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人文] 生机盎然的融合地 ——松滋市洈水镇西斋回族社区探访

12810 0
发表于 2016-1-5 15:15: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 记者郭仕新 特约记者张涛 通讯员易传雄 覃峰

    西斋,古称“西寨”,原为军事要地,亦有“西平寨”、“西市”之称。西斋之得名,相传在东晋元帝4年。

    一

    在这座鄂西南古老小镇的民族街上,有一座西斋清真寺,寺门上方刻有“清真古寺”四个遒劲大字。该寺始建于嘉庆年间(1804年),由当地回民集资修建,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据《松滋县志》记载,西斋的回民在此生活了几百年,民国之前大约有80余户,人口大约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西斋回族社区成立于2008年,现居住着回、汉、满、壮、苗、白、土家族等7个民族共415户、2050人,其中回族居民182户、750人。
    具有典型中阿混合建筑艺术风格的西斋清真寺内,雕梁画柱、美轮美奂,大殿内正中悬着“笃实光辉”匾,寺中还珍藏有传承下来的30本《古兰经》手抄本,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殿悬挂有历史名人张学良、杨森分别所题的“清净唯一”、“五族共和”牌匾,成为湘鄂边界及鄂西南民族团结的历史象征。
    面对如此珍贵的文化瑰宝,西斋回族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民宗部门的支持下,坚持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文化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先后几次对历经沧桑的清真寺进行多次维修,基本恢复旧貌,成为湖北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清真寺之一。2014年,社区争取省民政厅项目扶持资金和自筹资金共40余万元,实施清真寺全面整修工程。如今,清真寺环境大为改观,镇寺之宝—30本手抄本《古兰经》得到妥善保管。

    二

    西斋回族社区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艳热心快肠,十分关注居民的生活冷暖。这天上午,她又来到解放街80号镇其芳家,了解镇家的生活情况。
    见到马艳,镇其芳眼眶溢满了泪水:“要不是社区和管委会,还有回族同胞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
    镇其芳今年已是花甲之年,由于特殊原因,家里就她和两个尚在读高中的孙子一起生活。她曾做过脑部手术,到现在还时不时发晕,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得知镇家情况后,回族社区帮她办理了低保,动员社区居民捐款捐物,共同帮他们渡过难关。
    2013年8月24日凌晨4时左右,一声闷响,回族居民杨祖军家房屋因年久失修突然倒塌。社区和管委会闻讯后,迅速组织抢救,送去钱物,并通过“爱心新居”工程,仅用3个月时间,就解决了其住房问题。
    近年来,西斋回族社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多方筹措资金,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精准实施民族扶贫工程。先后帮助符合政策的46户困难回族群众解决了低保,45户困难回族家庭落实了社保,10名困难回族群众争取了公益性服务岗位。针对辖区实际,社区还成立了爱心服务社,发动爱心服务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关爱社区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居民,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问题。三
    西斋回族社区地处集镇所在地,原市、镇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较多,社区居民年龄老化,居民收入相对偏低,居民住宅比较老旧,没有成形的公共文化活动室和综合健身娱乐场所。
    为推进社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西斋回族社区依托其洈水风景区门户的区位优势,以“打响清真品牌、争创旅游名镇、建成特色社区”为目标,采用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方式,加快西斋清真寺保护开发、回族居民“棚户区”改造、西斋旅游名镇创建、西斋老街洈水河岸绿色生态景观带建设、清真民俗文化广场建设、清真旅游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的规划论证、分步实施,努力把西斋回民社区打造成一个民族工作有特色、经济发展有活力、社区建设有力度、居民生活有质量的“四有”社区。
    “西斋回民社区将来一定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民族特色社区。”马艳满怀憧憬地说。
小编很辛苦,求赏赐~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