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6550192 发表于 2016-4-4 09:47:16

山水画卷柳林冲/郑令琼

本帖最后由 2736550192 于 2016-4-4 09:50 编辑

       走进柳林冲村,处处是秀峰奇崖,鸟语花香;目力所及,俨然是一副色彩浓郁、意蕴深邃的山水画卷。       这个位于松滋最西、与五峰县接壤的山村中,不知成于何时的三座自生桥,横跨在境内十里红岩河的上中下游,连接了三处的两岸青山,自古以来就是两边山民交互往来的通衢。虽然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丧失交通作用,可是,“自生桥”这个地名,早已遐迩闻名,成为柳林冲村的代名词。       三座自生桥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实,它们均是一整块长约百米、宽约十来米的拱形巨石,状如拱桥,桥面较平。石桥下,红岩河仍然湍流如泻;石桥上,现在已灌木丛生。河这边有一条人工开掘的窄窄浅浅的水渠,在临河一边用石块砌筑了窄窄的堤坎儿,以混泥土勾缝并抹面。这是文革期间学习林县“红旗渠”的历史见证,沿着这堤坎儿往上游漫步,你会想象,当年南边的卸甲坪人在峭壁顽石间凿山数十里引水灌田,付出了何等的艰辛!如今,水渠早已结束了灌溉农田的使命,成为柳林冲鸿篇巨制式的人文景观,为山民们沿河通行发挥着交通的作用。       站在红岩河南边往对面望去,山似翠屏,高接云天,绵延十里,略无缺处。在云天相接处,山巅起伏的边际线俨然是一池春水漾起的一道绿波。山的上半部坡度平缓,间或看得见一两户老式的住房,房屋附近总有几片又窄又长的梯田,透着“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意。山的下半部则极其陡峭,壁立千仞。在大片的青翠中,有三五处石壁彻底裸露出峥嵘面目,千百平米间不见一丝青绿,全是白色的石崖,石崖上端有千万年来雨水浸漫形成的带状褐色。石崖下端的巉岩间,总有一个或几个石洞,成为山鹰的安乐窝;白天,山鹰们常常飞出来“搏击长空”,好像要有意显示它们的勇武和力量,成为这片闭塞山区足可观赏的艺术,也给这方宁静的天宇增添了一些活力。       除了几处石崖,所有山坡翠色如黛,厚厚的植被将山体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从山顶往下看,愈往下林木愈是高大茂密。近山顶处,矮草泛绿,随风起伏,摇曳生姿;稍下,灌木渐多渐高,密密麻麻,挽手搭肩;半山腰直到谷底,松树、栎树等乔木英姿挺拔,耳鬓厮磨,如同万张伞盖。时有一丛丛细枝矮杆的竹林,在青翠的林木间露出一片深绿,显出一种别样的风味。一年四季,总有植物在吐露芬芳,或鲜红,或洁白,或鹅黄,在林中时隐时现,撩人眼目。大大小小的鸟儿以林为家,在竹树间跳上跃下,不停地叽叽喳喳,浅吟低唱。如果熏风吹来,整个山坡上就会翠浪起伏,人行山间,就如船行海上一般。       厚厚的植被蓄积了大量水分,渗到谷底汇聚成河。因为山势陡峻,水流冲刷山体褐土而下,更兼上游采矿排水,使得河水浑浊不清,无雨时河水也呈浅红色,红岩河因此得名。河岸河底全是突兀崛起的石头,石缝间亦有灌木长出,一任河水漱荡而傲然挺立。既有石头挡道,又有林木阻隔,河水一路吟唱壮歌,奔泻不止;山洪爆发时,十里红岩河声如沉雷,森森林木使人不能一窥它澎湃的气势,却可听到它的怒吼。在下自生桥左近,洪水翻卷着冲进一个洞中,隐身千余米后,从下游的洞中猛然跌落出来,形成神秘而壮伟的奇观,响声若雷,动人心魄。       山高,壁峭,林茂,石奇,洞深,河曲。柳林冲这幅山水画卷,并不输于那些名山大川。而流传村中的种种神话,更给这方天然氧吧、灵秀福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乘龙升天——据说,古时候有位仙人来此休憩,以其穿透岩石的目力,看到有条蛟龙深潜红岩河边的洞中,仙人召唤道:“此处虽然足可养生,但神龙应飞腾宇宙,造福苍生。何不从我遨游天宇,一展抱负?”潜龙略一思忖,即从洞中游出,触吻仙人衣袂,仙人笑着跨上龙背,轻拂龙鳞,腾云而去。蛟龙虽去,其洞尚存,龙的灵气永世不灭,柳林冲因此世代林木繁荫,水量充沛。       观音显灵——大唐初年,观音菩萨从南海经由柳林冲去长安寻找取经人,被村中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女识得真相;信女三跪九叩头,祈求观音菩萨给结婚10多年未曾生育的儿媳送一胖小子,菩萨用竹枝沾了净瓶之水,点在信女手心,信女捧回家中,让儿媳吮进肚里;很快,儿媳有了身孕,十月怀胎后产下一个白胖的小子,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村人从此尊崇观音直至,修造佛寺,供奉观音为主神,香火千年不绝,直至上世纪“文革”风起,寺庙才毁于一旦。       天师植银杏——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从浙江天目山老家启程往西寻找创教授徒之所,经过柳林冲,见这里山高林密,便驻足于此,选好地址,植了一棵银杏,打算在银杏树前建造道观。正在与工匠们讨论道观的建造方案时,四川青城山一位被神人点化的富商来到这里拜会了张道陵,恳请张道陵去青城山主持修建道观,传播道教。张道陵于是随富商去了青城山,只是留下了亲手所植的银杏树。银杏得张天师仙气,长得枝繁叶茂,至今仍挺拔在柳林冲村部右前方,庇护着村民们不被山中瘴气所染。      千百年来,柳林冲是荆州南边诸县市通往五峰、四川的经停之所,几条不长的石板街上,客舍、饭铺、小商店、铁匠铺有好几家,行人在这里可以歇歇脚,吃顿饭,甚至住上一晚,消消乏,蓄蓄劲,重复讲述那些神话故事,给骡马喂足草料,换上铁掌,再继续赶路。       现在,柳林冲的石径已经被省道沙(市)渔(洋)线取代,昔日的街道和石板路已经湮没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现代交通工具使行人、旅客可以直达食宿更加便利的城镇,柳林冲的驿站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合着时代步伐,村里修筑了条条通组公路,大多村民出门便可行走在水泥路面上,各种农林产品也随着公路流通到了就近的集镇,村民的生活就如高粱结籽——节节高。以村部为中心,建设一个集镇化的小区方案已经拟定并完成设计,一个矩阵式的别墅群,将成为柳林冲新的亮点。      目睹优美的自然风光,享受簇新的时代生活,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和惬意?如果有兴趣,欢迎你来柳林冲村走走,在这幅别致的画卷中,做一回画中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水画卷柳林冲/郑令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