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不该折翅而逝的徐迟 / 郑令琼

2736550192 2023-4-27 10:37:34
        徐迟跳楼了! 这个震撼的消息在1996年12月13日的凌晨出现在当天报纸的各大头版头条上。
        后来经过反复考证,确认徐迟跳楼的时间是在12日夜里零点前的几分钟,住在六楼高干病房的他,自己“飞”出了窗外。
        徐迟之死让文坛的许多人惋惜:像徐迟这样的人才,恐怕前后几百年,都再难复制出一个了。
        徐迟出生于1914年10月15日。18岁,他在《燕大月刊》上发表散文处女作《开演之前》并陆续创作短诗;19岁,在上海的报刊《现代》上发表诗作;22岁,独立出版轰动文坛的诗集《二十岁人》;1977年10月,报告文学《地质之光》在《人民文学》发表;1978年1月,64岁的徐迟在《人民文学》发表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徐迟本是诗人,晚年却以报告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中国人正是从他的报告文学作品中,了解了李四光、陈景润。我教初中语文,最喜欢的课文就是《地质之光》,尤其喜欢“海水溢浪,映上晴窗”的景物描写,仅八个字,极为生动地表现了毛泽东接见李四光时那种开朗、喜悦的氛围。
       徐迟原名徐商寿,最初发表诗歌没有用‘徐迟’这个名字。因为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上有三个都是姐姐,所以父母叫他‘迟宝’。后来的作品中,他才用了‘徐迟’这个笔名,“原意是叫自己生活得慢一点,不要老是快节奏、性急、匆忙。不过,我这辈子也慢不下来。”
        是的,徐迟的生活节奏总是很迅捷。上世纪50年代初,他作为《人民日报》《人民中国》特约记者,到过朝鲜战场,去过鞍钢、武钢、包钢,奔走于长江大桥和黄河三门峡水库工地,日夜兼程,步履匆匆。祖国东西南北,到处都留下了诗人的身影。“徐迟”这个笔名,并未改变他性急、匆忙的本性。
        徐迟的结发妻子叫陈松,也是浙江南浔人,有着江南女子的纯静秀丽。在将近50年的光阴中,他们一直相敬相爱,前后生了4个孩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徐迟一生的成就是与陈松的爱分不开的,他对陈松的爱也是真挚不变的。两人如同江海般声势浩大的感情,我们现在依旧能从徐迟写下的《挽陈松》中品味出一二。在诗中,徐迟写道:“彼岸有什么可怕呢?有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呵……”
     
aba48e63c70640659440afa8de14ae3e.jpeg
              (徐迟与夫人陈松)

        1985年1月,陈松因癌症去世。徐迟很想念自己的妻子,因而鳏居八年并无婚配。但他注定一生与陈家有缘,八年后,他又认识了一个叫陈彬彬的女人。这个叫陈彬彬的女人是教授,也是著名影星百灵的母亲。陈彬彬祖籍湖北京山,长得端庄文秀,早年是四川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也是校花,有着知识女性的风度,性格开朗热闹,曾在日本任教5年,是日本爱知大学的副教授、名古屋大学研究员。
        1989年,陈彬彬回国,在深圳西丽湖中国作协的创作之家碰到徐迟,于是两人开始交往。准确地说,是50岁的陈彬彬主动向75岁的徐迟伸出连理枝,她多次以向徐迟请教写作之道为由,展现女性魄力或魅力。1992年的夏天到来之时,他们在武汉喜结连理。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的是,两年后的1994年,两人又匆匆离婚——连理枝上没了喜鹊,换成了乌鸦。
        陈彬彬是一位热情似火的教授,徐迟却是一位内敛的老人,不喜欢张扬。于是,两人就如冰与火的碰撞,互相伤害。冰与火的碰撞中,火是不会有伤害的;热情和内敛,热情的人也是没有伤害的。熟悉两人的一位知情人曾叙述过几件事情,喜欢张扬的陈彬彬让性格内敛的徐迟无地自容。
        由于陈彬彬的出现,他最为宠爱的小女儿也因反对徐迟的再婚,导致父女关系长期处于冰点状态。那一时期的徐迟生活非常不顺利,心情十分糟糕,他曾经在1993年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夏天刚开始,空调用了十年,今年坏掉了。冬天的冬衣不见了,破皮袄三块钱卖出去了,什么都错了。被光耀哄骗着,死亡就在眼前了,这样过下去,已经过不下去……”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切都向钱看”的步伐渐渐侵蚀了中国文学的严肃立场,导致严肃文学越来越没有市场;老一辈的作家出书越来越困难,稿酬也越来越低,而那些庸俗文学甚至快餐文学却在中国的文学市场上大行其道。那时他主编过的严肃文学杂志《长江文艺》滞销,而书商疯狂盗版刊印畅销书,赚了大钱,过着土豪似的生活。他这个辛勤写书的人,只能住在冰窖似的卧室内,冻得彻夜难眠。
        这位完美主义文学家不能接受文学的这种变化,晚年的徐迟,逐渐开始喜欢研究宇宙、人类进化等抽象话题,甚至开始对死亡产生一种幻灭的理解。作为徐迟曾经最亲密的朋友冯亦代老先生认为,徐迟的死确有“凶手”,那就是电脑。根据冯老先生回忆,在徐迟去世前一段时间,也许是为了排遣亡妻去世后的寂寞,徐迟开始试着接触电脑。1996年初徐迟在北京过年时,冯老先生曾经去看望过他,当时的徐迟曾经在对话中多次说到“人类面临灾难”、“信息时代来临人类即将毁灭”等充满悲观色彩的言论。尽管当时冯老先生已经尝试着去开导徐迟,但是直到两人离别,徐迟都还沉浸在恐慌之中,并且言之凿凿地说这是电脑告诉他的。
        1996年7月20日,徐迟再一次给冯亦代写信,在这一封信中,他说最近的自己得了“电脑病”,一坐在电脑跟前手就会自己动起来,而且每次上网都是七八个小时,同时在信中,他还表达了自己要戒网的决心。根据冯老的说法,不少人认为徐迟在晚年使用电脑不加克制,在一天七八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丧失了自己的理智,导致精神恍惚思绪混乱,这才做出了自杀这种不合理的行为。
        尽管不少人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是徐迟当时年纪已大,再加上亡妻病故的打击,确实可能会轻信这种“人类将要毁灭”之类的谣言,从而在内心中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来,最终选择自杀。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徐迟文库”之中,珍藏着徐迟生前写过的数十本日记。在他1996年的日记本之中,有一页被徐迟划了“X”的日记。
     
1cf76ac64694413eaebbfc8e8aff0de5_noop.jpg
        这页的文字是:“我不希望这是我生命的最后篇页,如果咳嗽,最终还是最后的篇页,那也好嘛!我快死去了,死于高血压,血流过血管产生血压,便会产生流动的力量。力太强可以冲破堤防,力太小就流不动。昨天天未明服了一粒‘拜心痛’药丸,十二小时后又服了一丸,夜间又服了一丸,三丸下去才把力压到正常位置上。
        要做的事很多,自己完全不能做,只能成为人家的累赘,(为这两个字想了好半天),只是家人还是愉快地承担这个累赘的。
        过不了今冬了,自己穿衣都困难,一个人的愉快生活,失去了愉快。电脑关上,我的生命就无存在的理由,未写完的东西从此完了。武汉医院无暖气,人都是冻死的,我得和朋友们告别了。”
        读完徐迟的这一页日记之后,想必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这位当时已经82岁的老人心中的那份感情:眼看自己的生命渐渐走向终点,是多么哀伤的一件事情啊!在这样天寒地冻、内心痛苦、身体糟糕、生活无趣的情况下,他要怎样寻求人生存在的意义?再加上第二次婚姻的失败、他最挚爱的小女儿多年不和他交心等缘故,徐迟觉得与其这样慢慢等待死亡降临,还不如由自己干脆的结束。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些想法,徐迟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96年冬,徐迟作为上一届中国作协的理事,本来应该在12月16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对此徐迟早已经做好出席的准备,甚至还打算提前一点出发前往北京。
        然而就在出发之前,徐迟忽然感到身体不适,并且在11月25日住入了武汉同济医院的6楼高干病房。经过专家会诊之后,医生发现徐迟的血压不稳,并且支气管炎还在发作,因此建议他住院治疗,徐迟同意了。尽管在住院期间徐迟表现得有些烦躁,但总体来说,他的生活还算是很安静的,他读过的报纸都整整齐齐地堆在附近的沙发上,并且还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生前的徐迟,一直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及各界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最早想使用电脑写作,省里知道后拨款为他购买了一台,后来又根据他的要求更新换代;他苦于武汉冬天的寒冷,作协特别为他在书房里安了暖气;1995年,省政府又特别为他拨出二万元,对他的暖气设备进行了改造。他年纪大了,省作协同意他请保姆照顾生活,但他喜欢安静,自己后来辞去了保姆。
        12月12日当天,湖北作协党委书记带着礼物看望过徐迟,并且把中国作协的开会通知交给了他,大家都希望徐迟能够参加北京的这次会议。可徐迟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只能婉言谢绝,临走之前还特别嘱咐湖北作协的同志们到北京代朋友们好。
        12日晚上病房关灯休息之后,据与徐迟同病房的病友回忆,虽然大家都躺下了,可却还没有真正入睡。大约晚上9点钟的时候,徐迟外出了一下,抱怨房间里面太热,于是就把窗户给打开,然后又回到了病床上。后来,这位室友迷迷糊糊之中听到徐迟轻轻打开了通往阳台的大门,紧接着一阵沉寂之后过了一会儿,他似乎听到一阵沉闷的响声……不过,这位病友并没有想到徐迟这样一位大作家会从窗户之中跳出去,还以为徐迟是因为睡不着觉去窗口透气呢。
        徐迟跳楼之后不久,同济医院的当班护士来到徐迟病房之中查房,发现病床上没人,她首先想到的是,徐迟是不是去厕所了呢?可在厕所也没找到他的身影,然后她就找到阳台,就发现窗框的一部分已经被拉脱了轨。她朝下一看,在冬日的月光之下,护士的手电筒照在了一团白色的物体上,她才急忙给当班的同志打了一个电话;当医生和护士发现徐迟的时候,徐迟甚至已经连呼吸和脉搏都没有了。要知道,像徐迟这样一位80多岁身患重病的老人从高高的6层楼上一跃而下,而且还是在寒冷的冬夜,就算华佗在世恐怕也无能为力。最后,同济医院给出的结论是:生前坠楼。
   
下载 (1).jpg
            (徐迟和巴金)
        1996年12月27日,湖北文艺界及有关人士在武汉举行了悼念徐迟的活动。武昌殡仪馆大厅内,放满了花圈,给徐迟送花圈和发来唁电的个人与单位很多,有
宋任穷、巴金、关广富等人以及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湖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章含之在挽书上写道:“送徐迟老友,愿你与冠华天国重聚。”徐迟的姐夫伍修权将军和姐姐徐和送的花圈则摆在显眼处。遗像两旁,高悬的挽联上写着:
       与祖国共安危  与人民共甘苦  悠悠六十载跋涉遍神州  堪称时代歌手,
       为历史写丰碑  为新人树形象  煌煌千万言誉满海内外  无愧中国作家。
       这是对徐迟一生的生动概括与真实写照!
    v2-ba14ddd6d88e2c1c7600c148c976772e_720w.webp.jpg
   


下载.jpg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