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6550192 发表于 2016-7-18 19:13:54

采撷延安一片云 / 郑令琼

流火7月,我在陕西旅游6天,穿行在秦砖汉瓦遗址,想象着周秦汉唐3100多年帝都历史的烟云。 第五天凌晨4点半,我就从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外的黄河宾馆起床,5点20分,随车驰往延安。    几十年来,我的脑际一直有个对延安的疑团:当年毛泽东等中共领袖治理下的延安,古时属于“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塞下,土地贫瘠,物质生活相当有限,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全国那么多有志青年争相奔往?而且,当年奔赴延安的多是富家子弟,因为贫穷人家的子弟是读不起书的。后来尽人皆知的毛泽东夫人江青、作家萧军、丁玲、作曲家贺绿汀、电影导演陈荒煤等名人,都是那时去的延安。据研究者统计,那几年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总数达到四万人。
    车停南泥湾,游人如织。模仿王震所率三五九旅大生产运动的石雕周围,游客们争相留影;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碑,矗立在纪念馆一侧。在公路那边,是一大片稻田,绿油油的稻秧生长正旺。导游介绍说,陕北严重缺水,本来是只种玉米等耐旱作物的;可是当年三五九旅开出了这片水田,南泥湾就成为陕北唯有的种植水稻的“好江南”。确实,刚才从黄土高原一路行驶过来,所有的农田都在平平展展的山顶上,除了种着玉米,还有梨子苹果等各类低矮的果树;农户也就住在山顶,门口砌了砖的窑洞仍旧是主要的民居样式。山头与山头之间,是深达数百米的沟壑,沟底两旁垂立着刀削一般的山坡面,露出黄土本色。黄河的水之所以黄,看了这里的地形你会恍然大悟;人们为什么不住在山脚,你也可以知道答案了。可是南泥湾不同,这是高原中少有的一处小小盆地,山头很小很矮,低矮的山头之间有着大片坪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来到这里,战士们用汗水和意志,没用几年,就将其开辟成种植水稻的良田,营造出“到处是庄家,遍地是牛羊”的喜人景象,度过了国民党封锁、日寇“囚笼政策”造成的经济极度困难时期。我知道,军队屯垦,在历史上不乏先例,诸葛亮就曾远离蜀国都城,带领军队屯垦汉中许多年,既守卫了蜀国北疆,又为北伐中原缩短了行程。可是,南泥湾开荒的意义,是巩固了共产党所建立的根据地,对于后来新中国的诞生,可谓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安排王震到新疆去建立军垦农场,也正是基于他在南泥湾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再往前行驶了不到50公里,延安新城就展现在我们眼中了。无意观赏新城面貌,我们的旅游车直驰宝塔山下的延河边。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车辆好不容易在拥挤的路边停靠住,游客们在延河大桥畔,背靠宝塔山,纷纷拍照留影。游客实在太多,不过10分钟,我们就只好离开此地,驰往王家坪。

    王家坪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一进门便是可容纳200来人的军委礼堂。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10年有余的时间里,中央的声音都从这里发出;毛泽东的许多文章,都在这里写成;日寇投降后的庆祝大会,也在这里召开;成立东北局建立东北根据地、组建西北野战军等重要决定,都源自这里。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叶剑英等曾住在这里,院内保留了当年的原貌让人们参观。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简陋的居所和办公条件,较之当年的国民党各怀心事、罔顾民生、发国难财、贪污腐败现象,成为鲜明的对比,是那个时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官兵平等、呕心国事的物化缩影。当时青年们之所以奔往延安,这里良好的政治气候和淳厚的社会风气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出了王家坪,我们去枣园参观。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央进驻延安后,这里是指挥隐蔽战线工作的中央社会部驻地,当年深受毛泽东信任的康生任部长,作为“中国的大特务”(毛泽东语)李克农任副部长,庄园被改名为延园,康生题写了“延园”二字。社会部的工作卓有成效,保卫了党中央领导人的安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继续领导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就是从枣园出发的。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张思德的追悼会,《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就在园后的山脚下。这里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五大书记和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旧居,院子里有五大书记的塑像,栩栩如生。一群群由各个旅行社带领的游客群,走进简陋的伟人旧居,观看遗物和照片,聆听讲解员的解说,眼里流露着崇敬的目光。    时间太短,我所能做的,是在这里拍摄照片,记录下重要的铭文和遗物遗迹,为自己留下永久的瞬间。我的旅行,从来不为单纯的欣赏山水,只为寻觅文化,感受历史。延安虽然没有奇异壮伟的自然景观,可是我却感到此行最有收获。我终于理解到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解开了萦绕心头几十年的疑惑。当年黄河之滨,之所以能“集合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正是因为延安精神的真正内涵,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难怪丁玲在1937年《七月的延安》一文中写道:“这是乐园。我们才到这里半年,说不上伟大建设,但街衢清洁,植满槐桑;没有乞丐,也没有卖笑的女郎;不见烟馆,找不到赌场。百事乐业,耕者有田。八小时工作,有各种保险。”一些丧失了工作和学习机会,或者要摆脱家庭束缚和包办婚姻的人,似乎在延安看到了光明。当年历尽风险到达目的地后,许多青年都十分动情,一过国统区和日寇占领区,就匍匐在延安的土地上,用鼻子闻,用嘴亲吻,甚至躺在黄土地上高兴地打滚。    我在延安的游览,仅仅是在历史的天空采撷到一小片云朵。可是,我会将它珍藏心间,永远永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采撷延安一片云 / 郑令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