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洈

1699 0 2013-9-24 17:10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朱厚宽

“洈”字在五万多个汉字中非常特殊,除《辞源》外,常用字典、词典均未收录。盖因纵览古往今来的历史地理、社会百科,只有少数几部典籍中指称松滋地域的洈山、洈水,此外别无他用。这种独特性即赋予松滋卓然独立的徽 ...
“洈”字在五万多个汉字中非常特殊,除《辞源》外,常用字典、词典均未收录。盖因纵览古往今来的历史地理、社会百科,只有少数几部典籍中指称松滋地域的洈山、洈水,此外别无他用。这种独特性即赋予松滋卓然独立的徽记。
 
洈字的最早出处要算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该书卷五记载,“宜诸之山”是洈水的发源地。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则进一步作了介绍,其卷十一云:“洈水出南郡高城洈山,东入繇,从水危声。”稍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亦云:“高成洈山,洈水所出。”南北朝时,郦道元《水经注》亦云:“洈水出高城县洈山”。
 
洈字在秦汉时期是何读音,已无资料可考。宋朝徐铉在公元986年校订《说文解字》时,根据《唐韵》,在“洈”字下加注反切,即“过委切”。当今四川大学教授袁珂在《山海经校译》中索性直音为“诡”。至于松滋人普遍读成“危”音,只能看作是“约定俗成”之特例。
 
典籍中所说的高城(或高成)县,即今松滋市,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已有高城县建置。洈山、宜诸之山即今之大岭(亦称界岭),在松滋、石门、五峰交界处。繇即古代的油水,其上游今称界溪河,其下游已堙塞。北宋时,洈水在公安县申津渡注入油水,再经陡湖堤西五里处注入长江。南宋时,太平口地段江堤溃决,虎渡河形成,油水被拦腰截为两段,因此,今之界溪河、洈水均注入虎渡河,流入洞庭湖。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