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小说] 【小说】“东方蜜”之恋(作者:余常春)

5422 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0:00: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东方蜜”之恋
余常春

      刘东方,既是她的学名也是她的小名,人们一般都亲切的叫她——东方。她妈生她的那天,刚好东边天上发白,她爸欣喜之余,就给她取了这个名字。

      东方20岁那年,就随人来到浙江某县的一个工厂打工,期间认识了当地的一个年青人,经过短暂的热恋,很快就结婚生子。婆家虽然在农村,但家景殷实,是当地有名的种瓜大户,尤其是生产的一种甜瓜——“东方蜜”,是当地的抢手货。其发展的趋势可谓蒸蒸而上。

      只可惜,她丈夫有了几个钱,就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打牌赌博,找女人。多次劝说,置若罔闻。东方忍无可忍,最终两人分道扬镳离了婚,她带着创伤,带着遗撼,带着五岁的女儿,毅然地离开了伤心之地,回到了离别已久的父亲身边。

      她认为,她的失败,使她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个物欲橫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女人的地位与她的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女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

      在回家的火车上,她抱着五岁的女儿,迷迷糊糊的,一直没有睡着,她想得最多的是回家后做什么……

      当她背着行李,牵着女儿走出站台后,觉得家乡的空气格外新鲜,山水分外亲切,心里洋溢着满满的温情,她有些陶醉了。

      突然间,一个开着三轮摩托的年青人,嘴里不停地喊着“东方!东方!我来接你啦”。向她急驶而来。

      东方定神一看,见是小老弟,十分惊讶,便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小老弟浅浅地一笑,说,我前天晚上到你爸那里坐了会,是他告诉我的,你爸的脚崴了不方便,我怕你带的东西多搬不动,又有孩子,所以我就来接你啦,如不嫌弃就请上车。

      东方莞尔一笑,亲切地说,小老弟呀,这多年啦,你还没长大。一边忙对女儿说,快叫“叔叔”。

      车子发动了,在平坦的山路上像蜗牛一样走得很慢,小老弟似乎想把车子定格住,能和东方多呆些时候。

      他们两家住在一条沟渠边,隔着四五户人家。有什么事不需用手机,站在门前敞开嗓子一喊,对方便知。

      她们两家十分要好,东方与小老弟从发蒙读小学,直到高中毕业都在一起,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积淀了深厚的感情。

      双方家长见孩子们情投意合,便提意给他们办了几桌定婚酒席,没想到仅十万块的彩礼钱没有达成协议,而断送了一桩美好的婚姻。有情人落得个劳燕分飞。

      东方的突然归来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特别关心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村里李书记。他一听说东方回来了,高兴得不得了。对她说,你回来了为我们村增加了新鲜血液,我代表党支部和村委会表示热烈欢迎,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帮助你回乡创业。第二个是你可以想得到的——小老弟。第三个是孤苦伶仃的老父亲。

      在李书记的提议下,由东方、东方父亲及小老弟参加召开的四人商讨会议,会议有些争论,除东方父亲要求东方继续在外打工外,其他三人一致赞同东方在家创业——发展“东方蜜”的生产。

      这年,经过她和父亲的共同努力,种植的五亩多地的“东方蜜”长势良好,正值开花结果的关键时刻遇上了大旱,父女俩不辞辛苦,肩挑手提,也只是杯水车薪。一株秧兜淋一瓢,把整个秧苗淋一遍,至少需要半天功夫,还不说前面淋了后面又干上了。

微信图片_20201019095954.jpg (60.72 KB, 下载次数: 30)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小老弟开着车打田边经过,见满地里耷拉着的瓜叶和东方父女肩挑手提抗旱的匆忙样儿,歉疚地说,东方,对不起,我来迟了。这样吧,你们先干着,我去拖抽水机。说着,一溜烟就把车子开走了。

      天上挂着星星,地里亮着电灯。放在沟边的柴油机“突突突“地发出的响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东方不时在田中移动水管,小老弟紧紧握住水龙头,一株一株的认真浇灌着,他要让它们喝得饱饱的。

      老爷子看着眼前的一幕,情不自禁的叹息道,我们家要是有这么个小伙子该多好哟!

      站在近处忙活的东方,听了老爷子的叹息,什么也没说,只用眼瞪了他一下,意思说:我们的事就是你们(那时母亲在世)在旁边打的横锤,你还好意思说。
这时,除了浇灌时的水流声外,夜已深深入梦。

      因为干旱的原因,“东方蜜”的个头、味道虽然没有受到影响,但长相不够周整,没有卖相。贩子上们一看扭头就走了。

      东方望瓜兴叹,急得直想哭。在一旁的老爷子虽说也有些着急,毕竟见多识广,遇事冷静。他笑了笑,说,天无绝人之路,东方不亮西方亮。

    老爷子的话就像一头雾水泼向女儿,使她感到迷茫和不解,但她毕竟年青,脑袋瓜子转得快,就在她的闪念中,忽然意识到了“西方”的意思。

      这些天,每日清晨天未亮,小老弟就开着装满“东方密”的三轮摩托车和东方在乡间的小路上穿行。

      到达县城菜市场的街边后,小老弟吆喝,东方称秤收款。由于瓜新鲜,且价格适中,两三吨瓜一个早上就售完了,


       有时候俩人还开着车串巷售卖,配合得十分默契、完美,有个别不知情的老奶奶,在他们手中接过瓜后,竖着大拇指称赞道,你们真是天生的一对!
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总是尴尬的搪塞一下,但两人的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转眼就是年底。

     受东方的邀请,村里的李书记、小老弟,及东方爸爸,又一次在东方家召开了会议。李书记说,发展农副业生产,是农民回乡办企业的一个重要途经。我们村支部一定大力支持,根据中央精神和你们的实际情况,我个人建议:第一,扩大生产规模,把现有的五畝多地扩大到二十多畝,建设成为我村第一个“东方蜜”生产基地。第二,村里帮东方在银行贷款,搭建大棚,科学种瓜,做到赶时间,保季节,一季变两季,多品种的瓜果生产。第三,抓落实。当前最紧迫的是劳动力和面积的落实。   

      书记讲完后,东方起身给每位的茶杯续上水,有些为难的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这两个问题只有求助小老弟了。

      书记心里明镜似的,但他故意发问,为什么?其意在让东方把问题主动挑明。

      她说,我们与小老弟他们田挨田,我们十亩零二(包括已种瓜的五亩多田),他们九零亩八,加起来刚好二十亩,整数。他们家只他和他母亲两个,家又隔得近,在一起合作十分适合……

      李书记打断了东方的话,观点鮮明的说,你们两个都不是小孩子,为了尽快组建“东方蜜”的生产基地,都要实事求是,干干脆脆。依我说很简单,两家的地一合,共同谋发展。两家的人合,一起上阵干。

      李书记的话说到了他俩的心坎上,东方的爸爸脸露笑靥。但小老弟却有些犯难,说,我妈是个记恨心很强的人,当年我与东方订婚时,因为十万块钱拿不出来而定婚告吹的事,在她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没有解开。

      李书记一听,似乎觉得很有把握,对小老弟说,你妈的工作我去做。

      没想到小老弟的妈就是不买帐,李书记碰了个软钉子。

      东方见李书记无果而归,想必只能自己亲自去见婆母,才能使冰释前嫌。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东方一家人起了个早。东方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女儿提着礼物在旁边随行。她们一到小老弟大门前的场子上时,小老弟娘母子早就恭候在那里。

      东方父女的造访,犹如久别的亲人重逢,催人泪下,场面动人。

      只见东方上前,亲切地叫了一声“妈!”,女儿紧紧地抱住小老弟的妈,甜甜地叫着:“奶奶——”。此时,东方的爸爸自己将车子向前滑了一下,对小老弟的妈说,老姐姐,你就原谅原谅我们吧!

      心诚所至,金石为开。东方一家人“负荆请罪”的恳求行动,深深感动了小老弟的妈,看着这个场景,她有些抽噎地说,我一个乡下老妈子,有时有些蛮不讲理,你们就不要往心里去……

      大棚的搭建,土地的翻耕,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这天,李书记没有去生产基地,直接落了东方的家,见小老弟的妈在那里忙活,关切地问道,大妈,你们还好吗?

     小老弟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村里支持孩子们办的“东方蜜”基地,为孩子们在乡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就了他们拖了多年的婚姻。话到这儿,她老人家似乎显得有些忸怩起来:我也不知不觉地搭了一个顺风车,婆婆变成了妈妈。

     李书记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说,老人家,您真逗。

        

评论1

秋天余常春 发表于 2021-3-3 19:26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谢李老弟打赏!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