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小说] 二 哥--------- 赵承英

4622 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18:27: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二    哥

赵承英

 

二哥王金冬五十年代生于农村。二哥初中还没读完,因为父亲伤寒撒手人寰,家里的兄弟姐妹尚未成年。


父亲走后,生活还得继续下去。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生活的重担就搁在身体瘦弱的母亲肩上。母亲不舍地将十七岁的大姐早早嫁人,让她另谋生活。大哥十五岁,只算半个劳力,生产队照顾我们家喂两头牛。二哥初中辍学后,母亲给他找了个姓邓的师傅让他学瓦匠。二哥身子单薄,名曰是学瓦匠,其实给师傅当小工都不合格,还好邓师傅同情他,答应收他为徒。


二哥性格木讷,嘴巴也笨,但人很忠厚。师傅交待的事从不偷懒耍滑。家的旁边有一个水泥预制件厂,是专门为建筑队加工预制件的。夏天酷暑难耐,树木摇枝不动。师傅安排三人一组浇铸预制件,还没等到中午,其中一个中暑回了家,剩下的两人坚持完成了任务。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二哥却没回家。他脱下湿透了的上衣用水搓了几把晾在树枝上,吃了一包快餐面,喝了几口自来水,就拿起水管给预制件喷水。天热,不及时喷水,预制件就达不到合格的硬度,就会报废。等他将所有预制件喷完一遍,水分马上就蒸发掉了,他又接着喷第二遍第三遍……因为这件事让师傅对这个嘴笨的徒弟刮目相看。


有一年冬天,师傅接下了一单修建两层楼房的活。改革开放以后,建房就有了包工包料的形式。在施工之前,师傅凭多年的经验对工程造价作了周密的计算,计划年前铺砌好房屋的基础,年后开工建房子的主体。谁知这处房子的基础是一个软泥塘,施工人员挖了三天才见到硬底子。白天堆成山的稀泥到了夜晚又全部塌陷,掩盖了挖好的基脚,连续两天,工程毫无进展。偏偏老天又不作美,连续的老北风伴着毛毛雨,可就是不结冰,往来的路人见状都直摇头。


夜已经很深了,室外寒气逼人,师傅站在大门前的台阶上,嘴里“叭嗒”“叭嗒”吸着旱烟,仰望着夜空一筹莫展。这时二哥突然出现在师傅面前。师徒二人进屋来到火炉边,心里装的却是同一件事。二哥建议:迅速组织二十个精干瓦匠和工友,分成两班,白天黑夜连轴转;另外准备一些木桩和木板,木桩打好后用木板挡稀泥,每挖开一段立刻用水泥石头浇灌一段。师傅一听拍腿叫好。连夜,二哥跑东家奔西家,逐户联系落实人员,一直工作到鸡叫两遍。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师徒俩早早来到施工现场亲自指挥,亲手参与这场与稀泥抢速度的攻坚战。由于一日三餐安排周到,给工友们的报酬合情合理,大伙的积极性很高,施工进度很快。天黑之前,二哥找来电工,给施工现场安装好几个特大的灯泡。夜里,工地上灯火通明,工友们干得热火朝天。两天之后,周围的居民一觉醒来,四间房子的基础已砌得平平整整。整整两天两夜,二哥一刻也没离开工地。同行的师傅都称赞二哥,这伢子能吃苦,点子还蛮多,以后还有奔头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年冬,师娘突发心肌梗塞,起病时就说不出话来。临终前她拉着女儿丹凤的手,指着二哥,点了点头,丹凤明白了母亲的意思。母亲去世后,丹凤感觉天塌了一样,家务事她过去从没入过手,也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就在丹凤束手无策之际,二哥主动提出来到她家当个帮手。临近春节,家里还需要添置什么用品,采购哪些生活物资,二哥细心提醒丹凤,并挑着箩筐上街给丹凤当挑夫,两人一路相伴,丹凤心里就像揣了一盆火,暖暖的。


平淡的日子一天天从指尖滑过。三年学徒期满,二哥基本上掌握了农村瓦匠的各项技术,可以出师另起炉灶了。可他没有离开师傅,因为他知道眼下师傅身边手艺过硬的徒弟不多,再帮师傅几年也算是报答师傅的知遇之恩吧。


二哥又帮师傅干了几年,这几年,师傅认真地按出勤给他付报酬,可他每月只领一点零用钱,其余年终结账后全部交给了母亲。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晃,二哥已有二十二岁了,师傅开始关心他的终身大事,并托付同行的师傅们给他物色合适的姑娘。


那年除夕,徒弟们、伙计们都回家过年了,师傅家里只剩下父女俩,显得很冷清。火炉旁师傅问起女儿的婚姻大事怎么打算,女儿沉默不语。丹凤读过高中,两次高考落榜,今年已有二十四岁了。在农村,一般的女青年这个年龄早已结婚生子,可她心高气傲,心中还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她有一个很要好的高中男同学,长得高大帅气,家里条件好,父亲是大队会计。男同学毕业后去了部队,在部队发展得很好,最近又提了干。丹凤一直和这个同学有着密切的书信往来。可男同学的父亲死活不让儿子到邓家做上门女婿,最终有情人难成眷属。从那以后,人们给她介绍了不少小伙子,谁也入不了她的法眼。眼看就成了大龄青年,亲戚朋友都为她的婚姻着急。师傅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丹凤呀,做人要务实,婚姻大事只能托付给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你看王金冬怎样?”丹凤听了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心想:我好歹也是一个高中生,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也略知一二,中外名著、爱情小说也看过不少,我的浪漫,我的爱情,共同的情趣,能从这个寡言少语的闷葫芦那里获得吗?这也太不相称了吧。


过去,农村里每户的孩子都很多,大多数男孩子上个初中后就去学手艺,木、瓦、窑、石、漆,掌握一门技术,终身生活有保障。这几门手艺,数瓦匠最辛苦。一年四季都在室外,风吹日晒,又脏又累的,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很多吃不了苦的都在中途转行了。二哥却并不觉得苦,他的心中装着更大的梦想。


父亲说的话,经常在丹凤耳边回响,她一直试图解开自己的心结。经过半年的思想斗争,特别是二哥这些年来的言行,在自己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过了一遍又一遍,丹凤心中突然开朗,爱情的基础是男女双方的信任,婚姻是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什么文化水平的差异,贫穷与富有并不决定婚姻的幸福。中秋节这天,师傅准备了鱼、肉、烟、酒,让二哥回家与母亲过节,专程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深明大义,儿子长大了就让他飞吧,只要他过得好。


转眼又是一年。正月初六这天,徒弟们、工友们都到师傅家拜年。二哥和丹凤亲自下厨,煎、炒、炸、炖做出十几道美味佳肴,饭桌上师傅十分开心,连干三杯酒,然后大声宣布:“今天是王金冬与女儿丹凤订婚的大喜日子!”接着二哥和丹凤给各位递烟敬酒,并当场改口管师傅叫爷爸,双双敬上乐意酒。


当年中秋、国庆双节相连,二哥和丹凤喜结良缘。随后的日子,师傅把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交给二哥打理,自己当起了工地上的巡视员。


二哥当家以后,农村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分田到户后,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手中有了钱,市场繁荣物资丰富。农民富起来后首先着手改善住房条件,所以瓦匠师傅成了香饽饽,做不完的活,早出晚归更辛苦。后来二哥发现人手少力量弱,单打独斗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就组织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施工班子,可以同时接几个工地的活,也方便人员的灵活调配,还可加快施工速度,缩短修建工期。


赶上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传统的肩挑人抬的施工方式显得很落后。二哥贷款购买了混凝土搅拌机、小型龙门吊车,各种用途的振动机等先进机械设备和工具,减轻了工友们的劳动强度,考虑到这种职业有一定的危险,还给他们买了人身保险。工友们越干越有劲。可是到了年终算账,很多工程没收回资金,加之当年添置设备的开支,手里没有多少现金。年终结算,工友们的工钱是不能拖欠的,这是师傅多年定下的规矩,这些工友也是看重结账过硬这点才踏实肯干的。二哥吃不香睡不踏实,整天眉头紧锁。最后二哥和爷爸商量,卖掉了后山的40根杉树,把准备买摩托车的钱也拿出来,还向朋友借了一万元,总算度过了这次难关。


我们那一带农村有句歌谣:泥瓦匠住破房,木匠家里睡绑架子床。此时,二哥家里还是住着七十年代的土坯房。


二哥成了当地的小瓦匠工头,一天到晚更忙了。每天早上比别人先一步到工地检查工作,作好施工人员的安排,关键工序亲自动手操作,随时随地跟踪检查施工质量,有不合格的地方重新返工,毫不含糊,哪怕浪费原材料。农村的瓦匠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到家里,总是身心疲惫,他也不想把在外面那些不顺心的事说给丹凤听,觉得都是男人应该承担的压力。二哥忽视了与丹凤的思想沟通,每当看到身边的闺蜜都是自由恋爱,婚后形影相随,生活甜甜蜜蜜,丹凤就感到很委屈,多次怀疑自已的婚姻还能走多远。


二哥语言短情商也不高,但他不傻。那年二月初二,是丹凤的生日,早春的北风夹着雨雪,路上还结了冰。二哥一声不吭骑着自行车清早就出了门,下午两点多钟才回家。家人看到他外衣冻得硬梆梆的像一张牛皮,满脸通红冒热气,都感到很蹊跷。只见二哥从自行车后座拿出一件鲜红的开衫毛衣和一条淡紫色的羊毛围巾递给丹凤,让她赶快试穿是否合身。丹凤穿上后原地转了两圈,满意地点点头。二哥开心地笑了。


丹凤怀孕了,二哥要当爸爸了,他喜得夜不能寐,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尽想着孩子出生后该取什么名字,还有自已应该尽的责任与义务。


二哥开始变得细心起来,每天清早就把水缸的水挑满,抽时间从街上买回钙片、麦乳精、水果等营养品,定期陪丹凤孕检。四个月后的一次孕检,大夫告诉他们,丹凤怀的是一对双胞胎。夫妻俩又惊又喜,两个孩子结伴而来,趁早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摇床、被子、衣物等一切要备双份。


春节临近,丹凤在镇医院顺利产下一对龙凤胎。春节前添丁进口,双喜临门,爷爷笑得合不拢嘴,两个宝贝,取名大宝、小宝。


为人父母,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丹凤初为母亲,没有育儿经验,奶水也不足,孩子整夜啼哭,弄得丹凤身心疲惫,面容憔悴,脸上出现了明显的黑眼圈,感到精神压力很大。二哥看在眼里,也很着急。从此以后,二哥清早出门前就做好一天的饭菜,晚上回家就洗全家人的衣服,夜里带大宝睡觉,喂牛奶换尿布。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孩子满周岁后,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了,看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兄妹俩,一切辛苦就抛到九霄云外。


二哥苦尽甘来,奔向幸福生活的干劲更足了,开始计划改造自已的旧房子。有一次,二哥的脚在工地上被锈钉子扎了,扎得很深。工友们把他送到镇医院治疗,打了破伤风,清理了伤口后他坚持要回家。在家边治疗边休息,还可以照看孩子,也可以坐下来清理财务上的往来,整理工友们的考勤。


屋漏偏遇连阴雨。二哥在家养伤已有四天,伤口未痊愈,半夜里,大宝、小宝同时发高烧,夫妻俩急得团团转。附近没有车,没有电话,半夜里去叫人来回耽误时间,病情不等人。二哥果断决定亲自送孩子去医院。丹凤拿来一担箩筐,一条扁担,迅速装好两个孩子。


“你的脚行吗?”丹凤心疼地问。


“什么时候了,这是我这个做父亲的责任。”二哥的回答干脆而果决。


一路上二哥健步如飞,丹凤跟在后面一路小跑,九里多的路程就在这种奔跑中完成。二哥脸上的汗珠子像断了线似的往下掉。等到孩子输液后平静下来,二哥才脱下脚上的解放鞋,只见鲜红的血把袜子浸透了。二哥却像无事一样,眉头都没皱一下。脚底的伤口疼在二哥的身上,也疼在丹凤的心上。


光阴荏苒,大宝兄妹年满六岁要上小学了,丹凤感到轻松了许多。每天看到兄妹俩蹦蹦跳跳上学去,心里美滋滋的。有一天,学校老师向二哥反映,大宝没有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由于大宝很贪玩,把当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忘记了,第二天老师逐个检查作业,大宝着急了,不声不响地拿了后座上一个女同学的作业本,并把本子封面上的名字擦掉写上了“邓大宝”。轮到检查后面女学生的作业,女生拿不出来急得大哭起来,明明作业本刚才都放在桌上的。后来老师终于发现大宝偷梁换柱的秘密。二哥听后生气极了。回到家里,二哥把兄妹俩叫到一起,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二哥对两个孩子说:“做人从小要诚实,做事从小要认真,投机取巧耍小聪明,一辈子也成不了大器。”


从那时起,二哥和丹凤时刻关注孩子的所作所为。星期天,丹凤带兄妹俩到工地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择菜等。目睹工友们劳动的场面,兄妹俩从小感受到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


二哥教育孩子,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小要打好基础。就好比修建房子如果基础打不扎实,无论修得多高,迟早都会崩塌。兄妹俩牢记父亲的教诲,从小学到高中学习很努力,人品也很优秀。


借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强劲东风,加上二哥诚信的口碑和多年的人脉关系,二哥承包了本镇的两条乡村公路和污水治理改造工程,这三处工程都得到本地老百姓的认可。前几年,二哥个人出资,将本组三里多长的乡间小路铺成水泥路,还将一个十多亩水面的堰塘深挖清淤,堰堤加宽加固,增加了堰塘的蓄水量,提升了生活用水的质量。


经过几年努力,二哥家的新居落成了,三间两层小洋楼,另外三间平房生活区。厨房明亮整洁,小家电一应俱全,客厅装上了52寸的大彩电。夏天,利用自家深井的优势,每个房间装上了环保节能的冷水空调;冬天,柴火取暖,比城市的暖气更舒服。房子后面的坡上全部栽上了橙子树,两侧栽上了桂花树。夏天,门前的堰塘里长满了绿荷,微风吹来,荷香沁人心脾。


转眼间,时至2010年国庆长假,二哥的一双儿女不仅长大成人,双双考上了名牌大学,也都事业有成,还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兄妹的婚礼就在二哥家里举行。十一点左右,两辆红色的轿车从山那边缓缓驶来,此刻鞭炮响起来,音乐队的鼓声敲起来,亲朋们的掌声也响起来,摄影师跟着新郎新娘抓拍美好的镜头。农村的婚礼没有大酒店举行的那么复杂,因为来宾多,就在稻场上举行。证婚人是邓家的长辈万超爷爷,他已年近八十,是镇上的退休书记。他用洪亮的声音宣布:“祝贺邓家的子孙邓大宝与刘伟、邓小宝与杨文喜结良缘!大家看看眼前的山,眼前的水,看看人们脸上的笑容,看看这两对年轻有为的新人,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邓家的后辈超先辈。祝福两对新人事业比翼双飞,家庭美满幸福。”


礼毕,大宴宾朋。丹凤拿出家里陈年“白云边”,给长辈们酌满,万超老爷子尝了一口,一敲桌子连声说:“好酒!好酒!入口绵软,回味无穷。”二哥和丹凤异口同声地说:“酒是陈年香。”


是啊,人生就好比一坛酒,不仅需要合适的储存条件,而且需要漫长岁月的沉淀。

 

赵承英,松滋市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