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滋说鼓子(说古书)

7169 0 2016-9-30 21:06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据现存资料考证,松滋说鼓子原名说古书,由元、明朝的“词话”演变而来,并逐步形成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清同治年间(1862年前后)开始在松滋境内的大岩咀、西斋、街河市、纸厂河一带流行。说鼓艺人,沿门说唱谋生 ...
  据现存资料考证,松滋说鼓子原名说古书,由元、明朝的“词话”演变而来,并逐步形成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清同治年间(1862年前后)开始在松滋境内的大岩咀、西斋、街河市、纸厂河一带流行。说鼓艺人,沿门说唱谋生,最初,只一人打鼓说书,既无唱腔,又无伴奏。由于单纯的说书受到冲击,日渐衰微。恰适北曲南移,说书艺人赵成云便与唢呐演奏者江学鑫合作,对说书形式进行了一番改造,将堂木改用堂鼓,依书段情节变化加进北来小调,在评说的未尾加一句或两句行腔演唱,唢呐按曲牌拖腔伴奏,新颖别致,使表现形式更为灵活,并逐步发展为两人演唱,一人打鼓说书,一人吹唢呐伴奏,并与说书人插白答问。

  唢呐曲牌有“水波浪”、“六字调”、“慈相怜”等。音乐分两大类,即吹奏牌子曲和唱腔曲牌。

  鼓书说唱经过历代艺人们的传承和不断改进,已经有了长足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曲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说唱并重,音乐吸收松滋民歌部分曲调,伴奏除唢呐外,还增加了管弦、弹拨乐器。使得演唱、音乐、击鼓于一体,成为独具风格的民间奇葩,深受群众欢迎,在湘鄂边界尤其是松滋境内广为流传。


2008年说鼓子荣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0810124615782.jpg

20140810124615456.jpg

20140810124616342.jpg

20140810124617580.jpg

20140810124617742.jpg

20140810124617941.jpg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