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梦
乡村振兴突发奇想 引子:我的故乡在夹巷村,那是一个恰如其名一一夹在巷子里的丘陵小山村。上级领导很少关注,村里百姓生活各奔,经济来源全靠打工,"三少一无是其基本现状。即上面投资少、村里产业少、优秀人才少,暂无村集体长远发展规划。如何改变面貌,紧跟市、镇两级关于加快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从周边先进村落的夹缝中求得突破,这才引出了一个夹巷村人的奇思乱想。 一、强干部,百尺竿头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村、组两级基层干部,务必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明确目标,强化管理,真抓实干,清正廉洁,形成特别有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官一任,给村里、给历史留下点什么?(略) 二、强产业,筑牢底盘 村集体企业少,缺少投资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有钱好办事,没钱寸步难行。只有下决心抓产业发展,逐步积累放大经济总量,走出一条新型合作发展的路子来。 1、成立数个农业发展合作社。搞土地流转或以土地入社入股,让单打独斗的各家各户重新走进合作社里来。 2、招商引资或招能人回乡创业,在合作社的旗帜下让其发展壮大。同时发展一村一品,优选项目,或养土猪,或养笨鸡,或种草莓,或种葡萄,或搞面食产业(馒头),与电商相结合销往全国,确保一个产业做大做强。 3、村里加强对属地企业、商户的管理和保护。同时村里要取得相应收益。 4、村级财务公开透明,适时向农民公开收、支情况。 三、强人才,虚心引智 虚怀若谷,尊重人才。必须要有一定肚量。 1、检视全村人才存量,做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包括回乡大学生、高中生、复退军人、每一名外出打工人员等。这些人都是村里的宝贵财富,是村里希望,他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具有某种技能,是组建建筑队、装修队等等队伍的中坚力量。 2、建立全村人才微信群,致慰问信,分层次建立联系,引进智力支撑。并号召支持家乡建设。 3、广泛开展培训,或者外出取经学习,提升各方面技能。 四、强规划,按规引领 制定一份合乎村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分层次讨论论证,最后经村民委员会通过后确定,强力组织推动落实。 例如: 1、村里房屋建设要街道化。统一设计式样,砖墙统一颜色,每户3个标间宽度3层设红顶。单户造价30~40万元左右。农家乐或农庄达到4层以上,充分利用空间,严格控制土地。 村居每户门前平整建水泥路面,统一宽度。 2、现有道路尽快取名。东湖超市门前道路可叫东湖大道;通往黄泥摊村道路可叫"学校路";通往纸厂河道路可叫"纸河路",如此等等。 3、沿马安湖边修建一条"月亮弯观光路",东接东湖大道,西接学校路。沿路外侧种荷花连藕,内侧植桃花树或种特色农作物。湖边修建农家乐,吸引游人观光。 4、拓宽改造"学校路",路面达到&米左右,并率先安装路灯,给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5、近两年暂停村民房建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力争用10~15年,免费或合作为村民统一建房。村居沿主要道路集中布局 。 五、强市场,聚集人气 加强市场建设,也能助力乡村发展。选址建一较大型农贸市场(兼演出广场),每周组织2~3次大型集市,并在附近引进银行、邮局、快递等营业网点,让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产品等货物快进快出。同时建有宾馆、旅社,逐步使人气增长起来。 六、强绿化,美化环境 一条宜岳高速斜穿整个夹巷村,虽然是占用了不少土地,附近也无出口,但可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加之紧靠马安湖边,区位劣势完全可以转化为优势。 1、沿高速公路两侧建绿化带,种桃花树,当桃花盛开时,美丽景观贯穿全村。 沿马安湖边广种荷花,形成新的景观带。 2、响应市委号召,每户每年种5棵树,但要统一树苗,统一种树地点,避免乱种一气。 3、搞好村居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包括卫生清扫责任制、码放整齐等等。 4、强力拆除私搭乱建。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人气才旺,没有人气,乡村振兴将是一句空话。因此也要加强与周边村庄的联系与合作,联合收回马安湖养鱼权,联合取缔周边养猪厂粪污排放,还马安湖一湖清水,联合打造马安湖旅游。实现共同致富。 以上算是建议,也是防止老年痴呆的一次写作,真的是胡思乱想。仅供参考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