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赵氏族谱总序

10364 0 2013-9-25 09:24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赵先知

赵姓一族,自迁松滋,世代相承,明德忠厚,或耕或读,克勤克俭,居庙堂而后天下之乐,处平野而先天下之忧。代有人出,享誉一方。
古今皆曰:族之有谱,犹县之有志,国之有史也。其分野是谱载一族、志述一方、史录一朝,三足而鼎,奠定中华文化之根基。
 
国无史志,莫由以古而鉴今;家无族谱,莫由以后而系前。然而一朝之兴衰,录之于史,因忠奸加褒贬,成王败寇,以偏概全,孰公孰允?一方之变革,载之以志,以疆域为界限,物换星移,时过境迁,或遗或谬;一族之繁衍,载之以谱,以人脉为主线,寻宗问祖,追源溯流,谓亲谓疏。所以家谱志史,各事一端,相得益彰,情世皆然也。
 
夫赵氏一族,源于“五帝”,始于西周。赵姓为五帝(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之一少昊金天氏之后裔。故后世尊少昊为天下赵姓之血缘帝祖。
 
少昊名挚,号金天氏。伯益乃少昊之后,舜时为东夷部落首领,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伯益被赐姓嬴氏。少昊第16代孙、伯益第9世孙造父,为西周时著名的驾驭能手,他将骏马调驯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让造父为之驾驭游猎。时东南方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载王日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造父因驾车平息叛乱有功,赐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作为封邑,始为赵国。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汉语“赵”亦为走卒之意,又借指亲近随从和善驾驭手,其源盖出于此。亦尊造父为我赵姓之始祖。
 
赵姓本与始皇的嬴姓同源,后赵立国158年后为秦所统一,族人分流迁徙于邯郸、东武城和天水,为赵氏部落领地。后赵氏以天水为郡望,史学界亦称宋为“天水一朝”。
 
我族系西汉京兆尹赵广汉后裔赵弘殷所出,赵弘殷后汉时官拜护圣军都指挥使。亦尊赵广汉为我支系之始祖。
 
赵弘殷生五子:长夭末亡,存活有三:赵匡胤,赵匡义(后改光义),赵光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此,赵姓再度成为国姓。《百家姓》成于宋代,我赵氏发端,亦开族谱编纂之先河。皇室赵姓亦分为三个派系:赵匡胤之太祖派,赵匡义之太宗派,赵光美之魏王派。据史载,太祖于宋乾德二年亲笔钦定《宋太祖御制玉牒序》,为三派各立十四字,作排辈之用:
 
太祖派:德惟守(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太宗派: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派: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并同时规定:以上三派十四字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我派源于太祖派,为宋皇室嫡脉,系宋太祖长子、燕王赵德昭之后裔。因宋皇室有“庶民不敢祖天子”之家规,故依律尊赵德昭为我族之宗祖。
 
据考证,从北宋之末,中原板荡,仕族南迁,至金元纵横,赵氏太祖派分流江西,宦游楚地,其时赵德昭一支后裔迁移江西丰城县大栗树。时至南宋中叶,德昭公第七世孙从五品盐课提举赵伯先,率本族众从江西经水路徙迁湖北松滋,落籍于今程子山。故尊赵伯先为我松滋赵姓之祠祖。
 
明初,我族赵应三(亦名应山)公为朝廷户部主事(正六品),夫人傅氏,人称傅太夫人,系傅綊公元配所生长女。应三公生子赵铎,名振文,明初擢升广东巡盐御史(正七品)。
 
是时,傅姓与赵姓同为松滋望族,傅姓贤达傅璽,出任江浙榷茶提举,我应山公岳父傅綊,曾出任汉王陈友谅“江西行省”中书省官、吴王朱元璋“中书省参知政事”,明史载与李善长、杨宪并列帷幄重臣,官居从二品。由是尊傅綊为松滋赵姓之戚祖。
 
赵姓一族,自迁松滋,世代相承,明德忠厚,或耕或读,克勤克俭,居庙堂而后天下之乐,处平野而先天下之忧。代有人出,享誉一方。
 
自伯先公始,越七世,生应三。三生子赵铎,铎生二子,长曰信一,居今纸厂河镇程子山,谓之长房;次曰信二,居今街河市官田坪,谓之二房。赵姓由此人丁兴旺,气宏不俗,代代相荫,世世香火。乾隆年间,赵氏祠堂由程子山迁至官田坪(即今苦竹甘泉附近),斗拱飞檐,美轮美奂。至共和国六十年代初,宗祠尚存。现赵家山(又称月亮山)顶部有应三公墓遗址,惜已改建民房;南坡山脚有傅太夫人墓遗址,当地人皆称,六月酷暑之时,此地歇息,俄而大汗全收,且独此方寸之地,蚊虫不生,暗喻太夫人荫庇一方也;程子山有伯先公、铎公坟墓,历经数百年风摧雨涤,至今巍然耸立,奇崛不群。土人皆叹:此乃发坟也,后人必兴!另据目击者称,五十年代伯先公、铎公墓碑尚在,其中铎公墓碑更是高达丈余,上刻“明御史赵铎公之墓”一行大字。始祖之墓尚存,实为我辈之福也。后因兴修水利,墓碑改作桥墩。叹哉!惜哉!
 
松滋赵氏族谱,伯先公始迁县邑时,曾携带有太祖御赐之“红绫老谱”,清初犹存。却因洪水之祸荡然无存,人咸惜之!偶有传抄流传,惜已湮没。1923年,岁贡生同知衔继统公,以户长名义倡领,续修《赵氏族谱》,历时十有五载,其间日寇入侵,几近毁于兵燹。几经周折后,1938年始成。全谱二十五卷。总共刻印20部,分藏于松滋、公安、江陵、石门等地,历经时易,多已散失。幸有绪统、业明、业培诸位宗亲精诚保管,方成完璧。而今重修,得以明德归宗,纬篇正序,实乃吾族之幸哉!
 
史志阙漏,家谱补遗。松滋旷世贤达、明初参知政事兼府臣傅綊 ,明史仅零星有载,开国元勋,独缺传记。文献喟叹:“傅綊,不知何许人也。”我族贤达赵应三、赵铎诸公,本邑康熙、同治县志均无从查考,仅《松滋县志(民国本)》记载:“程子山在县南九十里……上有明盐茶提举赵伯先及御史赵铎墓”(注:伯先公实为南宋中叶时期人,此处谬误也),而我族谱有关赵傅联姻及应三公为户部主事、铎公任广东巡盐御史一一有记,实属难得。 幸唯我族谱所记详实,补遗正史,可见一斑。
 
时维公元2009年,华夏升平,文化复兴,时事清明,海不扬波。世盛修志,族旺修谱。由是,宗亲先安、元青、业培、业崇、先新等动议,继涤、继鏖、承卫、先义、先美、先裕、业勤等呼应,多方筹资,广为普查,追根溯源,理析亲疏,尊卑立序, 承先启后。续谱工程,历时两载余,跋涉数千里,采访万之众,足迹遍布三省二十多市(县),奔波之劳苦,查询之艰难,成书之匪易,功德之无量,族人共鉴,世人皆誉,永嘉其勋,当之无愧。
 
自太祖开基,钦赐御派,世事变迁,修谱不易,本次修谱,重新梳理红绫老谱至本支系所有辈份,并由本次修谱总纂赵继涤拟定,经编委会审定,新增后世辈份二十辈,现就全部九十三派辈份之排列,予以公布,长幼有序,谨望从遵。
 
德惟守(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原魁应铎(此十六派乃太祖赵匡胤所赐之御派)
 
仍道思明,士代守良
(此分支为信一公房谱,此八代后并入“文国之嘉”派别)
 
三忠是月,泰延元时
(此分支为信二公房谱,此八代后并入“文国之嘉”派别)
 
文国之嘉,永远新大,
(以上十七派先代所定者无从查考)
 
继绪承先业,积善庆泽长,茂昌开鸿运,显达万年光。
(此二十派乃举人嘉修题)
 
体祖敦仁孝,贻谋本义方,祯祥天自锡,佑启桂兰芳。
(此二十派乃泰公裔先铎炎伯题)
 
一朝越南北,礼乐铸中华,吾源皇太房,程子官田发。
(此二十派乃本次修谱总编、松滋原常务副市长赵继涤题)
 
本次续修,概五帝,述赵国,叙两宋,佐元明,表近世,溯源四千八百五十余岁月,跨越一千零六十度春秋, 国祚之相继 , 家业之相承 ,薪火之相传,源源本本,绵绵延延。谱牒既遂,功垂百世, 实乃族之幸焉!国之幸焉!
 
行笔至此,意犹未尽,歌而补之,曰:
 
源于少昊始于胤,家国齐名冠古今。
赵为国姓百家首,财神赵帅皆拜敬。
夏商已随嬴姓出,周代造父封赵城。
叔带开基兴赵业,赵盾赵衰集大成。
简子宣法铸刑鼎,赵武灵王用奇兵。
赵国称雄百余载,佑世发迹天水郡。
赵佗南越称武帝,充国班师羌乱平。
赵过造犁兴农事,子龙勇敌百万兵。
仁本佐唐贞观治,赵普两任皇室兴。
太祖成就大宋业,荡扫妖氛四海宁。
天水一朝兴礼乐,中华两宋铸文明。
汝适编著诸蕃志,孟頫书法成一门。
爱新觉罗多赵姓,安定社稷号大清。
赵翼考史留名著,三多义和抗外侵。
国军师长赵登禹,抗日殉躯第一人。
世炎捐躯求真理,九章天宇放卫星。
树理小说一支笔,赵丹影迷几代人。
丽容本山艺精妙,紫阳改革定乾坤。
 
又曰:
 
松滋始祖伯先公,江西率部离丰城。
安营扎寨程子山,大宋皇室振家声。
红绫老谱镇家宝,惜哉却被河伯吞!
明初举人赵应三,户部主事正六品。
其妻傅氏太夫人,傅綊元配长女生。
应三生子名赵铎,御史巡盐广东省。
业臣鸿德名继统,修谱教书拔贡生。
树萼先长多才艺,音乐书法样样精。
京城博士赵先权,央视资深新闻人。
赵明学成事广州,番禺坐镇大学城。
先义先美人师表,继涤承卫政绩勤。
业培继傲作表率,力主修谱光门庭。
积庆先斌最慷慨,各捐两万启动金。
业胜绪美两呼应,一言为重万金轻。
千元百元多不等,筹资捐款近百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两年心血一谱成。
东方白兮歌未竟,掩卷长叹告后昆:
竞走小月犹超赶,惟恐捷足有先登;
耀祖光宗思奋进,无愧中华第一姓!
 
家谱付梓在即,族中贤达,或有公务羁身,或因升迁履新,辱荷为序,惶悚之至。有道是:齐人吹竽, 羞蒙南郭处士;蜀营点将,笑煞廖化先锋。言不尽意,权且为记。
 
天水堂第三十八世孙赵先知敬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