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妹小编 发表于 2016-9-10 14:43:09

道德千古 师德千古 ——痛悼恩师郭士模先生

      屈指算来,恩师已离我们一周年了。

      去年是郭老先生米寿。虽然郭老几次入院,但每次都是有惊无险。天南海北、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回来,总不会忘记去看望恩师,大家在祈祷恩师健康长寿,在策划如何给恩师操办90大寿。然而2012年10月15日,在我自汉返松的高速公路上,郭士模先生的三子致电于我:先生病危!想见你最后一面!于是我直接赶到金鸡寺郭老床前,先生已在弥留之际,虽然知道我已同他的儿子儿媳们守在他床前,但他已说不出话来了。下午2时23分,恩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师母哽咽着对我说:先生最惦记的还是你们这些学生!学生不来,他是不会闭眼的!

      郭老出身在纸厂河洈水河畔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地主家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父辈三兄弟在当地很有势力,只有他一个儿子,指望他读书做官,承祧三房,光宗耀祖。然而,灾难重重的旧社会在郭老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年月,洈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年年泛滥成灾。洈水冲决了他的家园,冲碎了他的童年梦,也冲垮了他对他那个家庭、那个世道的信心。他的耳朵盛满了洈水的呻吟,他的眼睛看够了洈水的苦难,他的思维演绎出这呻吟、这苦难的根源。于是,他悖反了家庭给他设定的光耀门楣之路,不去谋官为宦,毅然摈俗从教。读书明理,读书明智,读书明心,他毅然投向光明,走上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道路,从此把他的毕生义无反顾地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幼时即聪慧无比,五岁启蒙,六岁属对,毕业于湖北省立第四师范。他饱读诗书,尤擅古文,精工楹联。毕业后先后在荆州文萃小学、松滋大同小学、三才小学任教。后来到当时县直管小学——沙道观小学担任校长。解放后又被选拔为高中教师。先后在松滋简师、江陵中学、松滋一中、松滋师范担任教员。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不管是在哪个学段,他总是学为楷模,身为矩范,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然而,命运对郭老似乎不太公正。正当他满怀信心,脱胎换骨迎接新社会、投身新生活、创造新业绩之时,突如其来的一波又一波政治运动在第一轮1957年反右时就把他打入了深渊!全家六口下放农村劳动长达20年!然而身处逆境,他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望,不坠忧国之责,不去怀民之心,不失青云之志!在下放农村劳动之际,他立志做一位对人民有用之人,他以其深厚的古文功底,通读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精研了《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专著,自学成才,成为一名专攻疑难杂症的中医专家,为四邻八乡百姓拿脉问诊,消灾去病,从来不取分文,不时还贴钱贴米,而纯朴的乡亲们也十分善待他们一家!用一篮篮猪草、一把把青菜、一袋袋大米和一颗颗善良的心回报这位赤子!也正是基于这种最真诚、最朴实的感情,郭老在退休后摒弃城市相对优越舒适的条件,坚决要求回到跟他有着深厚感情的下放点金鸡寺村定居,仍然义务为百姓问诊。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改革开放之后,郭老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二十载的下放,他从无半点怨言,达观、向上,奉献、积极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有使不完的劲,出不完的力。学校就是他的家,办公室、课堂就是他的全部活动场所,而学生就是他的命!

      郭老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教育家,是解放以来我市教育战线享有崇高威望的老教师。他教龄久长,阅历丰富,治学严谨,育人精心,学高堪为师表,身正是为典范。教书先教做人,育人力求全面发展是他毕生秉持的理念。他教书,从不追求升学率,从不要求学生死读书,总是把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放在第一位。他说我的学生不能成为“废品”、“次品”,一定要是“正品”、“精品”。他每天坚持15分钟的读报讲报,同时选取大量古今圣贤之至理名言、古典哲理小品,诸如《论语》、《孟子》、《大学》、《礼记》、《增广贤文》,还有《女训》、《朱子家训》、《习惯说》、《钱神论》、《蝜蝂传》、《周处》、《钱神论》等等教育弟子,要求学生关心时政,忧国怀民,树鸿鹄之志,养浩然之气,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先生常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先生特别强调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他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轮值干部、上台演讲、办黑板报、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唱歌跳舞,以锻炼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才智,张扬个性,自由发展。他所带的班级,曾荣获团县委“先进集体”奖。他个人曾多次被评为县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 郭老虽然出生在封建地主家庭,而且文革中也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无丝毫怨尤。他毕生追求进步,无比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矢志不渝终于在60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赤子丹心,日月可鉴!他无私奉献直到66岁才退休,而且一直担任班主任。他是松滋最早的两个高级讲师之一。1982年在松滋县从教三十年优秀教师代表会上,他作为唯一的一名代表登台发言,如黄钟大吕,声震寰宇,语惊四座,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我从小喜欢读书做摘抄,且“学以致用”,把一些华丽的词藻、优美的句子堆砌在我的作文中,记得我在入师范前,我的作文从来都是范文,都是优等。但在郭老师门下,每次下发的作文本上,先生盖上的,基本上都是一个红红的“乙”。我不服气,找先生“请教”,实为“理论”。先生告诉我,你的毛病在于为了作文而作文,在于过多堆砌词藻。写文章一定要“为情造文”,绝不能“为文造情”!有感而发,发自肺腑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好文章!不必矫揉造作,无需过多修饰,一定要用真情、说真话、写实写真自然而然就能成为推不翻、驳不倒的好东西。作文如此,做事、做人也是这样。先生的教诲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终身受益!

      郭老在教学上以古汉语教学著称。他自幼深钻四书五经,通读百家经典,师从大德先贤,其古文功底十分了得。讲起古文来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讲者融会贯通,听者津津有味。

      郭老一生撰联无数,是全国首家县级楹联学会——松滋县楹联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先生的第一副联,是在他10多岁清明祭祖之时,不满精通文墨的幺爷爷所撰的循规蹈矩之祭祖联——“清溪采藻,享于祖考;明德唯新,佑启后人”而心忧国是,胸怀世界,口占一联:“清清楚楚看国是,关起门来打,只害自己;明明白白学好人,存着心去做,不辱祖宗”。同样嵌入“清明”二字,同样表达了祭祖之意,而两联的意境与胸怀则相隔万里!他的楹联专著《对联溯源》深得业内行家赞许;他的实用对联不仅属对工整,形象贴切,而且意境高远,发人深思,信手拈来,皆成妙句。记得师范开办行政干部班,他为该班开学典礼撰联:“忧乐以天下,休夸昔时范文正;奋发为祖国,且看今朝苏老泉。”用典精妙贴切,旨意不同凡响!他的嵌字联更是一绝,无论如何刁钻之对,他都有解。先生读国民党之师范,毕业后在“三才小学”任教,上班不久遇国庆,校长即考其才学,要求作一联以庆,将其校名嵌入,郭老撰联:“三才天地人,时利和兼备,建国成功,大同实现,共祝国庆千秋岁;小学校庠序,教养卫并施,人文蔚起,俊杰代兴,永保和平亿万年。”记得一年我主持办学校元旦专刊,我请先生以“元旦”为题作一楹联,郭老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元亨利贞,击节相庆;旦朝晨曙,闻鸡起舞。”其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开放的思想,超前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是郭老的最大特点。他关注的是大是大非,大风大浪,他吐出的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他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沧海桑田,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人间百态,是是非非,一切难逃他的慧眼!直至他八十八高龄,面对逢年过节一拨又一拨前来拜见他的弟子,他总是能高瞻远瞩,谈古论今,比较中外,发表他高人一等的精辟见解,同时,他时时警省他的学生,为之指点迷津。他从来没有糊涂过、徘徊过!他坚定的信念、犀利的目光、深邃的思辨,总是能引领他的弟子拨云见日,廓清迷雾,茅塞顿开,如饮甘醇,如坐春风!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他八十八岁高龄他的膝下从来没有断过前来请安求教的弟子的缘故——不管他们是如何的位高权重或是富甲一方!

      作为一个父亲,郭老可能不是一位好父亲。身为教师的他,长子、次子却没有能够进过一天学堂!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他作为父亲最大的隐痛!而四个儿子他从小就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自尊自强,让他们自由成长!作为一位丈夫,郭老可能也不是一位称职好丈夫。夫人总是默默地跟随其后,为其养儿育女,提供后勤保障,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一分一秒!可能郭老也不是一位称职的爷爷,少有对孙辈们的关心呵护,培养教育。郭老一生不爱钱财,坚拒奢华;不慕虚名,追求真谛。他一年四季就是一两套干干净净、普普通通的灰布行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是他言传身教、念念在口的育人律已的经典诵词。郭老一生两袖清风,身无分文,留给他子孙的除了一壁图书,就是他永垂不朽的精神与思想!

      但是,郭老绝对是一位最称职的好教师!他把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他把毕生的心血全部倾注给了他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子女!学生胜过他的子女!学生就是他的命根子!就是他的至亲至爱之人!四十年杏坛绛帐,春风化雨,浇灌桃李满园,成就栋梁无数;八十八年风雨人生,读万卷书,成一家言,顶天立地,换来彩霞满天。他的学生成就卓越,可谓桃李满天下,英才遍神州。有厅长市长等政界翘楚、有身价十亿的商界精英、有衔领三星的军界干将、有名耀荆楚的学界权威、更有在普通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共和国建设者。然而,在郭老面前,他们永远是令他牵肠挂肚、滋润泽惠的嘉禾壮苗!而在学生面前,郭老永远是令他们肃然起敬,聆听教诲的恩师大德!闻听先生去逝的消息之后,他的无数弟子从荆门荆州、从沙市监利、从武汉广州、从香港深圳,从成都北京,丢掉手头所有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念他、缅怀他,送他最后一程!

      勤于学精于教,郁郁文华濡赤子;哀以思诚以礼,莘莘才俊仰高风。先生的睿智哲思,先生的宽厚美德,先生的高风亮节将永远激励后昆,传之永恒。松滋师范811班全体学生所敬献的挽联表达了弟子们永远的怀念与景仰:

      是大教育家,道德千古,师德千古;
      为穷书生老,我哭斯人,天哭斯人!
  先生远行即永生……
(作者:黄振亚,现任松滋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松滋电视台台长)

松滋丶 发表于 2016-9-12 19:08:37

郭老是我老师的父亲,是我同村人,也是我邻居。虽然那时候我还年少,不谙世事,但从我父辈们口中也隐约得知郭老高风亮节,师德可表,其对松滋教育事业的贡献,可谓呕心沥血,有目共睹,实为松滋屈指可数的教育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千古 师德千古 ——痛悼恩师郭士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