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坪忆旧

2542 0 2013-9-26 09:24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刘宾强

前不久,老朋友潘本有先生来我家玩,说起他们几个老人正在撰写《洈水流域志》,邀请我写一篇回忆故地的文章。我想,除了出生地李家河外,白田坪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了 ,因为我在白田坪小学读了三年书 ,对那里的地理人 ...
前不久,老朋友潘本有先生来我家玩,说起他们几个老人正在撰写《洈水流域志》,邀请我写一篇回忆故地的文章。我想,除了出生地李家河外,白田坪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了 ,因为我在白田坪小学读了三年书 ,对那里的地理人文了解得比较多,所以就不假思索的应承下来了,于是就有了这篇短文。恳切希望熟悉白田坪故地风貌的朋友们看后能够指出其中的谬误和缺漏。
 
白田坪是洈水河畔的又一块风水宝地,面积约为五六平方公里。因为它的耕地面积刚好相当于一百石种(每石种相当于八亩田),因此得名“百田坪”,后来不知何故写成“白田坪”了。建洈水大坝淹没前的白田坪,东边与曲量滩相邻,两坪之间只隔着一道分水岭;西边走过两百多米河边小道就是邓家坪;洈水河像一条玉臂环抱在它的西南面,使它与王马堰村隔河相望,两岸鸡犬之声相闻,人们往来却要西行到清潭湾去过渡船;北面紧靠北大山下的猴子坡、袋子山和几架无名小山,民居依山就势几乎全部建在山腰或山脚。整个村子地势北高南低,就像是一汪地脉从山口涌出,奔流到洈水河边戛然止步而成。从薛家洞溢出的清泉经新沟蜿蜒流淌,由北至南贯穿白田坪注入洈河,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和生灵,使那里终年生机盎然,成了旱涝保收之地。所以那时湘鄂西部边境流传着“马驮金,马驮银,有钱难买白田坪”的民谣。
 
白田坪村的原住民已无稽可考,只知沉没之前居住着一百多户农民,人口总数不足一千,为清一色的张姓人家。据传其从江西移民到此的先祖育有二子,成家后分住在上坪和下坪,多代繁衍之后,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居住格局 — 上坪住的都是长房后裔,下坪住的都是幺房后裔。那时同时存世的居民辈份在“太昌鸣玉珂兴国家正富”十辈以内。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白田坪村隶属云台乡,云台乡撤销后划归清潭乡。村里最有名的建筑物是张家祠堂,为族长张鹏程领头在原有祠堂地基上修建而成。祠堂建在上坪中央,坐北朝南,其内部格局已无从查考,只知竣工之初门楣上供有大鹏展翅的石雕,寓意鹏程万里,后有读书人看后指出:鹰隼乃暴戾之物,为不祥之兆。于是取下大鹏鸟,嵌入了刻有和合二神仙的牌匾。可见旧时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是很在意祸福凶吉的。解放后,祠堂又改建为学校,校名为“松滋县西斋区第二中心小学”(后改名为白田坪小学),是西斋区唯一的四合院式的楼房学校,由于是具备住宿条件的完小,所以那时方圆十里内外的读书人大多数是从白田坪小学毕业的。如今这一切都已荡然无存,我也庆幸这些建筑物终于不必再遭风吹日晒和人类滋扰。在这个数典忘祖的时代,也许只有埋身于水下,方能获得安宁。在此谨记,向秦砖汉瓦致意,愿它们永远安息。
 
解放前白田坪村最为显赫的人物是张鹏程,他生前曾担任过数届云台乡乡长兼张姓族长。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精明能干,成人后发迹很快。到解放前夕,已拥有良田一千多亩,每年收租谷达六百多石。他在清潭湾河边置有绸缎铺、杂货铺、肉铺、榨油厂、酿酒厂等多家门店。因为门前就有商船可直下洞庭转两湖要津,所以货源充足,购销两旺。他家除有多处庄房外,仅在清潭湾就有住房三栋,都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宅后丛林耸翠百鸟和鸣,门前碧水长流舟楫竞渡,兴旺发达气象万千。他还别出心裁,架设竹木管道引山腰泉水入室入塘,新颖雅致自然环保,连府县官员看了都赞不绝口。解放后,他作为地方政权的代表人物被镇压了。作为历史人物,品评他的是非功过已没有多大意义了。但我觉得他不失为一方人杰,其亦农亦工亦商的经营理念尤其能给人以启迪,很值得后人们去研究、探讨和借鉴。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