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英雄不朽

 
9035 0
发表于 2017-10-31 08:44: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在江苏,有一个千年古镇因松滋人更名。在新四军中,有一个“老虎团”因他而闻名,令敌人闻风丧胆。他就是严昌荣,一个响彻苏中大地的英雄名字!从1930年离别家乡松滋,到1943年长眠于兴化县唐子镇,13年,29岁,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异乡。英雄虽逝,精神不朽。作为英雄故里,同样要让英雄名字响彻松滋大地,要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在金松现代新城区,又一所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学校“昌荣小学”正在兴建。地方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血沃中华——著名抗战英烈严昌荣礼赞》一书已经面世。市教育体育局退休干部杜丽君老师曾随市作协远赴江苏兴化寻访英雄足迹,写下感人肺腑的《英雄不朽》,现全文推送。

英雄不朽
文/杜丽君



      于我而言,暑假是闲淡的,读书码字品茗,间或有亲朋小聚,倒也不觉得日子有多么枯燥乏味。直到某日下午,接到市作协田永华主席来电,通知我随作协采访团近日出发,远赴江苏省兴化市,采访英雄事迹,祭奠松滋籍抗日英雄严昌荣烈士,这种慵懒的平静才瞬间被打破。

      客观地说,抗日英雄严昌荣的事迹,我只是在去年参与编辑《抗战烽火映松滋》时有所了解,但只限于浮光掠影冰山一角。世界似乎太小,不论世事沧桑,山河变迁,有些貌似不经意的事,有些彼此不关联的人,总是注定会因某种契阔,迎面而来,挥手自兹,却最终留下心灵烙痕的。作为八十九万松滋子民的一份子,我为自己拥有这样见证历史,缅怀英雄,洗涤心灵的机缘而深深地感恩。

      接下来紧凑的百度搜索里,充斥着我一眼就能读出的温度与泪水。

      肉体消失之后,文字是不死的,它仿佛沉睡的灵魂鲜活的呼吸,翕张吐纳,向我们讲述着并不遥远的往事,让人在为严昌荣豪气干云之后,不禁陷入无尽的哀思:严昌荣,湖北省松滋沙道观人。1914年出生,16岁参加红军,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随军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调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任军事教员,后调皖南任三支队四团、五团营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团长,在陈毅,粟裕麾下,浴血奋战,多次给入侵敌军以沉重打击,七团荣获“老虎团”称号。1943年9月在攻打唐子镇日伪据点的战斗中不幸捐躯,时年29岁。兴化人民为纪念严昌荣烈士,经上级批准,将唐子镇命名为昌荣镇,1944年又在兴化合塔圩奚塔庄为其修墓立碑。并在兴化市千秋广场,合陈镇,昌荣镇三地为严昌荣建烈士陵园,设烈士陈列馆、立烈士纪念碑,让兴化人民永远缅怀英雄团长严昌荣。

      掩卷而思,29岁,是怎样的风华正茂啊!它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尽情乐享过的花前月下似水流年,甚至少不更事,而英雄严昌荣年轻的生命却戛然而止。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此后漫长的73年,因为地理隔绝,资讯滞后,消息闭塞,更因为严昌荣烈士少小离家参加革命,其亲人在震惊湘鄂西的豆花湖惨案中全部遇害,致使在故乡无人知道他的革命事迹。2015年8月24日,民政部公布全国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松滋籍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团长严昌荣赫然在列,此时这位英烈通过官方消息才首次进入家乡人民的视线,并由此揭开一段尘封的记忆!



      身未动,心已远。八月十三日清晨,由松滋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曹其华,市作协主席田永华带队,我们一行九人七男二女,踏上了辗转三千里的拜谒之旅。
组织者是极富细致缜密的,行前的动员会安排在严昌荣的出生地,也是他参加革命的出发地沙道观镇。

      在松滋乃至荆楚,沙道观是久负盛名的,它东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建制,迄今已有1802年历史。东邻荆沙,西望三峡,南及洞庭,北濒长江,素有“荆州后花园、松滋东方门户”之称。这里土地平旷,湖渠棋布,物产丰饶,民风淳朴,特别是红色资源十分厚重,革命战争时期,贺龙、许光达、贺炳炎等转战湘鄂西,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松滋共产党组织诞生地、松沙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地、中共松滋县委机关驻地和松滋赤色警卫大队根据地等红色元素,构成了沙道观辉煌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930年,贺龙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斗争如火如荼,苦大仇深的严昌荣义无反顾当了红军。当初,他胸怀怎样的求索之心报国之志,已无须赘述。但我们从后来的追根溯源里知道,此一去,投身革命,腥风血雨;满门抄斩,沙场捐躯,除了仅有的一次,1930年12月11日随贺龙赶赴沙道观,协助中共松枝宜县委筹建松沙区苏维埃政府外,他,乃至他的下一代,再也没有踏上故乡这片魂牵梦萦的热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多少是有些让人不禁悲从中来的,正是这一点,在后来历时一周的亲历亲见里,多次催发了我难以抑制的如鲠在喉。

      目的地江苏的南京、苏州是去过多次的,即使闭着眼睛,也能历数出几处人文胜迹。但整个苏中苏北,我从未涉足。泰州市下辖的兴化遥远而陌生,它却因为严昌荣的英名永存而魂牵两地,和我们有了血浓于水的感情,分外亲切与生动起来。关于兴化的想象是如此的天马行空,它是怎样的虎踞龙盘钟灵毓秀呢?我张开的每个毛孔里,俨然铺满它千里之外的芬芳。

      奔赴是镜像的回放,时光的穿越。这样想的时候,烈日炎炎,车轮碌碌,不时掠过眼帘的群山连绵河流逶迤,便被赋予了昔日铁骑洪流的气势,浩浩荡荡起来!而心底的波澜渐起不为人知。

      第一天,顶着摄氏37度的高温经麻城红安,进入皖南,驱车七百公里后投宿在肥东县时,已是万家灯火照无眠。次日清晨七点准时出发,绕"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而过,我们在中午时分安全抵达江苏省兴化市。

      兴化市委宣传部和作家协会的有关领导已经等候多时,握手,寒暄,欢声笑语,主客双方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餐桌上,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唯一走神的人,净手,默祷,按照家乡的礼俗,毕恭毕敬地将筷箸横放在盛满美味佳肴的饭碗之上。

      如果,严昌荣活着,活在每一天油盐酱醋茶的庸常中,应该是我父亲的父亲辈,开枝散叶,儿孙绕膝;此刻应该坐在桌子的主位席,白发皓首,慈悲如佛……
夜幕下,无眠的兴化城是灯的海洋,我不知道霓虹闪烁的哪一盏,属于向我们走来,渐行渐近的严昌荣。



      接下来的拜谒访问马不停蹄,我们奔走于千秋广场,兴化市烈士纪念馆,档案馆,合陈镇幸福村严昌荣烈士陵园以及昌荣镇严昌荣烈士纪念碑之间。73年之于一天半,时间是极其有限的,但意义的空间无限延伸,延伸至我们通过挖掘,梳理,沙里淘金,看见不朽的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血乳交融的密切关联。

      长眠于兴化这片沃土的严昌荣是光荣的。兴化广袤的2393平方公里土地上,英雄严昌荣的名字是与饮水思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严昌荣烈士陵园安静肃穆,纪念碑高耸云霄;粟裕痛失爱将,挥泪写下的挽联:“挥戈杀敌,迭奏膚公,苏皖健儿称翘楚;溅血成仁,无负我党,江淮勇士学楷模”熠熠生辉;“昌荣镇”,“昌荣学校”,“昌荣班”,甚至街道,商铺,超市都常以“昌荣”命名,烈士的英名可谓如雷贯耳,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长眠于兴化这片热土的严昌荣也是欣慰的。长达73年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仍然横刀立马,以一抔泥土的形式活着,春育桃李,秋结硕果,与兴化,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从而走向物质不灭,生命永恒!

      周公吐脯,高山仰止。严昌荣真实而具体地活着,他活在一代代后来者的无限瞻仰中。

      千秋广场位于兴化市城区公园路中段,海池河碧波荡漾,岸柳吐翠,严昌荣烈士的雕像矗立在青松翠柏之间。敬献花篮,垂首默哀,我们压在心底的波澜在瞻仰陈列室时抵达高潮:陈列室的西厢墙镌刻着兴化市革命战争年代各个时期牺牲的3115名烈士名录,其中外籍烈士12名,严昌荣是他们中的一位。当他们叱咤风云的鲜活生命浓缩成眼前横平竖直的汉字,仿佛撒豆成兵,密密麻麻,排列至需要仰视才能抵达的穹庐般的屋顶,让你百感交集,不论谁身临其境,都会感到热血贲张,泪水夺眶而出。更多的是发至内心的敬畏与震撼:共和国的千秋大业正是这样的血肉之躯凝聚而成,然后彪炳于世!

      他活在兴化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现实里。兴化的地貌物产与沙道观镇颇有相似之处,它位于江苏中部,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腹地,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古称昭阳,又名楚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据考证,境内人类生存史可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兴化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诞生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等世界知名文豪和书画家。历史中屈原,范仲淹,魏源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在兴化任职,给这座城市带来变革和昌盛,更给兴化历史的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厚的人文历史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奠定了兴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如今的兴化,是全国百强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先后荣获中国小说之乡、中国不锈钢之乡、中国国际象棋之乡、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等称号。抚今思昔,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是严昌荣们前仆后继血沃中华的初衷所在!意义所在!价值所在!

      情到深处,思绪万千。我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英雄故里松滋市,那么多站在历史的高度,担起责任与义务,致力于严昌荣光辉事迹的搜集,整理和传播弘扬的人:市实验小学教师许启虎以敏锐的嗅觉和质朴的情怀,奔赴兴化考察,然后捉刀撰文,在民政部公布英烈名录之先,第一次让家乡人民知道了“不该忘却的老虎团长严昌荣”的光辉事迹;想起松滋市政协,沙道观镇人民政府和松滋市作家协会闻风而动,组织有关人员和作家团队三赴兴化,凭吊英雄,寻访足迹,写实立传,告慰先烈,不负后人;想起即将隆重命名的严昌荣中学和即将落成的严昌荣广场,严昌荣大道……

      想起此前经过的巍巍大别山,“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豪迈悲壮,想起即将要去的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伟岸挺拔。想起塞北瑞雪,南国琼花,西域高原,东海波涛……

      更远一些,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一个屹立于世界之林伟大民族的宣告犹闻在耳: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作者系湖北省作协会员、市作协教体分会秘书长、诗人)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