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牛皮癣”下下药 作者:李杨
本帖最后由 松滋杂文 于 2014-3-14 16:15 编辑给“牛皮癣”下下药
李杨(市杂文学会会员)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招商引资的成效斐然,松滋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城区蛋糕“越做越大”,大街小巷变化日新,卫生状况越来越好,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令人心中平添自豪。
然而,纵观整个城区的景观,还有许多杂音与瑕疵,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是小广告、“牛皮癣”。此病已患数年,久治未愈,且有愈演愈烈、甚嚣尘上之势——你刚装修的门面,一夜之间贴上了小广告;你刚装上的灯箱广告,一眨眼被涂得一塌糊涂;你刚粉刷的墙壁,一转头被涂抹得面目全非;你刚贴出去的巨幅广告画,一回头被画得乱七八糟。“牛皮癣”的内容也五花八门,什么疏通管道,什么补习功课,什么招聘保姆,什么房屋买卖……有的内容不堪入目,甚至与法律法规分庭抗礼,什么迷魂药,什么高价买种,什么枪支买卖,什么高息贷款……小广告的书写材质全是石灰、油漆、墨汁之类,让你刮不掉,洗不尽,字体歪歪斜斜,实在影响观瞻,有损城市“脸面”。
“牛皮癣”如此顽固,一方面说明与它相对应的东西在松滋城区还大有市场,城市光鲜的背后,还有一些灰色的黑色的交易;一方面说明我们堂堂的国家机器对几个小蝥贼还未形成重拳打击或是常态打击。小广告、“牛皮癣”泛滥是哪个部门不作为,我一介草民不知其中究竟,但我也看到了有人在管,有人用白色涂料掩盖了一些小广告。每当有大型评估验收之际,有专门力量在清理“牛皮癣”,只是这种“猫鼠周旋”游戏和“应景式”、“一阵风”式的治理只是隔靴挠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不法分子错误地认为政府“黔驴技穷”,于是成为“古壁上的麻雀”——胆子越来越大。
治理“牛皮癣”必须出重拳,下猛药。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对这“吃亏不讨好”的差事有没有诚意和勇气真作为。始作俑者不是留有电话号码吗?打个电话与他约定时间和地点去“交易”,他不成了瓮中之鳖吗?解铃还须系铃人,让这伙人自己把满街的“牛皮癣”清理干净,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吗?抓住一个挖出一窝,按相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不也起到了应有的警示和威慑作用吗?我们不是有民警巡逻和治安联防队员巡防吗?在预防手段上形成高压态势和网状格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给不法分子任何可趁之机。广大市民对乱贴乱画的“夜耗子”也要多加防范,面对丑恶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让不法分子成为过街老鼠,小广告就会销声匿迹,“牛皮癣”就会得到根治,城市光鲜的皮肤就会重放光彩!
作者单位:南海小学 (原载2014年1月10日《松滋杂文》第一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