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百年考(连载二)

10052 0 2013-10-10 11:44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杨观玉

西斋自古就是个读书人甚多、读书风气甚浓的地方。在连续了几千年的科举晚钟就要敲响的壬寅年,松滋县的乡试仍如期举行。
六、商贾大号
 
西斋历来商贾云集,商贸活跃,为刘家场、街河市、杨林市、纸厂河“南五场”之首。清道光、咸丰年间成为鼎盛,商户800余家,从业2000余人,货物门类齐全、批发零售兼而有之。
 
清朝末年,西斋享誉荆沙、宜昌的商号为向氏“前亮二记”。
 
“前记”生意以批发为主,货物有食盐、红糖、布匹、桐油和皮革等。
 
商店在西斋本土从花桥北巷到四巷子,14个门面一字排开,售货员、推销员、杂工达40之众。
 
“前记”生意十分活跃,人们称之为“灶里不断火,路上不断人”。一天到晚络绎不绝。
 
“亮记”有5个门面,为疋头、斋铺、客栈和榨坊等,以零售为主。
 
前、亮为同祖父的叔伯兄弟。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长子向鹤龄病逝,向氏从此家无主宰,内讧不断,每况愈下,逐渐败落,新中国成立时已只剩下一座榨坊和一家斋铺。
 
杨天聚、杨聚龙和杨聚顺乃回族“三杨”,曾名扬松滋,声震荆沙。
 
三杨以杨天聚为首,大名杨性初。
 
杨天聚生意东至上海、武汉,西至四川重庆,南至湖南长沙,北至宜昌枝城。货物以食盐批发为主,兼营斋铺、杂货……邮电局为“南五场”之唯一。
 
当时的货币为铜钱,商家出门常常肩扛马驮,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杨天聚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在商界的信誉自行发行钞票,谓“杨天聚斋”,可用于松滋各地和荆沙宜昌。
 
杨天聚曾任上海盐茶道,主管大上海食盐进出。日军南犯,食盐运输困难,很多地方食盐紧缺,国家设专门机构和专职官员予以管理。作为盐茶道的杨天聚可谓大权在握,威震一方。在比他小20多岁的第二夫人上海唐氏结婚时,曾轰动上海滩盐界。盐商为他送一大匾,中间绣“岁岁平安”,右侧绣“慈禧太后御笔”,左侧绣“性初大人五十双庆”,“双庆”意即寿庆和婚庆。
 
杨天聚祖父离世时祖母还相当年轻,一直未改嫁,单枪匹马抚养其父,后又抚养杨氏三兄弟,一生辛苦,名节四扬。为表达对祖母的感激之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806年)杨天聚在西斋镇北面团山口为祖母立了一块贞女牌坊。牌坊两侧柱子上各刻一条巨龙,头相向延伸至牌坊顶部中央。
 
杨聚龙二号,后改称“丰登”,拥有斋铺1家,布匹杂货3家,土地百亩。杨聚顺三号,后改称“德和”,以经营山货为主。
 
杨家,是当年西斋众多商家中的一株奇葩,除此之外还有杨和国的“杨福胜大号”,主要经营匹头粮行;杨兵如的“鹤龄瑞”,主要经营匹头;汤远望的“协庆”,主要经营匹头;陈松云的“陈鼎太”,主要经营杂粮行;刘玉全的“孙太洋”,以刨烟丝为主;章后清的“义和昌”,主要经营疋头;朱润之的“朱永兴”主要经营当铺、榨坊等。
 
当时商品价格仿佛江水时涨时跌,在那信息闭塞的年代,为使商家和居民随时掌握商品价格,政府固定一人每天打锣报告。如价格涨跌报告内容为:道德各商户须知,银元流通市价原八吊七,今奉上级指示,一律八吊五,各商户不得抬价压价,违者严惩不贷。特此鸣锣周之,不为告之不先也。
 
卫生通知内容为:
 
道德实行新生活运动,礼仪廉耻,整齐清洁,凡肉食饮食者,一律用纱罩罩之,无纱罩者严惩不贷。
 
负责打锣人为吴远瑞。
 
西斋这些商贾大号的发迹决不像荣国府后人,靠的是先祖的庇荫,他们恰恰是靠着不断创业而实现的财富滚动和财富积累。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12345下一页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