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家世

3362 0 2013-11-9 17:45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吴文甫 黄振亚

王运孚(1876—1944),亦名信孚,字铁公、铁工,松滋木天河人。铁公少时勤奋好学,胸有大志,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国驰驱,男儿志也”。
  王铁公何许人也?《湖北省志·人物志稿》是这样记载的:

  王运孚(1876—1944),亦名信孚,字铁公、铁工,松滋木天河人。铁公少时勤奋好学,胸有大志,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国驰驱,男儿志也”。中秀才,得堂兄(编者注:应为王懋勋之子)资助,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习法律、政治。辛亥武昌起义后归国。任湖北省议会副议长(相当于省人大副主任),国会众议院议员(相当于全国人大代表)。1925年3月1日,以湖北代表进京参加国民会议促进会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后致力于佛学研究,初受禅宗,后深入密宗,加入中国佛教会。又爱篆刻,好书法,行楷俱工,尤擅汉隶,时人誉为“铁笔”。武昌黄鹤楼侧“大汉陈友谅之墓”墓碑及墓志铭,紫阳湖畔“湖上源”石碑等,均出其手。武汉某富商以八百银元润笔费方才求得铁公寿屏一堂,由此亦可见其书法在当时之地位。1935年,王克敏、王揖唐等拼凑“冀察政务委员会”,召其北上任职,拒之。铁公桑梓情深,次年携眷回乡,与同乡雷葆杏等在武昌购屋筹建松滋同乡会,供作本县赴省学生入学前栖身之所。1935年,将其藏书数千卷馈赠松滋县图书馆。1944年病卒。

  过去,我们对于王铁公的认识也是模糊的,只知道他是书法大家。一个偶然的机会,许弟雄先生意外地得到了松滋《王氏族谱》,让我们对王铁公家世有了更深的了解。


  《王氏族谱》全套共四册,均无封皮,且缺页无数。但从族谱原序可知,其家世非同寻常。读读族谱序文,便知王氏之来龙去脉。族谱原序如下:


  始祖林文清公,闽省①福州人,为茶商。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秋八月②,同弟文海公舟次江西,适伪汉陈友谅引兵攻洪都,始祖兄弟避兵康郎山下,洪都③城坏,朱文正④遣使赴建康⑤告急,吴王朱⑥ (此处空字,乃因为朱元璋避讳。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即1361年受封吴国公,龙凤十年自称吴王)亲率舟师,战于鄱阳湖,舟覆凫水,文清公兄弟以舟救之得生,当与始祖文清公订金兰谱⑦,复联舟大战伪汉,陈友谅败死,吴王留文清公兄弟寓建康。至正二十八年戊申⑧,吴王朱  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封文清公为定国王⑨,赐王庄于荆州枝江⑩等处,茶园一所;封文海公为太保,住金陵。洪武三年,文清公卒,以王礼葬于安徽凤阳府南门外。文海公回福州。

  文清公生三子,长庆一,次庆二,次庆三。袭爵弗受。洪武十一年戊午,封朱柏为湘王, 征庆二公为湘王太傅。建文元年,燕王棣使人告湘王柏有反意,遣使即讥,柏惧,合宫焚死。庆三公率家属渡江至茶园,苦耕作,自食其力,以爵为姓,易林氏为王氏,立子孙宗派,后建文四年,燕王棣 犯京师,自立为皇帝,坏祖宗成法,诛戮功臣,我祖遂终隐焉。


  从该序中我们知道了松滋王氏并非姓王,本姓林;松滋王氏亦非松滋人,乃祖居福建福州。王氏缘何易姓?缘何落籍松滋?读之方知这里面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原来,松滋王氏远祖姓林名文清,为福州茶商。公元1363年秋,他同弟弟林文海雇船贩茶行至江西鄱阳湖,刚好遭遇上陈友谅引兵攻打洪都(今南昌)。林文清兄弟俩避兵灾于鄱阳湖中的康郎山下。而此时此地,马上要打响被后人称为“影响中国100大战役”之一的鄱阳湖之战。此仗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惨烈都是空前的。此役朱元璋以少胜多、以小击大、以弱胜强,不仅决定了陈友谅和朱元璋谁坐天下的问题,更创造了我国水战史上的著名战例。而林氏兄弟无意中行船至此,偶然中碰到此仗,兄弟俩义无反顾投入战争,又无意中救起一位日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而值得一提的是,林氏兄弟协助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而五百多年后,正是林文清公的第十六世孙王铁公为陈友谅题写了墓碑!冥冥之中,是不是有某种超越时空的神秘联系呢?

  据笔者考证,王氏远祖林文清救起朱元璋应该是在距今650年前的公元1363年8月30日。

  1363年4月,陈友谅引兵60余万大军攻打的洪都城(今南昌)。守城的朱文正(朱元璋之侄)是位军事天才,仅凭区区4万之兵拒敌于洪都城外85天!当朱元璋亲率20万人马赶来救援时,陈友谅掉头在鄱阳湖与之对阵。8月29日,两军在康郎山水域(今余干县境内)交战,第一战开始。陈友谅巨舰相连,楼船高十余丈,舰队成阵,展开达数十里,气势逼人。朱元璋针对敌我双方的形势,利用陈军“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的弱点,决定用火攻。第二天,朱元璋大将徐达率舰向陈军猛攻,击败陈军前锋。紧接着朱军乘风发射火炮,陈军死伤甚众,但朱军伤亡也不小。恰在此时,徐达座舰被对方火炮击中,陈军乘势反攻,陈猛将张定边向朱元璋座舰直冲过来。朱舰掉头就逃,慌乱中战舰在沙滩上搁浅,眼看朱元璋就要成为俘虏了,正在这紧急关头,朱将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朱军随之冒死来救,朱元璋这才侥幸脱险。那么,王氏族谱所载吴王朱元璋“舟覆凫水,文清公兄弟以舟救之得生”应该正是此时。朱元璋被林氏兄弟从水中救起后,感恩不已,当即就与之结拜为金兰兄弟。

  打下天下后,朱皇帝并没有忘记他这两位救命恩人。把他们接到南京住下,并分别封林氏兄弟为定国王、太保,并赐王庄于荆州、枝江等处。这便是王氏为何落籍松滋的缘由。文清公1378年去世后,“以王礼葬于安徽凤阳府南门外”。看来,朱皇兄的的确确是把林氏两位恩公当自己亲兄弟待的!虽然皇恩浩荡,但林氏却并不居功自傲。林公后人本可“袭爵”,世代为宦,但林氏后人却“弗受”,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理念。弟弟林文海回了福州老家,哥哥林文清三个儿子庆一,庆二,庆三也在本本份份过日子。后来(1386年)朝廷征召林庆二为明太祖第十二子、湘王朱柏的太傅(正一品)。谁知建文元年(1399年),有人告发朱柏谋反,诏命其赴京师询问,朱柏恐惧,自焚而死。庆二公与湘王共焚而死。可谓忠烈之士!庆三公自然不敢再呆在京城了,于是率全家渡江来到太祖皇帝所赐的荆州(松滋)的茶园(庆一公哪里去了?在南京?回福州?还是同来荆州枝江?族谱语焉不详,不得而知),“苦耕作,自食其力”,而且以爵为姓,易林氏为王氏,立子孙宗派。而到后来,燕王朱棣造反,诛戮功臣,林(王)氏更不敢声张,“遂终隐焉”。这便是松滋王氏,铁公一族的来龙去脉。

  王氏族谱序言虽只短短474字,但读之令人惊心动魄!令人掩卷长叹!林(王)氏命运之起伏宕荡令人眼花缭乱!曾经血雨腥风,也曾大富大贵,王氏回归了自然恬淡的平静生活。但非凡的家世,也为王氏后世的发达留下了优良的基因。王氏先传后教,甚为严谨。其后裔勤耕苦读,子孝孙贤,才俊辈出。王运孚(铁公)便是其中姣姣者之一。

  刊印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王氏家谱》载:王运孚生于光绪二年丙子五月初七未时,系王(林)庆三公第十五世孙。谱载铁公与陈家有婚约。但据铁公之女王绍家言:我母亲黄永清,是大家闺秀,温良恭俭,夫妇相敬如宾。由此看来,助铁公成就大事的贤内助是黄永清,并非陈氏。王铁公后来是否与这位陈小姐完婚,后辈并不清楚。

  王绍家在《我的父亲王铁公》一文中对王铁公是这样评价的:

  “他是治学严谨的书法家。父亲的书法,民国初年在湖北是比较出名的。他的书法以刚劲为主,中含柔润,行草俱工。有人赠句赞云:“绝妙银钩铁划书”。他年少时即能写大字,被多人誉之为‘天才’。其实,他的书法是千锤百炼,下苦功练出来的,至晚年家居仍每天习字看帖,数十年如一日。

  “他有一片爱国心。袁世凯称帝前,原国会秘书长辞职,临时硬派父亲暂代秘书长。当时全国各地各派系迫于袁的威胁,表示拥护袁称帝的电报雪片飞来,这些电报都落在我父亲手中。倒袁以后,有一个日本巨商要以极高的代价买去这些电报。父亲认为,这是我国耻辱的记载,怎能流落日本人之手? 他利用走亲戚之便,找几个火盆,一起把这些电报全部烧掉,足足烧了一天一夜。

  “他是个性情中人。父亲任众议院议员时,天津某妓,才色过人,并有私蓄巨万,对父亲极为倾心,再三要求父亲娶她为次室,父亲坚决不许。并说:‘心肠硬一点,免去许多烦恼,她可以找到更合适的人’”。

  王铁公故居又在哪里呢?省志和县志记载为木天河。但玉佛寺冉居士十分肯定地对我们说:王氏故居在南海磨盘洲老河街,并带领我们到现场查勘。旧址现为一废品收购仓库。王铁公故居的旁边有陡山寺。冉居士分析,铁公家族在木天河有较多田产,时有家人在那里小住,收取田租,被误认为木天河人也在情理之中,况木天河以前归南海管辖。王运孚晚年皈依佛门,为居士,常住侄儿果福家(现王家桥镇居士林)。圆寂火化后,由同门师兄韩大载带骨灰到庐山,筑茔诺那塔下。“文革”期间诺那塔惨遭破坏,而今铁公骨置何处?魂归何处方?

  说起王铁公,非常有必要介绍一下对王运孚的成长有着深深影响的祖父王梦龄、父亲王鸿勋以及堂伯王懋勋。

  王梦龄,原名代书,字宝书,号篆卿,附贡生。生于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同治八年(1869年),享年70岁。以子贵,封中议大夫。史载王梦龄天赋极高,孝闻乡里,夫妇相敬如宾,教子有方。文诗书画冠绝一时,兼通诸子百家、术数星相之学,于医理更得素难真铨(即精于医术),医德高尚,视病如亲。居京十余年,王公巨卿以折节下交谋面为荣。科考十余次不第,但积极进取,朝夕手不释卷,笔不停挥,年届古稀仍能作蝇头小楷。其子鸿勋在其墓志中写道:我考诚笃端方,功深雪案,早掇芹香,克勤克俭,肯构肯堂(意即子承父业),孝亲敬长,行表言坊,诗礼裕后,书画兼长,术精素问,名著青囊,济人济世,令闻令望,丝纶叠沛,兰桂竞芳。

  王鸿勋,号子猷。生于道光廿五年(1845年),同治三年取入县学,复加贡生,乡试屡荐未售,便投效皖营。蒙英翰保奏,赏五品衔,议叙知州候补。不久收为郎中,供职户部。

  王运孚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为他烙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印记。

  王懋勋,谱名王鸿烈,官名王懋勋。在《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六·循吏四》记:懋勋,字弼丞,湖北松滋人。咸丰中,以议叙县丞,发安徽,从军有功,晋知县。历署颍上、合肥、亳州、泗州。补六安直隶州知州,因事去职。寻因筹赈捐,奖以知府候补。懋勋先后官安徽近五十年,任亳州、泗州皆三次。初至亳,捻匪苗沛霖初平,清查户口,收缴军械,平毁寨堡数百,民始复业。惩械斗,清积案,厘学产,复书院,士民戴之。以父忧去,会巡抚过境,州人万众乞留懋勋,巡抚许以俟服阕重任,后如其言,夹道欢迎。光绪初,洊饥,煮粥以赈。河南、山西、陕西饥民流转入境,留养资遣,全活无算。泗州濒洪泽湖,为匪薮,捕诛剧盗数十,闾阎得安。治狱无株连,禁差保扰民。劝农事,励风化,亲历乡曲,民隐悉达。最后至泗,距前已二十馀年,盗贼闻风远窜,奸胥皆避归田野。宣统元年,卒。

  由此可见,铁公一脉历五六百年而长盛不衰,与其一贯诗书传家,忠厚济世,不慕虚名,不图厚利,低调处世,宽厚容人的家风不无关系。

  癸巳年春,关于铁公的信息不期而至:一是发现了三槐堂木刻本《王氏族谱》,共四册,虽无封皮,且有残破,但内容比较完整。家谱由王运孚玄孙王文亮保存。二是目睹到了王铁公书法真迹。这是一副王铁公写给其亲家雷墨僧(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的五言对联——秀句动江阁,江声连海隅。三是找到了铁公生前佩印——运孚之鉨,由其曾孙女保管。四是从市档案馆查到了铁公曾经使用过的印章六枚。五是在玉佛寺冉居士带领下,踏勘了王铁公故居遗址。六是由市书法家协会动议成立“王铁公书法研究会”已提上议事日程。七是市政协正在对筹建王铁公纪念馆提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我们追寻铁公,不仅仅是书法界的义务,也是我们这一代松滋人的责任;我们怀念铁公,因为铁公不仅仅是王氏的骄傲,也是松滋的骄傲!


注:
①闽省:福建省。
②元至正二年:1342年。
③洪都:今南昌。
④朱文正:朱元璋兄朱兴隆之子,军事天才,战功卓著。
⑤建康:南京古称。
⑥吴王朱:朱元璋。
⑦订金兰谱:两人或数人之间要好、讲义气、情投意合,或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俗称 “磕头弟兄”或“拜把子”。结拜要交换《金兰谱》。《金兰谱》就是将结拜人数、每人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结拜时间、誓言等有关事项填写清楚,然后折成数折,配上封面,上写《兰谱》或《金兰谱》。
⑧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
⑨定国王:即与明太祖一同平定天下的人,非定国公。
⑩枝江:今枝江市,古为荆州所辖。
 洪武十一年:1378年
 朱柏:1371-1399,明太祖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1378)正月初一日封湘王。性嗜学,读书每至夜分。建文元年(1399)有人告发朱柏谋反,诏命其赴京师询问,朱柏恐惧,自焚而死,时年二十九岁。
 太傅: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宗派:辈份。
 燕王棣:即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1402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