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关注] 我国历史上居然有四个“松滋县”

 
8397 1
发表于 2017-5-3 10:20: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松滋”之名最早出现于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高后吕雉封沛县同乡徐厉为“松兹侯”,封国在今安徽省宿松县,共传三代,因松兹侯徐悼获罪被废,松兹侯国改为松兹县,属衡山郡管辖。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松兹”为“松滋”。这便是历史上第一个“松滋”,宿松也成为了“松滋”地名的起源之地。
     到了三国时期,魏国分庐江郡西北5个县另立安丰郡,松滋便是其中之一,松滋县治北移近二百里,迁至今天的安徽霍邱县城关镇许集村,这便是历史上第二个“松滋”。
到了晋武帝时期(公元265—290年),全国统一,为均衡全国人口田地,防止旧勋阀坐大生事,便实行占田制,开始大规模移民。居处于今霍邱县的部分松滋人,便被强行迁徙至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侨置“松滋郡”,郡治在今九江县城。到了东晋末年,战争频发,该郡人口锐减至3000户以下,因此不能称郡,朝廷便将“松滋郡”降为“松滋县”,县治在今九江县原德化县城。这个侨县(郡)便是历史上第三个“松滋”。
     公元317年,由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随着前赵诸国对晋国的穷追猛打,晋国渐渐地失去了江北之地,晋国遗民纷纷追随皇室迁徙至长江以南。与此同时,松滋等河东8个县的流民,纷纷涌入荆州南郡。这8个县分别是:松滋(今安徽霍邱县)、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东北部)、临汾(今山西运城新绛县)、闻喜(今山西运城北部)、永安(今山西霍州)、广戚(今山东微山县南)、谯(今安徽亳州谯城)、安邑(今山西夏县)。
     到了东晋成帝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朝廷为了便于管理,便在本地侨立南河东郡(即长江以南的河东郡),下辖上述8个侨县。此时,便出现安徽霍邱、江西九江、湖北涴市三个松滋并存现象。
     到了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废郡、存州、并县,将安邑、永安并入公安,其余6县并为松滋,从此松滋县在疆域界定上趋于稳定。这便是历史上第四个“松滋”,即今之松滋。
小编很辛苦,求赏赐~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评论1

酒入我身 发表于 2017-5-7 07:33:16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有点牵强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