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母傅孺人墓志铭注解

4480 1 2013-10-16 15:28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吴文甫

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夫妻合葬较为常见,而母子同穴合葬较为罕见。2007年8月,安徽怀宁县发现了一座清代的母子合葬墓;2008年9月,湖南长沙发现了一座清代的母子合葬墓。遗憾的是,其子张吉言墓志铭暂未找到,其夫张 ...
(编辑注:下文中“”所替代的是碑文中受损毁而无法辨识的文字。)
 
【缘起】
 
2010年8月9日,松滋市临港工业园(车阳河)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考古人员勘察和发掘,确认这座墓葬是我省目前发现的首座母子合葬古墓。在墓葬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具保存了几百年的明代古尸。
 
8月9日,松滋市临港工业园一处工地上,意外地发现一座已遭破坏的古墓。次日,松滋市博物馆报警,公安机关及园区管委会对古墓进行现场保护。
 
8月14日,荆州市博物馆接报后,由王明钦馆长带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经测量,古墓位于松滋市陈店镇全心村公路附近,地处一个大约高十余米的小山丘上,墓葬长约2米,宽约3米,深约2.5米,整个墓穴由石灰糯米浆密封。令人心痛的是,古墓已被严重破坏。西边棺盖被挖破、揭开,棺内所有东西被取一空。根据现场散落的丝织物、棺木及密封层的碎片分析,专家判断,西边的古墓在发现时就被破坏并被盗,所幸东边的木棺保存较好。随后,工作人员就地发掘,并于17日凌晨,将东边的木棺整体移出,运送至荆州博物馆,做进一步清理发掘。
 
十分幸运的是,在古墓被发现后不久,发掘人员就在现场找到“母亲傅氏”的墓志铭碑,但4字已残,碑盖也只找到一小块残石,“明”字尚存大半。
 
根据墓志铭得知,该墓为明朝万历年间大宁教谕(相当于今天县教育局长)张吉言与母亲傅氏的合葬墓。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夫妻合葬较为常见,而母子同穴合葬较为罕见。2007年8月,安徽怀宁县发现了一座清代的母子合葬墓;2008年9月,湖南长沙发现了一座清代的母子合葬墓。遗憾的是,其子张吉言墓志铭暂未找到,其夫张宥的身世仍然成迷。
 
根据墓志铭制作年月判断,张母下葬时并没有墓志铭,而是在去世十二年后,由孝感司训(也是分管教育的官员)张昌言的学生程主□补撰、镌刻,再度埋入坟墓的,没有张吉言墓志铭也就可以理解了。
 
碑石横、纵均为49厘米,在横46.3厘米、纵47厘米的石面上,刻有24行、每行25格的栏格线。碑文共527字,其中5字残泐。楷书,疑为程主□亲自书丹后雕刻。墓志铭书法具有典型的馆阁体风格,笔画精到,结体匀称,平正而不呆滞,舒张而有法度,可见书写者书法功底之深厚,可以作为小楷学习的范本。
 
张母墓志铭现藏于松滋市博物馆。
 
【墓志】
 
张母傅氏老孺人墓志铭
 
荆州府松滋邑傅氏孺人,乃乡进士张公讳宥之妻,孝感师训张禹门讳昌言之母也。张师振铎敝庠时,余侍侧门墙①,幸沾化雨,故虽地隔澴川,而窃所传闻,犹得备述颠末。
 
孺人之生也,正德乙亥年七月二十二日寅时,卒也,万历乙巳年五月二十九日子时。握筹而算,九十有一。噫嘻,可谓寿矣!然有孺人之德,而后享孺人之寿。
 
余闻松滋戴侯②曾旌以“德培玉树”之匾,而考实语曰,相夫励志,际会观光乎上国;教子成名,宦游济美于黉宫。此犹耳食③尔。及迎养④时,吾师亲叙母仪之德,乃知其奉舅姑也必诚必敬,其红内⑤则也克俭克勤,以迄事长慈幼,亲族睦邻,靡一不当。适值辰诞,吾侪举觞为太师母寿,则见耳聪目明,食生饮寒如壮者。且令我师为侍养,解绶挂冠,毫无难色,德若此寿,若彼戴侯之旌巨溢美哉!
 
孺人生子二:长吉言,任大宁教谕,先逝;而禹门乃第二子也。女一,适宦门。孙二:明献、明祯,俱庠生。曾孙:光烈、拱辰、应辰、逢辰,俱庠生;玄孙二:未命名。螽斯衍庆⑥,莫可缕数,岂非福寿骈集者乎?
 
孺人产于本邑九都,左丞相傅公瓛⑦之裔也,惟有大根荄⑧故有大受用,而恩荣永世将愈久弥光矣!今厝⑨洋溪东石桥之原,丙山壬向⑩,居左穴,与长子吉同墓。
 
适余奉钦差按蜀便道谒师,我师便命我制铭,余故为太师母铭焉。铭曰:
 
凤山脉发,龙起护緾,山灵水秀,穴□沙澴,星峰拱揖,逆水西旋,其存不朽,其□弥绵,受生得气,联夺魁元,永镇地脉,悠□齐天。
 
皇明万历丁巳岁一阳月,三十日吉
 
赐进士第北京行人司行人 孝感县门生程(主□)谨撰
 
【注释】
 
①侍侧门墙:侍侧,陪侍左右;门墙:师长之门。全句意为跟随老师学习。
 
②戴侯:重印《松滋县志》民国本第161页,有戴荣名录,时任主簿巡检,与墓志铭所述年代相符。
 
③耳食:比喻不假思索,轻信所闻。《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④迎养:谓迎接尊亲同居一起,以便孝养。《宋史·真宗纪一》:“诏群臣迎养父母,蠲天下逋负,释系囚。”
 
⑤红内:红,指妇工;内,女人操持的事务指内务。
 
⑥螽斯衍庆: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⑦傅瓛:松滋下九都(今杨林市辖内)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傅瓛早年参加红巾军,后在陈友谅军中任职,之后归顺朱元璋。洪武元年,任明朝中书省参知政事,协助定刑律、制礼仪,又兼詹事同知,辅教太子。同年八月被罢免。《松滋县志》民国本有传。
 
⑧根荄:亦作根垓、根核。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
 
⑨厝: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这里指埋葬。
 
⑩丙山壬向:坐南偏东向北偏西方向。
 
行人司: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设行人,正九品,左、右行人,从九品。后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另设行人三百四十五人。二十七年后定均以进士充任,升品秩。掌传旨、册封等事。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则遣其行人出使。建文中罢。成祖即位,复旧制。
 
【译文】
 
(明故)张母傅老夫人墓志铭
 
荆州府松滋县傅氏老夫人,是乡试举人张宥的妻子,孝感县师训张昌言(字禹门)的母亲。张(昌言)老师在本县(孝感县)的学堂执教时,我求学于老师门下,有幸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虽然(我与老师)相隔于数百里之外的澴川,而时常得到(老师)的消息,仍然能够详述其师生之谊。
 
傅老夫人生于(明)正德乙亥年(1515年)七月二十二日黎明,死于(明)万历乙巳年(1605年)五月二十五日夜半,掐指算来,春秋九十一岁(中国人习惯按虚岁计算年龄)。哎,这已经算是高寿啦!这是因为老夫人有德,才能享有这样高的寿元。
 
我听说,松滋县主簿巡检侯荣曾经给老夫人赠送了一块“德培玉树”的匾进行褒扬,今天我从人们口碑中得知,(夫人)相助丈夫成就事业,使其汇聚于风云变幻的朝野之上;教育子女成名成才,或求官入仕,或教学育人,各有建树。这些都时有耳闻。在孝养方面,老师亲口(对我)说太师母的仪德,即便对待舅、姑等亲戚也是很真诚和尊敬。她勤俭治家,尊老爱幼,和睦邻里,没有一件不妥当的。(有一次)老夫人寿诞,我们为太师母祝寿时,只见(她老人家)耳聪目明,饮食生冷食物有如青壮年一般。即便需要我师侍奉她老人家,然宽衣脱帽,丝毫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只有高尚的德行才有修得这等寿元,真如昔时戴巡检旌表一般啊!
 
夫人养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吉言,曾任山西大宁县教谕,先于老夫人去世;禹门是其次子。女儿嫁入了官宦之家。有孙子二人:即明献、明祯,都是秀才。曾孙四人:光烈、拱辰、应辰和逢有,也都是秀才。玄孙二人,还未取学名。(张氏)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不可尽数。难道不是有福有寿之人吗?
 
老夫人出生于本县九都之地,为左丞相傅瓛谪孙女,只有这样的名门望族才有这样的造化,她的恩宠与荣耀将永世传扬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耀。现今,(老夫人)埋葬于洋溪东石桥的高地上,(墓穴方向为)坐南偏东向北偏西,居于(双穴)的左边,与长子吉言埋葬在一起。
 
恰逢我奉钦差之命前往四川公干,便取道(松滋)来拜访谒见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便叫我写一方墓志铭,我就为太师母写下这篇铭文。其词为:
 
凤山脉发,龙起护緾,山灵水秀,穴(藏)沙澴,
 
星峰拱揖,逆水西旋,其存不朽,其(传)弥绵,
 
受生得气,联夺魁元,永镇地脉,悠(悠)齐天。
 
时明朝万历丁巳岁(1617年)冬月三十日大吉
 
赐进士第北京朝廷行人司行人孝感县张氏学生程(主)□撰文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Hox2013-10-16 17:42
想不到松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的人杰地灵
回复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