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李杨先生关于年的杂文一组

5456 0
发表于 2014-3-12 12:08: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松滋杂文 于 2014-3-13 08:43 编辑
李杨先生关于年的杂文一组

    乡村的“劫日”

      腊月和正月已成了乡村的“劫日”。
      腊月是团聚的日子,孩子放假了,飘泊的打工人回到了港湾,难得的团聚本应好好珍惜。买衣服,买吃喝,买书籍,买玩具,亏欠于父母的孝心与对孩子的关爱本想好好补偿,然而握着一叠并不多的钞票,看着各种请柬雪花般飞来,真叫人啼笑皆非。正月本是一家人串门拜年,亲朋好友促膝聚首,互话衷肠的时刻,然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打破了应有的祥和。从农历正月初二到十五,整个乡村拱型彩门林立,鞭炮不绝于耳,花车鱼贯而行,鼓乐喧嚣震天,用乌烟瘴气、浊流滚滚来形容毫不为过。
      节日,成了乡亲父老躲不过的“劫日”。
      先说酒筵之密。由于打工经济的兴起,抑或是富余农民工的无奈,当家的青壮年男女一年中很少在家,家中要办的红白喜事就扎堆在腊月和正月。赵家请了钱家请,你方唱罢我登场,人情是要赶的,本金是要收的,于是生儿满月的,新居落成的,父母生辰大寿的,有名目的堂而皇之请,没名目的挖空心思、牵强附会也要请,于是出现了孩子十岁生日宴,购买汽车庆贺宴,离异夫妻再婚宴,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整个腊月和正月,好些人几乎成了职业食客,有时一天随礼七户八户的大有人在。大家疲于应付,“请柬”成了一道道“催命符”。
      次说礼金之重。现在赶人情随礼,一般散客已涨至300至500元;一般亲戚已涨至500—1000元;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已高达1000至3000元;有利益关系更离谱,已达5000元至一万元。如果一个家庭在年末岁尾给一般人家随礼30户的话,至少也要一万元。试问一个普通家庭,刨去一年的生产支出与日常开销,还有什么钱用来支付这巨大的人情债务?怪不得有的家庭借钱抑或是贷款随礼,这不分明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活受罪吗?
      再说攀比之烈。你别看某家办酒筵风光八面,但贯穿于整个过程的纠结之恼与切肤之痛是外人无法体会的。且看菜谱标准吧,一桌菜少不了4个火锅和12大盘。飞禽走兽已不再令人咋舌,生猛海鲜也不过“小菜一碟”;大伙没有什么“不吃剩宴”和什么“光盘行动”的理念,反而觉得越剩越体面;且看酒水的标准,清一色的白酒已成历史,白酒、啤酒、饮料一齐上;散装白酒已难觅踪迹,动辄是一百多元一瓶的高档酒;且看回礼的标准,有的回馈20元红包,有的是一盒30元左右的香烟;还有几千上万元的鞭炮礼花的开销,还有大红彩门和车队的租金,还有厨子乐队的工资,也是一个令人胸闷气慌的数字。我有一个朋友正月初四办了40桌生日筵,收礼金10万元。各种花销达到6万元。剩下的4万元也不归己有,从正月初五开始日夜兼程给人家还人情。我问6万元的亏口怎么办,他无可奈何地说:“指望今年拼命挣啊。人情是面子,性命是里子,人情比性命重要!土鳖也要装个土豪相。大家都这样,我也没办法,在乡随俗嘛!”
      老天,这就是乡下人暴殄天物的现实心态,这就是人情风暴的原点!这就是奢侈浪费的祸根,这就是乡村“劫日”的死结!
      此风当煞,且时不我待。否则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将受到严重侵蚀;挣钱不易而又挥金如土的农民很难说不会重返贫困;民风越来越乖戾,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反四风”、“约法三章”也要延伸到群众中去,渗透到乡村中去,要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契机,让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共同受到教育,一方面把兴风作浪的“妖蛾子”和推波助澜的“土豪”列入老虎苍蝇的对象一并打击,一方面要教育群众珍惜劳动成果,抵制奢靡之风,维护生存环境,打造幸福生活升级版。
      家有喜事,理应操办;礼尚往来,人之常情。节俭而节制,其乐融融;发烧且发展,其害无穷。远去罢,乡村的“劫日”;归来吧,返璞归真的欢乐!

                                                                           鞭炮五宗罪

      岁末年初,鞭炮该不该放又成了热门话题,多少年的口水之战,至今仍无定论。乐观派认为,作为一种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它根植于炎黄子孙的内心,不是说禁就禁的,定时定点燃放的人性化管理未尝不可。此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人本”与“文化”的外衣掩盖了鞭炮的诸多罪恶,有待于我们擦亮慧眼予以厘清。
      鞭炮五宗罪,一是欢乐杀手。一家人为生计奔波一年,尤其是农村人口聚少离多,春节返乡本应共度短暂的欢乐时光,然而就因为鞭炮的肆虐,笑声变成了哭声,灿烂的笑脸变成了血淋淋的伤口。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春节期间,医院里最忙的科室是烧伤科,常常是一床难求。我有一个学生,长得眉清目秀,但因为放烟花,被烧得面目全非,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毁于一旦。还有不时见诸于媒体的烟花厂爆炸,运输车爆炸的文字和图片,其惨状令人目不忍视。二是火灾元凶。据消防部门透露,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春节期间火灾的主要源头,约占火灾发生率的50%。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春节发生火灾4万多起,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令人忧心的是火灾呈逐年走高趋势,致火原因鞭炮当属元凶。三是噪音工厂。噪音是看不见的杀手,它对人的身心尤其是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甚重。一般声音达到80分贝就会成为噪音,噪音直接损伤听觉器官,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鸣耳聋。噪音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使人产生脑胀、失眠、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紊乱等各种症状。鞭炮的响声高达130多分贝,远远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让城乡居民苦不堪言。四是污染机器。现在雾霾天气年甚一年,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已成为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霾”头苦干、再造“灰黄”更是不争的事实。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空气污染越来越重,除工厂烟尘,工地扬尘、汽车尾气等城市污染源外,城乡的烟花鞭炮简直是雾霾加工机,尤其是乡村的鞭炮爆炸产生的大气污染叫人触目惊心。团年放,出行放,祭祖放,新居落成放,庆贺生日放,婚丧嫁娶放……主人放,客人放,大人放,小孩放,其频率之高,其时间之长,让人避之犹恐不及;硝烟遮天蔽日,尘土漫天飞扬,闹得村庄鸡犬不宁,令人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有关专家估算,消耗一吨烟花爆竹,会产生300公斤以上的灰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粉尘甚嚣尘上,叫人防不胜防。五是金钱蠹虫。我在乡下有很多亲戚,家里过一次红白喜事仅烟花爆竹的消费就达三五千元,有的家庭讲排场,请一次客要放近万元的鞭炮。辛辛苦苦颠沛流离挣下的血汗钱顷刻化为乌有,实在叫人心里惋惜。有的人不敬老不养小,可假以给老人小孩祝寿的名义,放鞭放炮挥霍千金在所不辞,真是既污染空气又污浊了人心。
      综上所述,鞭炮可谓贻害无穷。喜庆不是鞭炮烘托出来的,祥和不是烟花渲染出来的,从心底流淌的笑意,发自内心深处的祝福才是人间的天籁。禁鞭光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一个公民的行为自觉,他律很重要,自律更管用。让我们一道筑起防火墙,为自家小环境,为环保大环境而远离鞭炮,让年关真正做到风清气正,欢乐祥和!

                                                                          年味去哪儿了

      马年春节假期,随着春运结束,农民工返城,城市“肠梗阻”痊愈而落下帷幕。回味年味,似乎没有什么滋味。在改革加速,社会转型的当下,“年味”变淡似乎成为一个无法扭转的趋势。对于很多城里人而言,乡愁已经成为心结,故乡已不是那个记忆中亲切的故乡,故乡已成为一个寡淡的地理名称,而除夕已不放假,让好多人心里纠结。即使放假,除夕也不再是小时候那个带来无数温馨、快乐的时光。对农村人而言,物质是富有了,可欢乐却被抽空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寻根的夙愿,团聚的渴望,是一种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但“时间都去哪了”,“年味都去哪儿了”的追问让我们诚惶诚恐,几千年的年俗与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渐行渐远,因而对年味的守望与追寻,成为大家内心深处的企盼。
      且看春晚吧,近30年来,央视春晚已成为寄托万民期待的文化符号,被誉为精神层面的“除夕盛宴”。然而随着观众审美标准的提升,加上央视仅靠换总导演来创新的思路,都决定了央视春晚整体质量下滑,“笑果”越来越差的宿命。春晚不好看了,频道换来换去,往年包括文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等部门主办的文艺晚会随着举国上下刮起的节俭之风被一刀切下,因而电视节目在“年味”中的分量就弱化了许多。
      随着环境的每况愈下,随着大众的环保意识的觉醒,加上中央和地方都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不放、少放烟花爆竹,今年的春节,鞭炮声明显稀少了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爆竹文化一夜之间与人们隔膜了、疏远了,“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节日,由于爆竹的冷落,使城乡增添了寂静与落寞;“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不再,人们顿感失落而不知所措。
      往昔一进腊月,杀猪、宰羊、熬糖、打豆腐、做糍粑等热气腾腾的场面已成为回忆;孩子们穿新衣、放鞭炮、堆雪人的喧笑已成为传说;舞狮子、踩高跷、耍龙灯、采莲船、莲花闹、三棒鼓、逛庙会这些给一代代中国人带来无限欢乐的文化元素已变得相当稀缺,“非遗”已经“遗飞”了。要不了多少年,这些“年味”十足的娱乐形式将彻底被尘世的喧嚣所掩埋,我们的后代子孙无缘一见,只能从尘封的故纸堆里臆想先辈们曾经享有的愉悦。
      年关期间给孩子压岁钱、除夕守岁、子时出行、敬灶神、给祖先上坟亮灯火、贴春联、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等相传已久的年俗文化眼下也遭吐槽,或视为糟粕而遗弃,剩下的“年味”还有几何?难道坐在屋里数钱、聚众豪赌、跑断脚筋赶人情就是眼下过年的全部内容吗?
      糟粕理当剔除,精髓必须传承。重温、再造年味,就是让世代沿袭的民间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架设亲情与友情的桥梁,让一张张鲜活的脸上绽放自然的笑意。年味,归去来兮!
                                                                                              (原载2014年3月10日《松滋杂文》第二版)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