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常见病之防治技术
1.黄鳝尾部感染产气单孢菌而引起;病鳝尾柄充血发炎,直至肌肉坏死溃烂,反应迟钝,头常伸出水面,严重时,愿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防治方法:(l)运输过程中,操作谨慎,防止机械:损伤;(2)控制水质,放养密度不宜过大;(3)用呋喃唑酮0.2-0.25g/m3全池泼洒;(4)每毫升0.25单位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
2,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小洞,甚至殃及内脏,从而引起死亡。5—9月份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l)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2)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3)鳝病流行李节,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索25万单位全池泼洒一次;(4)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5)每50kg黄鳝用磺胺噻唑0.5g与饲料掺拌投喂,每天1次,3—7天为1个疗程,
3,有关资料大多报道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道后半部,虫体乳白色;作者的观察表明,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的体腔,并略呈粉红色,全年发生,具体情况有待,深入研究。病鳝食欲减退,消瘦,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防治药物及其使用方法正在研究之中。
4, 新棘衣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所引起;虫体白色,呈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较小。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大量寄生而引起肠梗阻、肠穿孔、食欲减退,鱼体消瘦,严重时,可见病鳝身体盘曲,用头抵住腹部,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1)每千克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g与切碎的河蚌肉掺拌投喂,每天1次,3-5天为1疗程;(2)用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草药或其它驱虫药。
5, 鳗鲡航尾吸虫寄生在黄鳝的胃中所引起,病鳝消瘦,解剖可见其胃中有很多虫体,使胃田充血发炎、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生石灰消搪,消灭病原。
6 ,复殖吸虫囊蚴寄生在鱼体皮下组织引起;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此时病鳝烦躁不安、停止摄食,直到萎瘪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1)生石灰消塘;(2)用0.7g/m3硫酸铜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寄主锥实螺;(3)用0.7g/m3二氯化铜全池汲洒。
7,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引起,感染黄鳝贫血,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常见。
防治方法:(1)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min;(2)用0.7g/m3硫酸铜浸洗病鳝5-10min。
8,锥体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引起,黄鳝感染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一般发生在6—8月。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问寄主蚂蝗(水蛭);(2)用2%—3%的食盐水或0.7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刑(5:2),浸洗病鳝10min左右。
9,发热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小,由于密度大,运输时间长,体表粘液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发酵,大量耗氧,放出热量,以致水温剧增(可高达50度),从而,使水质污染,底层黄鳝挣扎缠绕成团致死,死亡率有时可达90%。
防治方法:(1)运输前先经蓄养,且要勤换水,尽可能使黄鳝体表、口中泥沙及排泄物除净;(2)运输途中,根据温度的高低,掌握换水时间,气温23—30℃时,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一次,温度高,换水问隔时间相应缩短;(3)施放抑菌药物,每1O0kg水投入青霉素120万单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0,多发生于炎热季节,发病时黄鳝呈昏迷状态。
防治方法:遮荫降温,再将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有一定疗效,
11,梅花斑疾病在长江流域常发生在7月中旬。
症状: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斑块。
防治方法:(1)饲养池内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哈蟆),可预防此病发生;(2)发病时,可用1-2只蟾蜍(池面积大,可用多只),剥开头皮,系上绳子,在池中反复拖数次,l—2日后既可痊愈。
12,蚂蟥是环节动物门蛭纲的一些种类的俗称,也叫水蛭。许多地方在黄鳝养殖中出现大量蚂蟥寄生黄鳝体表引起黄鳝逐步死亡的现象,特别是在稻田等浅水中养黄鳝时更为严重。一般养殖密度越大,传染速度越快,死亡量也从少到多最后大量死亡。由于黄鳝是一种无鳞鱼,体表血管丰富,因而蚂蟥极易寄生。在调查中发现,从5~7厘米长的当年鳝苗种一直到成鳝、亲鳝都有寄生蚂蟥的可能。
因而养殖黄鳝必须对蚂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切实做好蚂蟥的防治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在选择养殖黄鳝的水域时,应事前调查了解该水域是否有蚂蟥出没,如果水域中蚂蟥很多,进水时应采取过滤处理等措施,防止引入蚂蟥。否则,不宜作黄鳝养殖场地。
2、对养鳝水体,尤其是稻田养鳝水体,下鳝种前应进行彻底清整消毒。一般每1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左右,并翻动表泥后加水深10厘米浸泡10天左右,有条件的可测定水体pH值,使池水pH值维持在9达3天以上。
3、黄鳝下池前仔细检查,如有蚂蟥寄生应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有多种,可以用2%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使水蛭完全从鳝体脱落,但病鳝易死亡;也可使用硫酸铜,用量为10毫克/升,浸洗黄鳝5~10分钟,能使水蛭脱落致死,但要合理使用,方法得当,否则易出现死鳝现象。另外,可用蛭敏2000浸泡处理,一般使用浓度为每吨水用药5毫升(约5克),浸泡6~7小时蚂蟥可全部脱落,每吨水用药10毫升则一般浸泡1~2小时蚂蟥即可全部脱落。据实践,以蛭敏2000使用最为安全,效果极佳,但缺点是浸泡时间较长,药价较高。
4、在黄鳝养殖过程中如出现蚂蟥寄生,最好的方法是用蛭敏2000,每吨水用药5毫升全池遍洒。其次是先将黄鳝捕起采用浸泡处理方法处理黄鳝体表的蚂蟥,然后养殖池用硫酸铜10毫克/升全池遍洒消毒,杀灭池中残存的蚂蟥,再就是做半牺牲性处理,直接向池中遍洒高浓度的硫酸铜,用这种方法池中应有较深洞穴或水草可供黄鳝伸出水面或躲藏。这种方法会将部分黄鳝杀死,应权衡使用,并及时换水。
5、对于初次养鳝或技术欠佳者,不宜盲目追求高密度,如稻田养鳝每亩产量应控制在400公斤以下,这样可降低黄鳝之间的相互感染。为慎重起见,在给黄鳝使用新药时,用药前应做少量预备用药尝试。以防同名药及假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