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向氏源流综述

11083 0 2013-9-26 10:56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向光中

向氏始祖可追溯自宋左师向戌。戌公第六十五世孙、元朝靖安都总管肇荣公所生八子即后称“八耳锅”向氏,松滋占大多数。
向氏始祖可追溯自宋左师向戌。戌公第六十五世孙、元朝靖安都总管肇荣公所生八子即后称“八耳锅”向氏,松滋占大多数。八耳锅之五为大贞公;之六乃我大乾祖(字仕球),大乾祖官至长沙“镇总兵”,因元明鼎革之变,恐酿灭族之祸,弃官归隐,元至正十五年乙未由四川成都双流县青岩洲宦游湖南石门县,落业北乡山村口青山蓬(有碑刻记载),配黄氏生子二:长子均禄,次子均祜。
 
禄公生西蜀成都府双流县青岩洲,世袭武职,义勇冠军。后投诚明太祖,太祖即尊封其职,禄公尽心报国,太祖信任专一,托以重寄,特授荆楚经略,封为总兵,赐以玉印。长女姑太聘嫁王府为王妃。后因禄公丢失玉印而被降为渔洋关巡检。
 
禄公生三子:长必龙,次必虎,三必彪。祜公生三子:长汝山,次汝河,三汝海。
 
我松滋向氏以大乾祖龙、虎二公及大贞公后裔最多。不同派系共有十四支之多。就源流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支:
 
一、西斋向家咀大贞公支系
 
大贞公与我始祖大乾公为八耳锅第五、六两胞兄弟。贞公于元末明初落籍于松滋西斋向家咀,曾受任荆州草市(西斋)司巡检,其后裔秉承向氏家风,以耕读为本,勤劳朴实,繁衍迅速。于民国元年前后在开基地向家咀修建了宏伟的向氏宗祠,并于民国三年(1914年)编修了《向氏家谱》(共六卷),其48派序为:
 
明以居正安昌德盛达道进选
世习仁义礼智中华万代兴隆
善继前贤宏业从开后嗣荣显
佑启文谟武烈诗书孝友训典
 
本支族人主要居住于洈水镇的麻砂滩、清水冲、南闸、北闸及游家坪等地,外出供职者遍及全国,约有族人5000名。
 
此支族裔已于2008年率先成功续修《向氏族谱》。
 
二、系马山支系
 
据碑刻记载,此支系始祖为向应明之子向一芳(字本常)。考民国37年石门向氏族谱《源流考》和湘鄂蜀联宗合谱第五卷,芳公属湖南澧州(澧县)二圣滩大乾祖裔孙,系必龙公长子文忠之孙信公四子济公三子秀堂公支下,其40派序为:
 
绍运茂昭德  多才际世丰
开来鸿祖志  继序起儒宗
修士声名振  盛时秉道同
维传於一本  嗣作永昌隆
 
在松滋杨家溶系马山建有祠堂。一芳公原籍湖南澧洲永镇河水木堰,据该支族人传说:大约十八世纪初,应明携子一芳靠演皮影戏、拍渔鼓筒,辗转落籍松滋杨家溶系马山(湘鄂蜀1948联谱103卷中第34卷重现后得以印证),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其子孙繁茂,本支族裔主体居住于现斯家场镇杨家溶系马山一带,居住最为集中,至今已发展百余户,近千人。
 
三、樟树湾支系
 
必龙公生四子:文忠、文美(尚美)、文善(尚善)、文义(尚义四世祖),尚义公子法清公(五世祖)生子伏秀(福秀,六世祖),伏秀公子孙两代因惨遭吴三桂兵乱,并失碑刻,无从详考。九世祖明端公、十世祖国祥公(四世至十世均为单传),十二世祖秉正(贞)公生四子:先、韬、略、伟。十三世韬公生子七:士奇、元、杰、荣、华、富、贵。该祠族裔均为韬公之裔孙,共七子依次分为七大房。其28派序为:
 
士登金殿名方显
志在东山品已超
大德化成心绪远
传之来时又开先
 
据1948年湘鄂蜀联谱103卷之68卷记载:尚义公率法清公于明朝初期迁徙松滋。始落籍刘家场寨子山麓向家畈。拓荒躬耕,繁衍生息,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尚义公谢世后仍运回故里(石门太平乡石梁坪),与尚美、善二公合冢。自十三世秉正公至十四世韬公始,繁衍迅速,人丁兴旺。其子孙陆续离开向家畈,分别迁往刘家场樟树湾、冯家窑、赵家坳、斗笠湾、马家湾、官渡坪、方家坪、柯家冲、八宝、沙道观等地。
 
明末期间,该支先祖在刘家场樟树湾建有殿宇辉宏的向氏宗祠(60年代被毁)。此支族裔聚集刘家场地区,居住相对集中,是继五伯祖之后,大乾公裔孙徙松最早的一支。
 
以上第二、三两支系已于2010年续修《向氏族谱》(必龙支)松滋分卷。
 
四、松滋卸甲坪支系
 
本支族人主体居住于湘鄂边陲的向家坪、卸甲坪,其72派序为:
 
君有善良子孙文武安邦定国
世业显荣多奇凤仪永秀咸德
传习孔孟诗书宗守圣贤法则
学士继先开来庭训本原化泽
仁礼为心家模道秀恩隆和谐
恢绪克庆远长万年忠孝廉节
 
于2000年,由湖南石门该支族人向玉华宗亲主持续谱登记已收录。    
 
五、渔洋关徙松支系
 
渔洋关向氏系均禄公次子必虎公之后,祖祠建于五峰县渔洋关。为我向氏最早、规模最大、闻名遐迩的大宗祠。虎公生五子:秀广、秀澄、秀开、秀武、秀宗,第四子秀武生三子:胜志、胜光、胜斌,胜志公生八子:长子永安公生六子,其六子分为六大房:大房祖文正,二房祖文顺、三房祖文朝、四房祖文鉴,五房祖文仪,六房祖文先。胜光公长子永亮公次子文端。四子文敏。还有秀宗公五子胜才之子永新公之子文和:其60派序为:
 
均必秀胜永文明系东邦
宗大愈宏秉元士允从光
家常安道太先策守恒春
敬顺天廷选忠清主志纯
盛朝国本正作新世代培
德全嘉宾兆多学定联辉
 
以上六大房除四、五两房外,其余均有大批裔孙迁徙松滋。
 
据光绪甲辰年渔洋关《向氏家谱》记载,顺治八年(公元1652年),我渔洋关文字辈第三房文朝公裔孙第十世东邱公由五峰渔洋关迁松邑(松滋)西市(西斋)南乡游家坪伞匠铺定居(今万家乡境内),建有祠堂(另文详),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其后裔又逐步迁徙洈水镇、新江口镇及荆州、公安、武汉等。其后又有大房祖文正公裔孙,第十一世邦清公迁松邑向家河(今王家桥镇向家河村),邦彦公迁松邑向家河上三都;邦逵公迁松邑上四都打鼓台(今王家桥砖桥)。他们之裔孙又逐步迁往王家桥镇簸箕岩村,羊狮垭村、桠岔村、八眼泉村、陶家冲村以及新江口镇、荆州、武汉等地。六房祖文先公后裔邦学公裔孙迁松邑上四都张家畈;邦治公迁松邑万利(年)桥;秉富公迁松邑简子容(今斯家场镇赶子幽村)。与此同时秀武公裔孙永福、永亮公迁宜邑(宜都)向家畈、松木坪,若干年后又有部分族裔由此迁入松滋。
 
原派序为“传世永方隆……”(略)的向世清公,于19世纪初由五峰县城渔洋关迁松滋县城老城镇;有同派序的族裔迁人八宝镇北矶垴向家林子和文昌宫定居。迁居老城大堰头、陈店石桥原派序为“宗远永从光……”(略)的族人介绍和口传派序显示,均为渔洋关向氏之族裔,其渊源及迁徙情况,尚待详考。
 
渔关族裔迁徙松滋大多数是一步到位的,少数由宜都辗转迁松滋。其族人居住相对集中的是长房族裔以王家桥镇向家河、簸箕岩、桠权铺、陶家冲、羊狮垭等地;三房族裔以万家乡游家坪较为集中;六房族裔以斯家场镇赶子幽村、舞龙山村等地较多。八宝镇北矶垴村向家林子也是该支族裔居住集中之地。其余大部分居住分散,现已遍及松滋市内各乡镇以及荆州、武汉、广东、北京、上海等地。
 
清朝末年,三房族裔在松滋市万家乡境内游家坪关坝口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向氏宗祠,此祠为渔洋关祖祠在松滋的分祠。在上世纪60年代被拆毁。本支系为徙松族人最多的一个支系。
 
六、五峰向家司松滋支系
 
本支族裔祖居松滋南海磨盘洲,后迁五峰县向家司。其派序为:
 
□昌运德光家常安道太
 
渊源及迁徙情况尚待详考。
 
七、当阳河容镇松滋支系
 
其派字为“……礼、开、明、文……”,本支族人介绍,祖籍系五峰渔洋关,于上世纪30年代迁入荆州,后又转迁松滋,渊源及世系待后人进一步考释。
 
八、枝江白洋沙湾支系
 
据本支老谱载:枝江白洋沙湾向氏始祖向公二,为大乾祖次子向均祜公三子汝海公次子,迁沙湾以来已传20余代,其24派序为:
 
正大光明允远
长发其祥必昌
忠厚传家培德
朝廷定国安邦
 
在沙湾建有祠堂。原居住于宜都市红花套的本支部分族裔,迁徙松滋后,现主要居住于南海镇、洈水镇、刘家场镇及新江口镇。
 
九、枝江百里洲刘家巷向家坡松滋支系
 
据本支族人介绍,约200多年前他们的公公向德礼挑一担箩筐,举家于当时的八宝草湖(今四大湖)落籍,开湖垦荒,繁衍发展,其派序为“……德、升、昌、培、后、忠、主……”时隔数年后,又有同宗向升藻一家迁八宝鸽子堰定居。现分别居住于八宝四大湖及鸽子堰等地。
 
十、八宝赵家拐支系
 
据本支族人口述:向文河、向文清两公为两兄弟,为本支始迁松滋之祖,长期居住松滋八宝地区,其20派序为:
 
一道希景士文辞(嗣)万代传
国正天兴(心)顺官清民自安
 
其源流因年代久远,缺乏史料,暂无可详考。其族裔现有五百余人,主要居住于松滋市八宝镇保兴垸村、红旗村,居住比较集中。
 
十一、马峪河支系
 
该支20派序为:
 
天开子云木文师士如家
国荣昌龙远登本永年华
 
其祖籍宜都三岔河汉阳桥。徙松后,现主要居住于陈店镇马峪河一带以及西斋镇等地,也因缺失史料,暂无可详考。
 
十二、新江口子秀公支系
 
秀公裔孙向阼新,原籍恩施。1949年后由部队转业在松滋新江口定居。其32派序为:
 
门中文明登正允新
光大必昌道立言绪
德达承先遗隆发远
继志述事家声自传
 
据本人口述:亦为我渔洋关祖祠必虎公裔孙,经查考,该支与八耳锅长房大望支谱中记载的子秀较吻合。
 
十三、松滋八宝垸老沙道观“向家台子”支系
 
据本支族人介绍,向家台子始祖为向氏老太太,其派序为:
 
金凤立祖德玉林启志功
满山松柏青堂中文武全
宝传子孙兴珠明万代春
吉利永千秋祥和开长久
 
约二百多年前由江西迁湖北荆州,后定居松滋八宝垸老沙道观“向家台子”,发展迅速,子孙兴旺,民国期间为当地大户。
 
十四、长阳磨市松滋支系
 
本支族裔祖籍长阳县磨市镇柳家院,据其宗长供述,原本属渔洋关向氏之后。其派序为:
 
国文光华柱学孝大德昌
忠义全胜美永远耀宗堂
 
1914年迁徙松滋。因缺失史料,上祖暂无详考。
 
上述有部分支系,因战乱灾荒等诸多历史原故,族人迁徙频繁,家谱失传,世系断代,本次续谱仍存悬疑待后世考释。例如,据2010年出版的黄石《向氏宗谱》表明:
 
该地道光版老谱《庄志记》“迁徙篇”中记载:约公元1600年前后,明万历岁荐任云南曲靖府通判,升巡案云南道监察御史向宸(“希”恩孙),迁居黄石老下陆(黄荆山麓牛角山颈南垴史称“垴庄”)向家垴。该地风水(即环境影响)恶劣,传说一年九官一夜暴死!多房支三代而湮。希鉴后“景”字派有曾孙11人,7人谱上无记;“士”字派10人多下落不明;疫情不断、人丁锐减(1949年统计仅为29人其中男丁16),庄势日渐败落,族人纷纷外迁。先有康熙35年(1696)丙子和36年(1697)丁丑生人之昆(妣程),之煌(妣袁)兄弟俩,于雍正年间同迁松滋熊家冲;又有钟灵(字守毓)生雍正元年(1723)癸卯,娶程氏生子二:景仁、景义亦迁入熊家冲(复迁陕);尔后钟玉(字守山)生雍正12年(1734)甲寅,娶王氏生子二:景礼、景信;全家迁江南颍州府霍邱县(今松滋)白截堡汪家冲。
 
鉴于上述先后三批次、八户主徙松记载推测,现松滋应有其后裔存在。然近三百年来代远年湮、物换星移,其人口发展、派序演化、居址变迁与否尚不可知。在我们已登记的,而先祖暂无可详考的族亲中,到底哪一支(或哪几支)是其后裔,至今也仍无法连接。
 
以上各支向氏族裔虽派序有异,但均为我同宗异派的向氏族人,均系我松滋向氏家族的一员。我们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不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对有些暂缺史料无法考证的,只能待各支宗亲贤达及后人进一步考证。
 
我向氏族裔迁入松滋之后,继承先辈遗志,勤劳朴实,耕读为本,繁衍发展迅速,子孙繁茂,人丁兴旺,俊杰辈出,为松滋各个时期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必虎支永安公三房21世孙向光中谨撰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1人打赏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100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