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悲哉,杜甫! 郑令琼

3849 0
发表于 2016-1-8 10:44: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736550192 于 2016-1-8 11:15 编辑

        杜甫的诗名与李白相伯仲,可是这个被后世尊为诗圣的人,一切荣耀来自身后,活着的时候却受尽了苦难。  
       杜甫的出身不同于李白,史料丰富,记载清晰。他的远祖可以追溯到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杜审言在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父亲杜闲做过县令。所以,杜甫年少时,得以外出游历,赏美景,见世面,踌躇满志,曾经生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志。可惜,他中年即遭遇安史之乱,后半生潦倒不堪,无人供给衣食,没有生活的温饱,长期在饥寒中度日。他被监视居住,覆草为堂,茅屋不结实,曾被秋风吹破,就连孩子们都欺负他。有次他躲过叛军逃回家里,妻子衣衫褴褛,两个儿子已经被饿死。据郭沫若所著《李白与杜甫》一书考证,因为难得有回肉吃,杜甫在炎热的夏季享受好友招待的酒饭时,吃了太多的牛肉,中毒死在湘江衡阳的小船上,享年58岁。虽然这一说法招致许多人的质疑,认为郭沫若有着扬李抑杜的主观感情,才会有此辱没杜甫的结论,但是杜甫晚年生活之穷困,却是毋庸置疑的。
       年长杜甫11岁的李白呢,出身是个谜,有说出身于吉尔吉斯坦碎叶城的,有说出身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的,有说出身于湖北安陆的,有说出身于四川江油市的。2009年,江油和安陆经过司法程序,在众多史料的支持下,法院判定江油胜诉,安陆从此不再言称“李白故里”。至于他的祖辈,李白自己一直闪烁其词,唐代各种史料也是讳莫如深。千百年来许多人在猜想其中原因,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白是李建成的玄孙。建成、元吉被亲兄弟李世民所杀,唐时避讳太宗李世民诛杀兄弟之事,大家都不愿多言,李白更是不敢告知世人。只是,李白祖父辈当年不知是发配还是逃亡到碎叶城时,一定是携带着许多宝贝和金钱的,虽然已沦为平民,家里还是不会缺衣少食的,及至回到四川后,仍然有足够的财富,据此,有些人便断言李白出身于富商之家。也有人认为,李白应该是李世民的族弟,享年62岁的他一辈子四处游历,想来也是不缺钱花的,不像杜甫常常要忍饥挨饿。
       就政治抱负而言,李杜二人都是有着远大抱负的。只是从政不完全靠学问和才干,恃才而傲更是官场中的大忌,而且,“书生误国”也是很常见的事。所以,李杜二人一辈子都没能握有政界实权,只是做了几天幕僚;李白被招进宫里,也只是一个御用文人,没参与过政事。这一点,二人倒是有几近相同的遭遇,他们心中的落寞与伤感,也是不难想象的。
       杜甫之所以获得“诗圣”尊号,源于他的诗作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黑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的代表作,是安史之乱中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三吏》《三别》,由于战乱造成的强行征兵、妻离子散、十室九空、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在这组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鲜明对比,成为后人表达阶级对立、社会不公的经典名言。可悲的是,他自己其实也生活在底层,他所写的那些撼人心魄的诗句,没能产生什么作用,既不能借助诗句唤醒权贵阶级的良心,也开不出拯救病态社会的药方。文学的力量,向来微乎其微,改变社会不能指望文学家,只能是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悲催的一生,成就了死后的杜甫。只是,“诗圣”的光环,没能笼罩在他活着的时候,在苦难中常怀悲戚的他,连一点心理安慰都没有得到。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