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评介] 【评介】我还记得的诗 —兼评《刘盛云的诗25首》周卫刚

2783 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3:53: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我还记得的诗

——兼评《刘盛云的诗25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被称为诗人的人如繁星布天,美丽灿烂,不可胜数,被认作诗作的诗如长江大海,涌流不息,宽阔无边。


早年因为学习中文专业和语文教学的需要曾经被迫读过一些诗,后来因为各种机缘也读过一些诗,加起来总量不算少,但真正让我不用思索回想,却还鲜明记得的诗并不是很多。


第一首要算是只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八个字的《弹歌》了。虽然只有八个字,却能让人在对历史时代、具体事件、生活方式展开无限的想象中,体会出语言中所传达出来的心情和愿望。


第二首算是《诗经》中的《芣苢》了。全诗48个字,用语明白,句式固定,重言叠句,只要能够通过语言,想象得到乡下民间妇女采摘车前草的场景,就能体会到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对生活抑制不住的赞美讴歌之情。


第三首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离骚》。这首诗虽然从来就没有怎么读懂,但我却忘记不了诗人和诗作的名字,更忘记不了诗篇中不朽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这些诗句中所表达出来的与日月同辉的哀民情怀和担当意识具有很容易理解的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个体的真实性,不是无病呻吟的假大空。


第四首诗是蔡琰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本是作者依琴曲演唱的歌词,但却成了最好的抒情诗,读之感人肺腑,痛彻五内。其中有些反问句看似问得无平常之理,却具有暗夜惊雷震天撼地的艺术感染力,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激烈人的怀抱:“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地北头?我不负天兮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第五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第一次遇见我就把它背诵下来了,虽然至今我仍旧不知道也说不出它有多好,但我就是喜欢,总觉得它的骨子里面拥有着中国诗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这个东西我私里把它称之为“诗人情思”。这首诗被深谙古今中外诗歌的大学者闻一多先生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原因在内。


第六首诗要算舒婷的《致橡树》了。如果诗人不是那么深情,不是那么深思,诗中就不会有这样的名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第七首诗是身边诗人杜丽君的诗《如果我真的爱过你》。这首诗无论是语言的运用、意象的选择、表达的手法,都因为有诗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情思而显得完美,使诗有了意境,成就了高格,成就了名句:“假如我真的爱过你,我就比无数的小草更像女儿,比唯一的大地更像母亲”。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诗人和浩如烟海的中国诗作中居然只记得这七首诗,绝对不能不说是挂一漏万的健忘的短见和偏见。但这种短见和偏见却让我对刘盛云的25首诗作充满了信心。这种信心源自于这25首诗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令我期待的诗人情思。这种情思是基于作者有一颗充分“人”化了的宽广的,温柔的,敏感的,“情满于山,意溢于海”的仁爱之心,基于个人独特生活体验,于诗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类共同命运的终极关怀,对社会生活的深度观察思考,对普通人物的深切理解,对苦难不幸的悲悯同情。至于如何表现传递这种情思,我以为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是两言,可以是四言,可以是楚辞体句式,也可以是五言七言句式,可以是古诗样式,也可以是新诗样式,可以直抒胸臆,也可朦胧婉转,只要能表现出诗人情思这种恒定不变的东西就行。


在刘盛云这25首诗里,《惊蛰》《晚景》像《芣苢》一样,表达了对普通人日常幸福生活的肯定、赞美和向往。


你看《惊蛰》中,那个在溪口牵起柳枝 ,对着镜头摆出各种姿态的人 ,一定是对生活充满热望的人。因为只有“内心春光无限”的人,才有可能在还显荒芜的初春,去寻找美,并表现美。而“我”为觅风景,与一只小水鸭猝然照面,只觉万物宁静,哪怕此刻有风也有雨。那风,只拂左脸 ,必然是稳定的和风;那雨,在前襟和双袖时隐时现,也肯定是轻柔的细雨。就是这样一种安宁,这样一种和谐,才是诗人诗作想要捧出的生活。而在《晚景》里,售卖手撕老面包的路边小贩,裙装袅袅的妙龄女子,自行车后座上关注纸风车的放学小孩,他们的满足,似乎也在于能够尽情享受这晚间日常生活的平和之乐。诗人以“我”观生活,生活便在诗作中呈现出“我”想要看到的样子。


诸如此类,譬如《丙码头》一句“只是没有客轮的鸣笛穿过垂柳”足见出诗人因见不到旅人往来的惆怅。而《蚕豆忆》通过写德山老爹对我小偷行为的故作视而不见,沉没而热情地讴歌赞美了人性的善良美好。《松西河看水》则有哲理寓意,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了诗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所有事都成美好的情怀。


再如《削荸荠者》,通过诗的语言描述,让人感觉到在城市里的削卖荸荠者原来是由农村的耕种者被迫转换而来,寄寓了诗人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艰辛过程的坚定关注、高度理解和深刻同情,也许还有含泪的肯定和赞美!这首诗在我看来不只是一首抒情小诗,而是一部浓缩的当代中国“三农”史。如果我是诗人,我要因此为削荸荠者写一首如泣如歌的长诗,如果我是小说家,我要因此而为削荸荠者写一个百万字的长篇。


同样的,《风筝》在寓含象征意义中表现出诗人对人类发展过程和未来命运的隐隐担忧。又如表现亲情的诗作《恨一场雪》,前三个诗段把雪中的三个童年生活细节写得无比生动有趣,写得无比幸福温暖,只在最后的一段用四行诗说:“今晨,雪花又开始纷纷 / 带回久违的白,瑟瑟的冷 / 却没有带回 / 我的母亲”,分明让我们感觉到诗人内心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失去母亲的伤痛。在这里,诗人恨雪,无理得妙,无理在于恨雪,得妙在于表达也了诗人无法言说的人子之情。


我不知道别人读这首诗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当时是闭目隐泪了心痛了好一阵子的,因为我的母亲还在,我害怕失去她以后,雪和世间的任何一切都不会再把她带回。而《庙河行》写民间密集婚礼,“那么高调那么声势浩大地送出尘世之上幸福的孩子”,其背后竟是父母一生的“心血只剩下白发和瘦骨”。我不知道诗人是不是满含着泪水,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讴歌赞美,更不知道是不是在殷殷地提醒尘世幸福的孩子:孝亲要趁早,莫待后悔迟。这首诗由个人推及群体,已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典型意义。


此外,《不该让美好的早晨如此痛苦》写一个女童声早上六点钟就在楼下叫醒同伴去上学,提出一个在很多人看来不叫问题的大问题:“此刻,被迫醒来,对一个做梦的小孩,是否异常痛苦?”只有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会提出这样深切关怀人的问题。


在《渡》里,诗人居然能为互为对岸,互求对岸的焦急的候渡人们,设想一种减少奔波辛劳的结局——“此刻起,如果他们肯交换彼此”。写人如此,那么写物呢?在《蚂蚁》里,诗人把人的关怀推及到了渺小的蝼蚁,看似写物,终究还是在写人,只不过是诗人在托蚂蚁此物寄我情思而已。


刘盛云25首诗里的这些诗和还有一些这样的诗,依我的浅见和偏见都是好诗,因为这些诗里都拥有着诗人的情思。我想,只要盛云坚守这种情思,坚持用这种情思的眼光看待事物,“思接千古,视通万里”,凭着已经足够好的语言文字功夫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写出更多“用语惊人,感人至深,呈现至美”的诗来!就一定能够让人一见如故,永不忘怀!( 2020/9/16,见《南海潮》秋季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评论1

旋风草Lv.2 发表于 2020-10-24 21:59:50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一首一首地评,一缕一缕的情思。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