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谢元淮之官桥 作者:李翠林

 
8282 0
发表于 2013-11-11 17:35: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谢元淮之官桥
李翠林

  谢元淮乃松滋杨林市人。据载,祖居金羊山,公元十七世纪末出生,卒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系谢德超之子。公元1825年,即清道光五年任江苏太湖东山巡检,协助江苏巡抚陶澍创办海运。1832年升无锡知县,后又调署海运(今连云港市西郊)总办盐务。1839年升淮南监掣同知,1852年升知府,1853年授广西桂平梧郁盐法道,于次年奉命赴任,中途回籍修墓,因病告休。享寿八十余,终寝于老家杨林市。

  元淮官迹江南四十春,其政绩以剔除弊端,办理盐务为著。他学识渊博,尤善诗词。平生著述15种,121卷,其中诗歌40卷,词2卷,散曲、套曲1卷。意有所及,笔能随之,实为松滋一杰。

  清朝道光年间,神童谢元淮就名满松滋。相传他以半副巧对入官场。其时,他因家境贫寒,以致流落云台寺当录事。某年春节,谢元淮闲暇无事,便为寺院门楹、佛龛等处写对联,恰逢湖广主考陶大人路经寺院,见楹壁间对联题意贴切隽永,文采风雅别致,甚是赏赞。问知乃谢元淮撰书,便欣然召见。当沙弥引至书房,陶见谢身着绿里棉袄,便信口咏出上联:谢小子暗藏春色;谢不假思索应声对上:陶大人明察秋毫。因谢知道陶乃湖广乡试主考官,所以对此下联。可谓属对工稳,且自得而不失恭维,称颂中仰仗提携。陶主考听罢,拈须颔首,十分佩服,当即收为义子。偶然的邂逅,陶对其爱宠有加。翌日便相从启程,行至河边,陶想进而验证谢之才学,听见对岸榨坊传来声声撞击声,又出上联:隔岸闻声,想必由(油)之行诈(榨)。这时他俩已上官船,谢见岸上晾着许多渔网,便应声对曰:沿河晾网,总是回也不愚(渔)。陶主考脱口赞道:“妙对!妙对!”陶见谢才思敏捷,古文根底深厚,谈吐不凡,又品行端正,经多方举荐,谢得以步入仕途,平步青云,官至盐法道。

  但是,谢元淮的官运亨通,在民间却与神话挂上了边。据传,在谢出生那年,恰逢其祖母病逝,其时,谢母生元淮后还在坐月子。按古时民间习俗,坐月子的母亲是不能吹风串门的,可谢母却一反常规,偏就走出了家门。经过是这样的:谢祖母病逝后,按当地风俗须请阴阳先生看地,葬址选得好,便可家发人兴,后人可升官发财。女墓发人、男墓发财。所以当谢祖母死后,就依例请来了阴阳先生,测看了墓地。在回到谢家后,阴阳先生就安排在坐月子的谢母的隔壁暂歇息。其壁乃纸篾壁,说话声隔墙可闻。阴阳先生与其徒对话道:刚才看的那一方地我放伞的那块就是真的。你只须将墓线打在捱边即可。徒弟道:那为什么不将墓地放在真地呢?先生道:你不知道地看真了瞎眼睛这回事吗?你只要依我所言即是。殊不知谢母却尽听入耳中。次日谢祖母出葬,孝子贤孙,三亲六眷一应人等尽数送殡,因坐月子未安排谢母送葬,而谢母却执意要送婆婆至墓地。当灵柩到达墓地后,徒弟依师傅之嘱,将墓址选在那撑放着伞的捱边,可谢母却搬了一条板凳就坐在那放伞的地方,并说墓地就在这里,非此不行。无奈,阴阳徒弟只得回问师傅作何处理,阴阳先生只得来到墓地与谢母对话道:你执意要将你婆婆葬于此,如果我双目失明,日后的生活出路由何人照顾?谢母道:谢家把你养起。阴阳先生道:话说到这个份上,依你便是。

  事后,阴阳先生果然瞎了双眼,谢家也依诺养起了这位阴阳先生。而祖先埋到地了的话似乎也同样应验了,谢元淮也易养成人,且日后官运亨达,青云直上。在江苏总办盐务任上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家人随谢迁居,只留得了佣人、仆役并阴阳先生守其家。谢元淮外任年久,家仆并阴阳先生生活来源渐淡,以致无力再持。恰待此时,有家仆与谢祖母上坟,但听得墓内有唦唦之声,甚觉诧异,回禀阴阳先生道:谢祖母坟内有异响声,如何是好?阴阳先生道:只须到江苏禀告谢大官人,就说他祖母坟内有老鼠侵咬其祖母的声响,请他速回迁坟,反正现在我们生活也将无着落,一是他迁了墓我或许眼睛还可复明,二是大家也生活有指望了。此话一出,族中有人便东去江苏与谢元淮详述了其祖母坟内异响之事。
      谢元淮得知后,便告病休假祭祖,连同家人一并回了松滋杨林市老家。他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祖母迁坟。谁知掘开坟墓,坟内却是些墨龟在爬,捞上来尽数一数,足足有一百个。于是阴阳先生便道:当初墓地是谢母选的,还是由谢母择地而迁,由谢母用衣兜兜起这一百个墨龟,走一步放一个龟,一百个龟放完的那个地方便是谢祖母的坟迁地。随即,谢母照办而行。岂知,满满一兜墨龟谢母才刚迈出一步,偏不巧一个趔趄,踉跄倒地,一兜墨龟便抛一地。于是迁坟之事只得随遇而安,仅仅挪了一穴之地便不了了之,这又恰恰应验了谢氏于官场上一代终的谶语。从此后他谢家再也无人做官。但愿笔者道明后,谢家会有后起之秀,杰人辈出。

  谢元淮当时为当地和后人做了不少好事。就在他告病在家即将奉命赴任广西盐法道的期间,在湘、鄂交界处的界溪河上修建起了一座石桥,有利于两省南北交通的贯通,有利于两省人民的商贸往来。谢元淮居官外省,却不忘家乡父老,为生他养他的土地栽上了永不凋谢的怀念之花。时过境迁,他出资搭建的石桥,虽然解放以后得到了新建和扩建,但是仍用该桥的石头作为基石。正因为谢元淮为百姓修了这座桥,当地地名便从此称为“官桥”,且沿用叫了两百多年。

  笔触至此,余顿生感慨之念,有什么东西比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更显功德!谢元淮为官一世,当职外省,却用积赞下的俸薪为家乡修了一座桥,当地百姓世世代代感念他!他为官一任,在江苏在广西又不知为百姓办了多少实事!至于这些传说,正是当地人民对先贤的一种崇敬和思念吧!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