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象牙化石出土记

2013-9-26 10:10| 发布者: Hox| 查看: 2444| 评论: 0|原作者: 胡文泉 贺小华

摘要: 1997年1月8日,农历丙子年冬月二十九,天气十分寒冷。新江口环城路“活得活不得”建材商店黄老板古道热肠地向松滋市博物馆报告说:白云边酒厂山脚下德胜村一组周用发屋场挖出了“龙骨”! ... ... ...
1997年1月8日,农历丙子年冬月二十九,天气十分寒冷。新江口环城路“活得活不得”建材商店黄老板古道热肠地向松滋市博物馆报告说:白云边酒厂山脚下德胜村一组周用发屋场挖出了“龙骨”!
 
馆长胡青云闻讯后,立即带领业务人员廖华云、胡成宏赶赴现场,同时向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荆州博物馆进行了汇报。荆州博物馆馆长张绪球及时派出阵容强大的专家组何驽、吴顺清、刘德银、郑中华赶赴松滋。
 
经现场踏勘,事发地点位于青峰山下白云边酒厂至松滋河堤过渡的德胜村一组周用发屋场,他在造屋挖地基时发现异常,继续向下挖,一个大土坑里露出了一截白色大骨头,他们称为“龙骨”,下面不知还有多长,他们怕惊动了神灵,吓得不敢再挖了!据当地村民说,德胜垸以前曾发现过类似的“龙骨”,可以当药材。有人说:这“龙骨”还医好了魏驼子摔断了的大胯哩!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何驽笑了笑对村民们说道,这不是“龙骨”,这是象牙化石!围观的村民们马上惊奇得嘴张成了“O”型。
 
按照田野发掘的要求,荆州、松滋两级博物馆马上拟订了发掘方案:箱式发掘。挖好5米乘5米的探方,火速购买木材做好大木箱,罩进数米长的化石,用石膏填灌,整体人工抬出。三天后,这件重达几吨的化石被人工抬出时确实不易,数十人在数千围观者寒冷中的呐喊助威下,像蚂蚁撼大树似的一寸一寸地挪了上来!荆州博物馆的吴顺清老师参与抬化石时竟不幸扭伤了腰,疼得满头大汗!
 
化石被从数米深坑中抬上来后,放在平地上进行了测量,全长3.26米,中部直径0.24米。经初步考证,此化石为人类祖先还没有在地球上出现的上古时期的纳玛象牙化石。纳玛象是一种早已绝迹的古代象,也是亚洲象的先祖。它是古菱齿象的类群之一,也是更新世中期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萨拉乌苏动物群中主要的化石代表,但灭绝了的纳玛象形成化石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到更新世晚期的20万年以前,在长江、淮河流域也有纳玛象的分布。纳玛象化石不局限于中国,它们最早是于1846年被发现于印度,之后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发现了大量化石。
 
“而松滋出土的这枚象牙化石,”何驽等专家们说:“不仅比任何国家出土的都要大,而且比号称‘世界之最’的我省丹江口市出土的象牙化石还要长0.02米。”
 
象牙化石被从发掘点起运回馆时,发现者周用发在村人们鼓动下恋恋不舍了。“往后我们再有个跌打损伤的,这么大的‘龙骨’、化石啥的可以医好全村子人哩……”馆长胡青云面对朴实可爱的乡亲们苦笑了下,马上电话请示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熊帮卫。熊部长当即指示:给发现、保护者奖励1千元。胡馆长为难道:1千元是我们三个月的工资啊,从哪里来呀?我们的职工数年只能拿到档案工资的三分之一两三百元……熊部长说,我来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安排必要的奖励、保护资金吧!
 
象牙化石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古人类学和古生物学家李天元所长鉴定为真象类门齿,真象亚科(EIe-phantinae)古菱齿象属(PaIaeoIoxodon)纳玛象(PaIaeoIoxodonnamadicus)。时代为中更新世后期,距今约75万-25万年,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象牙化石。省文物局专家组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李天元研究员说,松滋特大象牙化石的发现,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地质学、古气候学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推断湖北省地质史上水陆分布、气候变迁及研究动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1997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播发了《湖北松滋出土50万年以前象牙化石》的新闻。随后,《中国环境报》、《湖北日报》等国家、省级二十多家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75万年-25万年,对人类而言是太漫长了,“一万年太久”嘛!但对化石又是短暂的,石化程度不够。按照专家们的要求,运回馆的象牙化石,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有风化变酥的可能,应尽快对发掘时的损毁进行修复和技术性保护。
 
松滋博物馆将化石应急保护处理后,陈列于临时展厅玻璃柜内。由于缺乏保护经费,未能进行环境调节,即预防性保护,温度湿度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加之受空气中有害气体及微生物等影响,出现了酥解粉化、强度降低、断裂等病害现象。1997年下半年,馆长胡青云、从军营里转业分配到博物馆任保卫科长的李华丽,乘坐货车护送象牙化石到荆州博物馆,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修复工作。
 
要知道修复化石的过程,必须弄懂化石演变的过程。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遗物。古生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能保存较长时间。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便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一方面沉淀下来变为晶体。如果条件合适,牙齿和骨骼便完好的保存为化石。天长日久,化石的重量不断增加,原来的牙齿变成了依然保有牙齿的外形和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称作“石化过程”。石化包括钙化、硅化、碳化、矿化,是把古生物的遗体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其变得坚硬如石的过程。
 
纳玛象一般生活在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植被良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松滋出土象牙化石,说明在数十万年以前,长江流域一带不仅气候温暖,地面植被良好,还曾有过纳玛象生存繁衍。后来因为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劣,纳玛象与恐龙一样才从世上灭绝。该化石出土时,由于长期的侵蚀,象牙有机质已完全分解消失,矿物成分也遭到一定程度的分解与破坏,其强度非常之低,轻微的碰触和挤压都会造成损伤甚至断裂。
 
荆州市文物局再次安排阵容强大的技术力量领衔修复,并长时期跟踪监测修复,(2008年又来到松滋博物馆进行修复加固)。1997年至2000年,由升任荆州市文保中心主任的吴顺清与其他专家反复研究修复方案,在资金十分紧张、文物保护工作繁重的情况下,组织专家在松滋博物馆的紧密配合下完成修复任务。荆州市文保中心是全国首批获得顶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修复资质的单位,先后承担过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丝质、竹简等文物修复、“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市重点科研课题。吴顺清主任等专家组人员通过对象牙化石的检测分析,引入生物矿化机理,采用仿生智能材料与纳米成矿技术,注胶加支架对其加固,成功解决了化石修复难题。
 
象牙化石完好地陈列于松滋博物馆,以恢弘的面貌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专家们表示,这枚象牙化石修复保存得比较完整,按照现在的技术,根据这枚象牙甚至可以复原出一头地球上早已绝迹了的纳玛象!
 
根据基尼斯世界之最的申报要求,松滋市政府高度重视松滋基尼斯零的突破。2000年,市博物馆馆长胡青云带上市政府专题文件、发掘现场图片、录像资料、司法公证处文书等,前往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总部,开展申报工作。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经过严格审查,于半年后的8月份,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授予给了松滋博物馆。
 
松滋拥有了第一个世界之最!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