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洪湖苏区反“围剿”中后期的松滋游击战争

2014-4-2 10:45| 发布者: 松滋史志办| 查看: 7205| 评论: 0

摘要: 洪湖苏区反“围剿”中后期的松滋游击战争在洪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之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先后集结重兵对洪湖苏区连续展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为支援苏区反“围剿”斗争,松滋 ...

洪湖苏区反“围剿”中后期的松滋游击战争 

 

 

  在洪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之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先后集结重兵对洪湖苏区连续展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为支援苏区反“围剿”斗争,松滋地方党组织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按照上级指示,领导鄂西游击二大队、配合主力红军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游击战争。

 

一、红十七师东下松滋游击

 

    红二军团从松滋转移鹤峰后不久,即在走马坪改编川军甘占元等部,为部队补充了大批武器弹药。此时,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已进入最困难、最艰苦的阶段,湘鄂西特委多次来信要求红二军团立即返回洪湖根据地,以粉碎敌人的“围剿”。由于前段的军事冒险和杨林市失利,二军团不少干部也对前委主要负责人在南征中的冒险行为有所认识,强烈要求返回洪湖。但是,在讨论军事行动路线的前委扩大会议上,邓中夏仍强调向南发展,作出了“依托五、鹤,进军石门,造成沿武陵山脉北至巴东、建始、松滋、公安、宜都、枝江,以鹤峰为根据地,直与洪湖相连,南至龙山、永顺、大庸、慈利,以桑植、石门为根据地,直到澧县、南县、华容、安乡这一大块根据地”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红二军团从1931年1月中旬到2月下旬,在石门、五峰、鹤峰、长阳、建始、巴东、桑植等县来回游击,虽消灭了敌人部分有生力量,扩大了部分苏区,却终因敌人防守较严,未能达到建立上述大块根据地的目的。这时,邓中夏虽已认识到在以鹤峰、石门为根据地的斗争中,又犯了以长驱攻坚为主要方针的新错误,却仍未放弃“凭借五、鹤、石、长”,另辟新根据地的主张。前委在意见仍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决定部队在长阳枝柘坪休整一个月。这时,为r打通与洪湖苏区的联系,给苏区军民反“围剿”以尽可能的支援,贺龙令红六军第十七师东下松滋、公安游击。

  3月4日,十七师在红六军政治部主任柳克明(柳直荀)、师长许光达、师政委李剑如率领下,由五峰抵达松滋曲尺河,在这里与红二军团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相遇。5日,与游击队一道,在刘家场打败从川军第七旅哗变出来的殷超部,缴获不少武器、粮食及布匹。

    战斗结束后,十七师继续东进,于8日抵公安高厂河。9日深夜,到达藕池口。藕池口与洪湖苏区仅一河之隔,敌四十八师徐源泉部在此驻守。10日凌晨,十七师发起攻击,然因敌固守,未能攻克。

    十七师撤出藕池,从原路返回,11日抵达松滋全美垸(现属公安县)。在这里,师首长接见了松滋县委委员杨伯岑,听取了他关于夹马槽饥民斗争的情况汇报。

    11日晚,部队进至拉家渡宿营,这时,侦察员报告:前方12里处之白溪桥有川军第七旅一特务营驻守。师首长当即决定消灭这股敌人。白溪桥北靠小南海湖,与磨盘洲隔湖相望,根据敌情地形,师首长决定采用迂回战术,将敌包围聚歼。12日凌晨,许光达亲率五十团投入战斗,以一部迂回敌人,断敌退路,一部运动至敌左翼,控制湖面,一部进至敌正面和右翼,担任主攻。凌晨5时许,红军突然发起攻击。敌一面靠湖,三面遭红军猛攻,已陷无路可走的境地,为夺路奔逃,只得凭借精良武器拼命反抗。红军虽装备较差,但兵力处于绝对优势,加之部署正确,指挥得当,战士个个英勇顽强,不到四个小时,即将敌军击溃,缴枪数百,我方竞无一人伤亡。这一场漂亮的迂回战,后来曾得到贺龙总指挥的高度评价,并传令在全军通报表扬。

白溪桥战斗结束后,十七师即经石咀、斯家场、刘家场离开松滋,回到湘鄂边。十七师“这次行动虽未打通与洪湖的联系,却牵制了敌人。敌人为巩固后方,即以第一四二旅扼守石首,抽调主力到公安、松滋‘清剿’,并调松滋之新七旅到申津渡、界溪河线布防,防我红二军团东下,并以新三旅一个团置于岑河口地区,以策应各方”,从而分散了敌人“围剿”洪湖根据地的兵力,支援了苏区军民的反“围剿”斗争。

 

二、红二军团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

 

    1930年12月下旬,红二军团在杨林市战斗失利后从刘家场向湘鄂边转移途中,收编了一支以欧阳晋为首的农民武装,不久,在鹤峰走马坪将这支武装正式改编为红二军团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

    这支农民武装是在红军影响下组建起来的。1928年秋到1929年冬,贺龙率红四军游击松滋期间,先后结识了这支队伍的早期领导人张美中(松滋桥寺人,曾在川军中任营长,参加过讨袁战争)、陈三光(宜都田河村人,纸厂临时工人)、欧阳晋(松滋欧家河人,塾师)等。贺龙见他们都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即鼓励他们就地串连农友,组织队伍,拿起武器同反动派斗争。1930年春,这支队伍在松滋五龙山打起红军旗号,正式成立,由张美中任司令,很快发展到100多人。这支以大刀长矛和一支破枪武装起来的农民队伍,一经建立就仿效红军,提出“打土豪,杀贪官,冻死饿死不扰民”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土豪劣绅和反动团防。

  红四军东下会师抵达松滋以后,很快与这支队伍取得联系。贺龙军长告诫张美中、欧阳晋:要团结群众,要带领队伍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要警惕敌人“围剿”,在游击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7月,红四军离县东下以后,在一次与石门子良坪团防的战斗中,张美中阵亡,欧阳晋继任司令。

    8月,敌“十四旅某部兵变,扰乱刘家场、街河、西斋,羽翼渐众,而笱在扬为之魁,王绍矩副之,有枪数百支”。欧阳晋曾与笱部合股,先后攻打松滋第四区(刘家场)、第五区(西斋)团防,捕杀县保卫团副团长徐良琨及第五区团总万松桥。因笱部匪性不改,欧阳晋于12月上旬与其决裂,率部移驻天星堰。

     欧部驻扎天星堰的时候,正值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前后。12月下旬,红军撤退到刘家场,欧阳晋即派人前往联络,请求收编。贺龙总指挥当即派人到天星堰点验,因部队转移在即,未行改编。月底,欧部随红二军团主力到达鹤峰走马坪,参加了武装改编川军甘占元等部的战斗。1931年1月,总指挥部将这支队伍正式改编为红二军团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命欧阳晋任司令,从主力红军中调钟简峰任政委,调曾子金任参谋长,调杨八斤、冯子军等来队组成政治部。全大队400余人,编为3个中队、1个特务队。总指挥部给游击队制发队旗,加配给养,补充长短枪20余支,还将其已经损坏的枪支换成了好枪。

    正式改编以后,游击队在队员中进行“八大信条”(类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提高了队员的阶级觉悟,有力地配合主力在湘鄂边进行了一系列战斗。2月下旬,红二军团由渔洋关经五峰县城转往枝柘坪休整时,总指挥部指示游击队回松(滋)、枝(江)、宜(都)地区,与松枝宜党组织取得联系,就地坚持开展游击活动,以配合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游击队离开湘鄂边,途经宜都、五峰,于3月初回到松滋。3月4日凌晨,进到刘家场,与敌殷超部数百人遭遇,游击队趁着夜色,虚张声势,突然发起攻击,殷部未知虚实,不敢恋战,乃向诰赐山方向败退。当游击队追到官渡坪时,天色已明,逃到杜家螃的殷超发现对方兵员不多,便指挥所部分两路包抄反扑,游击队迎战失利,损失枪支不少。此次受挫,使游击队深感势单力薄,难以取胜,于是决定回师湘鄂边,寻找主力。当日赶到曲尺河,在这里与东下松滋、公安游击的红十七师相遇。次日,游击队配合十七师重返刘家场,再打殷超,大获全胜,缴获了不少武器及粮食、布匹。十七师这次东下的任务,主要是在松滋、公安一带游击,寻机打通与洪湖苏区的联系。刘家场战斗后,十七师继续东进,游击队便转赴三望坡、?桥、罗家墩、梅坪、鹰嘴尖一带追打殷部散兵,接着开往湖南子良坪、三板桥,攻打石门团防,后即回师松滋,驻扎观望坡,在暖水街、刘家场一带游击。

  5月,中共松枝、枝宜两县县委在枝江周家墩(现属宜都)召开联席会议。游击队应两县县委要求,从三望坡到周家墩一带进行游击,以保证会议顺利进行。在这里,游击队先后攻打两处团防,一处编练队,缴枪数支,毙敌团总1名,联保主任2名及土豪劣绅多名,解救被捕群众30余人。游击队负责人欧阳晋列席了联席会议,并将主力红军交其护送的7名工作人员转送两县委安置,临行前,欧阳晋还给宜昌特委写了一份书面报告托两县委转交。

    游击队从周家垴返回松滋三望坡、火石岭以后,湘鄂边的形势愈益恶化。红二军团于1931年3月在枝柘坪改编为红三军后,即挥师北渡,这时已至鄂西北,湘鄂边仅留一个独立团坚持斗争。为配合对洪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敌人更加紧了对湘鄂边地区革命武装的镇压。松滋、公安地区,敌人已出动大量主力部队进行“清剿”。对这支年轻的红军游击队,敌人采取了“剿抚并重”的手段。6月,游击队被敌包围在鹰嘴尖到瓦屋场仅十余里的狭长地带。7月,政委钟简峰带人突出重围,寻找主力。这时,驻刘家场的县保安第四中队中队长魏竹山开始了对欧阳晋的利诱拉拢,参谋长曾子敬等见欧阳晋思想动摇,曾进行多方救止,见其无可挽回,方分批撤离,此时游击队仅剩百余人,欧阳晋便将部队缩编为3个分队。7月下旬,欧阳晋终于抵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投向了魏竹山的怀抱,被委任为第四中队副中队长,游击队也被收编。敌人招抚欧阳晋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彻底除掉这支革命武装。12月,魏竹山以换防为名,将一分队调往县城、三分队调往暖水街,刘家场仅剩二分队20余人。24日,魏竹山解决了刘家场的二分队,将欧阳晋暗杀。同时,一分队在县城被全部缴械。三分队长余月初闻讯反戈,率部上山,迅速聚拢100余人。1932年3月,队伍游击铁广坡,余月初被奸细暗害;部属星散。

 

三、全县党团组织的发展

 

  夹马槽饥民斗争失败以后,松滋部分党组织遭到破坏县委基本陷于解体状态。

   1931年2月,宜昌区分特委改建为宜昌区特委,同时,特委在宜都县陈家垸子召开宜昌区党代表会议,研究发展游击战争,支援苏区反“围剿”等问题。会上,宣布了松滋、枝江、宜都三县以长江为界重新分组县委的决定:江北组建枝宜县委,辖宜都全县及枝江县的江北部分;江南组建松枝县委,辖松滋全县及枝江县的江南部分。松枝县委书记谭映红,组织部长胡伯温,宣传部长张道隆,委员李业秀、孟伯平、郑文端、陈依海、杜耀卿、谢志来,孔凡质。

    以后,松枝县委成员又有过几次调整:1931年7月,李业秀调江北枝宜县委工作;12月,谭映红离职,书记由胡伯温代理;1932年3月,调任胡平为松枝县委委员;4月,根据上级关于“知识分子不能当领导”的指示,改由农民出身的陈依海任县委书记。松枝县委机关先后驻夹马槽、白溪桥、金鸡山等地。

    1931年7月,宜昌特委改为宜昌道委。1932年3月,又改为宜昌特委。松枝县委组建以后,即在特委和道委领导下,狠抓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很快在全县建立起3个区委、20个支部。

  沙米区(又称松沙区,位于松滋东北部)委,书记郑文端,后为周汇卿、陈平富,下辖豆花湖、米积台、邱家槽坊、老沙道观、王家桥、肖家咀、全美垸、余家渡、三合垸等9个支部。

  金白区(又名杨林区,位于松滋东南部)委,书记李业秀,后为陈依海、陈玉卿、余元伯。下辖杨林市、金鸡山、牛食坡、拉家渡、金鸡寺、白溪桥、胡家场等7个支部。

    明月区(又名洋明区,位于枝江西南与松滋西北交界部)委,书记杜耀卿,后为周汇卿。下辖刘家榨、九根松、芦洲3个支部。

  松滋的共青团组织,自1928年九岭岗起义失败被破坏以后,迄未恢复。1930年9月,鄂西特委派孔凡质来松滋“划分青成”,即将党员中21岁以下的青年从党组织中划分出来,建立共青团组织,同时以18岁以下的团员为骨干,建立青少年群众组织少先队。在松滋县委领导下,孔凡质经过近两个月的工作,先后在豆花湖、米积台、邱家槽坊、余家渡建立了团小组,并在王家桥、沙道观、温家槽、红花庙、同太垸、赵家拐、夹马槽等地划分出一些零星团员。1931年2月松枝县委成立以后,孔凡质参加县委,负责共青团工作。

 

四、鄂西游击二大队在松滋

 

    1930年11月,为进一步配合洪湖苏区反“围剿”,铲除松枝宜地区的反动势力,实现湘鄂西特委将洪湖与湘鄂边两块根据地联成一片的战略意图,宜昌分特委决定在松滋赤色警卫大队之外另组一支游击武装,由松枝宜县委领导,开展松枝宜地区的游击战争。不久,分特委从公安调来一支由5人枪组成的游击小分队,由孟伯平率领到达枝江百里洲。小分队在这一带打土豪,惩团防,很快发展到30余人枪。月底,分特委遂将其正式组编为鄂西游击二大队,由孟伯平、龙平分任正副大队长,在江北枝江、宜都一带游击。

  1931年2月,宜昌分特委改为宜昌特委不久,特委在宜都召开了全区党代表会议,会上,宜昌特委决定将松枝宜县委分组为松枝、枝宜县委,同时决定将二大队一部调往松滋活动,归松枝县委领导,大队长孟伯平任松枝县委委员。会后,松枝县委组织部长胡伯温先到松滋各地了解党组织情况,随即与孟伯平一道,带10人枪到松滋金鸡山、拉家渡一带隐蔽。

  3月初,敌人开始对洪湖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攻击重点由江北转移到江南,矛头直指驻石首的湘鄂西特委和联县政府机关。同时,由于红十七师东下游击,敌人又急调主力到松滋、公安“清剿”,并调新七旅在申津渡、界溪河一线布防,以防红二军团东下。这时湘鄂西特委在周逸群主持下于石首调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集中江北、江南所有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敌人,保卫江南苏区。

    根据特委指示,松枝县委决定首先攻打靠近沙市,位于江陵、公安、松滋三县交界的弥陀寺团防。二大队星夜从毛家尖子出发,急行军40里,凌晨赶到弥陀寺,突然发起进攻。战虽无缴获,却震慑了敌人。不久,二大队又偕邱家槽坊地区的党员及农民百余人,夤夜奔袭长江南岸的涴市团防。拂晓,队伍到达涴市街头,敌人已闻风而逃,游击队员穷追不舍,至七星垸将敌击溃,缴枪25支。战斗结束,二大队转移到拉家渡一带隐蔽。

    之后,二大队即以拉家渡、金鸡山一带为根据地,先后偷袭金鸡寺、纸厂河、新江口、磨盘洲团防,缴枪40余支。尤其是夜袭新江口团防的战斗,一次就缴枪30余支。这天,二大队在群众的配合下,半夜从牛食坡出发,经磨盘洲赶到新江口,兵分两路包围团防驻地镇江寺,击毙敌哨兵之后,突然发起攻击,敌人从梦中惊醒,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即被缴械。天亮后,游击队员又打开几家大商铺,将货物散分贫民。

    二大队这一段时间的游击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江南松滋、江陵一带的团防武装,牵制了敌人对苏区的进攻,游击队本身也在战斗中得到壮大,由10人枪发展到50余人枪。

  5月,松枝、枝宜县委在枝江周家垴(现属宜都)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发展游击战争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游击队自身建设和注意政策策略的决议。决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游击队员凡抢掠群众财物、强奸妇女、临阵脱逃、带枪逃走者,均从严惩处。(二)游击队只向收租50石以上的地主筹粮筹款,不向中小地主摊派。(三)游击队增人扩兵,必须经基层党组织推荐。根据联席会议精神,二大队进行了认真整顿,指战员的思想觉悟显著提高,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联席会议后二大队的第一次战斗是攻打驻街河市禹王宫的县保安第三中队。这次战斗是联合街河市后乡的一支约20人枪的土著武装进行的。事前,县委即派人与这支土著武装交涉,通过大量工作,对方同意配合行动。这天拂晓,二大队和这支武装进入阵地,包围禹王宫,恰遇敌中队长丁谷臣带队到米积台一带“剿匪”,驻地只留一个班看管“犯人”。战斗打响之后,敌人凭借禹王富坚实牢固的有利条件,紧闭四门,负隅顽抗。游击队员在一偏屋顶泼上煤油,燃起大火,同时向敌人喊话,以烧掉全部房屋相威胁。敌人无可奈何,只得打开大门.缴械投降。战斗结束,游击队员释放了被关押的全部“犯人”。

    此后,二大队接连攻打纸厂河、杨林市、麻城垱等地团防,每次均有缴获。就在这时,洪湖苏区军民取得第二次反“围剿”全面胜利,敌人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守。

    六七月间,由于长江、汉水上游连降大雨,长江、汉水水势猛涨,堤防多处决口,国民党反动派又乘机决堤放水,淹没洪湖苏区,致使“鄂西各县半受水灾”,“受灾区域,总计约两百方里,灾民约五万左右”。湘鄂两省的敌人乘此水灾严重之机,在江南集中驻岳阳的第十七师,驻华容、南县的新十一师,驻石首的新七旅,开始了对洪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同时,纠集各县团防,收罗流散各地的反动分子,组成“铲共”义勇队、编练队,实行“五家连坐”、“家族连坐”,强迫群众反水。当时,“松滋、枝江、宜都反动民团武装约800余人,宜都3个中队,松、枝两县5个中队(欧阳晋一队在内),每队七八十人,松枝豪绅较精明,对编练队等组织普遍严审,如沙道观、米积台一带竟有无徽章不能入境的现象”,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水灾和“清剿”的双重困难,松枝县委一面领导二大队继续打击团防武装,镇压土豪劣绅,一面“发动饥民斗争……组织饥民委员会、分谷委员会、农民协会等”,“按照群众的情绪准备群众的武装,配合起来发动游击战争”,以策应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8月中旬,二大队横渡松西河,一举缴获胡家场团防局全部枪支,打击土豪三家,镇压土豪一名。以后,二大队又参与发动、组织以“吃大户”为主要形式的饥民斗争,使这场斗争迅速兴起并席卷全县。10月,拉家渡、白溪桥一带灾民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分两路“吃大户”,一路向横岭、街河市方向进发;一路沿木天河、老城一线行动,两路均由二大队派出指战员配合。这次“吃大户”斗争持续两月之久,给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

    12月中旬,接宜昌道委命令,孟伯平率领20余人枪赶到江北宜都与一大队联合作战,于17日解决安福寺、横店子两处民团。孟伯平于是役负伤,道委令董光柏任二大队政委,同时代理队长之职。次年1月,孟伯平伤愈归队,复任大队长。

  此时,二大队已发展成一支拥有数十人枪的队伍,大队以下“成立三分队,每分队二班,每班五到十人,以分队为单位去发动各处工作”。安福寺战斗后,宜昌道委对二大队的活动区域、战斗任务、部队训练作了一系列明确指示:“二大队以松枝之金鸡山为隐蔽地,松滋、枝江、宜都、宜昌为游击区域。游击队的主要工作是扰乱敌人后方,破坏反革命交通要道,破坏电信电话等工作。目前,游击队的策略训练是中央翻译之《游击队怎样干》为材料,政治方面,以道委出版之《健全支部》上游击队的任务为材料,来加强游击队员的训练。”

    此前,道委已召开第八次常委会对年关斗争进行部署,决定“从腊月十五起到正月十五止为年关斗争期,群众在这一月内要尽最开展各种斗争,使鄂西各县造成一个骚动局面”,要求“游击队在年关斗争之前,要加紧骚动工作,尽量配合群众来作肃反工作,并在腊月三十相机消灭一、二个反动民团”。

    根据道委指示,二大队在松枝县委和金白区委的支持下,在金鸡山建立后方医院等后勤机构,并以这一带为根据地,在规定区域内进行频繁的游击活动。年关斗争中,二大队首先攻打新江口。民国本《松滋县志》以其为“县红军”记载了这次行动:“民国二十一年,县红军联合饥民数千人,至新江口,攻劫数家,布散货物于民”。接着于1932年2月20日攻打胡家场(现属公安县)乡公所。乡公所设在一座庙里,这天正值元宵节,游击队员们扮成香客混进庙内。时乡丁大部外出,枪支留在屋内,门口只一个卫兵站岗。游击队员一枪击毙卫兵,将屋内20余支长枪全部缴获。几日后,二大队又攻打裴家河团防,缴枪16支。

  至此,二大队已拥有200余人枪,开辟了金鸡山一带的小块根据地,声震一方。松滋游击战争进入鼎盛时期。3,二大队又进行_一次较大的战斗——长途奔袭洋溪。这时,洋溪仍为松、枝两县共管,枝江县一保安中队和当地团防共40余人枪在此驻守。5日,二大队200余人枪从金鸡山、牛食坡一带出发,夜抵洋溪后山明月寺。6日凌晨,游击队分两路行动:一路于洋溪桥头设伏;一路包围敌军驻地。包围尚未完成,即被敌人发现,顿时战斗打响,敌仓惶逃窜,一部拥上大桥,被游击队两路夹击,缴械投降。是役毙敌分队长1名,俘敌40余人,缴枪40余支。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又处决敌乡长1名、土豪4名,随即转往郑家垴隐蔽驻扎。

  正是这次战斗,使敌人发现了游击队行踪。当夜,敌急调七十九军一个连及枝江、宜都各一保安中队,分三路向郑家垴进攻,国民党松滋县政府也饬各保安中队驰援。由于过度疲劳,哨兵疏忽,当敌人对郑家垴形成三面包围态势时,游击队竟毫无察觉。7日拂晓,敌猝然发起进攻,副大队长龙平率部分队员掩护,大队长孟伯平率主力突出敌围。是役二大队损枪数十,副大队长龙平等英勇牺牲。

  此后,二大队即转移到金鸡山一带隐蔽休整。这时,敌人的“清乡”愈益加紧,不但夜晚清查,而且白天围捕,很多地区的党组织因为配合游击队活动被暴露而遭到破坏。鉴于各地党组织连遭损失,游击队已无相应根据地隐蔽,松枝县委请示道委以后,决定将所有长枪(70余支)经公安转送洪湖苏区,县内只留10支短枪,由孟伯平率领,继续坚持游击活动。

    1932年3月,湘鄂西省委在《对宜昌特区农民运动的决议》中,对松滋等地的游击战争给予很高的评价。决议指出:


    ……正因为敌人的更加压迫和剥削,与连年不 断的灾荒,特别是去年灾荒,使群众的生活更加痛苦,而继续不断的爆发松滋、宜昌、当阳、公安等县的 广大的饥民斗争。这一斗争正是在党的领导之下继 续发展着,而且有游击队的帮助,同时游击队在广大 群众斗争配合之下,已得到几次的胜利,而夺取了敌人的武装,加强了自己的力量,在松滋、当阳两县建立了群众基础。很明显,这一形势已经走到游击战争,开始了南岸以松滋为中心发展到公安的联系,北岸以当阳为中心发展到荆西的联系。开始分配土地,建立苏维埃新根据地,更广泛开展松滋、公、当五县境内(原文如此——编者注)普遍的游击战争的阶段。


  根据上述估计,决议规定了目前宜昌特区农民运动的中心任务:


    在实际(现)各个苏区已(以)打成一片总的任务之下,宜昌农运的中心任务:加紧大现在的正发展的饥民斗争,提高到土地革命的更高阶段,建立松滋、当阳的根据地,开始苏维埃在松滋、当阳的首先胜利。经过套安、荆门与洪湖苏区取得联系,更进一步的普遍的向上开展宜昌、宜都等县农民斗争,扩大游击运动,将这两县的农民斗争扩大造成广泛的游击区域。以至由没收土地、分配土地、建立苏雏埃政权来包围宜昌,以配合宜昌的工人斗争。这些斗争要更进一步向上发展,由宜都、长阳及秭归、兴山与五、鹤峰、巴、房苏堆埃取得联系,实现各个苏区打成一片的任务。


  就在二大队将长枪送往洪湖的时候,苏区军民打破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孟伯平率10人枪隐蔽在拉家渡一带,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队伍有所发展,又重新组编为3个分队。在此期间,二大队还先后攻打纸厂河、磨盘洲、麻城垱、杨林市等地团防,几次战斗虽有缴获,却牵连地方党组织连遭破坏,游击队活动愈加困难。随后敌人又发起对洪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江南组织长阳、松滋、枝江、宜都、公安五县联团,集中他们的一切反动武装,加紧向荆当、枝宜、松枝、公安等县的劳苦群众进攻”,松滋县保安大队及各区团防相继对二大队进行了三次“清剿”。

  6月8日,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二中队进攻二大队驻地拉家渡,发起第一次“清剿”。在这次“清剿”中,二大队三个分队从沙沟子、庙河、五朝门出发,分三路向敌人反击,敌三面挨打,又不知游击队实力,只得向麻城垱退去。

    6月下旬,宜昌特委指示松枝县委“以沙米区为心(沙道观、米积台)向涴市、宜都城推进,并尽量向渔洋关发展与湘鄂边苏区联系。动员第二大队配合群众积极行动,扰乱与袭击江陵捕(埠)河与浼市等处敌人,来牵制进攻苏区的川匪”。松枝县委接到指示后,立即令二大队移驻邱家槽坊,攻打江陵弥陀寺团防。战斗中,因敌突然增调川军一个连,游击队进攻受阻,伤亡较大,但经奋力拼搏,终将守敌击溃。接着,二大队再次攻打涴市团防,获得胜利。但因这一带地处平原,不易隐蔽,又离沙市较近,敌人极易增援,二大队两战两捷之后,又经豆花湖撤回拉家渡一带。

  7月初,敌人纠集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二中队、第三中队及团防武装计300余人枪围攻拉家渡,向二大队发起第二次“清剿”。面临数倍于我之敌的围攻,孟伯平将队伍化整为零,在群众的配合下,四处反击,敌终不敢深入,再次退走。

  7月25日夜,松枝县委与二大队在拉家渡召开会议,部署反“清剿”斗争。敌人根据叛徒胡霞生提供的情报,调集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一、二、三中队和第七、八、九区团防及各地“铲共义勇队”总共近900人,将会场团团包围。孟伯平率游击队员奋力抵抗,掩护县委突围,但因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年仅28岁的大队长盂伯平及大部队员英勇牺牲,随队县委及少数队员被冲散。紧接着,敌人又在拉家渡、金鸡山一带大举“清乡”,数十名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县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这时,宜昌特委曾要求“松枝整理沙道观区委的工作,去恢复金鸡山等处的工作”,但因不久县委书记陈依海牺牲,组织部长胡伯温投敌,其他成员失散,松枝县委无形解体,这一指示也无法执行了。

  虽然形势如此恶化,一些幸存的党组织仍在领导群众坚持斗争。9月中旬,当周小康、王炳南率湘鄂边独立团及湘鄂边特委、联县政府机关由石门大、小金洲进入松滋南境时,西斋、磨盘洲等地的群众正以多种形式进行着与土豪劣绅的斗争。红军热情支持了群众的斗争。在将土豪劣绅黄谷臣、黄望山等公开处决后,红军又离县东下,北渡长江,在江陵沙岗与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成功会合。

    1932年10月中旬,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苏区全部丧失,红三军被迫远征。至此,松枝地区的党组织均与上级失掉联系而停止活动。

  在洪湖苏区中后期反“围剿”斗争期间,松滋地方党组织大力配合红十七师、红二军团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的军事活动,组织领导鄂西游击二大队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为保卫洪湖苏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一斗争的规模在松滋革命斗争史上是空前的,其功绩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斗争史上也是不可磨灭的。鄂西游击二大队的武装斗争坚持长达一年零八个月时间,经历大小数十次战斗,活动区域遍及松滋、枝江、宜都、公安、江陵等多县,不仅动摇了国民党的地方反动政权,也为地方党组织在复杂斗争环境里开展武装斗争积累了丰富经验。由于受党内“左”倾冒险错误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尽管洪湖苏区军民和方党组织的斗争英勇顽强,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还是遭到失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