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评介] 【评介】一个文化人的担当与坚守 ——张友文

6071 0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09:10: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一个文化人的担当与坚守

——简评邹义伦的《仙源何处》和《诗联墨韵》

张友文


本人于2000年夏天被借调至湖北省公安厅办公室工作,遂与邹义伦先生相识。其时邹先生刚从交通警察总队副总队长位子上退下来。我发现老人家总是口吐莲花,面带微笑,不像是一个从行政岗位上退下的领导干部,更像是一个学者。后来慢慢读懂了邹先生: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一边工作一边醉心于地域文化研究,还喜欢对联及其创作。在我们结婚时,邹先生送了一幅贺联:“友结同心丽阳照,文出硕果乡国光。”此联将我与妻子的名字恰到好处地镶嵌其中,并激励我一生与文为友,与高人为伍。我把这幅墨宝装裱好后挂在书房的显眼处,保存至今;原件(手迹)也一直珍藏着,可谓“金不换”!


邹先生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的人。那个时代,考入高等学府并非易事,邹先生实属幸运!因为知足且惜福,因此老人家长寿且慈祥。与邹先生交往20余年,不见老人家说过一次重话,这需要何等修养!


十年多前,笔者泛读了邹先生的《仙源何处——我读恩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五年前速读了《诗联墨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现在才静心细读两书,从中读出了一个文化人的担当、一个文化人的传承和一个文化人的坚守,因为邹先生把自己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胸中的沟壑河流悉数贯穿于书中。


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置


《仙源何处——我读恩施》(以下简称《仙源何处》)是一本纯粹的文化散文集,不乏思想与智慧。《名公游踪》这一部分是关于李白、杜甫、黄庭坚、陆游和顾彩等的文学故事,这是各类版本中国文学史中所没有的。因此,此书完全可以作为“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辅材料。虽然其学理性不是很强,但是它的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不可否认,特别是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让人铭刻于心。


此书共分两部分,即《山程漫录》和《名公游踪》,前者以地理和历史为主,后者以游记为主。如此划分只是一个形式,实际上两部分内容并没有割裂开来。譬如《山程漫录》中的第四部分《巴人通史·东瀼新城》和《名公游踪》中的第四部分《陆游高吟巴东诗》就是典型的互文关系。前者重点讲述巴东县历史掌故、人文景观,重要历史人物就是巴东县令寇准。寇准在当地“勤于政务,关心农事和百姓疾苦,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入县境,改变当地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用现在时髦话语来说寇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时年19岁的寇准任巴东县令是公元980元,距今一千多年,邹先生为何花如此大的篇幅记述这个人物、讲述这个中国人的故事、而且还多处提及?因为寇准有利他主义情怀,有“为民”意识。换言之,这位青年才俊像清代文学家郑板桥一样,“一枝一叶总关情”,即心系人民,人品高洁。“文如其人”,笔者下意识地从中读出了邹先生的悲悯情怀和兼济天下的宽阔胸襟。


《陆游高吟巴东诗》中还描绘了诗人陆游拜谒寇莱公祠堂的情景,正如书中所言:“(寇准)他在巴东做了一些有益于老百姓的事,人们来到巴东,这位莱公同那里的俊山秀水一道很自然地成了歌咏的对象。”用现在宏大的话语来说就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力主抗金的陆游盛赞寇准才高识卓,遇事处置漂亮,不计个人名利,是使人叹服的真豪杰。”此番话语对寇准的评价与上部分一致。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笔者从寇准的人生履历中读出了人生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实际上,如何看待人生的价值,是人需要一生破解的难题。若干年后,我们都会与大地融为一体,活着的我们如何才算活得有意义呢?年轻的寇准给了我们答案,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巴人通史·东瀼新城》和《陆游高吟巴东诗》之所以成为典型的互文关系,寇准这个历史人物无疑是一个契合点,但是寇准先生早已作古,而寇准修建的秋风亭仍伫立在秋风中。陆游目睹此亭,遂诗兴大发:

江上秋风宋玉悲,长官手自葺茅茨。

人生穷达谁能料,蜡泪成堆又一时。


此诗句虽然抽象,却富哲理意味。“人生穷达谁能料”分明是陆游和寇准的人生写照。反观我们自身,每个人的人生命运不都是如此么?有谁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呢?不言而喻,这就是对思与理的深刻探寻。面对多舛的人生,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普通人就弄不明白,或牢骚或郁闷或悲观失望,甚至失去前行的动力,而智慧的文人墨客自有化解的妙方,且看陆游诗句:“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有怀》)借用邹先生的话来解读就是“一路采风,又有诗,又有文,诗文并茂,好不快哉!”


再看寇准的高吟《巴东县斋秋书》:

讼庭秋日静,琴鹤一长闲。

晚树生凉吹,秋思在远山。

水穿吟阁过,苔绕印床斑。

幸有江云看,何思卜往还。


哪怕寇准在穷山僻壤之地任职,但他恪守“心安处是吾乡”的理念。在这僻远之地安心本职,“不忘初心”,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之下人心浮躁,一些人为谋求高阶或挤进繁华的都市而四处奔走活动。如果他们有幸读到《仙源何处》,会不会反思呢?会不会被寇准的人品折服而稍安勿躁呢?毋庸讳言,《仙源何处》中关于寇准的文字部分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度追寻。


此外,两书中的人生况味也不可或缺。《仙源何处》和《诗联墨韵》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两本旅游宣传册。实际上这是作者真挚情感率性流露,这是对自我生命旅程的坦诚检视。张孝纯教授在《仙源何处》的《序》中说:“行文亦雅亦俗,亦古亦今,简练博奥,文采飞扬,诗趣盎然。”诚哉斯言!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足见邹先生的文字抒发了对工作、生活和生命的热爱,甚至渗透着血诚。


《名公游踪》第五部分《顾彩探奇游容美》中写到顾彩游容美时“狼狈并愉悦着”;“快乐每从辛苦得,对蚊虫的袭扰可以想法对付”。于是笔者从中读出了人生百态与人生常态,人生大抵就是“悲欣交集”:人生不可能一路凯歌,也不可能永远深处谷底,风雨之后才会见彩虹……


由是观之,品读邹先生作品,与古人神交,也是在体味人生。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正史”的话,那么,邹先生的两书就是“野史”了,只是受众者寡,其价值不被国人所知晓罢了。

颇具特色的生肖联和域地联


《诗联墨韵》并不是一本纯粹的文化散文集,有那么一点“不纯”,里面有生肖联、域地联、诗歌和散文。生肖联、域地联于我而言有点陌生,文化蕴藉却甚为丰厚,联中有不少与历史、文旅活动有关,而且妙趣横生。


生肖联之首为老鼠而作:“底事无名称鼠辈,奈何有志占鳌头”。邹先生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说起,说着说着,竟然为老鼠鸣冤叫屈,足见老人家童心未泯,原来心中有一只可爱的米老鼠。


走笔至此,荡开一笔,顺便说说邹先生的幽默。且看域地联中的荆州书写,书中竟然说“三闾大夫屈原就在这里上过班”,作者用现代汉语来描述几千年前的古人生活,自然让人忍俊不禁。再看寇准年纪轻轻就在巴东当县令,为此邹先生感叹说:“也真够知识化、年轻化的。”文如其人!从这些文字中可以感知邹先生的幽默与达观,难怪老人家总是称呼在下为“阁下”。


域地联“主要是就一个区域内的地名由来、区划沿革、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名胜典故、趣闻逸事等诸多方面和就这些方面生出发出的感悟、叹惋、评说,用联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笔者以为“域地联”是作者为湖北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人物作注脚。说得世俗或通俗一点,就是邹先生为湖北代言——“做广告”,而且是全方位的,只是没有代言费或广告收入。


这些域地联大都与老人家的工作有“瓜葛”。譬如写黄冈市的域地联:“黄间红颜绿色倚杖坡仙迷望眼,冈处吴头楚尾巡道路警献爱心。”“黄间红颜绿色”指的是交通指挥灯红黄绿的顺序;“巡道路警献爱心”是在讴歌交通警察……此联与邹先生的本职工作高度契合。“吴头楚尾”则是用来说明“冈”的位置……


对黄冈市域地联进行说明的文字关乎地理方位、人口、水文分布等,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则是对历史文化人物的介绍:此地才俊辈出,创造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是英山人;具有“药圣”之称的李时珍是蕲春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被贬至黄州,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因为苏轼“到此一住”,黄州便荣膺了“文赤壁”的美名。


读者从这些域地联中除了读出历史、人物和地名等之外,还读出了时代感,这一点实属不易,如写荆州市的域地联:“荆处腹地九五新姿披星兼程星垂平野阔,州拥良港二八活力戴月扬帆月涌大江流。”“九五新姿”指的是国家的“九五”规划,“二八活力”是什么呢?许多年轻人不懂的,笔者略知一二,这是指荆州沙市生产的洗衣粉,曾经名噪一时。虽然现在这种洗衣粉已经退出了江湖,但是此域地联中“笔墨当随时代”的痕迹犹存。


回溯上述文字,我们会发现邹义伦先生笔下有人民性,也有时代感,这两点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文学作品没有人民性与时代感,生命力是不会久长的。


邹先生在《诗联墨韵》说出了做域地联的起因:1990年,在一次检查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时,一同参与检查的万腊清等人作了一副对联,主要是抒发钟祥市旧口交警中队旧貌焕新颜的感慨,且联中嵌名,邹先生创作灵感随之被激发出来,立马和了一副。1996年2月《湖北日报》副刊还辟出了“赋春联、扬警威”的专栏,共计刊出了20多幅域地联。从此撰写对联便成了老人家的业余爱好,实属幸事!人生短短几十年,多不过百年,相当一部分人为生活所迫,即为了养家糊口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只有在休息或放假之时才有可能拾掇起自己的爱好,也就是说人这一生中,真正能将工作与爱好结合起来的并不多。无怪乎邹先生说:“我感到很幸运的是,我的青少年时代、我的学生生活是与爱好同行的。”


一副看似只有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对联,不知花费邹先生多少心血与汗水,可以想象老人家为此要查阅多少资料,费多少脑细胞,上文曾说两书渗透着“血诚”就毫不夸张了。


《山程漫录》中的第十部分《山道漫漫卫士殷殷》实录的是武陵深处交通警察的生活与恩施交通警察中队、大队等建制历史,正是有这些“山道卫士”常年驻扎在老山高处,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平安,邹先生为此还撰联一幅:

盘峻岭绕悬崖沿溪谷九曲八弯坦途现;

顶骄阳迎风雪排险忧五方四时卫士情。


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老警铭刻在心灵深处的精神记忆,笔者在此要感谢这位80多岁的老交警!是他为我们用情实录当下,是他为我们讲述中国交通警察故事。邹先生不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而且是文化的传承者!


纸短情长!邹先生的两部专著中有可见发光的哲思,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审美性。“古今之文,皆血泪所成。”(《幽梦影》),若用心细读《仙源何处》和《诗联墨韵》,相信读者可以从中窥见一个文化人的担当与坚守。


合上书本,两部专著中令人心驰神往的名胜美景依然起伏交织于笔者的脑际,甚至有余音绕梁之感。

 

张友文,松滋人,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