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老舍的悲剧 / 郑令琼

7965 0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5:25: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写过王国维的死,没有谁能能说明他为什么自杀。原本想要写一个系列,中国的屈原、徐迟、顾城、傅雷等,都是以自杀结束生命的有口皆碑的文人。还有美国的杰克·伦敦,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日本的川端康成,美国的海明威等,声名赫赫世人皆知,也是自杀了的诺奖级别的大文豪。
        选择自杀,原因扑朔迷离,没有哪位自杀者详细说明理由。在他人眼里,自杀只能算是一种悲剧,对于原因,只能根据不同线索,作出种种猜想。
        老舍,本名舒庆春,曾经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盛誉。1949年12月,在美国讲学的老舍辗转回国,他以真诚乃至亢奋的心情想要赞颂新生活、新社会。1950年完成的剧本《龙须沟》,排演后大获成功,他因此被北京市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成为文艺界的样板人物。不止有《龙须沟》和《茶馆》,他还写了大量的歌颂、宣传之作,是用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劳模”,曾先后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与周恩来私交甚好。
        1966年8月24日清晨,老舍将自己仅有的一件白衬衫与一封遗书交给妻子胡絜青,便独自前往太平湖边。尽管老舍的意图不言自明,但妻子却毫无制止之意,而是选择漠然置之。
        那一天,有人看到老舍独自在湖边坐了很久,彼时他心中所想,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也许他在回顾自己的一生,也许在想念那触不可及的爱情,也许是想象着那个比远方更远的地方,过往的一切似乎都成了谜。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不知道为何家人会如此待他,不知道为何命运会如此不公,他唯一知道的是,这里,便是结局。
        当日傍晚,67岁的老舍不堪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关于他的死,公认的说法是,他因被文革迫害,不忍屈辱,于是选择了在太平湖结束自己的生命 。
        就在前一天,1966年8月23日,北京女8中的红卫兵冲击市文联,共批斗了30多个作家、艺术家,其中就包括作为市文联和作协主席的老舍。
        有关资料显示,当天老舍先是被拉到孔庙批斗并遭殴打,“一下子就被打得头破血流,血顺着脸和胸就流下来了。”红卫兵在他身上挂了一个牌子,一个女红卫兵用皮带打他,他性子刚烈,就把牌子砸到这个人的头上。批斗会后,他被抓到了派出所。后被人送回文联时,有上百个红卫兵在门口等他,“他们就轮番地打他、斗他,他渐渐就奄奄一息,遍体鳞伤了。”
        不断的批斗,不让睡觉,一斗就是很长时间,一直站着。体力和心力上的透支都很大,更别提他是一个老人。但是,他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半夜回家,家人还不让进门。外人的背叛,对于伟大的人来说往往不足挂齿,但至亲至爱的人背叛,就连最为睿智的人,都会十分难受。于是,老舍的精神上开始不稳定起来。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之后多年都反复思考着父亲的死。据跟老舍一起在孔庙挨斗的一些难友们向舒乙回忆,当时他们发现老舍先生的眼睛发出了异样的光,他们觉得非常害怕,第一个印象就是:他肯定要走了。冰心也曾对他说,“你爸如果死,肯定是跳河”,因为“他作品里的主人公有骨气的人、好人全是这么死的。”
        1978年6月,为老舍平冤昭雪的骨灰安放仪式上,骨灰盒里放的是眼镜、钢笔……而太平湖,在1971年就已被填废,原址上建了地铁机务段。
        同样有很多人认为,他的自杀,和他爱而不得的纠纷感情,离不开关系。
       1931年,老舍与胡絜青女士结婚。1934年,老舍受聘山东大学任文学系教授。因抗战爆发,1937年11月,他只身奔赴“大后方”武汉。当时,他大女儿4岁,儿子2岁,幼女年仅3个月。此后,胡絜青带着孩子和母亲一起在北京生活,与老舍的这一离别,整整6年。
          1-2103250T33DA.jpg
           这6年间 ,老舍与另一个女人扯上了联系,此人便是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赵清阁,当时身任“秘书”,她曾得到过鲁迅的接见和关怀。
        1938年,经武汉文艺社社长胡绍轩介绍,24岁的赵清阁第一次见到老舍,当时,二人共同担当《弹花》杂志的编辑,那一年老舍39岁。当时,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出于崇拜,出于欣赏,出于扶持,两人互生情愫,很快“住到了一起”。两人常常一起畅谈人生,一同写作。赵清阁的到来,给孤独的老舍,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几年之后,胡絜青带着孩子历经波折前去找老舍,1943年10月抵达重庆。当时的老舍,既没有马上去接胡絜青母子,也没有让胡絜青母子几人马上过来。当胡絜青母子在别处住了十多天再到北碚[bèi]与老舍相见时,赵清阁已经搬了家。
        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不久,经历了两年痛苦挣扎的她,又迫不及待地离开重庆回到了上海。
        临别的那一夜,大雨如注,仿佛上天也在哭诉着别离,老舍挥泪写下一首情诗赠予赵清阁:“风雨八年晦,霜江万叶明。扁舟载酒去,河山无限情。”
        之后,老舍也随着去往了上海,而胡絜青也随后“追”了过去。赵清阁与老舍在上海见了面之后,送走了老舍,并用八个字结束和概括了这段恋情:“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赵清阁与郭沫若、茅盾、张恨水、梁实秋、冰心交情深厚,在重庆时,她曾两次见到周恩来。她一辈子创作的剧本、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称得上是著作等身。
        最终,抗战胜利后,赵清阁一直居住在上海,且终生未婚。她藏有老舍大量的手札,晚年她把书画捐给了国家,家里挂的都是复制品,惟一留下的真迹是老舍的对联:“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边上的小字是“清阁长寿”,落款为“老舍恭祝”。它被挂在她书案前方的墙上,与她朝夕相处。
        1999年2月16日,上海这座城市在除夕未尽的余欢中缓缓睡去,赵清阁将老舍写给她的80多封书信付之一炬,她害怕这些书信若传后世,后人会对老舍恶语中伤,因为太爱,所以只能放在心底。
        那个时代,不少文人同样闹出了不少的婚外情事件。沈从文、徐志摩、胡适,甚至于说鲁迅,皆是既娶了妻,又与其他女人有瓜葛。而老舍,也同样走向了这条道路。
        人,似乎很难满足现状,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想要的东西很简单;但是一旦拥有,又容易开始想要更多。
        饱受折磨的老舍,即便回到家中也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妻子与儿女对他亦是百般冷落,此时的老舍孤苦无依,倍受煎熬,也许,他想到了曾经温馨却再难相见的赵清阁,想到了现在极其冷漠的家庭生活,于是,全然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再多的猜测也只能是猜测,昔人已去,留下的只有故事和传说。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