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评介] 我与文学——梅运全

2419 0
楼主 发表于 2022-1-6 20:38: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我与文学

 梅运全


农家后裔,祖孙三代靠种田为生的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当时的《荆i州报》看到了一则消息,四川青年作家叶辛写了几十万字的小说报废后,永不放弃最终脱颖而出,以后我才知道他就是《孽债》的作者,我的文学梦就是那个时候激发的,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


我从小生活在中国地图上无法找到的林家冲,通过新闻的写作,在《荆州报》刊登过两个豆腐块,当时,有很多人鼓励我不要埋没了才智,应该走出小山村去谋求新的发展,我揣着理想大胆参加了全省招聘干部考试,没想到居然被录取,通过体检政审合格后进入了乡镇干部的行列。


乡镇干部要与农民打交道,农村的凡人小事、农村的变迁历程、农民的憨厚疾苦,时时牵动着我的心。工作之余,一些难以忘怀、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往事,鼓动我为之呼喊,激发我拿起了笨拙的笔,便有了短篇小说处女作《七柳湾》在松滋《白云边》刊物上的问世。在谢柏盛老师的指导下,身边所发生的凡人小事,让我的心灵从不同侧面得到了启迪与升华。从而有了《挤》《误》‘《错》《烦》《桥》《茶》小小说,在《荆州日报》的刊发。人世间的《默契》与《意外》,让我领悟了《小辣椒》《犟怕缠》的滋味,《民选村官》是农民心目中新生事物引起的共鸣,《治保主任》《险峰轶事》是农村基层干部内心深处某个方面的闪现,《冬去春来》只是某个方面的缩影,但折射出乡镇领导者的风采与智慧,反映了乡镇干部工作的艰难。《老乔的家事》通过一个家庭的当代际遇,折射出时代的变化,蕴含着深沉的思考。可从老乔一家的变化中,捕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给中国农村带来的丰厚的物质文明和巨大的社会进步。《梅鑫泉作品集》囊括了我在乡镇工作三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显现了心灵思考的轨迹,记载了凡人小事的不易,乡镇干部的艰难跋涉,农村干部的无私奉献,农民艰辛劳作的生活缩影。


我的小说有三分之一写的是乡镇村(居)干部中的人和事。巜七柳湾》、《冬去春来》、《民选村官》、《险峰轶事》、《治保主任》是我对身边一部分人所见所闻加工塑造的结果。我写作的动机是身边某个人触动了我心灵,不写我好像欠他们什么的,更有对不起他们的意思。如我的处女作巜七柳湾》那就是我在斯家场某个村驻村,有位工作组的同志兢兢业业帮助村级发展,解决农户矛盾遇到的真人真事,象“铁拐李、贾半仙”在农村就有样的人,遇事就是这样干的。主人公王兴就是十个包村组长的事演变而来的,现在生活中无能我在斯家场镇还是刘家场镇工作,他们一部分人在乡镇工作了几十年,因机遇不能走上领导岗位,调走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只能窝在一个地方,但这些多半都是农民的儿女,有的能力很强但关系不强,终身当个办事员,凭着自己的天地良心,每月拿了奉禄,只能默默无闻的工作,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用崇高的境界,把自已的本职工作做得完美无缺,让群众公认不已,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塑造象王兴财、王少平、林德文、朱松这样秉公办事、无私奉献的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原因。


我写的小说有三分之一是生我养我故乡发生的人和事。《瑜儿的婚变》、《老乔的家事》、《润昌大叔》、《三个低保户的生活观》,以及散文《父亲的往事》,是我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熟悉清楚的很,通过艺术加工,这些凡人小事的形象在人们心中高大起来,活龙活显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折射出农村改开放四十多年某个方面的缩影。


我写的小说有三分之一是反映社会变革历程现象的人和事。《带小孩上班的舞女》、《理发师父》、《病友轶事》、《曾经爱过》、《小辣椒》都是某个时期碰撞的火花,形成的点滴浪花,让读者知晓一个时期曾经发生的事,闲睱之余回味那个时代的往事,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过去的往事如烟,回味别有一番风味。


从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我在乡镇工作了37年,还有两年就要退休。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自农村,父母、姊妹都在农村,农民的酸甜苦辣让我终生不忘,让我养成了不忘初心、勤劳朴实、不怕吃苦、为人真诚的性格。我的第一学历只读了一个高中,自修了大专文凭,但时时不忘书本知识的学习,在我人生的阅历中慢慢从读书、写书、编书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由于我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担任市作协刘家场分会主席18年,并继任会刊《山鸣》杂志主编至今。


《山鸣》的前身是《群山鸣》,黄在毅先生1982年创办的,可惜出了两期就停办了。2002年复刊改为《山鸣》,由范志祥、周永红、陈文丹、梅运全四个人打造起来的,湖北龙海化工有限公司每年出资2000元才得以复刊。我是2005年从范志祥同志手中接过主编这个重担的,当时是油皮纸封面,P24页,印数100本,免费发给会员及有关单位。开始我接手时把《山鸣》办下去的难度确实很大,面对经费难筹集,稿件难组织,编排难谋划的实际,本着把办好刘家场镇刊《山鸣》作为我终生的追求,相信坚守就会胜利,想尽办法把难题逐一破解。没经费我找多个企业赞助和用《山鸣》杂志理事会的办法筹资,没稿件我逐一访文友和会员,请他们写稿件、定期交稿,编排难谋划的问题我请文化站长张元银担任摄影和美编,通过会员许岳的引荐,我学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做法请出了《山鸣》的执行主编艾立新。有了钱和人什么事情就迎难而改,封面由过去的油皮纸改为彩印,内芯由过去的P24页分三次逐步演变到P128页,栏目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12个。印刷由开初的100本发展到1000本,正度16开到与国际接轨大度16开,编辑团队由我过去的光杆司令一人固定到7个人,期间李芳革同志因车祸大脑受刺激,我又请出了退休教师杨祖新老师担任诗歌编辑,让编辑团队更精更优。


2010年,付良超同志担任刘家场镇党委书记,我给他多次请示汇报,让《山鸣》杂志一部分资金通过党委会研究形成决议,实行镇财政兜底,经费得到了保障。然后取消《山鸣》杂志理事会,实行企业联办和镇政府主办的运行机制,一直延续至今。为了扩大《山鸣》的影响,执行主编艾立新创办了《山鸣》文学网站和《山鸣》期刊电子版,把《山鸣》推进网络世界,让更多人知晓《山鸣》,投稿踊跃不断。与此同时我们定期召开编审会,每年组织5次以上采风活动,让《l山鸣》的文章更具地方特色,更受山城人民的喜爱。


2012年我们在市文联的支持下,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了松滋市山城民间文学会。在税务部门我们可领正式发票,银行有对公账户,聘请专门会计,财务账送金松会计事务所一年一审计,每年都有财务审计报告。从2002复刊至今,我们还召开了《山鸣》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编有专集。2013年松滋市作家协会在刘家场镇召开现场会,授予市作协刘家场分会为"乡镇文学先锋”。到2021年底,巜山鸣》杂志共出刊68期,刊登小说452篇,散文724篇,报告文学及通讯稿295篇,诗歌上千首。推出了一部分在刘家场、松滋、荆州小有名气的乡土作家和诗人。他们分别是文娥、丁金枝、刘国香、帅端、姚哓丹,陈文丹、未兴凤、张呈成、梅良平、杨玉兰、杜艳荣、闻春丽、李艳丽、倪玉芬、彭倩倩、孙红梅、曾旭东、周远侠、胡道清、杨祖明、刘兴春、吴宏亮、李芳革、向云峰、丁祖国、徐传明、张先进、覃晓松、张晓蓉、梅鑫泉、艾立新、杨祖新、杨军等, 全国杂志刊登文章的有郑令琼、颜道球、覃均业、胡雪芳和已故的许岳同志。期间镇政府出资12万元让我们《山鸣》编辑团队编印了《边城神韵》、《边城抗疫》两本专集,受到了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2022年是《山鸣》杂志复刊20周年,从2021年2月份开始《山鸣》杂志社召开编辑团队人员筹备会议,在刘家场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拟投资20万元编一本《边城新貌》,记述刘家场镇近二十年发展轨迹、风雨彩虹的铿锵脚步。目前编纂人员已确定,2021年7月20日以镇政府名义在河田坪村召开了120多人参加的巜边城新貌》编纂工作动员会,然后从7月22日开始我和执行主编郑令琼一起,对拟定的90多人采访对象进行了采访,正在撰写文章之中,同时发动镇机关青年干部每人任选一项写一篇好邻居、好媳妇、好女婿、好老师、好医生、好干部编入《边城新貌》中的《懿德留芳》栏目之中,预计2022年10月份出书。


我从2005年接手《山鸣》担任主编至今,一路走来既有酸甜苦辣的艰辛,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做为农民出生,第一学历只有高中文凭的我,把一本乡镇刊物杂志经营了十八年,留给山城人民是永远抹不去的回味与记忆,特别是本地地名传说故事,更是留给当地所在村组收藏的宝贵财富。


艾立新的传奇小说《在那遥远的山寨》,又名《山寨情仇》,胡雪芳的小说巜石板街七少年》,张先进的巜老街轶事》,陈文丹的《望长安》,张晓蓉的《故土难离》,文娥的《暖冬》在巜山鸣》刊登后引起轰动效应。参加松滋市的文学作品评奖大赛,都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这是我当主编的荣耀。《山鸣》能有今天,离不开各届人士的呵护与支持,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与资金支持,联办单位的鼎力相助。也离不开我与编辑团队呕心沥血的奉献,十八年的付出我终生无悔,因为我十八岁萌发的文学梦有了园满的结局。

 

 2021年10月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