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莫让鲜花凋零 / 郑令琼

 
581 0
发表于 2024-10-31 11:33: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736550192 于 2024-10-31 15:22 编辑

        我的泪水不由自主,擦干了又流淌下来,一次又一次。孩子的悲剧,犹如正待绽放的鲜花突然凋零,让我悲伤到无法自拔。
        今年中秋节,广州市番禺区奥园广场,初二女生王美美从高楼一跃而下,如花般的生命戛然而止。那一幕,如利刃般刺痛着无数人的心。尤其是孩子的遗书,字字泣血,句句锥心,不能不让人心灵震颤;尤其我这个爷爷辈的中学教师,对每个生命无不充满爱怜之心,想象着孩子所受的种种苦难,我实在忍不住心如刀割,泪如雨下。
   图片1.png
        美美在信中问妈妈:“您一定想知道,我这样一个看似阳光的孩子,为何会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离开?”她用稚嫩而坦诚的笔触,揭露了隐藏在笑容背后的沉重与绝望。繁重的课业、无休止的补课,如同巨石般压在她的肩头,让她感到窒息。更令人心痛的是,家庭的经济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山,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一切不幸的根源,对母亲的愧疚与自责如影随形。
        她写道:“妈妈,对不起,女儿没能给您尽孝,女儿只是太累了,想睡一个永远不醒的觉……”对于未来,她深感无力,没有丝毫的留恋:“这个世界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做,但是我已经没力气去做了……”
        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她内心深处的疲惫与绝望。
        美美的离去,是教育之痛,更是社会之痛。因为探寻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我摘记了数十个孩子自杀的案例。据2021年1月22日的新浪网发表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数据,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排在诱因第一位的,是不良的家庭环境。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深思:是什么击垮了青少年自杀者最后的心理防线?是沉重的学业负担,还是家人过高的期望与压力?或许,两者皆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孩子们比我们的学生时代活得更加辛苦。他们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与责任,小小的肩膀承载着太多本不属于他们的重量。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业,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压力。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写作业到深夜已成常态,我的孙子,小学时曾被一位教师罚抄错题和答案100遍,直到凌晨3点才睡觉。以责任心为借口对孩子惩罚过度,这样的教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学成绩排位和奖金,哪有师德可言!何况整个社会层层淘汰的考试机制,让初中高中的学生被各种考试和竞赛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一向不忍心用分数压孩子。回想当年,我连年教学初中毕业班,初三最后一学期,我带他们探寻仙女洞、游览文家河水库、攀登学校附近的一座座山峰,为的是让他们能够放松心情,感受到自由呼吸的乐趣。许多学生成年后都谈到,他们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些走出课堂放松心情的活动。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并未影响他们的中考成绩,倒是调适了他们的情绪,愉悦了他们的心理。
       现在很少有教师敢于独自带领孩子们出游了,既怕出现安全事故,又怕影响考试成绩。郑强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孩子,读书已经感觉不到快乐了。每天起早贪黑,除了刷题就是赶作业,周末节假日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们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倒在起跑线上了。”
       然而,我们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教育体制,归咎于教师评职晋级的趋利之心。更多悲剧的发生源于家庭不良的教育环境,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些盲目追求成绩、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家长,或许在无意间成为了伤害孩子的凶手。当孩子无法达到他们的期望时,他们便责骂、批评,甚至用暴力来惩罚孩子。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更深的伤害,以至于让一些孩子无法继续承受。
       王美美不仅感受到学习上的沉重负担,而且,见过妈妈因为债务而烦恼,听过妈妈“孩子用了太多的钱”的唠叨,她心疼妈妈的付出,对此充满了愧疚:“妈妈,要是没有我,你不会变成现在这样。对不起妈妈,都是我的错,我只能现在让你止损了……”
       以自杀让妈妈止损,是多么善良的愿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初衷。看到这样的悲剧,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应该想到,我们的情绪,会在学生心中播下或阳光或抑郁的种子,即使他们没能表达出来或悲或喜的心情,但是或开朗或闭塞的性情正在接触的环境中得到感染和发酵。面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我们必须关注自身的情绪管理,不要将自身的压力和焦虑传递给孩子。
       各类读者的声音,尤其值得家长聆听:
       “又是一个给孩子花钱还要哭穷的,把经济压力转给孩子承受。大人都无法承受的压力给孩子承受,她能受得了吗?托举孩子是做父母的义务,没有哪个孩子求着你生她。”
       “她不怪她妈她只怪自己,感觉她但凡多怪怪她妈,她也不会跳楼了。果然善良的都自杀了,坏的都去杀别人了。”
       “我爸天天跟我说养你不容易,给你生命就是给你天大的恩德。你要学会感恩,学会孝顺,就是翻来覆去这些。我经常会想,既然给了生命是这么了不得的恩赐,把这命还给你就两清呗,于是就想着跳下去还给他得了。”
       其实,给孩子以生命,只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不能算作恩情;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甚至让孩子备受折磨,“虎毒食子”,更是一种罪过。只有尽一切努力养育好孩子,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才是真正的恩情。作为父母,要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要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让孩子感到苦闷和压抑。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学会面对压力和挑战,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要用爱去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也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不仅是父母情绪的失控,“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家庭教育的简单化、暴力型,更是导致孩子自杀的又一罪魁祸首。
       2021年6月的一个闷热夜晚,上海市某小区内,14岁的小雯(化名)从14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她短暂而痛苦的人生。
       在跳楼前,她写下了长达1500字的遗书,揭示了她内心的挣扎和绝望。在遗书中小雯提到,在稍不如意的成绩面前,父母给予她的是最肮脏的辱骂,甚至拳脚相加。她写道:
       “巴掌打在脸上最疼,然后是手指,手臂,大腿,最后是背上。皮带和电线抽在腿上的时候最疼,然后是背上,最后是双臂。”
       这些冰冷的文字背后,是一个孩子无法承受的痛苦。孩子遭受辱骂和体罚的原因,主要源于她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
    图片2.png
        每天回到家,迎接她的不是温暖的拥抱,而是冰冷的试卷和无休止的习题。她渴望被理解,被关爱,而不是被当作炫耀的工具或出气筒。可是,付出了全部努力的她,得到的却是父母的责备与体罚。她幼小的心灵,于是彻底崩溃了。
       跳楼前,她细致地安排了后事:将三万元压岁钱放在桌上,叮嘱父母不用再担心她“胡乱花钱”。同时,提醒他们已报名的羽毛球课成人也可以上,不要浪费;还嘱咐他们要好好照顾奶奶,善待弟弟;甚至记得要归还借阅的图书馆书籍。
       她是踩着榻榻米爬过窗子跳楼的,在遗书的角落,还发现了一张便签,上面写着:“榻榻米我用脚踩了,记得用抹布擦干净。”
       最后这个细节,让我泪如泉涌,颤抖的手指无法准确地敲击键盘。一个14岁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暴力型父母着想,这是一种让人痛心疾首的善良,仔细想来又实在令人心酸!
       这个悲剧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标榜的“为你好”,其实变成了摧毁孩子的武器。
       很多读者对导致这类悲剧的原因,有着清醒的批判:
        “当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年轻人和孩子跳楼比例增加的时候,说明土壤有剧毒,不适合生育。”
        “回老家总会频繁听到哪个学校孩子跳楼了,谁家孩子抑郁症了,谁家孩子不想读书了。”
        “再也不想回到高中那个‘丛林社会’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简直逃无可逃,成年工作后,起码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部落。”
       是的,在丛林社会,弱肉强食是基本法则;升学竞争的淘汰制,其实质有着丛林社会的残酷,没有温情可言。
       但是,每个孩子出身于不同的家庭,父母的遗传基因、孩子就读的学校、家庭经济状况与教育环境、所处地域和时代的社会环境,会有很大不同,许多因素,不是孩子所能改变的,甚至,学校和家庭也无能为力。孩子的学习成绩、成长速度、智能水平有不同,本来是极其自然的现象,强迫“五个指头一般齐”,根本不应该,也不可能。
       而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都需要用人。实在不能通过读书跻身社会的“塔尖”,做一个普通人也没有什么不好,许多家长不就是做了一辈子普通人吗?指望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其实是做家长的一种虚荣心。
       易中天教授“旗帜鲜明地反对培优、反对励志、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在他看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望子“成人”,而非“成龙”。这里的“成人”,指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如果这样,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就能走得更远、更稳。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不应该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更不应该将我们的期望强加给他们。希望更多家长能够以更加全面、科学、人性化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幸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减压,让教育回归本质,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每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不再凋零。
                                                                                                2024年10月17日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