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的县党部

2873 0 2014-3-29 12:39 发布者: 松滋史志办 原作者: 中共松滋市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松滋历史第一卷

 国共两党合作于1924年1月正式实行以后,国共合作的各级党部组织便不断发展。1925年底,湖北已有六县成立县党部。这时,松滋旅省党员(本编所称党员如无特别注明者,均指国民党员。但因共产党员此时均根据党的指示 ...
  国共两党合作于1924年1月正式实行以后,国共合作的各级党部组织便不断发展。1925年底,湖北已有六县成立县党部。这时,松滋旅省党员(本编所称党员如无特别注明者,均指国民党员。但因共产党员此时均根据党的指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故虽为共产党员,而现又无法考证者,亦不注明)庞彩五、黄小宋等受省党部派遣回县,开始了筹创松滋县党部的工作。

一、县党部临时筹备委员会与临时县党部

  1925年寒假,松滋旅省党员学生庞彩五、黄小宋等5人受派回县后,即于1926年1月在新江口成立松滋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县党部筹备委员会以益成书局为据点,筹集资金,开展活动。不久,寒假结束,庞彩五等5人返回学校。
  为使北伐战争顺利进行,中共中央于1926年2月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会议指出:关于北伐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在广东作军事的准备,而且要在北伐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等地“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中共中央特别会议文件》.1926年2月24日,转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四册第55页)。北伐军进入湖北之前,湖北省党部即作出指示,要求各地党员学生回原籍发动群众,做迎接北伐军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这一指示,武汉及荆州、宜昌等地的松滋籍党员学生庞彩五、黄小宋(一说黄小宋为共产党员,惜无史料可考)、胡英伯(后加入共产党)、罗子玉、李辉华(共产党员)等纷纷于是年夏秋回县。
  据考证,李辉华是松滋境内从事革命活动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李系松滋街河市人,1922年考进武昌私立荆南中学,1926年经同学中的共产党员彭之任、戴绍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0月,回松滋开展农民运动。冬,组建国共合作的松滋第八区(杨林市)区党部并被选为常务委员。
  庞彩五、黄小宋等县党部筹委会成员回县后,继续以益成书局为据点开展活动,先后组建第三区(新江口)和第十区(八宝)区党部。罗子玉、胡英伯等党员回县后,在县党部筹委会领导下,组建了第一区(老城)区党部。其他回县党员学生亦各自回乡进行组织筹备工作。1926年11月,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在老城县议会住所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松滋县临时县党部。庞彩五、黄小宋、杨训来、胡嗣源、罗子玉、曾子粹、罗海珊当选为执行委员,庞彩五当选为常务委员。
  临时县党部成立以后,即令全县党员分头发展党员,扩大组织。至1926年底,松滋党员已近千人,仅第三区党部就有党员300多人。此时,全县10个区均已成立区党部。区党部设常务委员1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监察委员各1名。各区党部常务委员是:第一区胡英伯(后加入共产党);第二区熊映谦(后加入共产党);第三区谢幼常;第四区罗伯华;第五区罗衡源;第六区李春裱(后加入共产党);第七区不详;第八区李辉华(共产党员);第九区覃少海;第十区庞子莲。
  在发展组织的同时,各级党部即以各种形式向广大民众宣传三大政策,鼓吹国民革命,为欢迎北伐军大造舆论。由于松滋人民久遭北洋军阀蹂躏,如处水深火热,因此极易接受这些革命道理。这便是以后北伐军一到松滋,广大民众即奋然掀起革命高潮的缘故。
  1926年9月,贺龙率领的北伐军第九军第一师进入松滋南境。县党部筹备委员会闻知此讯,立即安排书写标语数捆,制作旗帜数面,准备在新江口组织欢迎。但当迎接北伐军的代表赶到磨盘洲时,适遇北洋军两个旅汹涌而来,与北伐军接火交锋,战毕,一师即离境南驱,此次便未能与北伐军取得联系。
  12月,一师西攻宜昌,取道松滋,驻县北洋军撤退,代理知事周孝述遁逃。此前,因北洋军长期驻县,党部活动均处于秘密状态,北洋军一撤离县境,临时县党部使宣布公开活动,将办公地点迁至县议会。公开活动后的第一次执委会就是研究欢迎北伐军入境和配合北伐军行动等项事宜。
  一师最先抵达县城的部队是刘燮旅秦光远团。临时县党部得知秦团开进的消息,即率民众出城欢迎。进城以后,又举行隆重的欢迎会与北伐军将士联欢。联欢会上,临时县党部和北伐军负责人先后讲话,军民欢聚一堂,气氛十分热烈。因部队攻打宜昌迫在眉睫,联欢会一经结束,秦光远即率部西上。次日,临时县党部成员又在七里庙迎来一师杨百福团(炮团),杨团留驻县城。接着刘燮旅长到县,亦受到热烈欢迎。
  北伐军抵达县城之前,路经新江口等地,就受到了第三、七两区区党部组织的学生游行队伍的热烈欢迎。学生们高呼“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口号,高唱《国民革命歌》,欢迎北伐军。北伐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松滋人民的革命热情。
  北伐军西上宜昌以后,临时县党部为支援革命军北伐,决定配合留驻县内的北伐军做好一师攻打宜昌的后勤工作。临时县党部几次召开执委会议,后又召集各区党部负责人及各区团董,会同临时县长陈震南专门研究“军事招待”(即部队后勤工作)问题。临时县党部将会议议决的15万元筹款计划分配各区,限期完成,又在老城文昌官设立“军事招待处”,委周俊山为主任,具体负责“军事招待”的督办、登记和收发工作,并直接与北伐军联系。临时县党部的成员还亲自出马,参与为北伐军筹饷的宣传、组织工作。
  二、县党部正式成立

  县党部筹员会和临时县党部经过一年秘密和公开的活动,发展了组织,动员了民众,积累了经验,为县党部的正式成立创造了条件。
  1927年1月27日,临时县党部在县城召集全县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0多人,正式选举产生了松滋县党部。覃呜周(共产党员)、黄小宋、杨训来、胡慎仪、曾子粹为执行委员,万松乔为秘书主任。执行委员会推举覃鸣周为常务委员,其余执行委员分管组织、宣传、民运等工作。时覃鸣周在汉未归,常务委员由黄小宋代理。
  县党部成立后,即派员到各区改组区党部。改组后的区党部设执行委员3名,推举1人为常务委员,其余2人分理组织、宣传事项,另设监察委员1人。后值农运方兴,又增设农运指导专员1名。各区党部之下设区分部若干。区分部设执行委员3名,推举1人为常务委员,分工与区党部相同。当时,党员在5人以上,即可设立区分部,所以各区党部所辖分部一般都在3个以上。至此,全县各级党部组织已具相当规模,并渐臻完备。
  县党部成立后,还采取有效措施,革新松滋教育,禁止吸食鸦片。3月21日,县党部召开全县教育界负责人及各区党部执行委员联席会议,讨论刷新教育计划,改革松滋教育。会议作出决定:第一,改职业学校为第三高级小学;第二,每区暂设初级小学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第三,对吸食鸦片的教师,劝其即日戒除,否则,不许来校任教。之后,又整顿私塾教育,不准教读“四书”、“五经”,还对全县塾师进行考核,凡不能胜任教学者,一律封塾停教,免使误人子弟。县党部监察委员胡仲莲任第十区主考,在灵佛寺以《教育改良不为名而为实》为作文题,对30余名塾师进行了严格考 核。在禁烟活动中,县党部尤其重视宣传工作,教育烟民自觉与恶习决裂,收效甚著。《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22日曾以《松滋民众自动禁烟》为题报道:
  松滋……经党部宣传……民众醒悟。认为唯一  方法,遂一致团结起来,自决的戒除鸦片烟。据调查  所得,新瘾者,已得自决的结果,老瘾者尚在奋斗中,  精神如此,后望方殷。
  以共产党人为首、国民党左派占优势的国共合作的县党部的成立,标志着大革命时期松滋的革命运动有了正式的领导机构。此后,以农民运动为主体的松滋大革命运动便在县党部领导下开展起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