家庙,超藏为寺内之一代长老和尚。”


根据《松滋县志》的记录和相关传说可以证明,红雀寺与天庵和尚其事不假。至于红雀引路,实属附会,不足信也。


天庵和尚肉身被毁,大钟不知去向,实为憾事矣!目前仅存古桂花树一株,周径约二米,每年八月桂花飘香,此树曾被国家定为航标树,由当地村民覃章桃管理。据说这棵树是超藏亲手栽植培育的。《松滋林业志》记载,此树树龄250余年,由此推算,吴超藏亲手栽植的此树是有可能的。


天庵和尚深研佛学精义,善于运筹计算。传说他与十里外的高家庵长老和尚过从甚密,结为佛友。为相互切磋计算术,双方商定于各自寺内请对方做客,不预告时间,看谁的智能高,计算精,能准时赴约,并约定胜者升天为仙,负者入地(土葬)做鬼。在施行过程中,超藏请客,正当入席就座时高和尚赶到,其运筹计算准确无误。而超藏赴会时却早到了一脚,这样高胜吴负,为实践诺言,高圆寂时,吴专派弟子送去木柴和香烛,庆贺其火化升天。吴自知僧人土葬是不符合佛家教义的,但又不能食言土葬,便苦思良法,在自己的晚年,自知时日不多,遂吩咐弟子将大铁钟抬入禅房,自己身着袈裟,趺坐在一小凳上,不住地敲着木鱼,口诵佛经,让弟子们用大钟将其扣住,再三叮嘱以三年为期,方可抬开大钟探视。嗣后,吴在钟内禁绝饮食,敲木鱼念经,其声时有所闻,三年还差六日,弟子们不闻钟内声响,误以为老和尚已故,便将大钟搬开,见长老枯瘦如柴,仍趺坐不倚,怒目圆瞪,全身颤抖,瞬时圆寂。现在每年九月初八有不少的信徒前来拜祭吴超藏,说这天是他圆寂的日子,这个时间应该不会有错。


就此推算,吴超藏出身于康熙十四年(公元1676年),原名李真仁,出生地在湖南省离松滋不远的地方,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来到松滋南海断山口,随后到公安学和尚。学成归来,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也就是他28岁的时候修建报本寺,同时改名吴超藏,法名天庵,成为报本寺第一代长老和尚。天庵和尚于乾隆廿八年(公元1763年)九月初八圆寂,享年约88岁。


三、供奉与祭拜


天庵和尚的尸体,经过数年风化,没有出现丝毫的腐烂和异味,色泽正常,仍是盘腿趺坐,于是众弟子在寺内设立神堂,供奉圣体。从此,人们在天庵和尚座前燃香点烛,敬献贡品,顶礼膜拜,沿袭了200余年。


时至1952年正月初一,当地群众张士华因婚后多年不育,来庙里燃香拜佛,击鼓鸣钟,惊动了周围居民。于是附近群众也携带香烛来庙求拜,一时来庙求拜者陡增,日均过百,多时达数百上千人。寺内青烟缭绕,鞭炮声、钟鼓声不绝于耳。愚昧的人们还将庙前堰塘的水当作“佛水”饮用,说能医治百病。乡政府派民兵在现场劝说无放,堰塘里丢下的蒲团无计其数。后来有人欲将和尚肉身除掉,打伤了天庵和尚的头和两根肋骨。当地农民覃章桃(已于2002年去世,享年87岁)为保护肉身,乃暗中移尸出庙。当时他为鉴别尸体真假,就用手从打断的肋间伸入胸腔,发现内脏齐全,肺、肝、胃等脏器均悬于腹腔中,外观肤色暗红,白色须发俱在,仅生殖器缩入盆腔。遂将其收藏于庵前一农民吴志述家一间偏屋内。肉身虽然转移了,但求神拜佛之人仍绵延不绝。后经三次转移,最后在孤寡老人黄新仁家密藏了七年之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天庵和尚肉身被列为破“四旧”的重点对象,但由于有当地群众的保护,肉身一直没有被破坏。直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达到高潮的1968年8月的一天,时任白玉乡(当时乡政府就在吴家庵内办公)党委书记的周代云召集各大队支部书记开会,安排“破四旧”工作。会上,联合大队支部书记覃文柏说,“‘破四旧’搞得这样轰轰烈烈,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四旧’没有破(指天庵和尚肉身)”。会后,红心大队支部书记黄新才安排大队民兵连长,同时请来联合大队、剑峰大队的民兵连长协助,挨家搜查天庵和尚肉身,终天在黄新仁家的楼上搜到。他们将肉身抬到吴家庵旁的一块坟地里,用松树枝和劈材将肉身焚化了。一具保存了200多年,有一定科研价值的肉身被化为灰烬,不久吴家庵子也遭拆除,寺内铸有该寺历史及天庵和尚事迹的大铁钟也被砸烂,石雕、字画及其它遗物荡然无存。


暴露于大自然中的几百年完好无损的肉身(木乃伊),在中国是少有的,若保存至今,其科研及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四、红雀寺遗物探访


目前,在红雀寺及其附近还可以看到一些历史遗存,如寺内的石雕、墙上的石刻、附近场地散落的石碑、古代建筑曾用过的窑砖等。


最受人关注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古桂花树,按市林业局考证,已有250多年的树龄,树高十几米,树围2米多,仍长势旺盛。2013年秋,有一树贩子出价12万元准备将这棵古树挖走,当地政府出面制止,才将这颗古桂花树保护下来。二是红雀寺面牌前镶嵌的两块石刻,其中一块石刻内容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夙夜宣劳,事君资于事父。云霄布泽,教孝实以教忠。特贲丝纶用光阀阅。尔吴运开,乃花翎按察使衔,江西候补道加四级吴家兴之父。操修淳笃,矩范严明。术在诗书,克启趋庭之训。业恢堂构,实开作室之模。兹以覃恩,赠尔为资政大夫,锡之诰命。於戏!锡天府之徽章,殊荣下逮;际人伦之盛美,茂典钦承。祗服诰词遂光誉问。制曰:家声昌大,夙彰式谷之休;壶教贤明,不替树萱之慕。适逢上庆,用锡殊荣。尔杨、苏氏,乃花翎按察使衔,江西候补道加四级吴家兴之母。敦习礼规,恪循箴训。寝门治业,著恒德于贞心;闺塾授经,树慈风于雅范。兹以覃恩,赠尔为夫人。於戏!恩能育子,挺杞梓之良材;善必称亲,被笄珈之茂宠。祗承嘉奖,允播徽音。


诰命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之宝  

湖南新化县知县吴家起敬谨摹刊

 

根据石刻的内容看,这两块石刻与红雀寺没有关系。是清朝皇帝赐给吴家兴(一为吴俊清)父母及祖父母的貤赠诰命,由其弟吴家起(湖南新化县知县)请人摹刻以光耀门楣的。吴家起告老还乡后将此物陈列于红雀寺(当时已更名为吴家庵)内。上世纪六十年代吴家庵被毁后,石刻流落民间,1994年恢复重建红雀寺时,在民间找回2块并镶嵌在红雀寺的面墙上(据考证:此诰命碑共有三块,一块入藏在松滋市博物馆,两块镶嵌于红雀寺面墙两旁。详情可参考吴文甫、黄振亚《从两方诰命碑看古代封赠制度》一文)。

 

徐茂安,松滋作协南海分会主席。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