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xyun 于 2015-6-1 20:29 编辑
爱好摄影,应将摄影和人生境界融为一体、思考摄影快乐、身体健康与身心健康。即使片刻的沉思、高山、流水、建筑、浮世的人物,都是我们思考的理由,想象的空间。摄影要深入生活,不畏艰难。要扑捉光影和色彩,需要身临其境;也许道路很迷茫,但只会越走越清。 大自然是我们眷顾的摇篮,世间人与事,你无法回避,只有坦然面对,聚与散、权利与义务、欢乐与悲情―――我们得用敬畏与尊重来看待。 为什么用这个名字,从松滋河说起,而今,松滋河已成为一条季节性通航河流,冬春季,河床滩多水浅,通航期一般在5-10月间。上世纪50年代,汛期南来北往的船舶通行无阻,上世纪70年代,新江口有客轮直达沙市,现已被陆运所替代。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影响我们的成长,也影响这个城市的发展,我仅能以孤独的光影,来讲述它遗漏的故事。30年前,我们大多这样的年龄的人说起新江口,就是“青峰山下,松江河边”。并且白云边酒的前身,也叫《松江小曲》、《松江大曲》。从它的过去、它的周边说起,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设想,注定它不是完美的――― 用相机记录人与事的一瞬间,但恰恰是“这一瞬间”散发着芸芸众生中最平凡的人那种感动与温暖。 第 一 季 渔 舟 唱 晚 松滋河边的捕鱼人,虽然辛苦,但是收获并不是很多,而且,冬季枯水季节的到来与上游三峡水坝的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方式已濒临消逝。 约1978年,王传友五十五岁,他每天清晨四点都要起床,与老伴一同到江边去收网,之后要把网到的鱼赶到早市去卖。以前的大船已更换成了小舢舨,他没有力气划大船了。 但是,王传友还是为自己的生活感到庆幸,发小张木生在解放前淹死了,他太自信,大冬天还仗着自己水性好去赶松滋口捕鱼,一阵北风,船翻了,他再也没有游上来;读过私塾的梁有才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成份不好被批斗腿子打折了,至今走路还是一跛一拐的。 幸亏自己家祖上一辈子的穷,如今成了一件光荣的事,解放后什么都要公私合营,但就是没要捕鱼的合营,在59年60年自己家过得比人家都匀巧,想当年置备了一整套的拉网、丝网、甩网还有一条木船,与老伴出一次船,几乎什么鱼都有,鲫鱼、鳊鱼、黄鲴、江鲢、丁宫、青虾、螃蟹------孩子们也渐渐拉扯大,没有受太多的苦。 自从新江口的大桥修好这后,这个原来叫做“华子咀”的小码头越来越热闹,桥下自然形成了市场,从桥上下车的客人也在河街一带打住,王传友所捕捞的鱼也愈加好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