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争创全省第一大镇 作者:邓恢祥

7108 0
发表于 2014-3-20 08:37: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松滋杂文 于 2014-3-20 08:42 编辑
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争创全省第一大镇

                       市政协委员、街河市镇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处主任  邓恢祥
0022CUlqgy6H4uBwyC5d1&690.jpg

      近年来,街河市镇生猪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生猪产业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汇龙集团落户我镇,将建成10万头育肥基地和生猪交易平台。全镇生猪产业面临又好又快、提速提质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如何抓住难得机遇,找准主攻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街河市镇镇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争创全省生猪养殖第一大镇,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本人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街河市镇位于松滋市中南部,属典型的农业丘陵乡镇。全镇国土面积8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辖14个村1个社区,4.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本镇与7个乡镇接壤,历来为松滋西南部的物流集散地,其环境、区位、交通等优势明显,便于生猪产业发展。我镇生猪养殖由来已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但一直以来以农户散养为主,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畜牧强市"的发展要求,立足"打温氏养殖牌、抓生猪合作户、建家庭式养殖示范小区、促专业合作社建设、壮产业化龙头企业、创生猪产业强镇"的发展目标,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生猪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在:
    1.养殖规模日益壮大。2013年,全镇生猪出栏达15.4万头,同比去年增长13%,生猪存栏达7.38万头,母猪存栏达1.6万头,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5%以上,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50%以上。生猪养殖大户由2010年的48户增加到156户,其中,10000头以上1户,5000头以上11户,3000头以上2户,1000头以上19户,为争创全省生猪第一大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我镇大力支持和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建设,提高生猪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并充分发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精心培育了永兴牧业和龙兴实业两家养殖公司。这两家公司已基本实现了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管理精细化,均被评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镇已形成牛长岭、雷鹰坡、新星3个生猪大村,共有生猪专业合作社6家,部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
    3.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镇政府在协助争取生猪发展相关的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外,专门出台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予以资金扶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国土、电力、金融、能源等相关部门对规模养殖户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畜牧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完善镇、村、组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开展常年技术培训,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全镇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彻底优化生猪品种品质,我镇配套新建生猪生产人工授精站1个;建成永兴、龙兴两个良种繁殖群基地。同时,加大防疫力度,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率达到100%,抗体合格率均达到70%以上,生猪的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永兴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和龙兴实业养殖公司均已取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
    4.生猪代养有序推进。自温氏公司落户牛长岭、新星两村以来,我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温氏代养,通过支持和鼓励村组干部、养殖大户、种养能手带头示范,盘活现有资源、土地流转吸引老板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进家庭农场和养殖基地建设,推动全镇生猪代养热潮。牛长岭村党总支书记邹化春率先加入温氏生猪代养,饲养规模达1000头,实施"猪-沼-鱼"、"猪-沼-果"、"猪-沼-林"种养有机结合、健康环保的科学养殖,为全镇生猪代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他的带动下,仅牛长岭村就新增温氏代养户5户。目前,全镇共有10户温氏代养户投产养殖,新建标准化500头以上规模猪舍17栋,生猪代养如火如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思想影响。由于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家里多为留守老人。他们思想观念落后,还存在"养猪为过年、养鸡挣足油盐钱"的观念,对新技术、新理念的理解能力差,科技推广不力。且农民对疫情风险的担心仍未消除,动物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发病机理日趋复杂,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对养殖信心产生一定的影响。
    2.养殖用地制约。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将农村耕地和林地承包到个人后经营权分散。农民从事规模养殖,仅靠自己按"集体均分"方式取得的承包地非常有限,难以适应规模养殖需要。而要通过土地的征用和流转方式取得规模养殖用地,又受制于土地原承包者。而且相当一部分地方没有把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真正把规模养殖用地按"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对待,农民取得规模养殖用地十分困难。
3.地方特色不显。本地生猪品种正逐渐退化,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改良不彻底,生猪品种十分单一。同时,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现代养殖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很大,但一直没有生猪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生猪产业链条窄,绝大部分养殖户都是"卖活猪",附加值和养殖效益低下。
    4.环保达标困难。猪粪尿虽然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但如不通过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周边农田、水体,将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政府的扶持性投入有限,也缺少对生猪养殖区域的统一规划。养殖规模和环保配套设施难以达标,全镇生猪养殖特别是小型养殖户不同程度存在污染问题。
    三、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培育龙头,推进产业链条延伸。一要培育生产龙头。在温氏公司落户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汇龙、襄大等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培育本地龙头。二是培育加工龙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度高的外向型食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强和提高生猪产品加工能力,形成产品多层次、加工多样化、市场多元化的肉食品生产加工格局。要积极引导加工企业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提高生猪加工档次和附加值,培育知名品牌企业。三要培育服务龙头。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尤其是运销组织,积极参与生猪产业开发,介入流通,开拓市场。要鼓励服务龙头大力发展销售网点,健全产品销售网络,提高产品市场开拓能力。
    2.科学养殖,推进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生猪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稳定生猪市场供应,防止生猪价格频繁波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要以温氏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建设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用先进的生产理念,先进的生产手段,先进的养殖技术改造传统生猪产业,实现生猪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一要突出科学规划。分析我镇区位、环境、产业发展的特点,科学规划生猪养殖区域,将镇域划分为禁养区、控养区和适养区,即将平原村设为禁养区,将平原与丘陵结合村设为控养区,将丘陵村设为适养区,把生猪代养重点放在适养区和控养区内。同时,以牛长岭、雷鹰坡、新星等专业村为示范,合理规划生猪发展产业带,确保生猪产业有序发展。二要突出适度规模。要逐步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分散饲养、小规模饲养生产格局,鼓励和支持分散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积极投入生猪代养,在适养区和控养区建设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三要突出健康养殖。要切实落实规模养殖场设施改造、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规范生猪养殖行为。要以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为重点,全面开展养殖专项整治行动,严防假劣生产资料流入养殖环节。四要突出粪污治理。所有规模养殖场要配套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粪污治理措施。新建和改扩建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物处理设施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要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增强土地对粪污的消纳能力。要积极引导养殖场推广粪污处理技术,促进粪污资源化、综合化利用。
    3.强化管理,推进产业健康发展。一要严格监管。树立"防"字当先意识,实行长期防疫和定期防疫相结合,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坚决实行强制防疫。加强饲料和兽药销售和使用的安全监督,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劣兽药、违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的违法犯罪活动。二要科学管理。要充分利用好人员、技术等资源优势,采取技术人员包联制度,加强防疫和技术指导,建立动态养殖档案,对区域内的养殖信息采取定期上报制度,重要信息及时上报,以便正确分析和掌握全市养殖业发展态势,及时引导养殖业健康发展,抵御市场风险。三要技术服务。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中化的发展,养、防、控、管已成为养殖业成败的关键。要强化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养殖户召开养殖技术经验交流座谈会,积极引进优新品种,推进品种改良,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求养殖利润最大化,降养殖风险最小化。

                 
(原载2014年2月20日《松滋杂文》第四版)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