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拾花
涂素平
黑水河漫步
祁连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汇聚成黑水河,河水滋养了酒泉嘉峪关,然后蜿蜒流向北方大漠。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孙继先于上世纪50年代率领着一支从朝鲜凯旋的部队沿着河流来到大漠深处,在漫天风沙中建设起东风航天城。60年过去了,如今这里绿树成林,绿草如茵。
我大约有十次来到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这个金秋,更感受到她的惊艳美丽。
清晨漫步于黑水河边,胡杨、旱柳、苇草的味道混合在清凉的空气中沁人心脾。草叶上的露珠打湿了衣裳,芦花在微风中摇曳轻舞,受到惊吓的鸟儿扑腾着翅膀冲向碧霄。
走上虹桥,目视着河水从远方缓缓而来,千年的胡杨静谧地矗立着,仿佛亘古不变。时间如流水,千百年的故事都沉浸在这时间之河中。2千年前,年轻的霍去病在酒泉与将士共饮之后,没有停留,他和他的魔鬼骑兵们马不停蹄横扫匈奴王庭而后封狼居胥。他像一阵疾风从黑水河畔呼啸而过,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千年前,唐朝诗人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这个伟大时代最卓越的军事家同时又是师徒俩的李靖苏定方先后饮马于此,灭东突厥、西突厥、吐蕃、葱岭诸国,将大唐的疆域扩展到中亚。却不知为何在小说与民间传说中李靖成了保守迂腐的官僚,苏定方成了杀死罗成的阴险奸人......黑水河,你翻滚的浊浪是否是在为他们的冤屈而鸣不平。
1百多年前,胡子已白的左宗棠力排众议,带领着六万湖湘子弟跨越长江黄河,来到在黑水河边种下了左公柳,然后继续抬着棺材头也不回的出了玉门关,一举收复了祖国六分之一的西域领土并名之为新疆,何其壮哉!
时间没有停留,历史已成过往,古老的黑水河见证了现代中国在这里所做的一切。英雄的志愿军凯旋后来此修路、种树、挖水库、建发射塔,聂荣臻、孙继先等人长眠于此。这里先后发射了上百颗卫星,试验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弹道导弹体系,十多位航天员从这里走向太空......
飞天湖边,向东远眺,太阳喷薄而出,万道光芒让蓝天绿树变得明亮起来,马鞭草、九月菊绽放着紫色的金色的笑脸,小蜜蜂开始嗡嗡劳作,试验队在集合,我也加快了脚步。
老照片
前几天整理文件,翻出一组老照片来。看着照片,昔日血气方刚驰骋大漠的往事一起涌上心头。把照片发给当年共同奋战的兄弟,也是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感叹之余,写点文字,以免它埋没于漫漫黄沙之中。
十多年前的某个夏天,为了完成某飞试任务,老于、三楚和我一同前往敦煌勘点。任务所需,要勘察的多个点位都处于没有道路没有手机信号的无人区。无暇到莫高窟梦幻佛宫中与飞天漫步,也未及于驼铃声声的月牙泉畔小憩。地图作业完成后,我们带上GPS、干粮和水,匆匆出发了。
玉门关外,黄沙漫漫;疏勒河谷,白碱茫茫。丝路、古城、沙漠、越野,神秘新奇趣味吸引着长江边上长大的我们,我们就像唐玄奘一样勇敢的踏上了取经路。
开始几日,昼夜在沙漠戈壁中奔驰,虽然辛苦但进展神速,顺利完成离城市较近的两个点位勘测任务。回到敦煌,完成补给,再进大漠。
7月的大漠,中午地表温度超过60℃,穿着鞋子都感觉到烫脚。这一天,我们的坐骑累趴下了,水箱开锅,热气沸腾。在这远离人烟的大漠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道路,只能自救。车上有三箱纯水,人就忍了,全给车喝吧!三箱水消耗完毕,把老于喝了一半的绿茶都让给“老马”解渴后,终于来到了省道边。一辆给部队兵站送给养的车被我们拦截下来……
更换装备,改日再战。这一次需要先从敦煌到玉门关,再沿着疏勒河走上百十公里,最后翻越北山。路途遥远,出玉门关后就没有道路了。天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夏日清晨的疏勒河谷,低洼处片片绿色芦苇随风摇曳,车过处一两只受到惊吓的兔子突然窜出草丛狂奔几步又飞快地消失在另一侧的草丛中,景色优美,空气清新。驰骋三个多小时后,居然遇到一个牧民在此放羊。也许是生活过于孤独,牧羊人和我们简短的攀谈后就答应了我们的邀请,为我们带路去翻越北山。没想到这个意外的相遇后来救了我们。
从牧民家出发10多公里后,我们的车陷进了疏勒河谷表面干涸的白色淤泥里。自救失败,车越陷越深。牧羊大哥带着老余步行回家,然后骑上他的摩托车去玉门关搬兵。我们在车里感受夏日太阳炙烤的火热,感受夕阳西下时刻的凉风习习,感受月亮升起时大漠瑰丽色彩动人心魄......
长夜,寂静!
我们时而爬上高一点的沙丘去眺望来时方向是否有移动的灯光,时而猜想老于是不是夜里找错了位置,时而规划明日或许背上水囊徒步3天即可走出大漠。一夜等候......未到天亮,老于胜利地带着部队来了。他疲惫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边给我们递上部队带来的盒饭,边讲述他前去搬兵的历程。他们步行2小时到达牧民家后,牧羊大哥骑上了摩托车带着他前往玉门关。道路坎坷,疾风呼啸。飞驰的摩托将他颠落下来,而前面的骑手居然毫无察觉。他在后面疾呼,呼啸的风声却将他的声音淹没。等到骑手发现时,已在数十公里之外。回头再找摔落者,没有道路,疏勒河蜿蜒曲折,地面起伏不平,只能沿着大致方向搜寻……一波三折,还好有惊无险。等我们回到玉门关,受到了兵站全体战士的夹队欢迎。休整之后,继续再战,终将胜利的小红旗插到了目标点上。
此后十数年间,从柴达木盆地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莽莽天山到巍巍昆仑,从居延海到塔里木河,雪山、盐湖、沙漠、戈壁、草原……队友和我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西北。数十次飞行试验,有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失利的煎熬,风霜雨雪,酸甜苦辣,百感交集,却从未退却,引用几句诗以述之。
述怀
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
踏遍天山人未老,老兵犹能再挥鞭。
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
荣辱得失寻常事,乐将宏愿付蓝天!
月夜随想
停电了,每天都会经历数次,早已习以为常。往身上喷些花露水,到门外去散散步。暑热褪去,夜晚已经凉爽,月光洒满旷野,微风拂动灌木枝条。如果没有太多的蚊虫,此时来一段《月光曲》或者《春江花月夜》,应该是不错的享受吧!
然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心绪。来这儿已经60天了,每天就是宿舍-工作间-饭堂,只是希望快一点完成工作,顺利返乡。全球新冠疫情愈演愈烈,中国已成唯一的安全乐土。春节前直飞北京的机票早已售馨,通过第三国中转也困难重重。任务一波三折并不顺利,归期迷茫。乡愁在这样的夜晚油然而生,终于理解唐诗宋词中为何那么多“游子思故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在印度河入海口这样寂静的夜里,最容易思绪穿越时空,海阔天空,胡思乱想。
2000年前,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在这样的月夜里他是在爬冰卧雪翻越葱岭雪山,还是在戈壁草原里一路疾行躲避匈奴骑兵?大月氏为了躲避匈奴的打击从祁连山迁移到帕米尔高原,然后向南扩展到印度河建立起贵霜帝国。汉朝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敌人的设想未果,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以一己之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坚韧勇敢的张骞历时13年终于回国,丝绸之路开启,“汉”从此成为一个民族的称呼。
700年过去后,一个年轻人在这样的月夜里躲开了巡边的士兵,孤身一人逃出了玉门关,穿越沙漠、戈壁、雪山、大河、草原,行程3万里来到了这里,他就是博闻强记的玄娤。玄娤在现今巴基斯坦首都附近的塔克西拉学习语言、佛经2年,然后前往印度烂陀寺进一步潜心研学,拥有佛学最高桂冠“三藏法师”后,他带着数百部佛经返回长安,前后17年九死一生。回国后放弃唐太宗给他的高官厚禄。这样的月夜里他一定是伴着青灯古佛,或者研读典籍,或者不停的翻译、写作。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穷尽他的一生,让他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数百部佛经翻译完成了,而《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个时期历史最好的典籍。
又一个700年过去,一个叫马三保的孩子在这样的月夜里虔诚祷告,愿真主安拉能够让他和族人躲过一场战争,然而他却成为了战争的俘虏并被施以腐刑。命运如此残酷,但他并未沉沦。二十多年后,这个孩子改名郑和,他率领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历经了爪哇、 苏门答腊 、 斯里兰卡来到了红海直至非洲。最强大的舰队没有侵占土地,没有掠夺财富,和平使者、文化经济交流是他的使命。59岁,他完成了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3年后,病逝于印度洋上。
伟大的时代总是有伟大的壮举,壮举需要有坚韧的力量。新冠肆虐之时,我们飞跃喀喇昆仑山,不远万里逆行来到了这里。不顾中亚地区的骄阳炭烤让人中暑,异域工业基础条件的简陋与艰苦,坚韧顽强,只为了新丝路的梦想。
月夜随想
印度洋畔归无期,寂寞沙洲夜徘徊。
无边月色潇潇下,不尽涛声滚滚来。
子文出塞路蹉跎,三保下洋浪澎湃。
万里逆行越昆仑,倚天出鞘啸红海!
2020,人在旅途
午后灿烂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到房间里,气温22℃,温暖舒适。窗外的松树高大挺拔,青翠的松针在微风中轻舞。蔚蓝的天空高远辽阔,三五只鹞鹰在一圈圈盘旋,不远处的马格拉山植被丰茂高峻秀美。泡一壶铁观音,听一曲《The sound of silence》,读一段《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似乎浑然忘记了自己身处何时何方。
坐久了,起来开始丈量这一个月的生活空间,纵10步,横6步。把音乐切换成激越雄浑的《Victory》,原地高抬腿跑、蛙跳、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到额头出汗,停下来走到窗前,重复每天的动作--向马格拉山眺望,想象着自己变成一只自由的鸟儿飞越山川飞向家乡。越过马格拉山就是喀喇昆仑山,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在那片山里。一条世界上最美丽的、最高耸的、最惊险的公路穿山而过,它就是中国耗时12年修建的、数百建设者献出生命的喀喇昆仑走廊。从伊斯兰堡沿着喀喇昆仑走廊北行600多公里就可以到达中国新疆边境。600多公里,自驾也就一天时间吧。唐代时没有地图没有道路没有机器,玄娤虽然头痛剧烈尚敢翻越帕米尔高原。我们一个团队却滞留在此漫漫等待数周之久 。航班熔断,自驾回国的念头像潜伏的魔鬼一样钻入脑海。“停止幻想吧,就算没有关口检查,海拔557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这个季节早就大雪封山,就算是善于飞行的蓑羽鹤此时也不敢尝试!”,一个理性的声音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虽然未到年底,但我已经提前一个月知道2020年结束前不能到家了。回想这一年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020年元旦开始,从武汉出发,三周内依次到达三亚、哈尔滨、乌鲁木齐、卡拉奇、伊斯兰堡。返回武汉,迎面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千万人口封城。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经历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是如何从开始的恐慌、医疗资源缺乏、生活物质供应紧张到全体动员抗击疫情,最后彻底击败疫情。隔离在家时照顾家人、练习厨艺倒也不亦乐乎。春节期间接到乌鲁木齐警方细致关切的十数次问候:“人在哪?身体如何?何时经过乌鲁木齐何地?”在回答一切皆好后,“谢谢配合,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4月恢复上班,6月开始再踏上旅途。6月的天河机场冷冷清清,机场高速车辆屈指可数。5个月来首次在外堂食,看着长沙夜晚的湘江灯火阑珊人潮涌动,感叹不已。7月成都周末夜晚11点还在堵车,让人佩服川人天生就有的乐观、豁达和逍遥。怪不得被贬至海南儋州“居无屋、食无肉、病无药”时苏东坡还能说出“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9月随着团队来到了印度洋畔,两个多月时间里,这个国家新冠确诊数从每日400多上升至600接着800,突破1000后再破2000,然后3000……。某天工作转场经过一片闹市区,商贩,行人,堆满水果、食物或者日用商品的推车,窜来窜去的摩托车,花枝招展五颜六色的大棚货车,严重超载门都未关的巴士统统挤在马路中间,杂物遍地,红尘滚滚,口罩难见。防护、消毒、隔离,团队每时每刻牢记于心。为了降低风险,从卡拉奇前往伊斯兰堡时我们选择了乘坐货运机,一千多公里忽冷忽热、半站半蹲的航程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团队全体成员没有异常症状 ,在改订了6次机票后,越来越接近回国时刻。11月28日在航班起飞前48小时前往大使馆做核酸检测,下午排队5个小时后被告知来晚了。第二天早晨5点再去排队,已经有7个中国人赶在我们前面,归心似箭,所有中国人都有强烈的思乡情吧。在瑟瑟寒风中等待天亮,仰望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感觉自己马上就要飞向北方返回故乡。29日夜是一个不眠之夜,从晚上10点多陆续出检测结果,临晨4点,某位兄弟两家机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一阴一阳,然后团队其他人全部成为了密切接触者,眼睁睁看着近在咫尺的航班错过,14天后待红码解除才能重新开始。第二天再次请两家机构对疑似者进行检测,结果全部阴性。
误诊!
误诊!!
误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泪水已经抑制不住夺眶而出……
“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东望隔天涯。”可惜这里是伊斯兰堡,没有酒,何以醉……
事已至此,生活还得继续。吾心自有光明月,山河大地拥清辉。今日看到新闻,11月30日从伊斯兰堡回武汉的航班检测出一个确诊病例。寒冬来临,听闻武汉已经加严了疫情防控。武汉,这座我热爱的城市,这座英雄的城市,这座受伤的城市,晚回国降风险,亦夫何言!
202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馋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天者,一大也。吃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第一大事啊。中国饮食文明高度发达,自古以来吃货横行天下。
鼎是三足两耳的锅,兼具了灶的功能,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煮、盛食物。鼎又是天下最重要的礼器,楚庄王带着大军在洛阳城阅兵,问起周朝的鼎有多大,“问鼎中原”来源于此。爵本是盛酒的器具,喝酒是地位的体现,爵位,多么清晰明确的表达。
春秋时宋国大将华元在开战前一晚用羊肉汤鼓励来日将士们英勇杀敌,其车夫馋那杯羊肉羹却未得。第二日车夫直接驾车开进了敌军阵营,华元被俘。由此产生了成语“各自为政”。
吴王僚酷爱吃鱼,专诸将鱼肠剑藏在鱼肚子中,然后借机成功刺杀僚。吴国政治由此而变,开始了开创霸业的时代。
齐桓公爱好美食,厨师易牙善于调制五味而被宠幸,齐桓公后来因此类小人而丧命。易牙创造性的将羊肉和鱼一起烹饪,“鲜”字由此而来,据说易牙也因此被奉为厨师祖师爷。
郑国公子子公有一个特异功能,每次有好东西吃时他的食指都能预感到而“食指大动”。郑灵公在大宴群臣时却故意不给他分享楚国送来的甲鱼。子公强行上前将食指伸进灵公的鼎里,然后尝了尝指尖汤的味道。灵公勃然大怒当场训斥了子公。“染指”故事的结局是,子公回家后发动政变,灵公惨死。
2500年前这些吃货们的故事让人瞠目结舌,也让人对吃货们的至情至性感叹不已。饮食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食材种类之丰富充沛,烹饪手段之高明繁复,让现在的国内吃货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出国本来计划一个月返回,受疫情影响而归期不断推迟,当隔离在海外宾馆的我们每天面对让人崩溃的咖喱鸡手抓饭时,不禁对国内生活无比思念。
想着以前从武汉去嘉峪关的长途火车上,红阳刘四姐总是给我们惊喜。大罐的泡蒜、萝卜条,大包的自己制作的辣子腊鱼块,还有自己泡的梅子酒,就着餐车上的小炒菜,几个人像饕餮出笼,风卷残云,还没到兰州就把一大壶梅子酒喝得涓滴不剩。
阿拉善零下25℃的冬夜,连续几个星期不分昼夜的“归零”让人身心疲惫。酒店狭窄的标准间里,支起小桌,几个人挤在一起分外暖和。一大锅东北酸菜炖大骨头,一箱内蒙雅鲁河放倒了一桌人。第二天头晕脑胀的起来,相视一笑,“归零”的痛苦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出国两个多月,从国内带来的榨菜、萝卜干、豆豉鱼都早已经告罄。本地的饮食或目不忍睹,或味同嚼蜡,更有甚者令人作呕。突然有一天,航技的兄弟们送来了中餐盒饭。盒子一打开,熟悉的让人味蕾激动的香味就飘了出来,青花椒和小米椒爆炒牛肉片,切得细细的晶莹爽口的酸辣土豆丝,香辣甜24味俱全的宫保鸡丁,色香味俱佳。2个多月以来的第一顿中餐,这顿饭队员们吃得欢声笑语而又泪流满面。久违了,中餐!久违了,故乡的味道!馋,是游子对故乡最真切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