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爱”的力量 ——读《爱,总能让人感动》 / 郑令琼

1495 0
发表于 2024-10-10 08:44: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736550192 于 2024-10-11 17:18 编辑

   《爱,总能让人感动》,作者支欣名不见经传。乍看书名,我以为是阐述人性的泛爱,对于我这个尚在中学上班的人来说,应该特别值得一读。因为,几乎所有著名教育家都认为,富有爱心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一目十行地浏览了目录,原来这是一本讲述名人性爱的叙事作品,与教育领域常言的师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鲁迅、胡适、巴金、冰心、徐志摩、丁玲、钱钟书等文学大师,仍有作品活跃在中学或大学的教材中,了解他们的爱情生活,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更准确地解析这些大师的作品,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我沉下心来,展开书卷。
   鲁迅与结发妻子朱安的婚姻,完全是因为不想拂逆母亲的意愿。朱安比鲁迅大两岁,脸长鼻子扁,显老,不识字,足不出户;鲁迅从没进过她的房间,她也就没有生育。鲁迅对朱安虽然无爱,但很尊重她。1936年10月鲁迅逝世,朱安仍一如既往照顾鲁迅母亲,直到鲁迅母亲1943年去世,她自己则守护着周家直至1947年6月29日病逝。
   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士大夫之家的许广平,祖父曾任浙江巡抚,她是鲁迅的学生,比鲁迅小18岁,1925年3月11日初识鲁迅后,由敬生爱,终使鲁迅感动。1927年10月3日,二人同到上海,开始了共同生活,1929年9月27日,儿子周海婴出世。他们两人的感情,许广平自述为“与其说是夫妻关系,倒不如说……时刻保持着一种师生情谊”。鲁迅深爱许广平,逝世前紧握许广平的手:“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但许广平挚爱鲁迅,未再改嫁,直至1968年3月3日去世。
   胡适,1891年12月17日出生于今天的上海浦东新区,祖籍安徽绩溪县。他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经袁同礼考证,胡适共获得博士学位36个),曾出任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一生著述宏富,成就卓著。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的一场庆祝酒会上,胡适发表即席演讲,不料讲到一半,突然心脏病猝发,倒地而亡。
   年轻时的胡适吃喝嫖赌抽样样有瘾,有人根据胡适留下的札记作了统计,他59天打牌16次、喝酒14次、进戏园捧戏子19次、逛窑子嫖妓女10次。
   留学美国期间,1914年春天,胡适与大他16岁的美国姑娘艾迪斯·克利德·韦莲司相识相爱,但双方母亲坚决反对,胡适只好放弃。“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对韦莲司深情一片,二人终身书信不断。韦莲司也终身未嫁,垂暮之年将她与胡适毕生的通信寄给了胡适妻子江冬秀,请求胡适纪念馆妥为保管。她于1971年去世,享年86岁。
   告别了韦莲司,胡适又遇到了同在美国留学的才女陈衡哲,对她情愫绵长,半年间通信40余封,谈的都是文学,两人仅在1917年4月2日见过一面。因为胡适已接受了母亲包办的江冬秀,1919年陈衡哲答应了胡适好友任叔永的求婚,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76年1月7日,86岁的陈衡哲在上海逝世。
   胡适的妻子江冬秀是个小脚太太,深受胡适母亲的宠爱,没有文化,但厨艺很不错,喜欢打扑克,与胡适生育了两个儿子。她性格泼辣,如母老虎,不让胡适与崇拜他的女性交往甚密。胡适时常忍让,自讽要发起“怕太太协会”,所以两人的生活很是平静,没有半点涟漪,相伴直到终老。天才作家张爱玲曾羡慕地说:“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是罕见的幸福的包办婚姻。”
5cbad0c9-6931-4c95-b466-6e74c51eabaf.jpg (194.96 KB, 下载次数: 7)
   胡适结婚时的伴娘是表妹曹诚英,小胡适11岁,当时匆匆一眼,两人便已经是深情款款。1923年胡适到杭州休养,遇见了正在杭州读书的曹诚英,于是,曹诚英始终陪伴在胡适身边,两人的感情也迅速升温,后来胡适再次来到杭州,两人终于在烟霞洞结下了爱的结晶。三个月后,胡适向江冬秀表明自己已经爱上曹诚英,想要跟她离婚,没想到江冬秀却拿起菜刀,以两个儿子的性命相要挟,胡适被吓了一惊,自此不敢再和江冬秀提出离婚,两人的关系也以曹诚英的堕胎而就此告终。后来,曹诚英任教于沈阳农学院,1973年病逝于安徽绩溪。
   1918年,21岁的徐志摩去美国克拉克大学读书前,已经结婚三年了,妻子张幼仪,出身显赫,人也漂亮,可是徐志摩对他却没有激情,只是拗不过父母的安排,才走向了婚礼。洞房之夜,他躲在另一房间看书,众人找到他要将他拽回洞房,尚在读高中的他说道:“怪不习惯的,就让我和妈妈睡吧。”
   后来,这个骨子里透着浪漫色彩的青年,在英国留学时爱上了时年16岁、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不顾所有亲友的反对,在1921年初秋与张幼仪离了婚。可是,当年10月,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回国了。次年,他应邀到清华大学演讲,再次见到了林徽因,只是林已成为徐志摩老师梁启超大公子梁思成的未婚妻,尽管后来他与林徽因同时接见了印度的泰戈尔,并在泰戈尔的《齐德拉》中扮演过公主与爱神,但是梁启超洞察徐志摩的感情,为了避免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安排梁思成与林徽因去了美国留学,让徐志摩不得不斩断了情思。不久,一代名媛陆小曼因为缺乏对丈夫王赓的激情,爱上了徐志摩,在胡适、刘海粟等人的帮助下,几经曲折,1926年8月,陆与王离婚,徐与陆订婚,梁启超应邀致辞:“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绩,且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要尽妇道之职。”闻听此言,满座皆惊,徐志摩和陆小曼更是尴尬不已。
1b3c4e8e-1895-49a3-8830-6fef873a4303.jpg (170.49 KB, 下载次数: 7)
   1931年11月18日,为满足活跃在交际场所甚至吸食鸦片的陆小曼大手大脚的开支需要,在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10多所大学任教、疲于奔命的徐志摩,在上海飞往北平的飞机上,因飞机雾中撞上山顶而逝世,年仅35岁。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的画家、作家陆小曼从此守寡,年仅29岁。建国后,她曾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在上海病逝,享年65岁。
   看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文人大多用情不专,尤其是徐志摩这样的性情浪漫者,免不了因色生情,喜新厌旧。但是,并非著名的文人都是如此,对爱情专一的大作家也大有人在。
   从始至终相爱到老的作家有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和妻子萧珊(1917年-1972年8月13日),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和丈夫吴文藻(1901年4月12日—1985年9月24日),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和妻子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他们的爱情很执着很专一,真正做到了相爱到白头,即使双双遭受了站台批斗、下放农村、收监蒙羞,也没有滋生过一丝离异之心。
   读完全书,我不能不对“爱”这个字眼,重新审视一番。我想,如果说“爱,总能让人感动”,终身不离周家的朱安感动了鲁迅、尽心服侍胡适的江冬秀感动了胡适吗?徐志摩见一个爱一个,这样的爱值得被感动吗?如果变换了对象的爱能感动对方,人们又怎么会赞叹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那么多因为情变而产生的闹剧悲剧又怎么会存在?如此想来,当不该有的两性之爱到来时,究竟是应该被感动还是被挡开?
   不仅如此,在评价一个人时,“爱”究竟占有多大分量?鲁迅让朱安一辈子守活寡,他依然享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至尊头衔。胡适与那么多女性关系暧昧,美籍华裔学者唐德刚仍然评价他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更多人肯定的是:胡适始终保有一份温和、理性与包容的态度,为人宽和,文笔也最为顺畅,是继梁启超之后中国又一位思想启蒙者。而且,“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看来,历史评价更看重的是才能与贡献,品德并不重要;爱,更会被忽略。
   曾爱上徐志摩、结果嫁给了梁思成、始终爱着金岳霖的林徽因,被鲁迅讥讽为“赤链蛇”,冰心也讽刺林徽因生活作风“不干净”,可是,林徽因依然被定义为民国最美的才女,51岁病逝后,留下了“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作家、艺术家,历史保护主义者”的一顶顶桂冠。
   所以,爱的力量不应该被夸大;两性之爱,是否能让人感动,更不能一概而论。巴金与萧珊、钱钟书与杨绛,才应该被奉为两性之爱的榜样。有些爱,比如婚姻之外的恋情,其实是毒药,你不受伤,就必然会让另一个人受伤。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