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友千里外,难酬殷殷情 / 郑令琼
初见黄万胄校长,让我感慨万端。因为主编《武陵洈水乡贤志》,我们联系了黄万胄先生。作为松滋籍的教育家,他在武汉粮道街中学校长任上,把 一个专收后进生的学校,治理成了全国教育先进单位。粮道街中学的教育理念和显著成就,对于并非重点校的一般学校,简直就是一个神话,吸引了各省教育部门领导和校长纷至沓来参观访问;这一历史成就,理当载入我们的志书。
黄校长的儿子在中外运集团工作,满世界跑着,很少住在北京家中,黄老的儿媳和孙子早已常住美国。所以,本来居住武汉的黄老先生夫妇,常常住在北京,帮儿子守着家。本来,暑期他是住在武汉的,因为离女儿近,他打算多住些日子,可是,我们准备去北京向担任武陵洈水丛书编纂委员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先生汇报并请示工作,黄老说要和我们见见面,于是7月中旬他就又住到了北京。因为许多因素,我们的行程从7月中旬延至下旬,又往后延至8月中旬、下旬,结果,直到9月11号,我们才终于成行。
一再延期,黄老与我们的联系从未中断,他在殷切地盼望着,我们只好一次次表示歉意。12号在丰台区午饭后,我和同任主编的覃兆元老师,便照着黄老短信中指示的地址,直奔海淀区世纪城附近黄老的家中。轻轻地一敲门,他便打开了门把我们迎进了屋子。客厅的桌几上,摆放着好几种上佳水果,我们品着茶,和他交谈起来,谈我们的乡贤志,谈他的家庭和晚年生活。
谈过好一会以后,他把我们引到阳台上写字桌边,给我们每人一张由他亲笔在宣纸上写成的律诗,分别签上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诗都是一样的:
常盼乡亲常不至,相逢尽欢佳节迟。酒逢知己千杯颂,话至衷肠万首诗。
修史修志修文化,利国利民利松滋。民族复兴正其时,编修诸君功盖世。
诗的首联是说,他总是盼望我们到家可是我们总没到,结果在中秋节前夕才迟迟见面。后来的话是好懂的,表达了他与我们相见叙谈的欢欣,同时对我们的修志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这首诗,他书写了六张,第一张是给我的,后来改动了三五字,再给我、覃主编、李云清主编、付良全书记、王文标主任每人手书了一张。我想,单是这六张诗词书法,恐怕要花费他两天的时间了。
我们参观了他180平米、四居室的住房,其中有个茶室,陈放着全套茶具;客厅里有一个大书架,一半以上是文学名著和中国历史著作。保姆正在收拾房间,做卫生;75岁的黄老只要守住这幢房子就行了。他夫人余老师,也是全国优秀教师,退休后陪伴着黄老在武汉、北京两地穿梭。
原本不想多打扰黄老,毕竟他年事已高,我们不该过于叨扰他。可是,黄老不让我们走,定要我们吃了晚饭再分手。不一会,黄老约40来岁的叔伯妹妹来了,她说早上就在世纪城五层的东来顺饭店订好了包间,现在就领着我们去进餐。我们出门时,余老师拉着我们,把买给我们的每人两袋礼品热情地塞到我们手上。我们实在不好意思接受这份礼品,可是,余老师说,黄老心意很诚,为买礼品向许多人征求了意见,希望能有北京特色。推辞不过,我们只好领受了这份情意:一大袋“京” 字特色8件,另一提袋里装着两袋蜜酥雪参、一袋金虫草。这样的礼品一共五份,价值不菲,我们与黄老仅一面之缘,接受如此厚礼实在让我们过意不去。
世纪城每层面积万余平米,有亚洲最大的超市,小车可以蜿蜒着开到每层楼上。9年前,我住京采访一个多周,几个军官学生曾在世纪城为我设了豪华宴。现在,我又乘电梯到了五层,走进了东来顺饭店。可是,我突发胃痛,坐卧不宁,只好伏在包间外的桌上休息,黄老极为关心,问候我多次。菜都上好了,涮羊肉火锅的汤水烧开了好一会,付书记和王主任还没来,余老师只好告诉我:本来,黄老查出胰腺有毛病,家人都非常担心,催着他住院确诊和治疗,只是医院床位紧张,排号10来天了,今天上午才通知他,下午两点去住进医院,可是为了接待我们,他反复交代,不让余老师说这个情况,现在晚上6点了,黄老再不能拖下去,必须马上去办住院手续,只好先走了。听说这个情况后,我们更加惭愧,深感自己来得不是时候,如果耽误了75岁的黄老治病,我们将抱憾终身,且无颜以对世人。我催他快去医院,他带着对我的关切和担忧,只好自己去了医院,留下余老师陪我们。过了一会,付书记、王主任、李博士到了,宴会开始,我仍旧伏在包间外桌子上,忍受着胃痛的折磨,不敢享受满桌美食。
饭罢,早已华灯齐放,霓虹闪闪,我们告别了余老师去宾馆。我与覃主编一路,在西四环北路边的桔子酒店住下不久,黄老给我来电,询问我的胃痛好点没有。也许是空气原因,此时我的胃痛明显好转,我感谢自身有病住在医院的黄老对我的关心和问候。听了我的声音,黄老说放心多了。
第二天上午,我买到了返程票后,给黄老发了一个短信:
“黄校长:此次进京,叨扰您太多,我们深感抱歉。感谢您馈赠墨宝、美食和特色礼品,尤其您抱病陪同我们一下午,让我们至为感激。我们行色匆匆,未能有暇到医院探视您,请您见谅。衷心祝愿您早祛病患,健康平安,快乐长寿。若回松滋,务请告诉我们聊尽地主之谊。再次向您和余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知道,黄老待人的真诚和慷慨,宛如当今世界暗夜里的一盏明灯,烛照你我,温暖大家。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的谢忱和敬意,对他的这份情谊,我们可能永远都难以酬报;我们所能做的,是为他虔诚祈祷:愿黄老福体安康,永享天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