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冰心臧克家等文学大师,我永远怀念你们 / 郑令琼

6644 1
发表于 2016-4-11 09:16: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736550192 于 2016-4-11 09:21 编辑

       斯人已远,音容永在。冰心、臧克家、魏巍、袁鹰,这些在中国文学界闪亮的名字,是我从事作文教学的导师,也是我为文与做人的榜样,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1991年秋,我应邀出席荆州市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一个会议,主持人是余映潮,推介我参加这个会议的是王世发。这两位仁兄对我多有提携,他们都非常优秀,研究成果众多,著述极其丰富,曾经是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的封面人物,后来都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全国很有影响。
       在这个会议上,新参加的文学社团要填表,我本来只是想见识一下这种研究会是干些什么的,自己所在学校的文学社还在酝酿中呢,没想到现在就要正式填表了。拿到表我来不及细想,唐代诗人李商隐那句赞扬文学后生的诗句“雏凤清于老凤声”,自然浮现在我脑中,于是我在表上写下尚在襁褓中的文学社名称:“雏凤”。
       会议内容很充实,令我激情满怀,会后我写的一篇散文《既要敬业,也要养生》,在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了,有好些媒体还做了转载。
       回到学校,我立即和教师们通气,以我所在班级为重点,各班推荐了两三名学生,全校30多名写作爱好者,汇集在了“雏凤文学社”大旗之下。
        我做事不乏理想主义色彩,总希望不做则已,做则定要出色,形成影响。稍加思索,我的头脑中便冒出了请课文作者题词的大胆设想。于是,我留意寻找作家的住址,以便写信联络。
        在《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专版中,我读到了回忆袁鹰主编这一版面时对青年文学家着力栽培的一篇文章,他的抒情散文《井冈翠竹》文采熠熠,很受师生欢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给袁鹰写了一封信,恳请他为我的雏凤文学社题个词,并且,希望他能告知我几位课文作者的住址,我列举了一串名字给他。不知他详细地址,我只好把信寄给人民日报大地专版。
       在忐忑不安中大概等了两个多月吧,我就收到了袁鹰的回信,他首先解释了回信已迟的原因:因为他早已离休,我的信被误压在积稿堆中,一位编辑不久前才偶然发现交给了他。他说道:“耽搁太久,实在抱歉”,“遵嘱写了两句,表示一点祝愿之忱吧”,而且,逐一告知了几位课文作者的住址。
      我的学生十分兴奋,学校也很高兴。处在大山中的师生,对课文作者自然持仰视心态,觉得他们高不可攀,没想到北京的大文学家如此热情。大家奔走相告,学校鼎力支持,第一期社刊《雏凤》立即印出,扉页就是袁鹰的题词:
        人们都熟悉“雏凤清于老凤声”,是不是都想过这个“清”字是由无数血汗和智慧积聚而成呢?
        囿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刻钢板相对落后些,铅字打印更漂亮一点,一本薄薄的学生作品,学校安排打字员打了好几天。我向东北的《中学生作文指导》推荐了首任社长汪凌云的一篇习作,马上被发表了,社员们心中的写作欲望由此更加强烈。
       按照袁鹰介绍的地址,我给中央民族学院的冰心老人写了一封信,请求她写个题词,她有《小桔灯》、《纸船》等多篇作品编入中学语文教材。我实在拿不准,作为年龄最长、资格最老、作品曾被翻译成许多种语言的中国文豪,她会不会理我这个位居深山、30多岁、素昧平生的青年教师。
       1992年6月底,冰心这位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居然给我寄来了她的题词:
       雏凤要清于老凤声,就要在“清”字上多加功夫。
       这时的冰心,已经92岁,我不知她握笔写字时手会不会发抖。简短的题词可谓语重心长,为了表示慎重,她在宣纸写成的题词上,加上了篆刻的印章;信封上的字,也是她亲手写成的。
      我主编的《雏凤》,每学期一本,必用一个名家的题词。刊物印出之后,我会给题词的名家寄送一本样刊。袁鹰和冰心收到刊物后,都分别给我回了信,表示了谢意。袁鹰写到:“今天是六一节——少年儿童的节日,恰好收到您寄来的两期《雏凤》和名茶,我的喜悦您可以想见。能为贵校文学社尽点绵薄微力,不足称道,您太客气了,过誉之词,我是极不敢当的。”冰心则是开具收条一般,写明收到了我寄的三样东西,并且说道:“十分感谢,匆祝近安。”
       1992年5月,我给中国诗刊社的臧克家写信请求题词,他的《有的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诗文,艺术手法独特,造语凝练精湛,不惟中学生,我们做老师的也甚为喜爱。很快,我就收到了他6月19日的回信,读信以后,我不由得热泪盈眶,并深感愧疚。原来,臧老此时“年已八十有七,百事萦怀,得不到半刻清闲。为了不辜负小社员们的期望,抱病题句,愿他们努力追求,锲而不舍,在未来的文学园地里结出丰硕的成果。”我很难想象,一个罹患疾病的耄耋老人,带着何等殷切的期望,在无法摆脱的冗务中,安排出宝贵的时间,恭恭正正地为我撰写题词和回信。他的题词是:
       希望校园这块土地上,能培育出一批有作为、有成就的文学人才来,刻苦努力,是成功之母。
       他的题词是用毛笔写成的,签名之下,也加盖了篆字印章。
       1994年春季,我又向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魏巍去信索取题词,他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几十年,影响了整整两代中国人。关于此文的写作经过说明,也是大学、中专中文写作的传统教材。
       不久,信封上印着“北京军区政治部”地址的魏巍将题词寄给了我,时间署为“九四年初夏”。颇有软笔功力的题词内容为:
       多读,多写,多接触生活。
       每次课文作者的题词寄到,学校都立即在黑板上公告了这一消息。老一辈文学家们的题词,给了我校学生一次又一次欣喜和鼓舞。
       此后,著名哲学家、解放军报理论处的章炳元,不仅为我校文学社写了题词,而且寄送了他的一些书籍,与我有数年的书信来往。他有三篇紧密结合时政的哲学论文入选当时的初中教材,这在那个时候十分引人注目。还有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胡明道以及余映潮、王世发等,都为我发起的文学社作了题词,予以支持。对于他们,我永远心存感激。
        为了不辜负文学大师和杏坛名家的热切期望,我积极指导文学社的学员们努力写作,向各地学生报刊热情推荐学员们的作品,鼓励学员们参加全国各类写作大赛。学校为我提供经费,让我到成都、承德和本省各地出席各类语文教研活动和文学社研究活动,使我结识了许多专家和同行。因为社刊规范,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众多,其作品经常见诸全国各类报刊,我发起和指导的文学社几次获得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一等奖,学生们都以加入文学社为自豪。
      1996年秋,在停薪留职的大潮中,我走向了民办教育,告别了文学社。所幸的是,虽然校长已经换了四五茬,直至今日,我校雏凤文学社仍然在朝气蓬勃地发展着,社刊每学期一本从未中断,社员们的作品每年继续在各类报刊中陆续发表,在各级组织的评比中,她仍然保持着一等奖的风姿。我想,已经谢世的文学大师如果在天有灵,一定会深感欣慰;健在的专家和同仁,也会如我一样感到由衷的高兴。
52eafc57gdc91aa34930a&690.jpg 52eafc57gdc91ab2871c4&690.jpg 52eafc57gdc91a9556fd5&690.jpg 52eafc57g7c74f72c6b24&690.jpg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评论1

zzc011024Lv.2 发表于 2016-5-2 14:43:44 | 查看全部
都是宝。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